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登基大典为什么要举行登基大典呢?新君毕竟是接管皇权的人,那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必须得有一套非常正式的程序,否则怎么能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呢?同时,在古人眼里,皇帝是天命所归的人,是代天牧民的存在,所以才管皇帝叫天子,而想当这个天子,就必须得祭拜天地、祭拜祖宗,只有完成这一套程序后,才是真正的天子。

那什么时候举办登基大典呢?一般的情况都是等新君服丧期过了以后再举办,也就是说至少要过27天,毕竟登基大典是喜事,皇帝服丧期不过,就没法弄得热热闹闹的。不过,雍正的登基大典是个特例,他在康熙驾崩7天以后,就举办了登基大典,是清朝皇帝中,举办登基大典最快的,其他的清朝皇帝大多都是先帝驾崩1个月后才举办。后人认为,雍正的登基大典举办得之所以那么着急,主要还是当时“九子夺嫡”太激烈,为了防止发生变故,才提前举办了。

而在登基大典举办后,新君就要册封后宫的女人们了,不过主要是册封皇太后、皇太妃,为了显示孝道和对先皇的尊重,新君一般会在下一年才册封自己的女人,也就是皇后、妃子等。03改元建新所谓改元建新,就是更改年号,新君继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新理念和新气象,更是为了与先帝区分开,必须要把先帝的年号换掉,这就是改元建新。

其实,在我国古代,最初是没有年号的,发明年号的人是汉武帝刘彻,而从他以后就形成了制度,一直坚持到清朝灭亡溥仪退位。最初,年号的更换非常频繁,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年号,只要遇到大事,就会更改一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就多达14个。但是,年号多了,老百姓容易记混了,也不便区分皇帝的更迭,所以到了明清以后,一个皇帝一般都只用一个年号,这样也就规范了。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称呼明清时期的皇帝时喜欢用年号代指了,比如永乐、康熙、雍正、乾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皇帝的年号。不过,一般来讲,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尊重,新君不会在先帝驾崩那年就把年号给改了,毕竟那一年从年初开始一直用的是先帝的年号,自己改了就有两个年号了,也不符合礼法。比如,雍正就是在康熙死后的第二年改的年号,而把年号改了之后,天下臣民也才正式成了新君的臣民,这也预示着,过去的都随先帝去了,即将开始的都是新的。

所以,新君只有把年号改成了自己的,才正式向世人宣布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了。至此,新君的继位才算彻底完成。04总结综上所述,先帝驾崩后,新君是先守孝,然后才登基的,因为灵前继位只属于权力继承,而登基大典则是法统继承,只有真正改元建新了才算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时代。当然了,我们上面说的只是大多数情况,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特例的,比如雍正就是典型的先守孝,然后边守孝边登基,因为他举行登基大典时,康熙刚刚驾崩8天。

很明显,那时候雍正还在守孝期,但不管怎么说,雍正也是先守孝的,并没有立即登基,其实就算新君不顾礼法,想立即登基,也基本上是办不到的。因为,登基大典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需要提前准备好很多事项,根本不可能先帝驾崩后,立即就开始举办登基大典,至于灵前继位,只是权力交接,绝不是登基。关于题主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认为雍正为什么那么快就举行登基大典呢?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文/学史知今。

作为河南人,你喝过得最贵的胡辣汤是在哪里,有多贵,好喝吗?

漯河市区东、西各30公里许,是我省最著名的两大胡辣汤品牌“逍遥镇”、“北舞渡”发源地——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如今,各流派胡辣汤品牌店在漯河林立,本来的“两锅相争”已成“群雄争霸”。在位于漯河市区的几家店铺中,可以看见胡辣汤的标价有188元一碗,90元一碗的鱼翅胡辣汤,并开发出了肚丝、雪蛤、鲍鱼、辽参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汤。

古代皇后和皇贵妃的区别是什么?皇贵妃真的能威胁到皇后的地位吗?

第一位皇贵妃的出现,就是因为皇帝想废后,皇贵妃的起源就注定了这个封号是皇后的头号克星。皇后为正宫,而皇贵妃就是实际上的“副后”。皇贵妃出现于明朝,在清朝也沿用设立。明朝时代,“皇贵妃”用于册封皇帝最宠爱的妃嫔,而整个清朝,皇贵妃大多用于追封、或者在宠妃重病之际冲喜。中宫还在,不轻易册封皇贵妃。后宫妃嫔众多,皇后仅一人,而皇贵妃也仅一人。

若皇后仍在也无特例,皇帝动了册立皇贵妃的心思,必然威胁皇后。明朝的皇贵妃,从诞生起就是对皇后的威胁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继后孙氏。孙氏得宠,且为宣宗生育了皇子朱祁镇,而宣宗元配胡氏只有两个女儿。朱瞻基几次三番想要废黜胡皇后,却因满朝文武反对以及张太后的阻止而不得。可是明宣宗始终不愿亏待了自己的爱妃,怎么办呢?当时皇后之下,众妃之首为贵妃,而贵妃有金册没有金宝,明宣宗破例赐给孙贵妃金宝,让她像皇后一样同时拥有金册金宝,并且在“贵妃”衔之前加一个“皇”字表示尊贵。

成为皇贵妃的孙氏,冠绝六宫,之后不久,朱瞻基还是废黜了胡皇后,将孙氏扶上了皇后之位。之后的代宗、宪宗、神宗、世宗、熹宗等朝都出现有皇贵妃,非常著名的万贵妃与郑贵妃,其实就是皇贵妃之尊。明朝的皇贵妃,都是当时盛宠无比的存在,可以说,“皇贵妃”三个字在明朝,就是建立在皇后的各种悲哀之上的。真正意义上的皇贵妃册封,清朝只有两次清朝的皇贵妃数量相当多,比如乾隆朝,做过皇贵妃的妃嫔就有7位。

几乎清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有皇贵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皇贵妃,清朝两百多年也只有两位——顺治帝的董鄂皇贵妃与同治帝的富察皇贵妃。与明朝第一位皇贵妃孙氏一样,清代顺治朝的董鄂皇贵妃,她的出现也让当时顺治帝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欲哭无泪。顺治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科尔沁部,也就是顺治帝之母孝庄太后的母族。然而这个出身高贵而且美丽的皇后,因为喜欢奢侈且脾气很差,更加是因为摄政王多尔衮缘故入主中宫,让顺治帝非常厌恶。

而深得顺治帝欢心的董鄂氏,入宫就晋封为贤妃,仅仅一个多月成为皇贵妃。甚至在董鄂皇贵妃生子后,顺治帝称:“朕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然而实际上,当时的顺治帝已经有好几个其他妃嫔所生的皇子了。因为董鄂皇贵妃的存在,顺治帝更加不愿多看皇后一眼,最终还是将之废弃。同治朝,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之后,同治帝载淳生母慈禧太后非常不满,认为儿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思,没有选择自己中意的富察氏,而偏偏选了当年顾命八大臣之一端华的外孙女阿鲁特氏。

在阿鲁特氏成为皇后之后,慈禧太后也是各种挑刺儿甩脸子,表示自己的不满。而对于富察氏却相当看中,接连册封富察氏为慧妃、皇贵妃,光绪朝仍旧为皇贵妃。慈禧太后本身就属意富察氏为皇后,所以各种抬举,也就注定了皇后阿鲁特氏的悲哀。清朝在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以及四妃六嫔与无人数限制的贵人、常在和答应。

皇贵妃与皇后一样都只有一位,且位同副后尊贵无比。按照宗法制嫡庶尊卑来看,皇贵妃再尊贵也还是妾室,皇后终究是正妻。可皇贵妃手中的权柄实在是太大了,与皇后相比只是差了个名分而已。更何况,对于皇后来说,威胁有时候不仅仅是名分,皇后地位并非永恒不变,所谓的“威胁”就是皇帝他动了改变皇后的心思。就好像汉献帝刘协与魏王曹操,刘协空有皇帝之名,尊贵又如何,曹操如同悬在其头顶的一把利刃,这才是威胁。

清朝册立皇贵妃,一般都是这么几种情况下:要么,妃嫔死后追封荣誉;要么,妃嫔快死了冲喜;最后一种,就是皇后地位受到了挑战,有人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最后一种也比较复杂,比如皇后失宠,典型例子就是顺治朝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与董鄂皇贵妃;比如皇后名存实亡,典型就是乾隆朝那拉氏继后与令皇贵妃;而同治朝的情况特殊,虽然载淳喜欢阿鲁特氏,可是载淳的老妈不喜欢啊,因为老妈喜欢的人没成为皇后,所以老妈不喜欢现在的皇后,也因为老妈不喜欢皇后所以自己也不敢去喜欢皇后。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莘县  故事会  皇行  地名  小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