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由来及风俗习惯有哪些

汉族的由来及风俗习惯有哪些

一.汉族的来源 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 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其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它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国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又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国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的阶段,最后形成于汉代。“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

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在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并沿用至今,即广义的汉人。 汉族又被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是中国的主体民族,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二.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古代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

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乐天知命、尊敬祖先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 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汉族十分讲究礼节,表现在各个方面,礼俗别具一格。总体而言,汉族尚红贵黄。 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

在庆寿、婚礼等仪式活动中,用红色渲染气氛,寄托吉祥。   汉族认为黄色为五色中最高贵,代表中央,因此汉族古代皇帝均尊黄色为正色,汉族的服装、建筑、用具等尊崇黄色。   汉族认为白色代表悲哀、痛苦和死亡,所以丧礼用白色来表示肃穆哀悼。    自古到今,汉族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一直保留。虽有胡服传入而出现短衣短裤,但服饰总是以右衽为特点。

服饰发展至今,款式丰富多样。   汉族的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有米饭、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以及玉米、高梁、谷类、薯类等杂粮,种类丰富。 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有炒、烧、煎、煮、蒸、烤、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一般分为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茶艺、茶道在世界享有盛誉。对茶的配制多种多样: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至今有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有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

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形成一系列的地域特点。   用糯米酿制的米酒,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也是重要节日的必备品。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充当着重要媒介。

“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气氛,还有“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习俗。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如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     汉族的传统重大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自有着丰富的风俗和文化涵义,寄托着汉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汉族到底哪些才算得上是传统风俗?

汉族到底哪些才算得上是传统风俗

汉族本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为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黄子孙。先秦的 《大东》有云: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即为汉的本源出处,照耀天下的意思,真正被称为汉族汉人的时候,是我国的汉朝之后,西汉名将陈汤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时,国人的自豪感达到极致,以自称汉人为荣,从此,汉人汉族成形矣。汉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汉族12.26亿,占总人口91.51%,占世界总人口的19%左右,这么庞大的一个民族,这么悠久的历史,加上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自然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风俗特点。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对文化的兼收并蓄,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在服装上面,百花齐放。

根据朝代的不同,服装发展各具特色,时代感明显:汉服汉服最基本的样式是交领襦裙和直裾,男女皆可穿着,是汉民族服最基本的款式,从黄帝垂衣裳治天下到清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汉族的流行服饰都是以这两个款式为基准变化,这两个款式也是这些朝代中都不曾断代作为正规或日常款式穿着。唐装(唐制汉服)这里说的唐装是指唐朝的服装,它有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装饰有幞头、巾子、鹖冠、革带等,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

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日本就深受这一时期的服装影响。这一点和现在常说的唐装不太一样,现在的唐装是由马褂结合西式剪裁改良而来,是清朝时个的改良版。明服(明制汉服)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专指这段时期的汉服,即明制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清朝期间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近代至现代朝鲜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饰(韩服、琉装、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饰影响。中山装中山装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中国由于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服装多式多样,可供选择的范围太多了,但不管选择哪一种,也都算是汉族的特色吧。对宗教的信仰自由,导致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正规宗教,在中国都能和平共处。世界上的主要教派,中国都有;中国有的宗教,都有人信;宗教的风俗,在中国也都有人过,这一点不展开讲,反正因为信仰太多,老外反而认为我们没有信仰。

这一点不展开讲,反正一家子老少各信各的,在中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同一个老太太祈福的时候,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上帝,满天神佛都能念叨出来,照样能和平共处。对祭祀的刻骨铭心,导致在中国大地上节日大放异彩,也形成了独特的节日风俗。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四大节:春节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正节的时间是每年正月初一,但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一个时间段,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拜先人,除了寒食的说法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端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

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戴香囊、喝雄黄酒等等。中秋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汉族有哪些习俗是在不同地区截然相反的?

汉族的由来及风俗习惯有哪些

汉族人的习俗南方北方不一样。比如北京京郊地区,和河北地区的白事,家里八十岁或者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就和南方完全相反。得享高寿的老人家去世,家长嘱咐给全面料理这件事的能人。一般大家都认可的特别懂当地风俗世故的人。也尊称《大了liao》都请他主持。会给逝者摆设灵堂。这时大家分批排辈听大了喊话,走到棺椁前鞠躬。

也有下跪拜的,可是重点是大家都不哭的。家里的气氛要搞起来,高高兴兴的度过。是要庆祝老人家的(喜丧)。是向大家证明我们家积德行善有好结果。我们家老人有善报,活了这么大的年龄。门庭喜事。现在是庆贺老人家去另外一个世界享福。前几年还请吹鼓手和乐队,小型歌舞团。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如今提倡红白喜事移风易俗,办理。

就不请吹鼓手乐队和主唱了。可是鞭炮还是要放一点。然后殡仪馆一个简单的仪式。家里亲戚朋友和邻居街坊等在家里随份子。就是给(红包)专门有像菜单一样的红本上记账。某某礼金多少。然后入宴席吃饭。桌子上稍微放点块糖,这是可以喝酒说笑的。除了家里人和至亲穿青或黑色衣服胳膊上戴孝。其他人是可以随便什么颜色衣服都行。

五岁以下要穿红衣服。没过门的未婚妻(夫)要披(红)。就是斜披一个红色被面。大了要单独介绍。叫到前面鞠躬即可。仪式完毕。火葬场车来把棺椁拉走火化-。出门放炮。众人目送。面上平常。或欣慰之情。不带悲戚之色。街坊邻居会安慰本主说几句。比如:老人家有福……善终啊?。得嘞。你们也尽孝蒙福了……这类的吉利话。。

几千年来汉族为什么一直是人类第一大民族?

古代四大文明只留下了华夏古文明,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早在乾隆朝,人口就突破了4亿之多,领跑了全世界。汉朝更是在70年代起不断跨过八亿丶九亿直至十四亿。有人说印度人口快超过大国了,其实印度多民族丶多信仰,没有汉族般从古至今纯粹。印度国内宗教丶民族丶阶级壁垒森严丶分化得非常厉害,甚至有人预测一旦内乱,将碎裂化成三大块,人口就将分而化之,而最大民族人口也不一定抵个零头。

中国保持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就是中华民族占据着世界五分之一强,而且中华民族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以汉族为主干高度凝结的牢固大一统民族,是经过五千年生死考验而结成的伟大民族,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打破和征服的。这个纪录也应当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也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TAG:关于汉中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  关于  于汉中  中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