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兴纺织厂1934年4月,汉口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河北石家庄大兴纺织厂会计科长徐治平来陕推销产品,并对西安进行了考察。回去之后,他向公司初步提出在西安建厂的报告书。1934年石家庄大兴纺织厂股票1934年9月,石家庄大兴纺织厂决定出资在西安筹建新的工厂,并聘用当时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经理石凤翔为西安新厂的经理兼厂长。

于是石凤翔率领八人工作组到了西安,在当时的参府巷17号惠公馆设立筹建处。石凤翔石凤翔的到来,受到了当时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以及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欢迎。在他们的支持下,石凤翔在西安的北郊购地122亩,开始进行基建。基建完成后,石凤翔从石家庄运来细纱机和粗纱机,还订购了瑞士纺纱机10000锭、日本细纱机5000锭,购买日本式自动布机320台。

这样的生产线在当时的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建成后的新厂被定名为“大兴二厂”。作为纱厂的配套项目,大华电厂也于1935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的大华电厂在保障纱厂用电的同时,还把多余电输送给西安西京电厂,以供民用,可见当时的纱厂的实力雄厚。1936年3月,经过一年的基本建设,大兴二厂部分车间开工生产,半年利润就达到了20万元(法币)。

之后武汉裕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对大兴二厂增加投资50万元(法币),再由股东集资成立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大兴二厂也随即取大兴和华裕的首字作为新的名称,更名为长安大华纱厂,取两厂合办之意。经理由石凤翔担任。当时大华纱厂有职工760人,生产规模为纱锭12000枚。1937年6月,大华纱厂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增加纱锭13000枚、布机500台。

在当时国内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大华纱厂经过各方的努力最终使得所需设备顺利运达并投产。扩建后的大华纱厂布机增至820台,纱锭增至25000枚。抗战时期,大华纱厂还在不断增加投资,扩充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大华纱厂出产的细布因优秀的品质以及独特的风格深受民众的喜爱,畅销于西北地区。当时坊间有“大华不纺布,西安没衣穿”之说。

1938年,大华纱厂已发展成拥有纱锭4.6万枚,线锭1120枚,布机820台,职工达3950人的大型企业。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保障前线物资需要,对后方实行花纱布战时军事统制,大华纱厂每月需要生产3万余军需用布,占当时生产总量的70-80%。大华纱厂成为国军的军需厂,大量的军需物资从大华产出后,运往抗日前线。

因此大华纱厂成了日本人要清除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战时的生产安全,大华纱厂还以以300万元做抵押,与上海意大利天主教堂签订协议,由意籍人员驻厂并悬挂意大利国旗,以便日机空袭时掩护。即便如此,大华纱厂还是没躲过日军的魔爪,先后三次遭到日军的轰炸。1939年10月11日,日军空袭西安,向大华纱投下炸弹及燃烧弹50余枚,60余间房屋及职工食常被炸毁,工厂工人死伤40余名,烧毁棉花25000担。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华  子女  报名  西安  西安大华在哪个区  子女在哪个区报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