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什么区别?

御前带刀侍卫是什么级别

中国古代的官员等级一般来说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分为正从两个品级,五品以后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在隋唐时期,一般而言是不设一品官的,尤其是正一品的官员。很多人的都是死后被加衔,才能够到正一品。而隋唐的宰相也就是正三品,因此才有了一个官职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品级的主要作用是在朝廷的排位,上朝时的站队,以及官职,俸禄的发放上面。

一般而言,在上朝的站队中品级越高的人越靠前。因此,正一品的官员往往比从一品的官员靠前。从明清开始,职级基本是统一的。因此,什么样的官职就是什么样的品级,很少出现低品高职或者高品低职的情况。到了清朝时期,甚至出现了超品的情况。比如亲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员见了也要行礼。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员在顶戴花翎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文官都是仙鹤补服,武官都是麒麟补服,都戴红宝石顶子。

只不过,清朝的一品官员很多,有很多正一品的官员大多数情况下干的都是从一品官员的活。清朝的正一品官员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鸾仪卫事大臣。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常情况下是不设的,一般只是追赠。通常清朝的正一品官员即是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居多。殿阁大学士在京的通常要管部,因此称为中堂。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的官衔是几品?和九门提督有什么关系?

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跟九门提督职责完全不一样,领侍卫内大臣是宫中侍卫处的长官,管理的是宫中宿卫,九门提督管的是北京城内城九门的兵力,都在皇宫外面。(和珅既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又担任过九门提督,乾隆将他从下五旗正红旗抬入上三旗正黄旗,拥有了任领侍卫内大臣资格)根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

”这里就明确了领侍卫内大臣的品级和定员。侍卫处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子弟组成,负责保卫皇宫、皇室成员安全、守卫宫门、引导官员觐见、保卫皇帝出巡等。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是侍卫处长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从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辅助处理各类事务,也都由上三旗选拔。下属正三品一等侍卫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卫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卫270人(上三旗各90人),蓝翎侍卫90人(上三旗各30人)。

后各侍卫人员由武进士中选取补充,不再局限于上三旗,但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必须是上三旗勋贵。侍卫外放官员后往往飞黄腾达。(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允祥曾任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虽然所管人数有限,但毕竟是宫中要地,可以进出宫廷,天子近侍,非亲贵大臣不能担任。对选拔出身有严格要求。往往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是对大臣的一种奖赏,表明皇帝的信任。

比如康熙朝的鳌拜、索额图、明珠,雍正朝的允祥,乾隆朝的傅恒福康安父子、阿桂、和珅等。尤其是和珅,原本属于下五旗的正红旗,乾隆四十一年被“抬旗”进入上三旗的正黄旗,和珅才拥有了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资格。(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而九门提督就完全不一样了。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其属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步军统领衙门所属的八旗兵力和绿营兵丁,一部分是巡捕五营的马步军队。

负责京城九门内外治安巡防。既管部队,又管警察。所谓九门,就是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门(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凡九门内外一切军事民防,九门提督都管。(隆科多以九门提督身份在九子夺嫡中起到关键作用)虽然品级不是最高,九门提督仅为正二品(至嘉庆时才升为从一品)。但权力相当大,统领着皇宫外京城中绝大多数的兵力。

鼎盛时期,步兵统领衙门有八旗兵和绿营兵共20000余人,五营也有兵力10000余人,包括4000骑兵。任何人如果掌握了这样一支军队,随时可以威胁到皇宫安全。相比之下,六个领侍卫内大臣只能管五六百侍卫,实在是不足一提。所以,九门提督一职至关重要。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九门提督隆科多就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雍正即位后更是平步青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武将  官职  功勋  技能  帝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