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雷八宝在与罗通交战的过程中,“独脚铜人槊”大显威力,把罗通的枪直接打成两段。后来,眼看罗通有难,随时都有可能被击败,甚至被打伤的过程中,罗通之兄弟罗仁策马赶到。罗仁飞锤显威力,“独脚铜人槊”没了优势,铁雷八宝最终被打败!“独脚铜人槊”是槊的一种,而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槊分为马槊和步槊,是在汉末时期兴起的,三国时期的张飞和关羽就用过马槊,张飞的丈八蛇矛就是马槊的一种。

古代战场上,槊不孤单,经常一人一手拿槊,一手拿短刀,二者配合使用,威力更大。后来,骑在马背上作战时,槊通常与弓箭并存,一人拿着这两种工具,协同作战。但是在古代战场上,用“独脚铜人槊”的人并不多。一是这种兵器比较沉,需要力大无穷的人使用。二是它最大的作用能够把对方的武器给击坏。但是步不如刀枪,对人造成的伤害力大。

由于“独脚铜人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使用的人不多。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造型也比较有意思,所以被武侠小说大师所钟爱。在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有如下描写:滕一雷从背上卸下独脚铜人,纵近身去,向下一压,只听得当的一声猛响,两件兵器都被震了开去。余鱼同和言伯乾手臂发麻,暗暗心惊。滕一雷道:“且莫混战,听兄弟一言。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秦始皇收集六国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哪去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的成就远超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李白歌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毛主席也曾说过:“秦始皇作为,远胜书生意气。”关于秦始皇的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充斥着各种谜团,其中便有十二金人之谜。高中语文课本上有贾谊的一篇文章,《过秦论》,全文主要讨论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其中有这样一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句话大意是: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国都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造十二个金人。这十二个金人屹立在秦王殿阿房宫前。因为是由铜铸就的,所以铜人外表像铜一样发着黄色,是以又称作“金人”。铜人个个制作考究,技艺精湛,世所罕见。而且铜人体积巨大,据《史记》记载:“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

”但令人遗憾的是, 今天我们再也见不到这12个铜人了,那这12个铜人到底哪里去了呢?关于12铜人去向之谜有三个猜测。第一种说法是12个铜人毁于项羽手。项羽火烧阿房宫,连12个铜人也一齐烧了。但最近考古学家在阿房宫遗址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第二种说法是12个铜人是毁于董卓手上。

东汉末年董卓入长安,他把其中10个铜人销毁并铸成铜钱,而剩下的两个被他下令迁到长安城清门里。三国时期这两个铜人又被魏明帝运到洛阳,后来这两个铜人被各方运来运去,最终到了前秦的秦王苻坚手中,被他下令销毁。第三种说法是12个铜人在秦始皇陵墓中。一些人认为这12个铜人备受秦始皇喜爱,是以这 12个铜人极有可能被当作随葬品葬于陵墓之中。

作为常用的防身利器,古代士兵是怎样佩戴刀剑的?

以我国为例吧,古代武人佩戴随身刀剑的方式不止一种,如果笼统一点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从“璏式佩剑法”变为“双附耳式佩剑法”,此外还存在单耳悬挂法、带扣佩带法等多种方式。中国的刀剑起源于商周时期,具体而言,在商代殷墟王陵发现了青铜刀,但是刀鞘没有保存下来,或者当时本来就没有刀鞘,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佩戴的。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作为兵器的刀似乎突然消失了,直到西汉时,环首刀突然横空出世,成为一种主要的兵器类型。△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刀青铜剑在我国出现地相对较晚,大约在商末周初时始见,很可能是受到北方草原青铜器的影响而出现的。早期的青铜剑体量较小,跟匕首其实差不多。从目前出土的青铜剑遗物来看,这种剑有时配鞘,上面有镂孔,故而推测是用绳索之类的悬挂在身体一侧的,当然这样的短剑也可以直接别在腰带上。

在复原的西周武士图上可以看到这种佩剑。△宝鸡出土西周青铜短剑△西周武士复原图到了东周时期,剑逐渐增长,最长的可以达到1米左右。这种长剑显然就不能直接别在腰上了,那样容易脱落,为了更好地固定,古人发明了一个东西——剑璏。简单说,剑璏就是固定在剑鞘一侧的一枚长方形扣,有穿孔,腰带可以从中穿过,从而将剑连接在身体一侧。

△剑璏示意图我们在曾侯乙墓编钟架子上的铜人以及秦始皇陵铜车马御者的身上,都能看到用剑璏佩剑的形象。剑璏通常用金属或者玉制成,到了汉代,随着环首刀的兴起,人们也开始把剑璏安装在环首刀的刀鞘上,这就成为了刀璏。在复原的汉代武士图上,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璏式佩刀法。△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具剑及剑璏璏式佩剑法虽然好用,但是也有缺点,由于只有一个固定点,佩戴好的刀剑并不是很稳定,容易左摇右摆,而且如果刀剑比较长的话,就容易下垂,尤其不便于在马背上使用。

所以大约在北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双附耳佩剑法,即在刀鞘或者剑鞘上连接两个小耳朵,上面有孔,分别连接一根短绳索,而后将绳索连接在腰带上。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固定点,更稳当一些,而且可以把刀剑横挂在腰间,骑马佩戴更为方便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双附耳刀的实物,来自于北周李贤墓,是一柄银装铁刀。△李贤墓出土铁刀研究者认为,双附耳的源头可能在波斯。

在北朝时,东西方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来往密切,这样的新式刀鞘、剑鞘就传入中国。之后的隋唐乃至于明清时期,这种双附耳的鞘都是主流。△萨珊波斯铁刀△正仓院藏金银钿装唐大刀△清乾隆御用刀除了这些主流的佩戴方式,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在这里举个例子,带扣佩带法。下面这柄环首刀来自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时刀鞘保存较好。

女子看铜像挺别致,就和朋友上前一起合影,俩人姿势都摆好了,突然后面的铜人拿着剑偷偷向她俩戳了过去,吓得女子一激灵,连忙跑开了,朋友也赶紧一起跑开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狄手  十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