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师辖358旅、359旅。129师辖385旅、386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但后来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于是每个旅就从辖两个团,变成了辖三个团。兵力也从五六千增至一万上下。王震《关于第三五九旅编制等致周士第、甘泗淇并朱德、彭德怀电》(1938年1月20日):“现三个团已编制就绪,七一七团三千二百人,平山团二千五百八十人,崞县团二千六百廿人,旅直一千一百人,共九千四百人。

”之后,由于部队规模继续扩大,团一级的数量剧增,再靠国民政府给的三师六旅番号来维持部队构架,明显不合适了。于是从1939年开始,八路军也就不再拘泥于国民政府的正式番号了。除了早先的六个有正式番号的旅外,八路军的各军区,还以团为基础,各自增编了若干个独立旅、新编旅、警备旅、教导旅,以及骑兵旅等旅级单位。

1941年12月,也就是各军区对团一级进行精简整编之前,总部对旅一级也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八路军实行甲种旅和乙种旅两种编制。甲种旅,为三团制,七八千人;乙种旅,为两团制,五六千人。由此,当时的很多团级指挥员,也成为了旅级指挥员。比如杨勇上将。抗战初期为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后升团长,率领686团东进,领导开辟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扩大后,部队规模相应也扩大。杨勇上将也由686团团长升为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还比如梁兴初中将,抗战初期为115师685团营长,后担任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还有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中将。他在抗战后期也担任过八路军386旅旅长和八路军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等旅级职务。

抗战八年,李云龙始终是团长,这其实是剧情需要,并不是因为八路军只有六个旅级编制,总部没法给李云龙升官了。回到这个问题来说。总部不可能给李云龙八个营的编制。假如李云龙的部队真有八个营的规模,那独立团早就升格了,李云龙也应该升旅长了。就算李云龙本人屡次犯错误,无缘旅长。他的独立团也应该升格为旅。即便不升格为旅,独立团也要拆分。

分成两三个甲种团,或四五个丙种团。这是必须的。为什么说这是必须的呢?因为一个团的防区,和一个旅的防区,肯定是不一样大的。六千多人的规模,单靠一个团的防区,根据地的老百姓肯定是养不活这么多兵的。并且,一个团和一个旅的作战任务,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独立团超编了,总部就必须要重新划分防区和兵力部署,以及调整作战任务。

而不是默认李云龙扮猪吃老虎,以区区团长或营长职务指挥独立团六千多人在平安格勒附近小打小闹。不可否认《亮剑》是一部优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内容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例如李云龙丁伟孔捷号称“晋西北铁三角”。而实际上,他们所属的129师,作战范围并不在晋西北。还有李云龙和楚云飞,为了让两人能做平起平坐的对手,作者硬是在总兵力才六万人的晋绥军中,搞出了个五千人规模的358团。

大炮打一个基数,半个基数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基数有多少炮弹?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这问题问的非常好,其实我们在翻阅一场场的作战资料,尤其是后勤资料的时候,总能碰到上级下发到部队弹药的数据,他们总是按照基数来说事。您比方说《志愿军第27军长津湖地区进攻战斗后勤保障》,这里头就有很多这样的数据记录。尤其是战前准备工作,就记录了二十七军准备长津湖战役的时候,给各师下发枪弹两个基数,炮弹一点五个基数的记录。

您看这弹药下发的有零有整的,小数点都用上了,但您想要具体知道,这到底是多少东西的时候,还真就犯难,具体是多少还真就不知道。那么等到战役结束之后,部队要报备弹药消耗的时候,也会以基数的形式进行上报。他不会说手榴弹用了多少多少枚,而是说消耗了0.75基数之类的数据进行报备。你看,宁愿用小数点表示,也不会告诉你具体用掉了多少枚。

说道这里,我们在心里不免会产生一个问题,那么基数到底是个啥东西呢?其实说道这里,您也很清楚,基数这东西应该是一个计量单位,和个十百千万一个意思,只是基数更加的抽象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基数的弹药到底有多少呢?这问题就有点尴尬了,其实基数这东西,他这还真就没有一个定数,具体的数量是由部队最高领导机关制定下来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05  五家渠  团在  润疆  样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