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众人大概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省凤阳县人,其实他的老家不在安徽省凤阳县。据相关资料显示,朱元璋祖籍是江苏省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主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蒙古统治者的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垦荒种地。之后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原名叫朱五四,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

又据史料记载,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月24日),出生在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县),明朝开国皇帝。幼时家境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所以说,朱元璋的老家具体的考证应该在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不知说得对不对,敬请大家指正。

江苏人对四川人的印象是什么

我是江苏人,我所了解的四川人给我的印象就是:会吃苦、饮食无辣不欢。女的皮肤白,漂亮;男的个子不高,还有他们的牙齿因为水质的问题大部分不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肤浅的观点。我最早接触到的四川人就是嫁到村里来的外地媳妇。她们嫁过来以后,一开始都是瘦瘦的,脸是红红的,过了三个月以后,她们就完全变了一个人。胖了,人也白了,江南的水很养人,她们都变漂亮了。

只有笑起来的那一口牙齿,没有因为喝的水不一样而变过来。这些四川媳妇,非常会吃苦,一个女人干活比男人还舍得花力气。村里的小慧就是四川媳妇,她家的田里、地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她老公是手艺人,常年不在家。她个子最多一米五几,可是她种田、除草、施肥,背起那个大机器打药水,我看她一点也不觉得累。田里的活干完了还有山地的活,春天她家有很多茶叶,她几乎是自己一个人采摘。

别人家都要请人采茶叶的,只有她起早贪黑,怎么就不知道累呢?她能干也会吃,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她吃辣真是让我长了见识,我第一次知道,有人可以就着辣椒吃两大碗白米饭。看着小慧把辣椒酱拌在饭里吃的那叫一个“香”子,她吃的津津有味、满头大汗。有一次看她吃刚从菜地摘的新鲜红辣椒,我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我的天哪!我喝了一盒牛奶嘴里那个辣味也没有消除。

真心佩服,这吃辣也是好本事。我曾经有个朋友也是四川人,她从来不化妆,皮肤却白里透红。不要以为她有什么护肤的秘诀,她爱吃辣、爱吃肥肉,而且重口味。如果是我这么吃的话,脸上立刻长痘痘。可是她的皮肤出奇的好,没斑没痘,光滑细腻,真是没道理,为什么她的皮肤会这么好?她叫小夕 ,反正吃辣也是吓人,顿顿都要吃辣,什么菜都要放辣椒。

我们吃辣子鸡丁,是挑菜里的鸡块吃,可是小夕却挑辣椒吃。蒸了一碗咸肉,她一口瘦肉都不吃,只吃肥肉,看她吃肥肉就像吃豆腐,我暗想“小夕皮肤这么好是不是因为她肥肉吃得多?”小夕能干又泼辣,真是辣妹子。她自己开的饭店,饭店刚刚起步时,她是又做老板又做伙计,还要到厨房间洗菜刷碗,真是一个人顶几个人干活。她说“饭店刚开始做,开支能省就省,反正只要挣钱就开心了。

”饭店慢慢有起色以后,她才请了服务员,可是,她也没有摆老板的架子,客人吃完了饭,她带头收拾桌子,眼里手里都是活。饭店生意蒸蒸日上,她也是财源滚滚。小夕很会做生意,熟人带客去吃饭,她只收成本费,而且还要送客人店里的特色菜,让大家吃的宾主尽欢,所以生意做的都是回头客。做事有肚量、做人有豪气、为人真诚热情,这就是四川女子小夕。

都说四川男人是好男人,最听媳妇的话,是出名的“耙耳朵”。我印象中的四川男人个子不是太高,至于性情怎么样?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不太熟悉这些。可是我觉得这么优秀的四川女子值得男人们对她们死心塌地,更应该用真心去呵护她们!这些就是我这个江苏人对四川人的印象,当然,也只是一点点的了解。所言都是有感而发,如有冒犯,请勿介意!。

为什么在广东很少会见到江苏籍的工作者?

长三角并不比珠三角差,江苏的整体发展水平也非常好,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广东都没有大量吸引江苏籍务工者前往的理由。广东上亿的常住人口之中,珠三角占到六成,而这里相当多的人都是外来者。每年,珠三角的流动人口大约在四千万上下,几乎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一半,而珠三角的流动人口当中,既有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的,也有很多省外地区的。

广东作为劳动力流入大省,其主要的外来人口,来自于湖南、广西与四川,其次则是江西与贵州,几乎都集中在华南地区,长江北方各地,基本没什么人去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广东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国内经济总量位居榜首的省,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经济总量都低于广东。在广东,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很多的劳动力集中,引起外来人口流入。

从以前就开始,很多外地的人为了寻找机会,就会前去广东,一般来说都是农村前往城市,欠发达前往发达地方,去广东的人,大多都来自于比较落后的地方。广东距离长江北部、长三角一带实在太远,并没有太多的区位优势。具体来说,广东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都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像是湖南与广西还有江西,这三个地方不仅发展较为欠缺,而且紧挨着广东,要去的话很方便。

从这方面比较起来,广东对于江苏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尽管江苏在经济总量方面长期都被广东给压着,被称作“万年老二”,但不要忘了,江苏比广东少了三千万常住人口。全国百强城市,江苏十三市全部上榜,广东21个地市中,上榜了十个。江苏人均GDP最低的宿迁,放在广东则能排在第八名,说白了,广东发达的地方并不比江苏的发达地区更加发达,而江苏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得要比广东的非珠三角地区好得多。

苏北向来被视作落后地方,但也仅仅是相对于苏南,比起粤北、粤东,却绰绰有余。一个地方倘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自然是因为这个地方发达,可广东跟江苏比起来并没有发达很明显,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江苏人吃饱了撑的跑去广东打工。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这两个地方都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顶尖的地区,都是人口净流入的两个地方,但二者吸引的人口来源并不一样。

长三角的外来者,大多都集中于长江沿线各地,尤其是旁边的安徽、江西。而珠三角的外来人口,则集中来自于广西、湖南、贵州还有江西,虽然也要福建,但因为福建本身就比较富裕,而且人口不太多,也不太容易在广东见到福建打工人。以前交通条件不太好的时候,人们就是尽量就近打工,江苏人基本不可能大老远跑去广东。江苏从明清时期就非常富裕,近现代工业发展很早,除了江苏,旁边还有上海与浙江,都是出了名的发达地方,要找机会多的是,根本轮不上去广东。

江苏的人口超过九千万,虽然如此,但江苏因为高度发达的经济,对于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使得江苏长期以来也是个人口净流入地区。苏北倒是没什么,苏南各地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安徽与河南人最多,几乎遍地都是。也就是说,江苏人自己在家里的工作都忙不完,都需要从外地找人来做,就更别说江苏人跑出去找工作,这实在是很不现实的。

出省被问哪里人,一般回答省份,为什么江苏,都喜欢回答地级市?

记得第一次出省被问哪里人,我本能回答潍坊人,结果人家又问潍坊是哪里?很尴尬,所以再有人问,统一回答山东。江苏有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他们都觉着,自己家地级市很出名吧!另外据他们自己人说,可能也有一些龃龉,无非是南北之分,穷富之别;还有说法说是苏北出省称江苏,苏南出省称地级市的名。当然上述说法是少数之言,具体人家省内什么情况,咱不知道,虽然生活在苏州,毕竟对于地域之间有没有争议,不很关心。

只是知道,江苏有十三太保,有散装江苏之称。昨天有个在北京的江苏人发表帖子说:“碰到有人喷他是苏北的,因为只有苏北的才自称江苏人。”看了就颇为奇怪,应该是有人故意的吧。就算有人自称江苏啊,何以见得是苏北?为什么要有这种言论呢?对这种,不要理会为佳,就像以前总喜欢把城里人挂在嘴边一样,这种人活的不容易,只剩下一个虚的头衔了,那就是我是某某地方人!当走出国门,我们都是中国人,何以来区分的那么细;难道以后真的要细化到出门报哪个村哪个街道?另外还看到,南通市区没有县城土豪的说法,这些比较毫无意义;更何况有的人报省有的人报地级市,真的属于本能,非要找出原因,没有必要。


文章TAG:冯溪江苏哪里人  乡村爱情冯溪是哪里人  冯溪  江苏  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