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必须存粮于地,藏粮于市,鼓励农民把15亿亩基本农田种植粮食,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盛中国的粮食。必须年年种植粮食,才能使我们填饱肚子,如果真要歇一年不种植粮食,可能就要“闹饥荒”,去进口粮食吃。我国人均土地只有1.3亩左右,只能种植粮食,不种植粮食我们吃什么?光吃储存粮食,只能是坐吃山空,储存粮食只能用于备战、备荒、备灾。

储存粮食只能用于赈灾济荒。我们吃的粮食还是依靠农民年年种植。“去库存”不是粮食多了吃不完,而是粮库库容到了极限,粮食必须去掉一部分陈化粮,去库存是为了调节粮食价格,调控粮食市场秩序,稳定农民收入,降低粮食风险,仓库空了,才能去收购农民的粮食储存,这对农民来讲,是符合农民长远利益,没地方储存了,农民粮食收上来放哪儿呢?粮食是人类生活基本需求,人活下去,必须需要粮食,粮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粮食对人类来讲,是无价之宝。

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需要注意什么?

“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玉米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有所不同,虽然受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市场化行为,特别是2016年取消玉米收储制度后,市场化之路也更加清晰,随着临储玉米逐步消化,后期玉米市场将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进入4月份以来,玉米市场表现较为活跃,以玉米指数为例,4月1日时期价最低下探至1829元/吨,到了4月15日要冲击1900元/吨,半个月的时间玉米期价上涨了71元/吨。

在玉米现货市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报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4月2日山东地区开始上调10元/吨,随后连续几天多个玉米深加工企业轮番上调收购价,也带动了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比如4月9日,个别企业单日涨幅达到了50元/吨,给人的感觉上涨势头比较强劲,随后几天也是出现了轮番上涨的行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背后隐藏怎样的风险?需要注意什么?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近期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存在一定的补涨需要4月份玉米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上,华北、东北两大产区呈现出轮番上涨,有种“你追我赶”的感觉,先是华北连续几天的上调收购价,随后华北价格趋稳,接力棒传到东北地区,相关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也是轮番上涨。不过从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的情况看,有的企业价格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则出现明显上涨,个别地区甚至还有回落的。

4月1日黑龙江青冈个别企业的收购价为1596元/吨,4月12日时其收购价达到了168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84元/吨,看起来上涨了不少,实际上这只是补涨需求,由于当地前期价格偏低,基层粮源不断减少,大环境整体上涨预期增加,如果还不跟上,那么企业到货量将难以保证。当然在此轮行情中,也有的企业纹丝不动的,比如山东沂水,4月1日时给出的报价为1904元/吨,到了4月12日其价格依然是1904元/吨,体现一个“稳”字,这主要由于其本身价格就不低有关。

同样还有价格回落的,4月1日山东滨州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为1940元/吨,而到了4月12日价格回落至1930元/吨。二、玉米市场各种消息满天飞,炒作天气因素增加进入二季度,主产区“地趴粮”的影响不在了,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比较高,截止4月5日,主产区玉米累计收购量为9900万吨,同比增加798万吨,在3月初时售粮进度还是同比偏慢,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售粮进度反而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这也说明农民的售粮心态在发生变化。

而当下的市场行情可以说充斥着各种消息,国储玉米收购截止时间提前一个月,临储玉米拍卖延期及拍卖底价提高等等,消息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玉米价格的走势,眼下正是产区玉米春播即将陆续展开的时候,这是玉米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按照往年的情况,炒作天气因素会增多,2018年就是典型的例子,主产区玉米春播时遇到干旱,影响了玉米的正常出苗,现货玉米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在国外同样有这样的操作,近期老美中西部地区遭遇暴风雪天气,市场担心这样的天气会使得玉米春播延期,玉米期价出现持续上涨的现象。三、需求企业短期补库需求得到缓解时,存在下调收购价的风险近期玉米价格出现轮番上涨的现象,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但对于农民来说,似乎没有从中直接受益,一方面是近期的上涨主要体现在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报价上,农民卖粮的收购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粮源已经转移到贸易商、粮库等手中,基层农户余粮在1成以内。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国储林  实施  项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