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边的安徽和山东两省已经有了成功先例,既然如此,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在中央政府层面是不具备阻力的。主要的障碍应该还是省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现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对南京来说还有一个特别有利的契机。那就是镇江的城市债务问题。镇江早年为了城市发展大规模的发债,但是由于经济疲软,债务越积越重,现在已经超出了是本级财政的承担能力。

江苏省政府曾经提出,以国开行贷款置换镇江市政债券,但没有获批。这就意味着再过一段时间,镇江的债务问题将会迅速爆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区划调整的方式将债务转移给其他城市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解决办法。省政府不用出面为镇江兜底,也就避免了其他地方政府心存侥幸以后指望省政府兜底的可能性。当然,具体怎么处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类似于安徽巢湖的方案,另外一种是类似于山东莱芜的方案。

总的来说,巢湖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主要是因为南京市本级财政一下子也承担不起镇江那么大的债务,恰好镇江周边有一个经济强市,常州在财政上面是比较稳健的可以分担一部分。扬州参与的可能性比较小,主要是因为跨江发展的难度很大,扬州不具备这个实力,并且扬州的财政实力也比较弱。当然,莱芜方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省政府可能会给予南京市级财政一定的支持,以帮助其化解债务危机。

除了南京以外,不可能出现其他城市之间的合并了。而新设地级市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和目前中央做大中心城市的思路是冲突的。苏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要比南京的略晚一些。主要体现在撤市变区上面,以及行政级别调整的问题上面。现在中央已经对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普通地级市如无特殊情况,只能设立三个区,相比以前的五个又减少了两个。

对于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则不做限制。苏州现在形式上有5个区,但苏州工业园区相对独立,实际上是6个区。在苏州市区管辖人口已经比较多的情况下,强行并区是不大现实的。何况如果要并成三个区,那就意味着原苏州主城区必须整合成一个区,管辖面积和人口就实在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政策下,苏州要撤市变区反而要意味着先给予苏州更高的政治地位,副省级城市。

苏州进行区划调整的现实需求还是很大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江苏省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都会在这个方面给予支持。但现在一个最有趣的问题就是提升了普通地级市的区划调整门槛,也就意味着苏州反而有机会提升自身政治地位,否则的话,中央恐怕很难阻止其他普通地级市的行政区划诉求。目前来看,昆山的城市化水准已经非常之高,和苏州主城区已经不存在落差了。

常熟的水准也很高,而且距离苏州主城区比较近。这两个县级市应该是苏州下一步区划调整的对象。在南京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苏州可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也完成区划调整,并顺带着实现行政地位升级。除了南京和苏州,以及有可能因为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而顺带实现行政区划调整的常州以外,其他城市实现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

因为现在对于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门槛明显比之前又上升了。江苏除宿迁以外,其他所有地级市的设区数量都已经超过了三个。但宿迁经济实力弱,所以行政区划调整的需求比较小,获批的可能性也很小。而现在经济较为发达,有区划调整诉求的无锡,则因为在之前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使得在短时间内进行区划调整的可能性变得很低了。

因为按照新的要求,如果要将江阴变区,势必要把现在市内五个区整合为两个区管辖,人口和面积都太大了,不会获得审批通过。无锡的政治地位和苏州相差太多,不可能通过提升政治地位的方式来突破限制。苏州虽然是普通地级市,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央到地方都享受了不亚于副省级城市的待遇。在区划调整过程当中,正式给予苏州副省级地位倒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另外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南通,也有行政区划调整的诉求。但南通本身的主城区城市化水准发展较低,和周边县城的发展也没有能够完全融合。前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还没有完全消化,在短时间内要进行二次行政区划调整,难度是很大的。从时间上面来判断,由于镇江的债务危机,也就是在两三年左右的时间,行政区划调整应该比这个过程要略快一些。

如果淮阳划区后,周口城区,淮阳城区和项城市区之间会通轻轨来带动发展吗?

年末周口政府爆出重磅消息,淮阳以后将并入周口,成为周口的一个新区。 那么就要讨论区域划分对郑和高铁的影响程度。 首先,周口已经规划周口东站,若是淮阳并入周口,仍然保留淮阳高铁站,那么周口市就会有两个高铁站,且其中一个高铁站远离周口市区。这种情况并不合理。此外,淮阳县面积过大,自身已经远大于整个周口市区面积,且边缘区域离周口市区非常遥远,比如豆门乡在淮阳边缘,远离周口,确接近项城。

这些边缘乡镇不适合划入周口,确适合并入周边邻近县市。最终使得淮阳市区和临近周口的区域(面积不算特别大)并入周口成为一个新区,边缘乡镇并入临近县市。第三,项城市当前核心区域已经发展到最东边界,一河之隔,就是淮阳的豆门乡(淮阳高铁站建设地点),可以说项城日后的城市发展用地已经局限,迫切需要在临近市区区域寻找新的建设用地。

西安或将城区中的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有意合并成一个区,命为唐都区,你怎么看?

华商报2月9日突然报道莲湖、新城和碑林三区合并这个事儿,可以说相当重磅了!而且报道称这次合并已提上日程,有建议更名“唐都区”,怎么看这次都像是要动真格。如果这次成真,这对西安老百姓来说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先来看一下西安城墙内目前的现状:西安明城墙以内一直由莲湖、新城和碑林三区分治,这个从1954年就开始了。

当时,西安市由直辖市转为陕西省辖市,12个区合并调整为9个区,首次形成城墙内“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区的名字当时设立时也都跟辖区内的地标建筑有关,碑林区因辖区内西安碑林得名,城墙内东南部属碑林。莲湖区因辖区内莲湖公园得名,城墙内西北部属莲湖。新城区因辖区内“新城”得名,城墙内东北部属新城。一转眼60多年来过去了,三区分治让西安在城建规划、社会管理、民生领域上产生了诸多难题,甚至一度连钟楼到底在城三区谁家的地盘都说不清楚,更别说孩子上学、行政服务等领域的难题了。

在老城城建上的任何一笔“小手术”,都可能因为牵扯三区利益而步履维艰。这次提出的三区合并,计划是要在西安古城墙13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这肯定就需要统一的复兴理念和统筹规划,也必然需要既统一又执行有力的行政管理。所以,合并之后从小处眼前看,可以在老城的建设上化解行政区约束,轻装上阵,提高效能。曾经那些三不管的事情,未来也许可以集中解决了,城区长久无法改变的老旧地带能快速旧貌换新颜了。

从长远看,三区整合带动西安整体行政区域整合的步伐,外围撤县设区设市有利于建设大都市副中心,以疏解特大城市病、承接城市中心区传统要素外迁。最后我说一下关于名字的问题,有建议叫“唐都区”,有建议叫“皇城区”,最后不管叫了啥,希望能是一个能既尊重历史,又尊重人们生活习惯的结果,让市民不至于像鄠邑区一样,叫了N久还是觉得拗口。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规划  平泉  六六六  基层  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