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什么有狐图腾崇拜习俗?

青岛为什么有狐图腾崇拜习俗

谢邀。狐图腾,是岛城民间事象中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青岛人谈狐,信狐,崇拜狐,狐图腾遗风由来久矣。面对福祸所倚、恩怨报应、祈祥解困等人生课题,青岛人常常以狐之灵异来解读固果,青岛人平时的俗信活动及诸事禁忌中也有种种敬狐、拜狐的礼仪规制。青岛地区自古有狐图腾崇拜的习俗称狐狸为“狐仙”,认为它们神通广大,可以变幻人形,成仙得道,而成仙得道的狐狸则能为人治病消灾,带来福瑞。

如有得罪,也会受到报应,遭遇灾祸。因此,人们对其颇为礼敬,禁忌直呼其名,而称“狐仙”、“仙家”、“他老人家”或“胡三太爷”等。有些家庭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遇有难事,往往带上香纸、供品前去求助。此一习俗,崂东地区较为盛行,当时崂山盛拜狐仙,有一个传奇人物胡峄阳,人称胡三太爷,也称狐三太爷,与崂山狐仙有很神秘的关系

胡峄阳,名良相,字峄阳,青岛城阳流亭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逝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终生不做官,以教书授徒为业。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与崂山百福庵蒋清山道长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喜爱山水,常游崂山,多住狐仙山洞,亦儒亦仙,是为易学大家。

旧时崂山建有多处庙宇和狐仙洞,每逢节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去上香祭祀。崂山人不猎狐,劝诚人们不猎狐的民间故事至今广为流传。青岛民间素有“千年白、万年黑”之说,信奉白狐修炼千年、黑狐修炼万年的说法。青岛人供奉孤,崂山的华严寺、黄山村、鳌山等地都设有狐仙神位。青岛人崇狐的活动,虽不见于经传,但世代口传身授,沿袭至今,农历正月初八,崂东人齐聚华严寺为狐仙过生日,人数逾2万之众古人在与狐的长期共处中,总结出狐有三德:一是其色中和,毛色柔和,寓意其德中和二是小前大后,即头小尾大,暗合尊卑之序;三是死则首丘,即在生命最后一刻把头朝向栖息过的山丘,有慎终追远情结。


文章TAG:青岛哪里闹鬼  中国闹鬼地排行榜第十三名  青岛  哪里  闹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