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里的碣石,在什么地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里的碣石,在什么地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这首《观沧海》写的气势雄伟、气象磅礴、苍凉悲壮、波澜壮阔。体现了曹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与抱负。公元207年,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领兵东征乌桓凯旋,由辽西走廊返回,途经碣石。

当时路过渤海边,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让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又有感当时北方战乱平息,后方已经安全,只有南方一隅尚未平定,料想天下大势将定,所以踌躇满志,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观沧海》。“东临碣石”里的碣石名叫碣石山,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北。碣石山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突起于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碣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因此名叫“碣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地点在哪里写下的这首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地点在哪里写下的这首诗词

谢邀。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其‘’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观沧海》一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共四章)中的第一章。录诗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为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亲率大军赴辽西远征乌桓,回途中所作。曹操夏五月出兵,七月出卢龙塞(今喜峰口) 经白檀(今河北省宽城县)、平冈(今河北省平泉县〕,直扑乌桓首领蹋顿的大本营,一举消灭了乌桓的主力,这时已经九月了。

而后从柳城回军,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登高望远,面临波涛汹涌之渤海,顿时思绪万千,有感而发所作。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用质朴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读其诗如见其人。这首诗气势雄浑,想象丰富,是诗歌中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具体写作地点是:一说是,《汉书-地理志》所载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西南之大碣石山(汉末还在陆上,六朝时代已经沉陷到海面以下)。


文章TAG:紫华观在哪里  晋江紫华中学在哪里  华观  在哪  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