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出美女得益于当地的小米,根据县志记载:“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析之如脂而故名。陕西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想吃糠果走横山。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就是米脂人。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却是一片墓地。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它有什么典故?

陕西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想吃糠果走横山。”“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这是赞美陕北人杰地灵的。一、米脂婆姨米脂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南邻绥德,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人。米脂县城建于宋代,以前称银州。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就是米脂人。

东汉末年,普天之下连续遭灾欠收。一年冬天,一个白胡子老头背着三弦,挂着拐棍讨饭归来,见河滩上一只貂狐围着一个初生女婴。当他疾步走上前时,貂狐不慌不忙地走开。老汉便把女婴抱回家做了他的养女,并根据其来历起了一个不寻常的名字叫貂婵。貂婵长到十三四岁,已经出落得花容月貌,亭亭玉立。正当父女俩四处奔波,艰难度日时,老父坠死崖下,貂婵悲痛交加,放声痛哭。

恰遇前来绥德一带放粮的清官王允司徒路过这里,收貂婵做了义女。米脂出美女得益于当地的小米,根据县志记载:“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析之如脂而故名。”当地小米用水一洗就能出油脂,至今小米仍是当地的特产之一。在陕北有民歌赞美的米脂婆姨:“奔月的嫦娥出水的莲,米脂的婆姨赛天仙,端格正正的身材俊格蛋蛋的脸,白格生生的皮肤毛格闪闪的眼,走路好似风摆柳,唱歌就像泉水流。

”另外,米脂不仅出美女,也出好汉。在北京紫禁城金銮宝座上只坐了一天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是米脂人。除此之外,西夏国创立者李继迁、开明绅士李鼎铭、抗日民将杜聿明都是米脂人。二、绥德的汉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之称的绥德,古称上郡、绥州。地处陕北交通要冲,东邻黄河与晋通,南接八百里秦川,北经米脂、榆林通达内蒙古,历来为兵家征战、商贾辐辏之地。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经上郡北巡,曾命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驻守于此,曝师于外十余年,北击匈奴,南修驰道,并修筑了至今犹存的秦长城。由此拉开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千年碰撞的序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南巡途中,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下伪诏逼令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刭。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巅。

蒙恬死后,葬于绥德城西的等子坪,与扶苏墓遥相对望。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绥德 县志》记载:“才貌双全的吕布是绥德人”。南宋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将领韩世忠是绥德人。黄天荡一仗,以8000水军大败金军10万之众,金军统领兀术望风而逃险些被擒,博得了“中兴武功第一”的赞誉。

韩世忠一生战功赫赫,岳飞蒙冤之时,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责秦桧。绥德是信天游的故乡,无数民歌在这里诞生,“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拉着你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三、清涧的石板清涧的石板,主产于榆林市清涧县。清涧自古以石板而闻名于世。

清涧的石板质地平滑,纹理清晰,色泽圆润。据考证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石板的记载。《清涧的石板》 作者:贾平凹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

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

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入玉盘。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一幅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

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榜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

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游击队的政委,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垮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未了就又低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

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索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未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却是一片墓地。

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是的,清涧的人,民性就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

他们或许是个将领,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儒,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四、瓦窑堡的炭瓦窑堡是一个城镇的名称,它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的扩大会议有名,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十多人。


文章TAG:柳家  米脂县  米脂  榆林  陕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