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古代吴越地区,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里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如今,柳树湾高石坎(即今石门坎)已经是处于南京城繁华的闹市区了,听说,每一年都有不少云南人去南京寻根呢。而很多云南人从小就对“南京”这两个字很耳熟,见到南京人也自然地有一种亲切感。 对于先祖居住过的柳树湾高石坎(石门坎),我们云南人可以为它今天的发展摇喊助威,并亲切地说一声——南京,你好。

东川会成为本世纪全国首个主动撤区设市的吗?你怎么看?

东川会成为本世纪全国首个主动撤区设市的吗你怎么看

东川本是昆明的一个市辖区,非主城区,早在1958年东川被设立为云南的一个地级市,辖东川、会泽县,1964年会泽县划归曲靖专区管辖,1999年2月东川撤地级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曾经的东川市素有“天南铜都"之称号,全国闻名。如今的东川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低,历史欠帐大,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今年7月提出要将东川撤区设市,这无疑是对东川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厚爱,东川是否成为本世纪第一个撤区设市的先例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都知道云南没有“云B”的车牌,其实云B车牌以前是有的,那就是原来东川市的车牌,东川撒地设区后就取消了,曾经的东川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铜、磷、铁、玉、黄金等矿产遍布境内各乡镇,其中铜矿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00万吨,素有“天南铜都"、“钱王故里"和“滇铜京运第一镇”的称号。如今的东川矿产开采没落,经济发展更没落,是市辖区后辐射力不强,还是没有矿产开发支撑的缘故?东川要发展,要跟兄弟区县的发展步伐,撤区设市也许才是最好的捷径。

东川撤区设市,设市设的县级市,并非地级市,撤区设市究竟对东川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市辖区隶属于市人民政府的派驻机构,区的规划、经济政策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东川并非主城区,而且离市区远,毗邻四川边界,于是东川顶着市辖区光荣的“帽子",在很多地方项目资金失之交臂,这是东川得不到有效发展的原因。如果东川设立县级市后,其发展大有改观。

县级市建制为独立的一级政府机构,虽然县级市跟市辖区行政级别一样,但是县级市有独立的经济财政支配权,有独立的规划和经济政策。县级市以自身为辐射中心形成区域发展中心,而且还会辐射带动周边的县区发展。东川区撒区设市对经济发展毫无疑问是有帮助的,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人民群众是拥护的,上级部门也会支持的,所以东川要改变如今的状况,唯有撤区设市,也必将获得通过,也必定成为本世纪第一个撤区设市的先例。

农村贫困户搬迁,老家房子已经拆掉,以后有经济能力了,是否还可以回农村建房子?

农村贫困户搬迁,老家房子已经拆掉,以后有经济能力了,是否还可以回农村建房子

这个问题阿丽来回答。首先明确一点,在农村实行的是一户一宅,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拿到搬迁房的钥匙后,老家的旧房子就会执行腾退拆除。而拆老家房子的目的是收回房子所在宅基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前,我们先清楚腾退拆除老房子具体指什么呢?拆旧房搬新房,退旧宅基地后享有新产权证。贫困户易地搬迁,本着“拆旧搬新”和“一户一宅”原则,在贫困户搬迁后,在老家的老房子要拆除(对于联排房采取封堵等政策),旧宅基地要进行腾退复垦。

腾退后的旧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坡度25度以下的复垦为耕地,坡度25度以上的复垦为林草地或其他农用地。在搬迁后,贫困户还要签订搬迁腾退协议,协议中也明确规定,腾退的宅基地为贫困户在农村的唯一宅基地,不能胡乱指认房屋进行拆除。这样的政策已经不言而喻了,作为贫困户本户,搬迁后老房子已经拆掉,即使以后有钱了也是不能回农村建房子的。

因为建房子你得有宅基地,而旧宅基地在搬迁时已经回收集体,并且搬迁房也会发放产权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贫困户再无法申请宅基地,没有宅基地,那肯定无法建房子了。很多贫困户说,分的房子实在太小,一家老小根本住不下,如果农村还能建房就好了。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村建房。子女分户后,可以在老家申请宅基地建房。

这里虽然作为搬迁贫困户本身不能回老家建房子了,但作为搬迁户的子女,如果达到了分户的标准,并且户口也还在农村老家。那么完全可以在分户后,在老家申请新的宅基地进行建房,这也是符合政策的。总结: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老家的房子要拆除,宅基地要腾退。根据一户一宅的原则,既然贫困户享有搬迁房的产权,那么在老家就不能申请宅基地了,没有宅基地即使有钱了也无法回农村建房。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搬迁  东川  劲头  群众  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