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元年封曹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常山郡治移真定县城,故郡治与县治同处一城。古来冲阵救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常山郡治移至元氏。《三国志》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因此,正定一度向省申遗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可是回复却不尽人意。

常山赵子龙的常山是在哪里?

常山赵子龙的常山是在哪里

不谈演义,只谈历史。“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救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从长坂坡救主、到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从无名小辈到曹操口中的“吾若得这员大将,何愁天下不得乎?”? 剧照 聂远饰在各种版本的演绎下,赵云也成了妇孺皆知、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人物。乘载历史的轮船,在时间的长河里把历史抛下。

回头望,历史不见,航线亦有迹可寻。循着这痕迹,我们探索古人的任务从未消停。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临城赵云故里传说”名列其中,对凭空出世的“赵云故里传说”,隔壁正定就不乐意了。?正定县赵云广场上的赵云雕像 by 贾敏杰 临城、正定与东汉时同属于常山郡,如今也属同一省,原本相安无事的两县却因“赵云故里”一词起了干戈,同时也引得河北专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那,一代名将——赵云该名属归谁?源起之物被否定,专家说:立足于《三国志》何为故里?故里指故乡、老家;而故乡则是指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而长期居住地不一定是故里,则我们以出生地作为谈论对象。2005年4月,在临城的古鲁营村的一口枯井内发现了一座“赵云故里碑”,刻于清朝1889年。且碑上左右分别刻:“光绪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斯明立石”、“盐运使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

凭此出土的文物,临城成功申请了“赵云故里传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凭空出世的“赵云故里传说”,在同一个地方一直被大众定位为“赵云故里”的正定对此大为不满。对此正定也拿出了自己的文物:赵云家的饮马槽和清同治元年(1862年)刻的“赵云故里石碑”。在双方亮出的石碑里,临城出土的石碑虽然比正定的晚立36年,可立碑人是上级,所以很多人认为更具有可信性。

可是,既然正定立碑在先而临城立碑在后,则可以说明两碑所处一个年代。而身为上级的临城立碑人与重庆知府又是为何不就正定的碑做出解释呢?石碑作为清代时期的物件,此时已经距赵云离世上千年了,它也可能仅仅是后人作为纪念古人的标记,临城仅以这个判定历史人物故里既不客观,也不严谨。?临城出土的石碑(拓本)在“赵云故里”的争议上,正定的有关负责人武威振去临城传言的赵云出生地澄底村询问过,当时的询问结果是当地人对赵云的传说一无所知的,直到《关于赵云故里》一书出了之后,有关赵云的传说在澄底村才普遍开,说赵云是下凡的星宿等各种被添加神话色彩的传说。

据说,该故事的主人公本是刘秀,后来改成了赵云。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作为历史考证的参考,并且传说也是历史民间传承的一种,但是经过了历代的口口相传,传说也被赋予了一些个人主见以及神话色彩。可传说与神话应该是有区别的,添加神话色彩的传说确实未免太过牵强了。因此,正定一度向省申遗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可是回复却不尽人意。

按照相关规定,武威振提出:按申遗规定,凡存在争议的项目应取消入选资格。那赵云的故里是否真的在正定?驻扎在正定县城南门赵将军庙的河北赵子龙文化研究会与中华赵族恳亲协会则认定正定为“赵云故里”,且一起签订了《赵云故里遗址认证书》。?赵将军庙 《古常山郡新志》:“县人仰其典范武德, 于南门里故址建赵将军庙,香火鼎盛”,乾隆二十七年(1761 年)又载:“赵将军庙,在南关,祀汉顺平侯赵云。

” by 石家庄全接触而目前能证明赵云故里的《三国志》是比较可靠的文献。《三国志》作者陈寿著书时约为公元280年,此时距离赵云过世才51年。《三国志》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历经千年管辖区不断变迁,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分总有不同如两汉与清的管辖区不同,改革开放前后与2001年后又异。

故,名同实异也不是不可能的。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常山郡治移至元氏。正元元年封曹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常山郡治移真定县城,故郡治与县治同处一城。直至“后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既今州理是也”,郡治移滹沱河北,县治仍不变。《魏书·地理志》记载,到了唐朝(公元618-公元907),真定县治才由东垣古城迁移到安乐垒。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影剧院  正定  常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