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供孩子苦读,已经成为会宁人的精神追求,而且有成千上万优秀的会宁子弟,他们当年苦读,通过高考之路,成长为国家栋梁,为我们的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是会宁这片黄土地上为国家巨大的贡献。80多年前,勤劳憨厚朴实的会宁人,为在饥饿中战斗的红军将士提供了衣食,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历史。

今天的会宁人,怀着伟大的梦想,竭尽全力供孩子上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曾经引来非议,如有一个《南方日报》记者曾经大放厥词,断章取义,说什么会宁人因投资教育返贫,他仅仅用个案作为论据,而忽略了整体效益。会宁人早已经收获了高考红利。今年有13个孩子考入清华北大,作为一个教师,我由衷地高兴,迎击了农村孩子很难考名校的谬论。

甘肃会宁为什么被称为高考“状元”县?

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说:“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高考制度恢复后,会宁教育持续发展,成为有名的状元县,西北教育明显县。也凝炼出一种精神,即“三苦两乐”精神:领导苦抓——再苦也要抓教育;家长苦供——再苦也要供娃上学;社会苦帮——再苦也要帮助孩子上学;教师乐教——起早贪黑,血汗教学;学生乐学——坚韧不拔,玩命苦学。

1.学生苦学。恶劣的自然条件是会宁教育成功最为客观的因素。知识改变命运。生活在会宁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深知生活的艰辛,在良好文化积淀的熏陶与父辈的言传身教中,他们敏而好学、奋发进取。确实,这里的学生个个学习都特别刻苦,勤奋。早上六点,学生就已经到学校自习。上午4节课,接着下午就是3节课,晚上是自习,一直学到9点半,虽说是到9点半,但很大一部分都自觉学习到10点多,一天的上课才算是结束。

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2.家长苦供。贫困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使得所有的会宁人都产生了穷则思变的原始渴望,因为家长们穷怕了,苦怕了,不愿孩子们重走自己的路,他们把这种希冀完全寄托在了子女求学的路上。于是尽管收入再低,但他们还是默默承受着大学收费较高 的压力。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有了这种渴求,就有了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有了不朽的会宁教育精神。的压力。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有了这种渴求,就有了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有了不朽的会宁教育精神。3.教师苦教。在会宁,在所有职业中,老师是最受人尊敬的。可能人们不知道现任县长是谁,可那些有名的教师却是尽人皆知的。在会宁的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路上遇到老师都要问好并主动让路到一边去,让老师先走。

回宁的学校是全县最好的建筑,我们看到的几所学校,里面环境优雅,教学楼、公寓楼、综合实验楼、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规模超前,各类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图书资料、体育器材、艺术教学设备和卫生设施齐全,学校抓质量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学校有明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有自办电视台、足球队、鼓号队,办学思路超前、配备超前。

学校里文化氛围浓厚,墙壁上,楼梯口,花园边,大树下,到处是名人简介、诗词名言、百科知识的挂图或匾牌,让人觉得知识就在你的身边,你随时随地就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知识的潜移默化,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是幸福的,在这样的环境里育人是舒心的。当然,老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更让人欣慰: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老师的工资是有保障的,听他们的领导介绍:每逢节日,老师家是门庭若市,对优秀的教师,县上有各种奖励制度,老师去世,组织部要为这位老师开追悼会,教育局要送花圈挽联。

甘肃会宁走出去的人很多?为什么没有回想投资自己家乡的?

地方出来的名人很多,而且很有钱的也会很多,但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去批判每一个人,也不能够使用到底有没有为家乡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给家乡造福去衡量一个人的得与失,还有这个人的好与坏,对与错。或者在他们努力的地方,我们并没有看到,在他们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看到她的努力我们不懂他的成功,我们只是欣赏到一部分,这些成功还有这些财富属于他们,但是并不能够用握我们自己的道德判断,还有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价值观,还有他们的道德标准,如果他们能够回到家乡,造福百姓,那是最好的,如果是不能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对与错,因为每一个人投资的地方不一样,或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也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反而是舍弃了小家,造福了大家,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自己的眼前,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要这一类人或者是走出去的人没有伤害到大家的利益,那就是最好的。

甘肃会宁县,考出去的学生超过10万,为何“苦甲天下”的会宁能成为闻名的状元县?

看了这么多评论,我觉得作为一名会宁出身的学子应该替家乡说说,会宁发展不起来不是人才少的原因,留不住人才才是原因吧,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干旱贫瘠的土地让全会宁的人都知道,改变一家命运的出路就是教育,这里的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都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都想改变家乡,谁不想家乡变得富饶优美,没有国家大力支持,谁都发展不起来。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事情,你出生就拥有的别人可能要奋斗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有人说畸形教育,你总在置身事外的态度看事情,你在这片土地就不会这样说了,你的孩子可能从出生就是各种不会玩第二次玩具,有很多的选择,但是这里只有两种,要么打工,要么死学。虽然我觉得我的老师们都教的很好,但是不得不说师资整体还是比不过大城市的教师资源。

会宁县,位于甘肃白银市,以前的状元县,我也甘肃的,上初中听老师讲,会宁特别穷(当然我们甘肃穷地方太多了),缺水严重,读书是唯一出路,会宁人不比谁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而是看谁家出的名牌大学学生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会宁县  会宁  甘肃  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