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什么时候建成?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什么时候建成

在我国的广东省与海南省之间有我国的三大“黄金水道”之一——琼州海峡。琼州海峡,又叫雷州海峡,海南因琼州海峡而得名,而雷州半岛又赋予了雷州海峡的名字。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面积24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琼州海峡连接南海的北部湾和东部海域,是广东省、海南省的自然分界。

海南省,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岛屿,3.5万平方公里,人口935万,GDP生产总值4833亿,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省会海口。 广东省,我国经济第一大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1346万,GDP生产总值107671亿,省会广州。两省虽然仅隔琼州海峡,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但是由于没有桥梁严重阻碍了两地发展,只能通过轮渡或者飞机往来两岸。

而海南省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2019年海南省旅游业生产总值达5308.94亿元,全年全省接待游客831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如果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成,应该会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增加海南岛收入。但是目前琼州海峡成了阻碍海南岛发展的“拦路虎”,跨海大桥或者隧道建设势在必行。那么,跨海工程何时开工建设呢?为何迟迟未能开工呢?该工程其实在前些年,有些人提出的什么经济、技术难题,但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项目已不是什么问题,工程施工中也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我们有胶州湾大桥、钱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成功先例了。

之所以迟迟未修建该大桥,其实原因很简单,从经济角度、海峡地质条件、周围气候环境因素等等有直间的关系。2015年12月10号,有关媒体报道,“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设计划及中远期规划》。根据规划,广东省中远期(2018年以后开工建设)将建设沈海高速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预计投资1400亿”。

记者注意到,报道内容中的“2018年以后开工”被片面理解成“2018年开工”提到新闻标题。 海南省跨海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有关部委仍在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进行前期的调研阶段,项目还未立项,何时开工更未可知。该消息内容只是广东单方面的中远期规划,所以,跨海通道2018年开工的消息是不准确的。第一、经济角度因素2019年,我国GDP生产总值为100万亿人民币,对于建设琼州海峡大桥或隧道,有西线、中线、东线等方案,预算投资大约为1400亿人民币,对于我国经济实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跨海大桥建成后,开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列车通行也将压缩在10分钟以内,相对于轮渡来说,节约了相当长的时间,提高了通过率。但是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来说,“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海南省作为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岛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的愿望是极其迫切的。但是对于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来说,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从两省GDP可以看出,广东省GDP为107671亿,而海南省仅为4833亿,仅排名全国31省份中第28位,仅比西藏、青海、宁夏靠前。

而海南省为旅游性城市为主,重工业较少,多以水产养殖和水果为外销为经济支柱,轮渡和空运完全可以满足运输需求;而全国各地旅客去海南旅游,选择交通工具飞机是最为经济实惠、快捷方便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建设,投资大,收回成本时间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渤海跨海工程”等迫切,因此导致该工程一推再推,但迟早要施工修建的。

第二、海峡地质条件因素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虽然距离仅18公里左右,不及“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三分之一,但是琼州海峡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而且海峡以盆地形式存在,南北大陆架地形较高,中间为“U”型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施工难度较大。“港珠澳大桥”工程最大深度为48米,这已经是沉管深度极限,建设难度相当大,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而琼州海峡,不管是沉管或者架设桥梁,114米的极限高度是很难逾越的,而世界上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最大深度也仅有75米左右。还有一点,琼州海峡内没有岛屿,想修建隧道或架桥没有“着力点”。第三、琼州海峡气候因素“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所处位置,自然灾害频发,水深、风大、浪高、流急、流场条件复杂、海洋灾害较多等特点,正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且经常有台风“袭扰”,风力有时达15级以上,尤其每年的8至10月份;海峡内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由东向西流速较大,冲击力较强,形成了一个潮流深槽等等,也导致施工难度增大。

以上几点是导致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迟迟未能动工的原因,当然难度肯定是有的,但是没有跨海工程阻碍了海南省经济发展,因此有困难也要上,以前不建,并不代表一直不会开工建设,这是海南的“刚需”。轮渡和航空不是解决琼州海峡两岸交通的长远之计,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须尽快启动建设。琼州海峡开工建设及选址经过多年论证,方案为公路和铁路合建桥梁或隧道。

初步拟订了七套方案,包括:一:雷州赤坎—海南白沙角;二线:雷州排尾角—海南白沙角:三线:雷州海安港—海南白沙角;四线:雷州三塘—海南新海;五线:雷州四塘—海南天尾;六线:雷州灯楼角—海南玉包角;七线:雷州灯楼角—海南红牌咀等。前段时间终于等来了好消息,2019年7月8日上午,湛江徐闻码头通往海囗,举行跨海隧道正式开工典礼。

跨海通道最终形式或为“双向6车道两洞公路隧道 双线合修铁路隧道”。广东省选址为徐闻县南山镇的四塘湾内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海南省选址为海口市天尾地区。跨越海峡的直线距离只有21公里,投资额约为1600亿至2000亿元,大约3年至4年左右可实现洞通。跨海工程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隧道狂魔联手开工建造,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直接自驾或乘坐火车到达南海,不要再等轮渡或者飞机了,直抵三亚“天涯海角”,游历我国的大好河山。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是建还是不建?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是建还是不建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尴尬。时至今日,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2018年海南省全省GDP总量4832.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中名列第28位。很多人说海南经济之所以之后,原因就在于海南是个岛,因为没有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例如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桥,依靠轮渡的海南发展缓慢也在意料之中。

关于横渡琼州海峡的方案,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设想,概括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海底隧道,二是跨海大桥,三是轮渡。今天的过海方式,最终选择了轮渡。虽然省钱,但轮渡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运量小,受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速度慢,耽误时间。虽然对于今天的基建狂魔来说,修建海底隧道尤其是最短跨度只有19公里的琼州海峡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海底隧道的成本也是极其高昂的。

所以相比之下,跨海大桥更能兼顾两方面要求,在保证通勤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成本。但从海南的发展来看,跨海大桥不但没有修起来,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似乎也没有修的必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很多人从天气考虑,认为海南地区台风多发,因此修建跨海大桥,危险系数极大。但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距离海南不远的港珠澳大桥和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没有修建的必要,因为这里同样台风多发。

也有人指出,跨海大桥作为国家工程,在战时也需承担战备需要,在安全性上,跨海大桥远远不如海底隧道更实用。听起来无懈可击,但事实上却不值一提。因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而因为我国的强大国力,战火几乎很难燃烧到属于内海的琼州海峡。所以静夜史认为:决定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修与不修的最重要因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

因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其中也包括跨海大桥的搁浅。今天的大型跨海大桥之所以出现在杭州湾,出现在珠江口,而不是出现在渤海,出现在琼州海峡,就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而渤海和琼州海峡则不是。今天的海南,和失去光环的东北一样,虽然国家有力扶持,但经济发展始终力不从心,跨海大桥的修建不仅无法起到雪中送炭甚至锦上添花的作用,还有可能使当地经济入不敷出,起到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而且因为大桥两侧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对等,使得大桥的修建不仅无法起到强强联合的纽带作用,反而会成为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吸血管,这是发达一侧不愿意看到的。而作为弱势一方的海南,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成,海南交通路网和大陆连接,海岛属性必将逐渐淡化,甚至完全失去,届时海南享受到的国家扶持也将相应减少,这同样是海南人民不愿意看到的。

海南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到底会不会修?

先谢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随着这次海口大堵车事件再次引人们的争论,相似的问题也很多,观点也不同。总之是众说纷纭。众所周知,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它东西长度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近30公里。琼州海峡不仅是沟通北部湾和南海中、东部的海上走廊,同时也是广东雷州半岛至海南岛和越南等地的海上交通捷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关于建设跨海大桥的修建问题,1994年广东、海南两省就为此问题开展前期研究工作,2008年3月,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广东省和海南省共同成立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实质性地推这项工作。2010年3月,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确定为公路铁路两用通道方案,并提出多种方案供论证,最后选定徐闻县灯楼角和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作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首选方案。

虽说方案有了,但经过多方论证,据说方案已被否定了。为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知道每遇到严重的台风、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琼州海峡便会常常停航,影响海南的进出岛旅客。从大桥的可行性来说,弊端非常明显,比如海南最常遇到的台风天,桥梁要关闭,不能全天候运营。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失去了建大桥的必要,和轮渡一样要受天气影响,从效益的角度来讲并不划算。

而且测算建造成本达到1400亿元,这还不算超预算的成本。从技术角度上考虑,琼州海峡平均海水深度超过50米,中间最大水深超100米,海峡整体的宽度也达到了接近20公里,常年通行的是十几万吨级的海轮,虽然我们有建造港珠澳大桥的经验,但在如此水深浪急的海峡上还没有先例,工程规模和造价会非常高,海南省的GDP是无法承担的。

后来消息面上又有建海底隧道的方案,且是替代建设跨海大桥的方案。具体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采用隧道方案,全长28公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若采取隧道方案,投资额至多1500亿元人民币,虽然造价也是很多,但避开了大桥的很多弱点。同样,也带来很多其它方面的不足,比如:地震带、安全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上,岛外的人都支持建设这个跨海通首,但岛内的居民其实对这个跨海通道心里很矛盾的。

海南到底适不适合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

从目前专家分析是不适合,原因如下:第一,技术问题,虽然两岸间相隔20公里左右,但是由于有些地方水太深,而且有暗流,目前还很难克服;第二,经济问题,目前海南的经济还未达到达到的水平,建如此大的工程需要花费上千亿的资金不等;第三,目前以轮渡当时过海,这样也增加了很多人的就业,况且也是一种旅游景点,大家选择来海南时会感受下轮渡不同的感觉。

湛江徐闻县为什么不能建跨海大桥过海南?

感谢邀请答题!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是不能,也不是在徐闻或别的地方选址建跨海大桥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有没有必要建跨海大桥的问题。 1、建跨海大桥的决策背景和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决策时间大概在2010年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当年建桥的背景,就是纯粹考虑方便祖国大陆的物流客流方便过海,为海南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而从现在的情况看,海南的发展,其发展的方向和定位都发生了根本转变:海南的发展,不能简单靠吸引庞大的客流和人口增加来拉动,而是向高质量、高品位、更加生态的方向走,建桥并不能解决甚至会带来弊大于利的问题。 2、更加优质、高效的通行方式已经把建设跨海大桥的紧迫性必要性大大降低了。目前,海南的国际航线已经拓展到57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

国内航线更是便捷,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进出岛更为便利;秀英港、新海港、粤海铁路南北港等的轮渡班次几乎是全天候的;2017年底,还开通了海口到海安的水上飞机;高端客户还可以选择直升机飞过去湛江。如此等等,有没有跨海大桥,好像没有啥关系哦! 3、海南产业发展定位变化也对是否修建跨海大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就旅游业而言,海南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3320.4万人次跃升到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79.1亿元增长到81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5.4%。海南旅游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吸引更高品质的旅游消费人群。而建跨海大桥,对改变这个情况并无太大帮助(本人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纯粹就是就事论事)。

最近,海南省提出加强旅游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离岸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等十二个产业,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把海南建成数据岛、数字岛、智慧岛、智能岛等,都将把实际的距离和空间差异极大地淡化。而“决不让海南变成房地产加工厂”的提出,海南与大陆的地理距离远一点,那又何妨(我这是典型的小岛岛民心态?)。

4、生态发展的需要已经大大超越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南作为全国除台湾之外唯一一个具有优质生态环境的岛屿省份,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海南原生态环境的珍惜和爱护。先后实行中部保育发展(永久停止中部几个市县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特别是提出了研究确定海南岛人口承载能力和合理人口上限等,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跨海大桥,对海南的生态保护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无论如何,一个充满活力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海南岛,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那浅浅的琼州海峡,永远都不会成为隔阻祖国与海南的障碍!地理上的距离,反倒成就了海南之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补记:本文最早发在自今年大年初三因大雾导致琼州海峡停航大量车辆严重滞留之前,而经历过这8天,对是否修建跨海大桥或隧道反倒有了更为清晰的感受,而非单纯建座桥、修条隧道的问题。

特补记如下:1、关于修建跨海隧道的问题。其实,修建隧道和跨海大桥,两者之间只是前者比后者的通行保障系数更好更高的差别,但仍属于技术问题,是就交通问题谈交通问题。而非就海南整体发展进行综合考量。2、关于提升现有条件下轮渡通航服务保障水平的问题。首先,是大数据运用的工作。昨天,欣闻海口已经启用网上预约过海轮渡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和高效的开始。

但不能只止步于此,不仅预约功能要在实际运用上不断完善,同时要扩大大数据使用管理的覆盖面,包括车流量管控、运力合理调配、停车场所,港区及周边市县旅游、购物、娱乐、住宿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享给待渡人员,有效化解滞留程度。其次,要有大交通应急路线优化方案。发生应急情况后,进港车辆和出岛车辆导流、周边居民出行导流、滞留车辆停车等,都应有预案安排。

3、南北协调机制的建立。这里的“南北协调”,不仅是与广东省方面的协调(当然,这是最主要的),还要加强与省内各市县,尤其是三亚、琼海等旅游热点市县,向游客做好琼州海峡通航情况信息发布,错峰出行、减缓海口港口压力。4、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努力改变海南旅游“南热北温”的不平衡局面。

这次海口轮渡严重滞留,有人开玩笑说:三亚赚钱海口买单。尽管这有偏颇之处,但也说明琼北旅游产品开发要再加油,让更多的游客在琼北流连忘返。二是顺应旅游需求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就如海南的房地产,不能再走低端开发老路一样,海南旅游更要为全国乃至世界游客提供更有品质的旅游产品,真正把海南岛的优势体现出来。

在琼州海峡建一座跨海大桥,连接广东和海南,难度有多大?

谢谢邀请回答!琼州跨海大桥建设难度有多大,这要从几个层面说。第一,从技术层面上看,虽然琼州跨海大桥的建没难度相对较大,但依我国目前拥有建桥实力看,应该也不是问题,更何况有港珠澳大桥建设在先,也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尽管两海域海况不同,还有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但这绝不是阻碍琼州跨海大桥至今还没有建设的关键。

第二,琼州跨海大桥的建造巨额成本,是否能在海南未来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成本得以回收。即:这座跨海大桥在海南的未来发展,建没自由贸易区(港),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第三,海南岛面积不大,生态环境脆弱,要从严保育。如果建了跨海大桥,人车长驱直入,对海南整岛的承受力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2019年8月1日起,上岛的外省小汽车要限行在120天之内,所以建设跨海大桥是否有必要,还有待商榷。

海花岛1600亿,琼州海峡大桥1500亿,你关心哪一个?

大国崛起,需要大器来支撑!同样是投资上千亿,但是海花岛和琼州海峡大桥,显然是两个不同维度的项目!海花岛是一个房地产 休闲旅游的复合商业项目,而琼州海峡大桥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是实现大国崛起的必要工程!这样说,我国可以没有海花岛,但是不能没有琼州海峡大桥!孰轻孰重,我相信大家心里都已经知道了。下面说下,大家最关心的琼州跨海大桥进展如何,何时开工?投资多少?工期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一一给大家解答!1:为什么琼州跨海大桥现在还不动工?很多原因,第一个工程难度巨大,虽然只有30公里,但是海水深度平均在45米,最深处达到了110米,而港珠澳大桥的平均深度是35米,所以难度要小很多。

另外还有台风影响施工。2:投资要多少?预计静态投资1500亿,动态投资超过2000亿,虽然国家有钱,但是也要慢慢来。3:工期多久?港珠澳跨海大桥建了8年,那么按照这个标准,琼州跨海大桥的难度更大,那么工期至少需要十年!不过,修建琼州跨海大桥是铁板钉钉大的项目,未来我国对基础项目的投资也会加大,为了促进海南自由贸易岛的建设,以及方便海南岛的出行,给海南旅游带来新的生机,这座桥预计在2020年之前便会启动!。


文章TAG:琼海大桥在哪里建  中俄大桥建在哪里  琼海  大桥  在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