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和地税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国税地税之分国税、地税之分,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皆有之,区别主要在于所征收税种不同,大家不用担心有重复征税。在我国,按机构,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前者为国务院直属机关,后者归属地方政府,税收分别进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现行的分税制基础,和征税种类划分,是在1994年奠定的,这次改革也对后来的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94年分税制改革”上世纪80、90年代,中央财政陷入尴尬。在“财政包干”的背景下,中央地方“分灶吃饭”,给予了地方政府投资权和财政收入处置权的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投资动机空前高涨,而另一方面,“条块分割”地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管控企业的旧体制,又使得各个层级着眼局部利益,促成了不计后果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彼时中国的行政体制又不能对地方政府的行为有任何有效的制约,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最终引发1993年的经济过热。

与此同时,虽然经济高速增长,GDP平均增速达到9.5%,但是,税收的增速明显落后于税源的增速。1979年到199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79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8.4%,而到1993年已经下降到的12.6%。由于中央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甚至发生过两次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钱”的事。

1980年代中期“能源交通基金”,1989年的“预算调节基金”,都是为了维持中央财政正常运转而采取的非常措施。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时任总理朱镕基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征北战,先后走了十几个省,与地方官员面对面地掰着指头算账。

94税改,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建起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制度,并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收机构分别征管;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转移支付制度等。按照税源大小划分税权,税源分散、收入零星、涉及面广的税种一般划归地方税,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一般划为中央税。

作为稳定的税收来源,增值税是税制改革后最大的税种,占整个税收比重的43.7%,占流转税的75%。中央承认地方税收基数全部返还,中央与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分享增长增值税,按照1:0.3系数返还办法激励地方增收。核心原则是“保地方利益,中央财政取之有度”。在税改后的第一个月,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在拿到最新一个月的税收报告后,长舒了一口气,月环比税收增长61%,1994年-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4%。

分税制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并不是“鼓了中央,瘪了地方”,而是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大大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管控,为市场经济跨省发展扫清了障碍,从此中国的财税体制进入了长期稳定的轨道,为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财力的支配力大大提升。但是此后,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国税地税的税种如下:(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国税税种包括1.增值税;2.消费税;3.燃油税;4.车辆购置税;5.出口产品退税;6.进口产品增值税、消费税;7.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8.地方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9.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10.中央税、共享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11.证券交易税(未开征前先征收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印花税);12.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13.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4.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新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5.中央明确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的其他有关税费。

地税税种包括1、缴交营业税的地方企业所得税,2、个人所得税,3、城镇土地使用税,4、资源税,5、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6、房产税,7、车船税,8、印花税,9、农牧业税,10、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11、耕地占用税,12、契税,13、土地增值税。

为什么当时要分国税局和地税局?

中国实行的是分税制的体制,所以要分国税和地税。2018年两会后,国税和地税合并。2018年6月15日上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合并且统一挂牌。分税制是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已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中国在清朝末期曾出现过分税制的萌芽;当今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一般都实行了分税制;中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具体内容包括:将税种统一划分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建起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体制,并分设了国税和地税两套税收机构进行这个纳税。

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等。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

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拓展资料《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采取先挂牌再落实“三定”规定,先合并国税地税机构再接收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先把省(区、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省)税务局改革做稳妥再扎实推进市(地、州、盟,以下统称市)税务局、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税务局改革的步骤,逐项重点工作、逐个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2018年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完善加强党对税收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确保税务系统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优化税务系统党的领导组织架构,完善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健全党建工作机制,税务总局承担税务系统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地方党委负责指导加强各地税务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群团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形成各级税务局党委与地方党委及其工作部门共抓党建的合力。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税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作了规定,明确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并着眼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制度机制,在干部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和收入管理、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晰了税务总局及各级税务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税收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还就完成新税务机构挂牌、制定新税务机构“三定”规定、开展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推进税费业务和信息系统整合优化、强化经费保障和资产管理、清理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要求各省、市、县税务局按期逐级分步完成集中办公、新机构挂牌并以新机构名义开展工作。

从严从紧控制机构数量,进一步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做到机构设置科学、职能职责清晰、资源配置合理。同时,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到税务部门的范围,对依法保留、适宜划转的非税收入项目成熟一批划转一批,逐步推进。

国税地税合并,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安排?

国地税合并已经开始实施,目前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整体原则,人员目前不瘦身,慢慢消化,从省局挂牌,市局挂牌,县区局挂牌全部统一时间,体现了总局在这次机构合并的整齐划一,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二,领导安排,省局采取党委,行政分开,其余副职采取拉长板凳的办法安排,市县区局党政一肩挑,副职也是拉长板凳的办法安排,中层干部要等“三定方案”出来之后,再妥善安排,暂时不动。


文章TAG:如何理顺地税系统的机构  地税机构设置及职能  如何  地税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