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城固县志》载,钟楼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重建于光绪年间。老街依次向北分为钟楼街、中山街、解放街,直至县政府。汉中城固老街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遥想老街当年:桂花巷口,石板路上,货郎悠扬的叫志卖声;七拐巷里,阴雨天,穿长衫打油伞匆行的人影;正月里,进城拜年的社火、彩船,卷裹着拥塞的人群,二层阁楼的窗口女人和孩子探出粉脸,嚼着桔子,指点谈笑......钟楼又叫钟鼓楼。

汉中哪个县城建规模最大?

汉中哪个县城建规模最大

第一梯队,勉县当仁不让,东西长,南北略窄,一江两岸。(主要是因为有江南区域,江南有钢厂,带动江南片区城镇化发展,城区核心区在江北,其面积与第二梯队相比略小)第二梯队,依次是洋县、西乡、城固,三个县建成区面积相差不大,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西乡是汉中平原城市外唯一一个盆地城市,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均在汉中平原及其延伸带,汉江穿流而过,地势平坦。

但西乡盆地宛若世外桃源,独立于汉中平原之外,东西长,南北窄,类似于勉县,但主城区主要要牧马河北岸,即使经济落后于前面四县,但城建方面却旗鼓相当,地缘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第三梯队,依次是宁强、镇巴、略阳,这三个县城都是山区县,但宁强略阳县城大致在丘陵河谷地带,城建有线、面状分布,而镇巴则是高山河谷地带,几乎是线性展开。

汉中市老城区的未来该如何规划和发展?

汉中市老城区的未来该如何规划和发展

汉中老城区城中村太多了,全部拆除资金成本太高,尤其有些人人心不足总指望通过拆迁暴富。不如先把阻碍城市路网的城中村区域集中拆除,把市区90%的道路都按60米宽主干道,40米宽次干道标准建设,同时配套人行横道、道路绿化隔离带及公共停车场建设,这样就能极大改善老城区交通混乱现状,提升城市形象,汉中要建设旅游城市道路建设一定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如何评价太原钟楼老街改造为步行街的规划?

如何评价太原钟楼老街改造为步行街的规划

改造的再好不如管理的好。谁见过国外一条街几年之内重复几次改造的?就拿青年路来说,10年里至少改造了3次。且不说浪费多少金钱,就通行、美观和秩序来说,也没见有啥改观。柳巷当年没少花钱吧,地面全是高档天然石材,其他各种配套设施也属一流,后来呢?不照样是脏乱差!所以说,城市要想提升,更关键的是管理!管理!!。

汉中城固老街是什么年代形成的?以前是个什么状况?

汉中城固老街形成于清嘉庆年间。老街依次向北分为钟楼街、中山街、解放街,直至县政府。原本是老城区的中轴线和商业繁华闹市区,也是古县衙到钟楼的便捷通道。它分布着石牌楼、城隍庙、丰乐桥、上下察院等老地名,还散落着“人民公社”、“中心食堂”等那个年代的缕缕印痕。沿街的旧房老屋,大多已经倾斜颓败,流溢出几许陈腐与无奈:那墙脚白灰斑驳的土墙皮、那门口磨得油光的立柱和不时挑起跌落豁了边的竹帘、那下驮的屋脊和变形的木架墙体......似乎都有在印证岁月流逝、沧桑变迁。

遥想老街当年:桂花巷口,石板路上,货郎悠扬的叫志卖声;七拐巷里,阴雨天,穿长衫打油伞匆行的人影;正月里,进城拜年的社火、彩船,卷裹着拥塞的人群,二层阁楼的窗口女人和孩子探出粉脸,嚼着桔子,指点谈笑......钟楼又叫钟鼓楼。古制的晨钟暮鼓,是县太爷约束百姓起居,祈报和谐平安的重要载体。可如今的钟鼓楼既无钟又无鼓,很是遗撼!试想,平日里几声钟鼓鸣响,唱国泰民安,入心入耳,何其壮美!所幸的是,钟鼓楼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它曾引领风骚,赋予老百姓更多的思想内涵和想像空间,注定了它是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这一点是永远不会被虚化磨灭的。在民间就有这样自诩钟鼓楼的传闻:汉中有个天台山,搬把椅子摸着天,城固有有个钟鼓楼,半截戳在云里头。足见钟鼓楼在城固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且足以引以为自豪;城固人确也谦虚诚实,不敢枉越汉中,在这个狭小盆地里自甘臣服,倒也有几分胸怀。 据《城固县志》载,钟楼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重建于光绪年间。


文章TAG:城固县  老街  钟楼  汉中  拆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