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公开质疑新东方过去成功的基因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但事实上,直至3年后的今天,创新的在线教育仍没有对线下教培机构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同样以线下培训为主的好未来(XRS.NYSE)同期业绩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步伐(图2)。其实,新东方当时面临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归因于在线教育的冲击,其更多地源于管理失控下的无序扩张,从而导致成本剧增。

2012年,新东方新增加的238个教学中心和1万名员工,使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增加62.1%,而教学中心利用率则在二季度创下25%的历史新低。而俞敏洪一度将这种无序扩张归咎于上市后资本带来的压力,“上市让新东方在一瞬间从对内的关注转向了对外的焦虑,从关心学生的感受转向了关注股市的动态,从关注教学质量转变为关心数据的增长。

这些转变正逐渐吞噬新东方的价值体系,模糊新东方的方向”。而且,当年高管层分心于浑水做空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事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失控。不过,同样在纽交所上市的好未来也面对着来自投资者对业绩的压力,却仍然保持着其谨慎的扩张步伐,自2013年财年起,好未来的利润增长一直快于新东方,因此也就更受投资者青睐(图3)。

时至今日,“在我们进入的大部分城市,你都可以看到家长和学生在门口排队报名。”在好未来2017财年第一季度分析师会议上,有分析师问及公司的扩张节奏时,公司财务总监罗戎仍能给出如此霸气的回答。两厢对比,俞敏洪对资本市场的抱怨显然并无道理。事实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度让新东方陷入困境的原因正是早期成就其辉煌的操作模式,随着产业趋势的切换,曾经的经验反而成为了新市场环境下发展的桎梏。

“体验 效果”成就留学培训王者1993年俞敏洪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时,个人家教、课外辅导班还处于作坊运作的时代。而新东方却成功地搭建出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于2006 年成功登陆纽交所,由此诱发了整个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教育培训市场,新东方无疑开了个好头。上世纪90年代,新东方率先抓住出国留学热的市场需求,在留学考试短期突破的应试课程中一举成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广告词成为一代大学生的青春记忆。

甚至,新东方在美国进行上市路演的时候,华尔街的中国人大都曾经是新东方的学生。俞敏洪本人就是英语教师出身,他通过树立标杆老师的方法,打造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铸就了新东方早期的成功。俞敏洪这样描述当初的模式:“大教室,用新东方最有魅力的老师,每一个老师讲课都让学生无比神往,面对的人群也就是一组人群—大学生。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新东方  泡泡  违规操作  怎么加盟新东方泡泡  新东方泡泡仍违规操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