甚至还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康熙就因为太过喜爱爱新觉罗•弘历,这才把爱新觉罗•弘历的父亲雍正帝定为帝位继承人的。所以,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是大清朝最顺利登上帝位的三个人之一。乾隆帝同时也是一个汉化很深的皇帝,他以儒家正统拥趸自许,推崇周礼,在建储问题上,一意推行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在即位的第二年,即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就把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好密封,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哪料,两年后,年仅八周岁的永琏就患病夭折了。乾隆帝老泪纵横,称:“永琏乃是皇后所生,朕之嫡子,朕御极之后,恪守成礼,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是虽未册立,却已命他为皇太子矣。今日既薨逝,一切典礼按皇太子仪注行。”数年之后,乾隆又把元后富察氏生的第二个嫡子永琮的名字书写好建储密旨,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但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除夕夜,永琮因出痘感染,又夭折了。乾隆帝悲啼说:“嫡嗣再殇,看来是上天不肯让我以嫡子继统啊。想本朝自世祖章皇帝(指顺治帝)至朕,均没能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朕实在心有不甘,有意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这两次悲惨遭遇,看来,都是朕造成的啊。”乾隆本来还想等元后富察氏生下第三个儿子再立为皇储,但皇后富察氏却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患病暴毙了。

乾隆帝的选嫡之路就此断绝,只好在各庶出的皇子中挑选,选来选去,选来选去,最终挑选到了第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清仁宗嘉庆帝。说过了嘉庆帝,到重点要介绍的清宣宗道光帝了。嘉庆帝共有五个儿子,只有道光帝旻宁是元后即孝淑睿皇后所生。乾隆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实现自己所推崇的“嫡长继承制度”,所以对这个嫡出的皇子爱得不得了。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乾隆帝带着十岁的旻宁到木兰行围猎,特赐其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帝生性孝顺,知道父亲乾隆的心思,所以,在嘉庆四年四月,就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则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当嘉庆帝在一年一度的秋狝之典中暴崩,旻宁就波澜不惊地登上了帝位。道光帝旻宁在立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帝为储时,是曾经在他和第六子爱新觉罗·奕之间摇摆过很长时间的。

而咸丰帝后来在立储时,却毫不犹豫地选了儿子爱新觉罗·载淳。为什么毫不犹豫?因为爱新觉罗·载淳是他唯一的儿子(另一个已经夭折)。所以,爱新觉罗·载淳,亦即是后来的同治帝,是大清王朝第三个轻松登基的人。同治之后,还有光绪、宣统二帝,此二帝都是从旁支宗室入嗣皇统,经过慈禧及诸王公大臣多番考量的。综上所述,道光帝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个的嫡长子,继位过程非常流畅,别无争议。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和谁有关?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和谁有关

"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哄死人”,民间这句顺口溜说明,很多人是把《三国演义》当历史书看。但其不过小说而已,很多情节都是罗贯中虚构的。正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八卦阵一样也是假的。真实的草船借箭,故事主角是东吴孙权,大家也都比较清楚,暂且不表。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次借箭,不过不是草船借箭,而是草人借箭,比起草船借箭可传奇多了。

话说公元756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唐明皇逃亡蜀地,各地许多将领都纷纷投降。雍丘城县令令狐潮也投降了。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真源县令张巡面不肯投降,反率千余士兵攻占了雍丘城。令狐潮从安禄山处领兵数万,将雍丘城围得铁桶一般。张巡指挥城内军民拼死抗,数月过去仍然坚守不克,只是城里粮草已尽,武器短缺尤乏箭只。

一日他贝士兵在草堆上休息,稻草上面还插着几支箭,突然有了个主意。当天夜里月色朦胧,城墙上人影晃动。尹子奇认为是城内之兵偷袭军营,令大批弓箭手向黑衣人射箭。只见城墙上的士兵纷纷受伤落地,然而落地后又继续向上爬。令狐乔大惊命令再射,一直折腾到天亮。才发现黑衣兵如不过是稻草人,身上中满了箭。就这样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万支箭。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草船借箭  配将  皇帝  攻略  阵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