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数学题目难不难?

果然,数学一直都是关注点,关注度超过了所有的学科。今天晚上我已经看了很多的回答了,今年的高考难吗?其实不难。大家可以看下网上的试卷。纵观全卷,总体和往年差不多,难易适中,刚开始的几题都是送分题,当然,每个题型的压轴题确确实实有难度,但压轴题也有分几小题,你做对了前一两个,照样可以得大部分的分数。为什么每年高考数学都说难,但分数出来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呢?因为大部分的学生把目光都投入到压轴题上面去了,又是高考,本来就紧张,一题不会,两题又想不出来,出来后就说难了,还有好几题不会做。

其实不必紧张,高考试题是有区分度的,易中难比例是7:2:1,把握住容易题和中档题,那么你的分数可以到110分左右,对于一般考生来讲,压轴题确实不好做,思维和计算量都比较大,在短时间想不出来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放松心态,制定好高考得分计划,容易题一题不漏,中档题不放过,压轴题随缘,心态好了,思维就打开了,做题就得心应手了。

同样的菜系,口味又相似,为何湖南菜全国流行而江西菜几乎无人知?

说个更残酷的事实:与江西相邻的六个省份中,五个省份的湘菜、徽菜、浙菜、闽菜、粤菜都位列“八大菜系”。江西正好处在“环江西菜系圈”之中,缺乏存在感。当然,与江西菜类似的湖北菜,也有相同尴尬地位。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为何地位相差这么大呢?江西、湖南、湖北这三省,有很多共同之处:在地理环境方面,河流、山地、盆地多,鱼米之乡;气候方面,雨季长、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社会人文方面,古代有“江西填湖广”,即大量江西人迁移到湖北、湖南省生活。

因而这三省的饮食文化高度相似:食材用料、烹饪习惯及菜品,十分接近;口味喜辣,偏咸鲜,口味重,以驱寒、排湿。例如青椒炒肉、剁椒鱼头、青椒炒腊肉等,在这三省的菜单里都是常见菜。少有人知的是,江西菜有自己的体系,称为“赣菜”,菜品有特色,也很丰富。1986年出版的《江西名菜谱》书中,收集介绍了209道菜肴,实际上可能只是一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喜辣的就几个省份,然而湘菜、川菜入选“八大菜系”,竟然占据两席。那么为什么幸运儿不是江西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名人效应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的辣椒,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直到清朝中期,湖南、四川才普遍食用辣椒。到19世纪后期,以辣椒调味为特色的湘菜和川菜菜系最终形成。

到清朝末年,“八大菜系”成型,此说法也才开始流传。湘菜作为“八大菜系”中的后起之秀,与当时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及近代湖南名人辈出,扬名天下,具有很大关系。例如湘菜的重要菜系、官府湘菜——组庵湘菜,在民国时期由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谭延闿(字组庵)及其家厨创立,被称为“湘菜之源”。再往后,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人分布于众多重要岗位,特别是伟人喜欢吃家乡的红烧肉、臭豆腐,使得湘菜更加出名。

在近代及现代,众多湖南人在中国的军事、政治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很多人将此亮点以及湖南人生猛、鲜明的性格特征,与饮食文化中的喜辣习惯联想在一起。这就给湘菜注入了独特的人文特征和强烈的地域光环。湖南人、辣妹子、湘菜之辣,全国闻名,湖南成了“辣”的代名词。以致于,很多人以为只有湖南、四川人吃辣厉害。其实江西、湖北、贵州人都很能吃辣。

甚至产于贵州的“老干妈”辣酱,被很多人认为是湖南品牌。相比之下,在近代及现代,江西人的名气稍逊于湖南人,因而江西菜之辣也就被湘菜的光环遮盖。群体宣传效应江西和湖南都毗邻广东。改革开放后,这两省南下广东务工、经商的人数差不多。湖南人的性格特征鲜明,“无辣不欢”的饮食习俗也深入人心。而且湖南人开的湘菜馆在广东到处可见。

这种群体效应,使得湘菜的风头及名气,不亚于广东本地的粤菜。相比之下,江西人比较内敛、低调,而且江西餐馆在广东很难见到,只有“江西瓦罐汤”显眼一些。以致于很多人以为江西无美食、名菜,甚至不知道江西人吃辣椒也很厉害。市场营销湖南人很清楚,外省湘菜馆的大多湖南菜说的好听点叫“新派湘菜”,其实并不正宗。湖南本地的菜品讲究口味,乡土味极浓。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江西  领导  银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