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四军的重建,其实是延安单方面宣布的,并且还调拨了一部分八路军部队纳入其作战序列,比如彭雪枫的部队、黄克诚的部队等等,但是既然这些部队已经划给了新四军,就不好再纳入第18集团军的序列了。另外不在“国民革命军”范畴里的部队,还有东北抗联、南方抗日游击队、陕甘宁留守部队等等,关于这一点的界定,之前有过专门的文章。

那么没有计入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的有多少人马呢?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我党领导的各类民兵和自卫武装、游击武装发展到120余万人,所以在抗战胜利时分,中国的抗日武装总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而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惨重的损失,许多地区已经是满目疮夷,经济条件不允许在养这么多完全脱产的军事人员,所以必须进行裁军。

在内战随时可能爆发的阴影笼罩下,裁军肯定是个敏感的议题,于是有了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在谈判中重庆方面提出,国共双方军队共同完成“国民革命军”的整编,总共只编留22个军和60个师的部队,初案中第18集团军仅可编为12个师(最后签定时为24个师),另规定特种兵科的兵力数量占全部人数的15%。为了挂羊头卖狗肉,于是才有了蒋军的整编军、整编师和整编旅的番号,其实就是原来的集团军、军和师的编制,掩人耳目应付和平协定嘛。

至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时的1946年6月,经过裁撤和整编,南京政府的正规军尚有430万人(陆军野战部队200余万、非正规军74万),而延安领导的我方正规武装为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可以看出,双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裁军和复员工作,这是需要注意的历史细节,仅晋察冀军区即被要求复员10万干部战士。

大清朝的正二品高官,镇守一方的总兵,到底能调动多少军队?

大清朝的正二品高官,镇守一方的总兵,到底能调动多少军队

首先,我们聊一聊总兵的历史。总兵出现于明朝,明朝的总兵堪称能够与巡抚正面叫板。明朝建立以后,蒙古势力败退北方草原,但并不甘心失败,一直集结力量不断的南下。为了抵御蒙古骑兵的进攻,明朝从东北到西北,总计建立了9个重镇,俗称为九边重镇,例如甘肃镇、大同镇等等。一个镇负责一大片地区的防务,类似于战区司令。 每个镇的最高长官就是总兵,每位总兵管理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军队。

例如辽东镇总兵,能够管理9万多军队,属于实权人物。山西的大同镇总兵和太原镇总兵,几乎能够与山西巡抚正面叫板。明朝总计只有20余位总兵,明朝总兵的含金量很高,类似于战区司令和省主席的关系,双方的权力势均力敌。 清朝入关以后,沿用了明朝很多官职,但进行了改革。清朝的总兵属于正二品,清朝的巡抚则是正二品或者从二品,一般挂都察院右都御使的头衔。

换句话说,从表面来看,总兵和巡抚属于平级干部,似乎与明朝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在清朝真实的官场上,连总兵的顶头上司提督大人,都是巡抚的下级。清朝的每个省设立了巡抚和提督,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巡抚则负责全省军政民财各方面的工作,属于全省的一把手。虽然提督是从一品,比巡抚的品级还高,但必须接受巡抚的节制。

见到巡抚以后,提督一般会恭恭敬敬的说一句“参见中丞大人。”巡抚也会客气客气:“军门,不必多礼。”但如果没有这个礼仪,巡抚会很不高兴,毕竟文官节制武官是老传统。 至于总兵,每个省会划分成好几个镇,总兵仅仅是一个镇的长官。虽然总兵是正二品,但实际权力并不大,连布政使和按察使都不敢得罪。我们聊一聊总兵下辖军队的问题,明朝的总兵只有20位,总兵类似于战区司令。

清朝的总兵则有80多位,70多位陆军总兵,10多位水师总兵。例如北洋水师的老大丁汝昌,头衔是提督,镇远和定远的舰长则都是总兵。 清朝的绿营军总计只有60多万,一口气出现了70多位陆军总兵。而且有一部分绿营军,属于总督和巡抚直接管理的。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个镇的绿营军最多只有七八千人。换而言之,总兵类似于师长兼军分区司令,与巡抚的权力相比,差距非常巨大。

其实,各地的分守道或者省城的知府,都不一定怕总兵。所以说,总兵属于位高权力。看上去属于朝廷的高官,其实谁都不敢得罪。我们顺便聊一下实权很大的五品官,兵部的武选司郎中和武备司郎中。这两位五品老爷,分别管理各地军官的升迁调动、各地军队的武器和物资发放。如果得罪了武选司郎中,那么,那位将领很有可能被升迁半级,然后调往最前线作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分区  兵力  乐山  市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