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入冷的牛奶焦糖液会结块,没关系煮的温度升高就会融化,快煮开了加入红茶。4.煮开一小会就可以关火盖上盖子闷一会,再过滤掉茶叶。5.这样简单又好喝的焦糖奶茶就完成了,奶味十足又无添加,大人小孩都喝得放心安全。可以喝热的,也可以冰到冰箱和冰的,都比外卖还好喝。希望我的做法你会喜欢,也可以去看我发过视频里面有相应的做法。

杭州的西湖龙井茶是怎么成为贡茶的?

红茶菌种怎么制作

西湖龙井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茶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之中,就记载了杭州天竺、灵隐两处寺庙产茶。北宋时,龙井茶叶产区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灵隐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还有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以及葛岭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都是皇室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曾与文豪苏轼等人在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之中品茗吟诗。

苏东坡当时就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句子来赞美龙井茶,还亲手书写了“老龙井”的匾额,至今存放在寿圣寺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的悬岩上。不过,那时的龙井茶,泛指整个龙井地区出产的茶,并非单一品种的西湖龙井。南宋时期,茶道进一步盛行,杭州凭借都城地位,周边地区的茶叶生产也进一步发展,到了元朝时期龙井茶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原本,宋朝还算是比较小众化的龙井茶,在元朝开始声名鹊起。爱茶人虞伯生作《游龙井》饮茶诗: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当时,大量的僧人居士还有文人墨客,都喜欢结伴前往龙井地区,欣赏当地幽然的风光,品味当地的好泉水与好茶叶。

明朝时期,西湖龙井声名远播,并且成为一种百姓们普遍饮用的上品茶。明嘉靖时期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茶,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间的《杭州府志》记载: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而万历年间的《钱塘县志》记载:茶出龙井者,做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明朝时期,西湖龙井茶已经被列入茶中上品。明朝黄一正所撰写的《名茶录》还有江南文人徐文长所编写的全国茗茶目录中,都将西湖龙井列入其中。清朝时期,西湖龙井正式成为了皇室贡品。国内很多的土特产,都与三个人物有关,明太祖朱元璋、乾隆帝还有慈禧太后,不知多少地方的土产相关传说,开头都是这三个人物,龙井茶的故事,就与乾隆帝有关。

乾隆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都亲临西湖龙井的茶园观看茶叶的采摘与炮制。乾隆帝在龙井茶园品茶赋诗,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相传,乾隆帝巡视杭州的时候,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来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称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之后香气非常清高持久,香馥若兰,茶汤杏绿清澈,品入口中,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如此,西湖龙井正式成为了清朝皇室的贡品。西湖龙井素来有“绿茶皇后”的美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湖龙井茶的功效,龙井茶性寒,有非常显著的清热利尿的功效,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与胆固醇。现代医学证明,龙井茶除了生津止渴外,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细胞、降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抗产物过敏等功效也很显著。

西湖龙井的采摘与加工:龙井茶的采茶有三个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的采摘时间都非常讲究,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而以采摘嫩度不同,分成莲心、雀舌、旗枪三种,这是龙井茶品质的基础。龙井茶的采摘次数很多,这也是个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成为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摘,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三十批左右。

龙井茶的晾晒与揉捻西湖龙井在采摘后,需要在竹筛上晾晒,一般需要半天的事件,以此减少茶叶之中的青草气味,使得水分减少到炒制的要求,不至于在炒制时结团。而晾晒后,还需要用外力进行揉捻,以此改变茶叶内部结构,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定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原状,所以揉捻工艺被弱化。传统龙井茶需要纯手工炒制正宗的西湖龙井炒制,需要手工完成,分成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个手法,依据不同鲜叶原料,需要用不同手法炒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红茶  贡茶  上火  贡茶的红茶怎么做  不会上火的红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