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号是后来史称西夏,本身并不叫西夏。公元1081年7月,宋神宗想一举消灭西夏,派几十万大军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西夏自称“大白高国”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在与辽、宋、金强大政权对峙中,顽强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这与西夏全民皆兵的习俗有很大关系。

西夏为什么称女人为麻魁?

西夏为什么称女人为麻魁

西夏自称“大白高国”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在与辽、宋、金强大政权对峙中,顽强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这与西夏全民皆兵的习俗有很大关系。西夏尚武之风,非同一般,打仗不仅是男儿的事,国家更是明文规定女性可以入伍,在西夏《天盛律令》有条文:“守大城者,当使军士、正军、寨妇……”其中所指的寨妇就是西夏的女子部队,当时称之为麻魁军。

从所记载西夏的生活习俗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妇女的地位并不低,不同于汉地政权。西夏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西夏十个皇帝中,有三个是帝王母后执掌权利。西夏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比如毛绒纺织,妇女肯定是主力军,经济地位也决定了西夏女子的地位不低。在婚姻制度与风俗中,男子必须向女子出纳婚礼。在刑法中,一般的轻罪,女子会减刑一半。

根据学者研究推算,西夏女子占总兵力15%左右。西夏女子不仅参军还在实战中,立有军功。公元1081年7月,宋神宗想一举消灭西夏,派几十万大军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西夏著名的梁太后临危不乱,集中国内十万精兵,守护国都要害。自己亲自率领西夏精锐部队和训练有素的西夏女兵“麻魁”,渡过黄河继续南下,迎战宋军中最为强大的中路军,当宋朝士兵看到是一帮子女兵出现时候,不以为然,放松了警惕,在六盘山北麓的黄铎堡,梁太后率领麻魁出击,大败宋军。

西夏国号本身就叫西夏吗,还是后来史称西夏?

西夏国号本身就叫西夏吗,还是后来史称西夏

西夏国号是后来史称西夏,本身并不叫西夏。以往史家往往认为: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夏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唐朝中和元年(881年)三月,占据夏州(治所在今陕北地区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拓跋思恭出兵帮助唐朝征讨此前攻入长安的黄巢部队。

唐僖宗很欣赏拓跋思恭,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下辖夏州、绥州(今陕西绥德)、银州(今陕西榆林)、宥州(治所在延恩县,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敖勒召其古城)、静州(治所在儒林县,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十二月,诏赐夏州为定难军。中和二年(882年),皇帝下诏命他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883),进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

黄巢被平后,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统万城遗址,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的都城,亦即后来的夏州,元初废止)所谓夏或者夏州,源自赫连勃勃的国号大夏,夏州就是当年赫连勃勃的都城统万城。以夏州为首的所谓“定难五州”是几百年来颠沛流离的党项羌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夏在他们的观念和外界对他们的印象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所以后来辽圣宗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其中首先强调的是夏州的概念。(李继迁,963年-1004年1月26日,党项族平夏部人,李继捧族弟,李元昊的祖父,元昊称帝后被追尊为太祖)宋太宗见李继迁附辽,便利用亲宋的李继捧回夏州抵抗继迁。

雍熙五年(988),宋太宗赐李继捧姓赵,改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及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入守夏州。淳化元年(990),辽为了提升李继迁的地位,封继迁为夏国王。至道三年(997)十二月,李继迁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到了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李元昊的父亲)时代,他同时附辽和宋,双方都授予他西平王的封号,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辽国遣使册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

(李德明,西夏太宗,981-1032,小字阿移,《辽史》记为李德昭, 夏太祖李继迁长子,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西夏之为夏或大夏,即源于此,宋人或者辽人称呼其为夏、夏国或者西夏。(李元昊影视形象)但是,西夏人自称的国号,并不是夏更不是西夏。西夏人自称为“白高大国”。“白高大国”当时汉译是“帮泥定国“,其中“帮”首音是b,那是ph,就是西夏语(Tangut)的phi即“白”,“泥”是代表西夏语的mbi,“定”一样代表西夏语以th为首的音节。

白高大国的确切含义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白夏大国”;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白弥大国”——所谓“弥”就是mi,是西夏人“人”的意思,是西夏人对自己民族的自称;有人认为按照西夏语语法等同于“大白高国”。中生代最杰出的西夏学专家索罗宁教授(Solonin)认为:党项人不是河套地区的原住民,他们可能来自于四川、西藏、青海交界的地方,白和高可能都是有深层意义的,反映了西夏人对高山上的白雪、高山本身的民族集体记忆。

西夏语文献《圣祖(宗)赞歌》(《西夏圣祖诔泳》)赞颂道:头黑石城漠水边,颜赭父冢河白上,弥药长里国彼有(聂历山N.Nevslij的汉字直译)即: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祖坟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还有学者推测象征男性的高峻的贺兰山脉与象征女性的水色较清的黄河流段之间有一个交接之处,这一交接之处便是西夏国的发祥地。

历史上,“李姓”是西夏国的国姓吗?为什么

历史上,“李姓”是西夏国的国姓吗为什么

西夏的国姓算不上李姓,因为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在摒弃了李姓之后才建国。其实最早的西夏首领是姓拓跋的,“李”姓是唐朝给西夏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的赐姓,作为大唐国姓,拓跋思恭欣然接受赐姓,从此改叫李思恭,同时还被封为夏国公,西夏党项由此得名,至此姓李。唐朝时期,党项族本来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但缕遭吐蕃袭扰,于是向大唐请求,归附内地。

其中一支名叫拓跋部的到达平夏,便是西夏皇族祖先。唐熹宗时期,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夏州节度使,参与了黄巢起义平叛,立功后被封为夏国公。夏国公的爵位在唐朝灭亡后都没断绝延续,一直传到了李元昊,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自立门户,登基为帝。此时已是北宋年间,为表示脱离中原王朝辖制,李元昊舍弃了唐朝赐予他家族的李氏,却没有恢复先祖的姓氏拓跋,而自称嵬名氏。

顶尖985大学落户大西北!可为何选择银川这座城市?

一般来讲,大学设立分校特别是与国外进行合作办学大多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一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沿海地区交通方便,便于对外交流等,比如西交利物浦、昆山杜克等均设立在沿海省份。那么人大为何会在宁夏设立国际学院呢?答案或许在于该学院的办学目的比较特殊,为了培养葡萄酒领域的人才,而宁夏在葡萄酒产业方面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首先,宁夏的气候、土壤、环境等适合葡萄种植,宁夏目前葡萄种植面积高达57万亩,占全国三分之一;其次,宁夏葡萄酒产业发达,宁夏目前拥有211家酒庄建成或者在建,葡萄酒年产量高达1.3亿瓶;再次,宁夏缺乏葡萄酒领域的科研平台以及高端人才。由此看来,中国人民大学之所以选择在宁夏设立国际学院主要原因在于宁夏在葡萄酒领域的优势,人大可为宁夏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品牌塑造等方面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希望二者的合作早结硕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 、为宁夏相关相关产业发展助力!。


文章TAG:银川为什么不发展西夏区  为什么称西夏区  银川  为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