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呼之欲出的省会副中心城市,更是给宁晋县增加了强心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GDP遥遥领先邢台各县(市、区),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宁晋“撤县设市”真的快到了。虽然宁晋在积极推进“撤县设市”的脚步,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相信老家宁晋实现“撤县设市”,在未来必将势不可挡。

1952年河南省北部地区的3个县为何被划分给了河北省?

有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划分可能与曾被废除的平原省有关,但关于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真正原因,我从几篇省志和地方志中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个人认为与原平原省可能无关,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战争形势愈来愈利好我方,但是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解放区越来越多,但是行政组织机构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进度,所以中央对地方的实际掌控力还是比较薄弱。

另一方面,国内仍有不少反动残余势力,所以为了更大力度的打击敌人,国家决定对一些解放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在豫北、鲁西南、冀南交界地区成立平原省。虽然新成立的平原省下辖豫北的一些县市,但其中并不包括临漳县、涉县和武安县,1952年平原省被中央取消建制,原先那些“被挖来”凑数的辖区又回归了。

从平原省的成立到被撤销,全程都没有河南北三县的身影,所以很显然1952年河南省北三县划给河北与平原省没有关系。 那它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其实是与一条河有关,那就是漳河。漳河发源自山西长治,流经豫北与冀南,最终与在河北邯郸与卫河合流,进入海河,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说得就是治理漳河。由于漳河流域上游地势非常陡峭,所以水流落差巨大,加上其下游又经常下泄不畅,导致漳河历史上曾数次改道,水灾频繁。

1949年~1956年8年间,漳河有6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水灾,最严重的一次受灾农田面积达1000万亩,受灾人口达1000万人。建国后,国家在原有的水利设施建设基础上,又加大了对漳河治理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漳河分属晋豫冀三省,虽然有中央部门出面协调,但是在经济建设为主的年代,各省各地政府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有能力治理好自己辖区的河段都算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闲情去对整条漳河负责,所以即使有国家出手,漳河治理依然收效甚微。

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1952年,山东省将吴桥、南皮、盐山、东光等六个县划入河北省境内,作为交换,河北省的武城、夏津等五个县被划入山东,另外,当时河北与河南之间也进行了换地。一切从京杭大运河说起要说起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换地,就要说起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大型运河,最初开凿于隋朝。当时中原王朝的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北方获取南方物资,强化南北交流管理有重要作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河北  三镇  特区  唐朝  有名  河北哪个县被画为特区  唐朝有名的河北三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