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政策红利。要发展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宏观上的政策红利。比如说设立直辖市,本市大学优先录取本地学生等。朱元璋给凤阳的政策红利是比较直接的,10年赋税和徭役全部都给免了。这可把当地人给乐坏了,此后朱元璋索性就永久免除了凤阳当地居民的赋税和徭役。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移民者都有这个待遇。只有当地土著居民,才有这样的政策红利。

后来迁徙过来的就没有了。二、为啥老朱如此卖力,还是没能发展好凤阳?老朱的这些政策的确卖力啊,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兴土木给功臣们建了不少豪宅,本来是想着功臣们退休以后可以去住的,结果呢?老朱手下的功臣还剩下几个活到退休的吗?几乎都被老朱给宰了。老朱年纪大了以后,手段还是蛮狠的。他大手一挥,就是几万人殒命,所以压根就没什么功臣去住那些宅子,称它们为鬼屋毫不过分。

其次,老朱迁徙大量富商到凤阳,本来是想要好好发展该地区的。但是人家富商在原来的地盘上有家有业,凭什么要人家搬到另外一个陌生环境投资呢?再说了,你有啥免税的优待政策吗?啥都没有,纯粹让人家来给你老朱的家乡搞建设,这不是强行做慈善嘛!所以这些富商们,压根就不肯掏钱。每年都有大量富商,化妆成乞丐从凤阳出逃回家,这就是为啥古代凤阳乞丐多的原因。

还有就是政策红利方面,你只对原来的土著们实行免除徭役和赋税,这就造成了新移民的人很不爽。既然没什么优待政策,人家凭啥给你卖力呢?所以说老朱的这些发展凤阳的政策,基本都宣告失败了。最终凤阳人口没跟上,还留下了一地鸡毛,临水豪宅卖不出去,沿路商铺都贴着“旺铺招租”四个大字。总结: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明朝时期的凤阳很难得到发展。

老朱迁徙了大量流民到凤阳,结果造成了这里的环境被破坏。老百姓们没那么多良田可种,自然就跑去乱砍滥伐,开荒种田。最终使得凤阳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淮水上涨,这里的水灾就多了起来。也就是说,老朱心心念念的中都凤阳,结果被他的这些扶持政策给毁了。现在你知道为啥,即使老朱把凤阳设为中都,也无法拯救凤阳乃至安徽的经济了吧?不过如果真正地将凤阳当成国都来建设的话,可能安徽在明朝会有另外一番面貌了。

古代的“募兵制”和“府兵制”究竟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募兵制”和“府兵制”究竟有什么区别

首先,简单来说的话,古代的府兵制其实是一种局部征兵制。就以唐代为例,一个男子20岁成年,然后官府会每隔三年时间选出年龄相仿的十人组成一组府兵,被选中的这些人将会承担终身兵役的义务,在古代这就相当于是有了铁饭碗;而募兵制就不同了,它主要针对职业兵,一般把自愿应征作为主要途径,要求和标准相对降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立即入伍。

其次,在相比之下府兵制的社会地位要比募兵制高。因为被选中的府兵们需要自置装备、路费等一切行军用品,故而这些府兵一般都是有点背景,且家境较为殷实的人。而且府兵一旦被选中就可以免除徭役,还能因功受田,可以说荣耀至极,光宗耀祖;但是募兵就可怜的多,因为他们属于雇佣兵,所以参军大都是被生活所迫,他们拿军饷就是为了讨一口饭吃,甚至有些士兵还靠这些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

尤其是在宋代,还会给募兵脸上刺字,以防这些士兵成为逃兵。总的来说,募兵制是由政府或者一些势力公开招收的平民兵,在中国古代府兵制长期盛行的时间里,募兵制也作为一种补充长期存在!最后,从待遇和服役的时间上来说,府兵的待遇肯定比募兵要丰厚的多。而且府兵制管理下,这些府兵平时在家忙着农耕,只需要在农闲时侯参加训练,一旦有战事就及时参战便可。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中炬高新  实业  技术  中府在哪个区  中炬高新技术实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