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甘肃本地人,这边好几个二手车市场,谁知道哪一个市场比较好 - ...

我也是甘肃本地人,不过现在在北京工作,我知道的是有一个甘肃二手车交易市场,这个地方正规有保证,或者去阳光车网,都比较有保证

你好! 买车要挑车,不是挑市场 如有疑问,请追问。

甘肃二手车出售,我是甘肃本地人,这边好几个二手车市场,谁知道哪一个市场比较好  ...

2,正规的兰州二手车交易市场介绍

甘肃二手车交易市场成立于1993年6月,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甘政函〔1998〕48号)组建的专业市场,经过二十一年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式发展,现已形成以二手车交易服务为主,集商品车销售、二手车销售、置换、寄售、办理交易过户手续、商品车及二手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检测、机动车技术性能司法鉴定、汽车配件、汽车装潢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服务企业,是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成交量最高、入场交易车辆最多的多功能型专业化二手车交易市场。现在跟阳光车网强强联手,靠谱

晕哦。。 天奇这边的二手车市场。。是兰州最大的。。 我也不知道坐几路车,反正西津西路再往前走。

甘肃二手车出售,我是甘肃本地人,这边好几个二手车市场,谁知道哪一个市场比较好  ...

3,易到车主提现困难,乐视接盘侠疑转让部分股权_

本文转载自“网易新闻”,作者刘培,36氪经授权转载。

因接手乐视旗下资产易到用车,在资本市场名不见经传的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韬蕴资本”)备受瞩目。如今受限于资金流动性,再次爆出车主提现困难。

7月21日,易到发布公告称,韬蕴资本入主后发现易到整体负债由乐视承诺的20余亿飙升至近50亿。近期,乐视通过单方面诉讼冻结易到账户,虽经多方沟通仍未达成妥协,因而将影响车主本周提现。

和贾跃亭的 “白衣骑士”孙宏斌(接手乐视网)一样,从贾跃亭手上接手易到的韬蕴资本,开始与昔日“盟友”发生嫌隙。韬蕴资本此番声明首次公开指出了乐视遗留的巨额不合理债务问题,以及由之触发的资金冻结给公司运营带来的困难。

这是韬蕴资本在2017年7月被市场曝出,从贾跃亭手中接手易到用车的指挥棒以来的首次危机。

上一次是韬蕴资本接手易到前夕,当时的易到平台司机无法提现,用户大量流失,易到的原始创始团队集体出走,贾跃亭挪用易到资金,易到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这场仓促接盘,给市场留下了诸多猜疑。温晓冬在4个月后方公开回应: “当时易到的情况比较特殊,考虑到一些社会稳定问题,易到将来的名誉问题,经营问题,我们基本是反常规运作,我们先拿钱,再进来了解情况。”

半年之后,按照韬蕴资本的官方说法,易到的用户以及运营正在好转,“易到新的CEO人选已经确定”,易到“最近的订单量已经恢复到历史上最好的时间点”,易到还在2018年4月迎来中信银行的资金,还有更多的“战略合作”和未来布局。

但是种种向好的迹象下,易到再次爆发车主提现困难,网易清流工作室独家发现,韬蕴资本面临情况或许更复杂,韬蕴资本在一个月前悄然将易到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上海钜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钜派集团”)。后者在多个项目上均与韬蕴资本有资金上合作。

易到股权或已发生变更

易到用车的公司主体为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车云),目前股东分别为自然人王菲控股33.82%,法人上海哲蕴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哲蕴”)持股28%,北京中泰创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0%,鹰潭市信银风华投资有限合伙企业持有18.18%。

王菲为韬蕴资本的总裁助理,在东方车云担任法人及大股东,同时也在数十家韬蕴子公司担任法人及股东。根据工商资料变更,2018年5月18日,上海哲蕴新入易到,成为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哲蕴最初为韬蕴资本及其关联公司北京蓝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蓝巨”)共同持股;然而,2018年5月30日,其股东结构悄悄发生变更。股权结构变成由宁波保税区鋆达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鋆达”)持股99%,北京蓝巨持股1%。

这意味着,宁波鋆达从韬蕴资本受让了易到28%的股权。而宁波鋆达成立时间为2017年7月21日,几乎与接盘易到时间一致。工商资料显示,宁波鋆达法人为钜派集团的控股孙公司上海易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宁波鋆达也因此被视为钜派旗下管理的有限合伙企业。

而据韬蕴内部人透露,韬蕴资本在接手易到后,曾有一段时间钜派的朱俊杰等人长期驻在韬蕴资本的办公室。

此时,易到股权发生变更的原因是什么呢?网易清流工作室分别致电韬蕴资本公关总监,对方称“易到是韬蕴目前最大的资产”,对与出让股权一事尚不知情,需要查证后再给答复,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而网易清流工作室还针对钜派接手易到股权一事,拨通钜派集团联席总裁兼资产管理事业部事业合伙人朱俊杰的电话,对方回称让其品牌负责人给予答复。其品牌负责人针对网易清流工作室发去的问题邮件,其称由于涉及商业保密,不适宜对外书面公布。

而在股权变更前半个月间,韬蕴在易到的股东代表王菲和上海哲蕴均将股权质押给了上海钜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者亦为钜派集团旗下股权投资子公司。

“通过上述股权结构变化,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债转股模式。私募股权机构在投资中,当对标的前景和未来收益估摸不准时,采用一种风控措施,和融资方签一个债转股协议,约定在一个时期,把债权转成股权,融资方不用还利息和本金,把本金和约定利息按照约定转换成股份。” 川商基金合伙人王颖向网易清流工作室分析称。

雷锋资本合伙人张立强也表达类似观点,当项目公司处于急需用钱或者扩张发展期,项目投资方在将资金借出之时常常会约定对赌条件,约定项目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譬如用户数量达到多少,市场占用量多少等,但如果对赌失败,则要求进行股权交割,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但同时他也指出,一般像类财富管理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能力较差,更喜欢债权产品,这里面债转股发生的条件可能更复杂。

一位做股权质押的业内人士称,从形式上看,相当于资金出借方先要求融资方进行股权质押,然后把质押的股权过户给自己,实质是,股权质押是一个借贷性质的主债权,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有有限受偿权;股权变更是取得股权对应的所有收益。

至于为什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股权质押和股权变更,上述人士均表示不太常见。这很有可能是项目出资方为了呈现事实要求进行的事后补充。张立强解释称,如果一家私募股权机构业绩没有达到,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变更,让lp知道实际上拥有一部分股权,有利于安抚lp。

韬蕴资本除了转让易到的部分股权,网易清流工作室还独家发现,韬蕴资本其它项目股权亦转让与钜派集团。

网易清流工作室根据宁波鋆达对外投资情况,按图索骥,穿透层层股权结构背后发现,宁波鋆达早在2018年2月,还悄悄实现了对韬蕴(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韬蕴网络科技)的控制,控股58.8%,同时,上海钜派的朱俊杰还代替了韬蕴资本的孟继周成为法定代表人以及执行董事。

而韬蕴网络科技此前为韬蕴资本100%控股,2018年2月和宁波鋆达一起新入的股东的还有另外三家公司,包括钜派集团旗下的深圳祁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小村资本旗下的上海磁箬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而韬蕴网络科技此前分别投资了奇点汽车和骑士贷。其实这意味着,2018年以来,韬蕴资本已经悄悄的出售变卖自己投入的多个项目股权。

网易清流工作室从权威信源获悉,韬蕴资本在2017年下半年以来,多个项目出现退出困难,导致现金流紧张。2016年2月通过一年期定增投资的甘肃电投(000791.SZ)如今大部分股权仍未出售,现在股价跌破定增价格,而股权质押面临平仓风险。前期参投乐视生态的近17亿元资金,包括体育和汽车、手机等项目无法变现。

网易清流工作室查询wind数据发现,2017年9月开始,韬蕴的两只资管计划开始频繁减持,其中平安大华可查的数据减持金额在2.15亿元左右,仅仅减少不到2%的股份。而根据2018年1季报数据显示,韬蕴通过两只资管计划仍然持有9.79%的股份;而甘肃电投的股票在2018年2月之后开始跌落定增价,截至6月27日,报收4.37元/股,相比韬蕴定增价格的7.72元/股,股价跌落43%。

2018年5月,第一财经爆出韬蕴资本有10亿元的借款出现延期兑付。而该笔资金投向的正是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完达山”)Pre-ipo项目。

在网易清流工作室获得一份2017年3月署名韬蕴资本《完达山项目说明书》中介绍,该项目预计2017年12月31日为申报基准日,2018年6月完成上市,但是直到现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也未披露任何关于完达山项目上市的预披露。

如今,按照韬蕴资本公开称的“2个月延迟支付”期来临,韬蕴资本面临着高达11亿元的资金利息支付。

被迫接手易到

然而韬蕴资本以“白武士”的姿态入主易到,却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神秘。

韬蕴资本在接盘易到之前,曾为贾跃亭的生态宏图 “豪赌”巨资。

韬蕴资本曾在2014年乐视网(300104.SZ)定增募资45亿元时,就准备大手笔进入,但后来折戟于证监会喊停了该项定增。而网易清流工作室获悉,2015年上半年,韬蕴资本拟以受让老股的形式再次入股乐视网。在温晓冬的操刀下,韬蕴资本拟募资25亿元,通过一项复杂的结构设计从贾跃亭手中受让一部分乐视网老股,但最终也未成功。

乐视网项目上股权合作的失败,让韬蕴转向乐视生态项目。根据公开资料,韬蕴资本及关联企业以可转债的形式参投乐视汽车投资3.34亿元、乐视手机2亿元,以股权的形式投资视体育3.2亿元、乐视影业未披露详细金额。2015年11月,韬蕴资本还向乐视控股以借款形式投入2亿元。据网易清流获得上述独家资料显示,韬蕴等参与乐视生态、乐视体育系列股权投资类项目约17亿元。

而随着2016年11月乐视生态资金链危机爆发,2017年6月乐视网掌门人易位,乐视生态下业务线纷纷爆出资金紧张之际,乐视控股的易到用车发生管理人出走、资金链断裂。这时贾跃亭找到“曾经在公开场合支持他”的温晓东,希望温晓东能够接手易到。

上述权威人士称,韬蕴的这笔交易为易到解围的资金,实际上并不是像外界所称的投资入股。韬蕴接手易到是前期投资的乐视生态“以债抵股”的形式进入。这也就是说,贾跃亭相当于将韬蕴在乐视生态的债权换成易到的股权。同时,韬蕴以借款的形式将资金注入易到,帮助深陷债务危机的易到解决眼下困难。

这场重大交易,该知情者称,韬蕴的投委会上并未对此项目进行公开讨论过。

这一笔交易,让市场记住了韬蕴资本以及温晓东。尽管面临着众多质疑,半年后,2018年1月,温晓东公开向媒体解释当初仓促接手,没有按照常规的投资流程,通过尽调全面了解投资标的情况,是事出紧急。当时易到资金紧张陷入信用危机。按照温所述,易到的遗留问题经过半年的处理,易到正逐渐好转,易到新的CEO人选已经确定,易到“最近的订单量已经恢复到易到历史上最好的时间点”。

高杠杆融资

昔日为贾跃亭的生态梦想买单的韬蕴资本,也ALL in在自己的投资版图中。

韬蕴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加速节奏,将巨额资金投向多个定增、二级市场项目等。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独家获取的两份关于韬蕴资本发给投资人的项目通报资料看,从7月到10月,3个月时间不到,韬蕴重点运作的项目从4个扩增到12个。其中包括拟募资50亿元投向“中泰信托汇聚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资产处置、20亿元人民币投入大兴地产项目,1.15亿元认购亿纬锂能一年期定增项目,20亿元人民币收购东英工业投资有限公司(Everwide Industrial Limited)100%股权;近10亿元参与甘肃电投的定增;2亿元乐视体育的可转债项目等等。

上述这些涉及到上十亿资金的项目大多由韬蕴系作为劣后方,配以夹层基金和来自信托机构或者银行的优先级资金。

2015年8月7日,甘肃电投拟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资18亿元,发行股份2.5亿股的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其中韬蕴系就借助平安大华基金和华安未来资产的信托计划认购甘肃电投8.4亿元,持有11.8%股份。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独家获得的一份《联储证券韬蕴资本融资项目尽职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显示,韬蕴提供2.8亿元自有资金;上述知情者称该部分资金作为劣后资金,首钢投资作为夹层基金,其余资金是信托资金作为优先级资金。

结构化的股权设置,要求韬蕴要为这些优先级资金提供相应的增信以及项目退出前的利息收入。而这些大量的结构化设置,也加大韬蕴的资金渴求。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联储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认购信托计划的1.7亿优先级份额,韬蕴资本关联方或其指定第三方认购剩余的0.3亿元次级份额,该信托计划向韬蕴资本发放贷款,最终用于韬蕴资本对外参与定向增发等投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此交易结构中优先级资金的增信设置来自第三方的房产抵押,其中乾宸百合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名下的北京核心地段的商业/写字楼,价值2.9亿元,仅仅对信托优先级收益提供抵押担保而不是对优先级投资人的本金作担保。

“这个结构设计本身资金的杠杆很大,高达6:1,而且还是通过债权投向股权性项目,这会大大增加投资机构对优先级lp的还款压力,投资方式很激进。” 来自第三方的资深投资人士向网易清流工作室分析称。

上述投资人还分析称,高杠杆的设置,如果有覆盖本息的增信支撑,这对高杠杆投资人以及结构本身都是一种保障。但是这个结构设计中,上述的房产抵押首先担保的不是优先级投资人的本金而是收益,对于投资人来说,这种增信支持的担保其实意义并不大。

另一位独立投资机构的投融资高管对该项结构设计存在的大胆之处也很吃惊,其称“该投资机构在高杠杆基础上,再通过借贷方式,再放一次杠杆投资定增。有点像赌徒输红了眼,想再赌一把大的赚回来。”

其中,韬蕴资本的众多项目投资上,有很多资金还来自钜派集团私募基金,来自更多的中小投资者。网易清流工作室从大量的公开资料上查证,钜派集团旗下的《钜澎定增投资1号基金》作为优先级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参与韬蕴资本对甘肃电投的定增。钜派旗下的有限合伙深圳祁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韬蕴资本旗下企业合作投资京东金融,韬蕴资本在海外资产supercell项目股权投资上也有钜派资金的身影。

温晓冬在投资上的大手笔以及复杂结构设计所承担的资金成本,最后都押注在公司已投项目的未来退出上。

而随着金融去杠杆大潮下,银行信贷收紧、大股东减持新规、资本重组以及IPO项目审核趋严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低迷,市场观点普遍认为,A股市场的套利空间大幅压缩,资金回笼放慢。

甘肃二手车出售,我是甘肃本地人,这边好几个二手车市场,谁知道哪一个市场比较好  ...

4,研发投入看各国未来发展_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

现代国家搞科技,跟以前不一样了。

科技研发支出费用在越来越高。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家们的故事,多年过去,我已经记不清这些科学家们的具体事迹了,但是有一点记住了,他们很多人都是凭借个人力量,在实验室甚至在自己家里就能搞出科研成果。

但是时间到了2018年的今天,这样子搞研发就行不通了,

越来越依赖两个输入量:一个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一个是大规模的团队协作。

要是有一天,有个自称是985本硕博的高材生,

说他独自研发出了堪比英特尔的芯片,你只需要微微一笑,就知道你肯定遇到了民间科学家。

芯片这个东西,设计就不说了,你即使搞设计,也是要买EDA工具,还要买别人的IP核的。

我们不说设计,就说流片,光是一个流片验证的费用之高,以至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和学校都很难负担,所以一般都是搞MPW,也就是多项目晶圆(Multi Project Wafer),就是将多个使用相同工艺的芯片设计放在同一晶圆片上流片。

制造完成后,每个设计可以得到数十片芯片样品,而制造费用就由所有参加MPW的各方,按照芯片面积分摊,成本仅为单独进行原型制造成本的5%~10%,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开发费用。那么这个“按照面积收费”,究竟有多贵呢?制程越高越贵,而且贵的倍数不是按照比例。

比如28nm这种制程,按照2015年的报价,每平方毫米收费就在几十万人民币了。所以集成电路先进地区,往往都会政府出面,安排工厂给高校研究机构提供个优惠的价格流片,不然一般的学校也很难负担这么昂贵的费用。

我国现在也在走这样的模式。

要是制程继续往下走,费用还会呈现几何级数的放大,华为的7nm麒麟980处理器,研发费用是以10亿人民币为单位。这就导致了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大公司才有足够资金自研处理器,另外更为重要,只有大公司才有足够的销量来摊薄天价的成本,实现投资回收。

小米自研松果,成为全球第四家,真的很有勇气,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一个是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另外一个就是搭载这款芯片的机型,如果不能做到百万,千万级别的出货,那意味着芯片研发的费用收不回投资,还不如买高通,联发科的芯片。

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如果一款处理器的研发费用是5亿人民币,搭载这款处理器的手机卖了1000万台,那么每台的处理器成本就高达50元。

这个地球上,能够单款卖出1000万台的机型真的不多,华为努力了这么多年,2016年才有了首款销量过千万台的机型P9,至今总共也才P9,P10,P20,Mate 9,Mate 10总共五个千万机型系列。华为早期的被网友称为万年不变的海思K3V2,搭载在多款定价不同的机型上,被网友吐槽,除了后续新型号设计研发进度慢之外,摊薄成本也是重要考虑。

华为现在都是采取多款机型共享同一款芯片的策略,

2017年10月发布的Mate 10,和今年3年发布的P20,就都是麒麟970芯片,

其他如荣耀V10,等也是用该款芯片,也可见芯片设计研发费用的昂贵。

你买的手机为啥越来越贵,你其实看到新闻,芯片制程越来越先进,从28nm一路到7nm的时候,其实费用是几何级别的增长,最终会传导到你这个消费者手里。

所以OV选择直接采购高通,联发科的处理器,也是一种选择,总体算下来更便宜嘛,自研芯片,一不小心几十个亿就投进去了,而且搞出来的这款芯片,还只能卖一两年又落伍了。

这个损失是中小公司承受不起的,搞自主研发,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商业问题。

所以我们知道了,现代科技研发,对钱多和人多的大公司和大国越来越有利,

近代几百年,凭借单个人的努力就能搞出重大科技突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人要想单打独斗搞出高科技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想自己研发芯片,都不用到流片,他就已经破产了。

科技越是发展,玩家就越少这个定律不只是适用于集成电路行业。可以说对几乎一切行业都很适用。

就拿显示面板来说吧,现在全球还在玩显示面板的,就只有中日韩台四家。

现在台湾地区是体量太小研发投入上不了量。

日本现在整个国家被老龄化拖累,政府是靠不断的借债来维持运作,因此只能靠企业自身盈利来维持研发投入,一旦企业出现连续亏损,日本政府也根本无力像中国政府一样进行大规模投入输血,以维持该领域的技术投入力量。

所以该企业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出现亏损—无力承担高额研发支出—技术上逐渐落伍—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减弱—出现更大亏损。

日本显示面板产业现状就是这样,唯一大规模量产的企业JDI处于连续亏损状态,而日本政府也无足够资金救场,无怪乎JDI在到处找钱,甚至和中国京东方进行融资谈判,当然直到现在也没谈拢。

日本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东芝存储器,就在2017年因为东芝集团不断的亏损,被集团以18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主导的收购联盟,贝恩资本成为了东芝存储器的第一大股东,连韩国人SK海力士也成为了东芝存储器的股东。

说实话,这件事发生在中国的话,就是中国第一大集成电路公司海思卖给了美国资本,那是肯定要举国哗然的。

日本人其实并不甘心东芝存储器出售,比如在贝恩资本主导的收购联盟中,你会发现出现了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和日本开发银行这样的名字。

另外东芝集团通过向收购联盟公司出资的形式,保留了在东芝存储器的50.1%的表决权。

可见日本人也知道,东芝存储器作为日本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真的是个宝贝,只是一旦亏损就要被外国资本乘虚而入,日本人心理虽然不太愿意,但是也没有别的选择。

另外发散一下,日本政府,为啥在本国第一大显示面板企业,第一大集成电路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时候表现的这么弱势,无力救场,而不得不让企业求助外国资本?

我们看下共同社的报道,日本政府编制的2018年度预算案,支出总额为97.7万亿日元。

那收入呢?预计日本一年的税收收入仅仅为59.1万亿日元,远远比不上支出的97.7万亿日元,怎么办呢?继续发国债,新发行33.7万亿日元国债,日本自从1999年起,财政收入的30%以上始终来自国债。

为什么日本政府一直要发行国债呢?日本老龄化严重,医疗支出和养老金支出很高。2018年预算中,税收收入59.1万亿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就有33万亿日元了,占了55.8%。这个支出一完,就只剩下26.1万亿日元了。

然后呢,就是到期的国债你得还给日本老百姓吧,不然你就信用破产了,那么需要2018年需要还多少呢?23.3万亿日元。于是乎税收收入支付了社保和还了到期国债,就只剩下2.8万亿日元了,换成人民币,就是大约只有1700亿人民币不到,还没有苏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多。

然而其他还有科教文卫,军费,基础设施支出啊,算下来也需要25.9万亿日元。根本就不够啊,所以只能继续借钱,所以现在日本负债率一路攀升,已经是GDP的两倍多了。

当然,你说日本会不会因此崩溃?暂时还不会。

虽然政府每年赤字运行,但是日本老百姓存款很多,现金存款就有900多万亿日元,其他还有股票等各种金融资产。

据日本央行2018年9月20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额同比增加2.2%,至1848万亿日元,其中现金和存款增加2.0%,达到971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目前每年新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30多万亿日元,然后还给老百姓20多万亿日元,也就是每年从日本老百姓手中新增10万亿日元的负债,还可以挥霍下去,10年,20年都不是问题。

当然了,日本政府这种借新钱还旧钱的状态,长期肯定是无法维持的,

也注定了其没有太多能力去救助企业,哪怕是本国最为先进产业的龙头企业也不行。因此选择出售是一种略显无奈的选择。

回到显示面板产业,由于缺钱,因此日本投在显示面板研发的投入资金明显力量在减弱,因此以后的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就是中韩竞争。而韩国人的主力三星,显然压力有点大,

存储器芯片业务要对战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

智能手机业务要对战华米OV….

显示面板业务要对战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

而中国在这三大方向上研发投入之和远超过三星,所以未来的胜负概率,其实很明显。

我们在更多的领域也可以看到几乎一样的例子。

比如军事方面的第五代(或者说第四代)战斗机,现在就只有中美俄已经有飞机研制成功,连欧洲目前都没有。

这背后的原因,美中俄的军费基本上一直维持在全球前三,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俄罗斯第三,俄罗斯偶尔会被挤出前三。

充足的军费投入,保证了三国的军事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而如果我们把飞机往前一代,全球的各式“三代机”就多了,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以色列,甚至于印度也有国产的自称三代机。

飞机越是先进,投入研发的费用就越高,成本就越贵,所以就越是投资不起。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呢?

即使是小米这样的全球巨头,日本这样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欧洲这样的巨型经济集团,在面对芯片研发,显示面板和存储器研发,五代机研发的时候,你都能感受到高投入门槛带来的效果:

小米是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处理器的手机公司,被很多人夸奖很有勇气;

日本是政府无力救助JDI和东芝存储器,不得不求助于外资;

欧洲则是对五代机开发犹豫不决进度缓慢。

我们再以轨道交通设备为例,看看全球会继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轨道交通从21世纪初开始强势崛起之后,目前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中国和欧洲对决的局面。世界四大轨道交通公司,分别是中国中车,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

2016财年来自轨道交通的营收,中车超过170亿欧元,西门子78亿欧元,阿尔斯通76亿欧元,庞巴迪大约70亿欧元。

当然还有日本,2016年日立轨道交通收入5000亿日元,大约38亿欧元,

川崎2400亿日元,大约10亿欧元,合计48亿欧元。

已经和四强拉开较大差距。

由于体量的关系,中车公司的研发投入远高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而技术上的投入将会逐渐传导到末端的轨道交通产品的竞争力。

其中实力较弱的日本川崎公司,2018年10月30日举行2018财年中期财报发布会。

就宣布其铁路车辆业务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川崎重工社长表示,在自身努力无法奏效时,公司将考虑所有选项,其中包括:与其他公司合作、合并以及退出铁路车辆业务等。

不过有意思的是,川崎重工宣布其亏损的原因,是因为计入了改修费用,这是什么费用呢?

2018年5月,在检查交付至华盛顿都市交通管理局的车辆时,发现列车存在焊料、布线、连接器处理等缺陷,被认为存在安全隐患,该公司交付到美国华盛顿地铁的已接收并投入使用的地铁列车有548辆。

由于这些地铁车辆每一辆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停运以更换布线。所有列车的维修需要分阶段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整体维修成本大约为30亿日元

国内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日本制造存在着一种神话,实际上日本制造近年来屡屡爆出造假,并不是孤例,就以日本轨道交通两大巨头为例。

日立在2017年就发生了著名的英国高铁漏水事件,而川崎则在2018年因为华盛顿地铁地铁列车质量问题而陷入亏损。

在未来,由于业务规模小,同时还陷入亏损,日本两家主力轨道交通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大大低于中国中车和欧洲公司,未来在技术能力上,必然开始逐渐产生距离。

而在欧洲的两大巨头阿尔斯通和西门子,从2017年9月宣布要合并。

其实两家公司的合并,按照其管理层的说法,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中车的威胁,因为两家的体量,都只有中车的一半不到。

但是到2018年11月的今天,依然没有得到欧盟的批准,理由是两家公司在信号系统方面合并的市场份额太高,而中国中车在欧洲信号系统市场并没有什么份额,因此合并会造成垄断。

欧盟一直阻挡两家公司合并是件好事情,因为这样意味着两家公司的研发支出一直不能实现整合,依然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降低研发效率,而中国中车,则始终可以在研发支出金额上面,保持对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的优势。

这种投入上的差距,经过时间的积累就会不断的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因此欧洲审批两大巨头合并进展缓慢,对欧洲轨道交通的产业竞争力并不是好事。

后发国家是不是彻底没机会了?为什么有的大产业不需要天量研发投入?

既然现代科技是高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市场够大才能有足额的回报。

那后发的国家是不是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当然不是,这个地球上,即使是经济和科技大国,其研发投入也只是集中在少数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特征就是研发投资金额极高,因此有门槛,而且即使初始门槛迈过去了,天生神力的大国也对小国会有很大优势,毕竟在资金上压了一头,可以保持持续的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长跑能力很强。

但是在很多的产业,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所谓的夕阳产业,

由于这些行业的技术早就已经发展成熟,因此对研发投入的要求没那么高。

我们就以全世界发达国家,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为例,

这些国家都经历过纺织业和服装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那么到了今天,这些行业还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吗?

说实话很少,以纺织业为例子,中国在2017年出口了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97.7亿美元的纺织品,而中国纺织业2017年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才30多亿美元。

这是个连后发国家也可以负担的费用,因此后发国家和先发国家,小国和大国在资金上的劣势就被抹掉了。由于技术已经成熟,所以用很小的研发投入就能促成千亿美元级别的出口,能赚到不少钱,同时还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为什么后发国家,小国家,穷国家,都必须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做起,这个阶段不能跨越,我们从中国纺织业每年30亿美元多点的研发费用和高达1100亿美元的出口金额就可以看出来。可以用较小的投入,获取巨大的收益,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也获取了不少税收,积累了推动产业升级的原始资金。

不只是纺织业,服装产业,鞋类,箱包之类产业也是一样,技术早已成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出口可达到几百亿和几千亿美元,越南2017年服装纺织和鞋类箱包出口就接近500亿美元,这几年越南经济飞速增长,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对越南来说,下一步至关重要,积累起了原始资本之后,下一步必须要做更复杂的产业,越南本身有超过9000万人口,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其优势,可以好好利用。

但是,就全球范围来说,大型的有技术门槛的中高端产业,基本都被大国占据,

小国家只能在大型产业的细分领域“捡漏”,这些领域的特征就是,由于领域比较细分,因此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不高,大国对小国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另外一个就是小国抱团,欧洲就是典型,当然欧洲的法德之类,在经济实力上是世界大国而不是小国,但是他们依然采取了抱团的策略。

大量的欧洲公司,其实国界的区别已经有点模糊了,空中客车是最为著名的欧洲合作的例子,其实这样的欧洲公司还有很多,比如瑞典和瑞士的ABB,英国和瑞典的阿斯利康,再比如意大利人的EXOR集团,是尤文图斯,法拉利,菲亚特,Jeep,玛莎拉蒂,SGS等的大股东,总部设在荷兰。

还有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1988年合并而成的意法半导体,以及现在还在审批中的西门子和阿尔斯通轨道交通业务合并等等,通过抱团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增强力量。

全球的大型中高端产业,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品牌,通讯设备,显示面板,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制造,制药业,油气装备等等,中国现在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由于门槛太高,后来者一定寥寥,究其原因,科技越发展,研发费用越高,不断地抬高门槛。

从研发投入看不同国家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中东的以色列虽然国家小,只有八百七十多万人,却是世界科技强国,以至于我堂堂天朝,也从以色列引进了不少科技。

北欧国家瑞典,小小的国家却拥有大量的世界一流制造业企业,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就写过。

亚洲的韩国,是2010-2017年这八年全球经济15强中,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这三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R&D经费占GDP的比例都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2016年的比例,以色列世界第一4.251%,韩国世界第二 4.227%。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和韩国是全球仅有的两个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超过4%的国家,而且两国在世界第一这个位置上轮流坐庄。

世界第三就是瑞典,3.255%。

(来自人民日报)

接下来是日本,3.141%。中国网络上有不少文章,说日本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是世界第一,其实不会,这些年基本日本保持在第三或者第四的水平。

另外,让我对中国很有信心的数据,也是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

2016年已经达到了2.108%,超过了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挪威,荷兰这样的发达国家,也超过了欧盟1.935%的平均水平,而2017年进一步达到了2.13%的水平,也就是还在不断提升。

考虑到我国的体量,因此可以说我国研发投入非常可观了。

当然更为强大的是美国,在经济体量世界第一的情况下,研发经费占GDP比例依然高达2.744%,比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之类都要高。

当然了,增长最快的还是中国,2013~2016年研发经费平均增长高达11.1%,而同期美国平均增长为2.7%,欧盟平均增长为2.3%,日本最差,平均增长仅为0.6%。

我一直认为,中国超过美国,各项指标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才是最为核心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达到了12.3%。就看这个数据什么时候能超美国了。按照IMF的数据的话,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62%左右,由于研发经费比例低于美国,因此差不多是美国的50%左右。

另外,如果经常看我的文章的读者,都能感受到,我不是很看好日本,包括这篇文章也是,

日本2013-2016年这四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增速太慢,远低于欧美和中国。

这几年日本制造频频暴露问题只是表象,背后是日本研发投入增长乏力,技术领先优势不断缩小甚至被反超,产品竞争力衰退,而日本制造又是高成本,因此企业不得不依靠放松质量控制的手段来维持利润。

而从研发投入数据来看,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继续保持领先毫无悬念。

在我之前关于过去的七八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文章里面也可以看到。

美国一直保持在美欧日三强中,保持经济增长最快的速度,而今天的数据也可以看到,美国在R&D经费投入增长方面,也是三强中最快,这可并不是巧合。

另外一个数据,我们也可以感受下美国的力量,基础研发的投入占经费的比例,以2015年为例:美国为17.2%,日本为11.9%,中国仅为5.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俄罗斯现在虽然穷了,但是基础研发的比例占研发经费达到15.5%,这也让俄罗斯保持了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的比例达到了17.2%,和美国同一水准。

但是总体而言,韩国虽然比例高但是总额低,中日虽然总额高但是比例低。

因此亚洲在0到1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还是远不如欧美的。

由于日本的研发经费投入基本算是停滞了,韩国体量暂时上不去,因此亚洲基础研究崛起的希望还是只能在中国身上。

最后,我们简单看一下国内各省份研发经费投入的情况。

还有几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呢?

1.北京2017年经济总量只占到全国第12位,但是科研经费投入却排到了全国第5位,是科研经费领先经济总量最多的省市。

其背后的原因,是北京的智力资源实在太丰富。同样领先非常多的是上海,经济总量全国第11位,科研经费全国第6位。

北京和上海,衰落是不可能衰落的,在可见的将来都不会衰落。

2.一个省份真的需要一流大学

我们都知道河南省引进富士康等发展电子产业集群,其他还发展装备制造集群,食品产业集群等,现在是我国北方省份发展最快的之一,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5位。

但是科研经费总量,河南只排在全国第9位,被北京上海超过就算了,居然也被四川和湖北超过了,而四川和湖北的中心城市成都和武汉现在刚好是如日中天,都有不少一流大学。

虽然经济总量上,河南领先不少,2017年大约4.5万亿,而四川3.7万亿,湖北3.65万亿元,但是一看研发经费,湖北700.6亿,四川600多亿,而河南是500多亿,反而差了不少。

集中力量建设一所好大学,实现优秀智力资源聚集,对河南很重要。

当然了,河南省至少凭借电子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还在快速发展,也对科研经费总额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

邻居河北省就比较差了,不只是没有一流大学,经济发展也不行,经济总量全国第6位,研发投入全国第15位,足足差了9位,这是全国科研经费落后经济总量排名最多的。

这也多少说明河北省产业结构肯定有问题,大量经济产出来自于不怎么需要研发投入的低端产业和技术已经成熟的夕阳产业。

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的中高端产业没有起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安徽省,该省2017年GDP为2.75万亿元,科研经费却一举超过了福建省,而福建省的GDP为3.33万亿元,比安徽省多了不少。

另外还有天津市,经济总量仅仅全国第20位,但是科研经费却能排到第14位。

3.从科研经费也能看出南北经济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除了河北这个例子外,一些数据可以说让我感到很有冲击。

比如我国内蒙自治区,这样一个省级单位,2017年一年的研发投入仅为132.3亿元,

同样的还有科研经费146.6亿元的黑龙江省和128亿元的吉林省。

我国今年被美国禁令的中兴公司,一年研发投入也有一百多亿元,一个公司的研发投入,就相当于一个北方省级单位的投入了。

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一年研发经费投入只有几十个亿。

北京已经成为北方的绝对核心,一年1579.7亿的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密度最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创新在每个领域发生,除了秋衣裤的样式。

现在,终于有套不令人羞耻的秋衣裤了!

小空翼—“年轻人的第一套秋衣裤”

消除累赘、消除Shame

0束缚/0负重/0尴尬不安

双层保暖,引起极度舒适

共同抵御资本寒冬,一定要Chill

¥158,双11预售福利价,立即抢购

今日福利:

来评论区留言,被精选成功即有机会获得虎嗅F&M节年轻人福利票。这里有你能想到的101种不同的年轻人,创造101范薇、中国新说唱Max马俊……就等你了!


文章TAG:甘肃二手车出售  我是甘肃本地人  这边好几个二手车市场  谁知道哪一个市场比较好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