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块地方,曹操和袁术打,袁术和朝廷委派的扬州刺史打,孙策和刘勋打,外加雷绪陈兰这些流寇,农业荒废民不聊生,在这里,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刘馥,刘馥将这里从荒芜生烟变成了潮气蓬勃,百姓从民不聊生变成了幸福安康。并且,这里还成为了曹魏最重要的粮食基地,没有之一。所以,孙权一次又一次失败,仍然不死心,不顾一切的想要将合肥收入囊中,而现实一次又一次给予孙权绝望。

我们看下,孙权攻打合肥的其中两次。逍遥津之战。发生的背景是,趁曹操主力向汉中用兵,孙权嗅到了战机,于是浩浩荡荡的带领十万大军(号称十万)找曹魏的晦气。孙权得知,城中七千守将时,孙权兴奋了,热血了,已经想到进入合肥该怎么好好对待新的‘吴民’,该如何确立吴国新的制度,另外,有了合肥,进可直取中原,退有长江天险,东吴再也不用只防守,不进攻了!想到这里,孙权双眼深情的望向合肥:为什么我的双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然而,这次可并不是孙权的幸运,即使曹操主力不在,无法及时救援。

即使拥兵十万,魏军不到万人。随着战争打响,孙权开始疯狂进行攻城,但是由于刘馥治理有方,不仅将百姓伺候的舒服,更是将合肥的城墙修的又高又坚,至使孙权数十日不能攻破。随着一天天过去,孙权明白时间越长,对吴军越不利,于是鸣金收兵,萌生撤退之意。魏军守将张辽,一看,呵,好你个孙仲谋,想打就打想跑就跑?谁让你这么随意的?这里是大魏国的疆土,岂容你放肆!当即召集八百人,在孙权屁股后面穷追猛打,最后孙权落荒而逃,狼狈至极,如果没有凌统拼命护卫,孙权怕是回不来了。

回国后的孙权很是伤心,就逍遥津之战,孙权实在不想发生第二次。然而,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这句话永远不会错。234年的一个春天,诸葛亮开始第五次北伐,并且给孙权写信,要求一起夹击曹魏。孙权欣然应允。当即整军十万,数路并进,气势如虹去找曹魏麻烦。这次孙权学乖了,这次采用的策略是:虚伪以蛇。实实虚虚来进攻,孙权先是用了诈降计,想要再复制一个石亭之战。

可惜的是,这次效果微乎其微,只引出来700多人,不但引出来的人少,还没有全歼,可见东吴陆地作战能力确实不怎么样。当时魏军守将是满宠,满宠相当了解孙权,甚至超过了自己。想当初,张辽以八百人冲击孙十万,已经够疯狂、够勇敢的了。而这次,满宠只带着数十人就去冲击孙权去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大败孙权,并且还让孙权赔上了个侄子孙泰。

合肥为什么不沿用古称“庐州”?

这题挺适合我这老合肥啊!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慌。合肥的名气并不比什么庐州小啊。合肥现在的城市气质,叫合肥还是比较合适的,其实完全谈不上有什么历史和景色,所谓歌词里面的庐州月,谁能与现实中合肥的某个地方对应上吗?南一环与南二环之间连一个小公园都没的一个完全不考虑休闲的城市,老老实实叫合肥吧,挺合适的名字。

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周武王是什么时候的人?公元前1000年啊。由此可见,“庐”这个字和合肥这个地方,历史有多久远。庐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隋朝,这里本来叫合州,隋朝时改名为庐州,因为这块地方的古名就是庐。

从隋开始,唐、宋、元、明、清,这块地方一直叫庐州。庐州是包拯的家乡,许嵩有首歌叫《庐州月》,歌名和歌都很好听。庐州这两个字,光是听上去就觉得很有意境,所以很多人都表示,庐州这么好听的名字,又古老,又儒雅,改成合肥,糟蹋了。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大家错了。庐州并不是改成合肥的,因为合肥不是一个现代名,合肥也是个古名。

有多古呢?比庐州还古。刚才说了,庐州这个名字出现于隋朝,而合肥这个名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有一个叫九江郡。汉武帝时期,九江郡里设立了一个县,叫合肥县,这是合肥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这说明合肥也是个很古老的地名,不然大家想想,如果合肥是近代才有的名字,曹操和孙权怎么会在合肥大干一场?张辽还怎么威震逍遥津?淝水从鸡鸣山流出来后,向北流二十里后,一分为二,一支向东南方向去,流入巢湖,这条就是现在的南淝河;一支向西北方向去,两百里后入淮河,就是东淝河。

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对“肥”字的解释是:“归异出同曰肥”,就是说出处相同而归去的地方不同,就叫做肥。那么这两条河,正好是归异出同,一个源头,一分为二,所以叫合肥。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今字义的差别,现在的肥就是胖的意思,而古时候肥是归异出同的意思。而且按照名字的由来,合肥其实应该写作“合淝”,而且最早合肥确实是写成“合淝”的,只是后来写着写着三点水就去掉了。

曹操为什么从水路进攻东吴不从合肥进攻?

题主说曹操只从水路进攻孙吴,这个说法是错的。因为,合肥在三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曹魏政权拿下合肥,进可以直逼濡须,牛渚,进攻建业,防守上则是寿春的屏障。孙权方面拿下合肥,则可以进军中原地区,防守上可以保证长江天堑的巩固。当时,合肥在曹操的手里,后来扬州都督满宠建议,把合肥城西移,建立合肥新城。这样有个好处,可以规避孙吴水战的优势。

(图中的红圈为“合肥旧城和新城位置”,明显合肥旧城靠近岸边)正是合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曹魏和孙吴通过争夺合肥经过几次大战。比如说曹操,在213年,曹操率领40万大军攻打濡须港,被吕蒙,甘宁打得大败而退军。反过来,孙权率领10万大军发起“合肥之战”,结果被张辽打败,孙权损兵折将,自己也差点被抓,这就是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所以,合肥,濡须一线,一直是曹魏和孙权争夺的焦点之一。何来曹操不从合肥进攻孙权之说?(曹魏要出濡须入江,必经合肥前线基地)当然,题主可能是问“赤壁之战”时,为何曹操要走水路进攻孙权,而不从合肥呢?这又是另外一个角度了。当时的曹操,虽有在“玄武池”训练水军的事情,但是总体上,曹魏的水军还是远不如孙权的。

赤壁之战,曹操正好接收了荆州的土地和军队,这倒让曹操省去很多麻烦。因为荆州的水军实战经验要丰富很多,荆州的将领对当地的水路地势也比较了解。如果从荆州北部度过长江天堑,并控制长江的中上游地区,将会对处于下游的孙权集团带来强大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赤壁之战一结束,周瑜不惜代价要拿下江陵的原因,也是日后孙权和刘备“反目成仇”的重要原因。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合肥  快速路  水路  开工  年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