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楚国出兵中山隔着晋国、齐国)“楚久伐而中山灭”出自何处?“楚久伐而中山灭”这一说法出自于《战国策.赵策一》,当时苏秦为齐国而上书赵王,畅谈天下形势,说出了“........昔者,楚久伐而中山灭”,这是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史书出处。(苏秦剧照)这一说法被后人理解为是被动语句,“楚久伐而中山灭”,理解成现代被动语句的意思是“久伐楚”。

秦楚交恶,征伐不断,这给了赵国足够空间和时间,腾出手来灭了中山国(第三次被灭国);第二次灭国为魏国所灭;第一次为晋国所灭。但《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中山君大宴群臣,羊肉汤不够了,司马子期没分到,于是司马子期觉得受到了侮辱,跑到楚国,游说楚国国君出兵消灭了中山国。

中山君在亡国后逃跑,始终有二人护卫他,问起二人为何追随他时,二人称,他们的父亲快要饿死的时候,中山君给了他们父亲一餐饭,他父亲临死时交代一定要誓死护卫中山君。中山君因而发出感慨: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纋得士二人。赠与别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在于多寡。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家,却因为施舍了一餐冷饭得到两位勇士。

(《战国策》中苏秦为齐王说赵王原文,提到了:楚久伐而中山灭)《战国策》的记载证实了楚国确实灭亡了中山国。楚国灭亡中山的推断?楚国灭亡中山的关键人物是司马子期,司马应该是官名,真实的名字是“子期”。子期和楚国国君应该有血缘关系,不然不会跑到楚国国君那儿告状,而且讨伐中山。子期是因为楚国内部的争权而流亡到中山,成为客卿。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楚国确实已经消灭了中山国,楚昭王死于公元前489年,司马子期死于479年,楚国灭亡中山国应该在之前。春秋晚期的晋国是一番什么景象呐?此时晋国内部比较混乱,韩氏、赵氏、魏氏、中行、智氏、范氏六大公卿家族掌握实权,互相争斗。公元前497年-490年,范氏、中行氏讨伐赵氏,智氏、韩氏奉命讨伐范氏、中行氏,晋朝的六卿互相攻伐;最后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

这就为楚国出兵中山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频繁出兵中山,并且灭亡了中山。楚国灭亡中山应该在晋灭中山之前,大概在楚昭王、楚惠王的年代,司马子期生活在那个时代,晋国灭中山在其后,那是中山应该已经有部分国土在楚国的手中,因此要讨伐。(楚昭王剧照,曾经重用孔子,打算给孔子封地,被子西(楚昭王弟弟)劝阻)关于楚国灭中山一事,只有《战国策》记载,没有其他史书记载佐证,因此就不被认可,大都遵照前人的研究成果。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中山  白狄  国君  建立  建立中山国的白狄  中山国国君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