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专家初评的30个候选建筑实际上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以往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十大建筑相比,它们更具朝代感,能从中体会出建筑设计者在中国建筑之路上的努力和进步。据活动负责人介绍,这次参选的建筑“体量”都比前三次大了许多,符合参赛标准的建筑有100余项。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现代建筑?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现代建筑

北京十大建筑,是北京于20世纪50~90年代3次评选的十个建筑。2009年3月,“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启动,这是第四次评选北京十大建筑。【第一届评选北京十大建筑】1959年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其中,1959年评选时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属于同一建筑内,大厦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半部设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半部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69年9月两馆合并后,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又恢复独立建制,2003年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也可视为当时的国家十大建筑,它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工程。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大兴土木,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由于这项计划大体上包括10个大型项目,故又称“十大建筑”。1958年9月6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召集了北京1万多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作关于国庆工程的动员报告。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创作。

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项工程先后提出了400个方案,其中仅人民大会堂就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并结合工程对天安门广场提出了多种规划意见。1959年2月,当时的“十大国庆工程项目”最后确定。周恩来总理提出“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全国的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在10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创作思路基本是自由的,并不忌讳曾经遭遇过批判的大屋顶模式(全国农业展览馆),也不拒绝西洋古典(人民大会堂)或类似前苏联模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同时包含着对新结构和新形式下的中国建筑的探讨(民族文化宫)。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建筑  著名  上海  上海著名现代建筑有哪些  现代著名建筑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