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深知英俄两国所谓的“调停”不过是为了后续蚕食新疆,便下定决心继续西征。一个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另一个则是贪得无厌的沙俄。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最终左宗棠以“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靠什么收回新疆?

左宗棠靠什么收回新疆

19世纪下半叶,对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而言,面临着两大邻国的巨大威胁。一个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另一个则是贪得无厌的沙俄。面对着两大威胁,应运而生了两大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僚集团主张放弃西北,加强海防建设抵御列强;以左宗棠为首的官僚集团则主张出兵西北,加强“塞防”以图收复新疆。围绕着“海防”与“塞防”,清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左宗棠以“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为由成功地劝说了慈禧太后出兵西北。虽然清廷选择了出兵西北,但是左宗棠并未急于与占领新疆的侵略者展开决战,毕竟此时的清兵还不具备战胜侵略者的实力。天生谨慎的左宗棠,秉持着以“慎”为本的作战思想,在制定作战计划之时,便考虑到了双方实力的悬殊。

在开战之前,左宗棠已经事先来到西北,对尚未沦陷的地区加以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稳定西北局势的措施。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粮草。西北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多荒漠的地区,农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内地,为了筹足战争所需的粮草,发展西北地区的农业成为了重中之重。左宗棠在稳定西北局势的时候,非常注重沙漠的开发以及水利的兴修。

在兴修了一系列水利设施之后,西北的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业上的成功为后续左宗棠收复新疆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顺利地将粮草运抵决战之地,左宗棠制订严密的计划来运送粮草。“要胜仗,先修路”,运粮道成为了这个计划的重中之重。由于新疆沙漠面积非常大并且当时的道路非常坎坷,为了解决道路问题,左宗棠则在出关之前,命令部队对行军的道路进行修整。

行军道路为粮草的运输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除了修整、改造原有的运粮道之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粮草运输所行走的路程,左宗棠也非常注重新粮道的开辟。经过了精密的规划之后,粮草征集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做到了筹粮与运粮的合理统筹之后,左宗棠才率兵出关收复新疆。出关之后的左宗棠制定了“先北疆后南疆”的作战思想,命令部队首先收复北疆。

收复北疆的关键在于收复乌鲁木齐,而收复乌鲁木齐的关键在于收复古牧地。为此侵略者在通往古牧地的两条路上都是派兵驻防,特别是那条水源充足的道路更是重兵把守。无奈之下的清兵只得选择水源匮乏的那条路,好在左宗棠事先做好准备,成功的通过这条道路收复了古牧地。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复古牧地的战斗中,清朝军队以较少的伤亡数量取得了胜利,大大提升了清兵的士气,一鼓作气之下又成功地收复了乌鲁木齐。

随着乌鲁木齐的收复,北疆大部都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南疆成为了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收复南疆的关键在于天山、在于达坂城。侵略者深知清兵进入南疆必经达坂城,为此在达坂城大肆修筑防御阵地,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地位。左宗棠在观察了侵略者的防御阵地之后,制定了专攻防御阵地关键部位的策略。1877年春天,左宗棠则命令清军向新疆占领者所占据的关键部位发起猛烈的进攻,最终歼灭了所有的侵略者。

经过简单的修整之后,左宗棠的清兵又击溃了一股实力强劲的侵略者。随后的几个月里,清兵乘胜追击,四处搜寻侵略者的首领阿古柏。经过了清军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在当年五月的一天早晨将新疆占领者的首领阿古柏因无法面对失败而自杀。阿古柏绝望自杀后,其子海古拉率残部西遁,并企图在英俄两国庇护下作最后的负隅顽抗。左宗棠深知英俄两国所谓的“调停”不过是为了后续蚕食新疆,便下定决心继续西征。

西征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收复了南疆的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和乌什,随后南疆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田和喀什噶尔(今喀什)的敌人分崩离析,大量的侵略者选择了投降。随着南疆西四城的收复,左宗棠得以顺利地派兵进驻伊犁,侵略者在新疆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只能逃跑到俄国境内。沙俄政府也迫于清军威力,在清廷多次交涉下,最终同意归还伊犁地区。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阵地  哈密市  村级  新疆  工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