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阳顶天此时担任明教副教主之位,教主也有意传位于他,但教内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阳顶天年届三十,尚未婚配,心思跳脱,难当教主大任。范遥对阳顶天忠心耿耿,便自作主张,要趁机为他安排一门婚事。白志奇听范遥所言,又惊又喜,他本以为找到成昆这等人物,已经可以保女儿一生无忧,混元门兴旺,如今有机会傍上明教这棵大树,自然是千肯万肯,马上与范遥定下了这门婚事。

成昆本就因为任务失败遭受了打击,又听说师父要把师妹白萍儿许配给阳顶天,更是如遭雷击,急忙找到白萍儿诉说情衷。白萍儿少女心性,闻言虽然震惊,但却忍不住回想阳顶天力挽狂澜的英姿,因此对于成昆劝她私奔的提议,便不是那么笃定,令成昆伤心不已。誓灭明教再说范遥这边,他回光明顶之后,便向阳顶天提出了和白萍儿成亲的提议。

阳顶天心中挚爱,本是峨眉派郭襄祖师的弟子风陵,但两人因为家国大计,未能结合,他便觉得和谁成亲也无所谓,当下便答应下来。当然,阳顶天和白萍儿成亲之后,夫妻俩日久情生,一度琴瑟相谐,感情甚笃。就这样,成昆痛失挚爱,想找阳顶天报复,又知道对方武功太高,便在武功上更下苦功,不但将混元功练至极致,还先后从百损道人处学得“幻阴指”,空见神僧处学得少林九阳功,跻身超一流高手之列。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

这里就要提到毛泽东和2001年当选的中科院院士陈文新了!毛泽东和陈文新院士,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毛泽东还真的是陈文新的舅舅呢。青年毛泽东两人的关系得从一个女人开始说起。这个女人为毛泽东张罗过婚事,可她却一直隐瞒身份,不肯沾毛泽东的光;她的丈夫是革命烈士,是毛泽东的至交好友,可她却选择默默无闻地生活,不计个人得失。

她的名字叫毛秉琴,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名字,她就是陈文新的母亲,毛泽东的干姐姐。 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先从一封信开始说起。01 陌生来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信,仅在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目前仅收录在册的毛泽东的回信就大约有170封。 其中很多亲戚朋友总是写信要求毛泽东在工作生活上予以照顾。

他们认为像这种情况,只要毛泽东稍微一开口,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想必这种举手之劳,毛泽东也不会拒绝嘛。但是,他们错了,毛泽东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套。 他每次回信,言语谦逊,态度坚定,委婉拒绝,甚至提出严厉批评。 1951年4月份,毛泽东又收到了两封信。 这两封信是从武汉寄来的,信的字迹很陌生,他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

寄信的名字叫陈文新,是武汉大学一位女学生。陈文新?毛泽东想了很久也没有想起对方是谁,这个名字,他完全没有任何印象。这两封信根本就是陌生人寄来的嘛。难道是哪个七弯八绕的亲戚想走后门才写了这样的信? 可当毛泽东打开信后,他欣喜若狂。1951年4月29日,毛泽东马上给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学生回了一封信。回信中他真挚的写道:文新同志: 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

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回信很简单,寥寥数十个字而已,但就是这封简短的回信,让毛泽东一位至交好友,一个不为人知的干姐姐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而写信的陈文新就是他们的女儿。 这位至交好友叫陈章甫,这个干姐姐叫毛秉琴。02 至交好友 陈章甫(1894年-1930年),又名陈昌。

1894年,陈章甫出生于广西梧州市,8岁时,他随父母迁返故乡湖南浏阳,10岁的时候开始读书。 1908年,14岁的陈章甫考入浏阳金江高小,1911年,17岁的他就读长沙中路师范学堂,后来师范学堂改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院。 1914年,第四师范学院和第一师范学院合并。

陈章甫成为高毛泽东两届的校友,两个有志青年就这样相识了。而且陈章甫也是杨昌济先生的得意门生,两人算是系出同门的师兄弟,小一岁的陈章甫是师兄,大一岁的毛泽东反而是师弟。但陈章甫对毛泽东却服气的很。1915年,陈章甫从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在第一师范附小教地理。陈章甫1915年,秋季开学之后,毛泽东采取了一个令许多人感到新鲜的行动,他向各校园张贴了一张启事——征友。

 9/12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童勇军  嘉兴  现任  职位  学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