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手自卸车价格

一万多

北京二手自卸车价格及图片大全,二手自卸车价格

2,二手斯太尔自卸车价格,五年至七年。

8万至十万之间。视车况而定。

北京二手自卸车价格及图片大全,二手自卸车价格

3,解放自卸车报价

要看具体什么型号的二手车了,大概在7——10万左右。

北京二手自卸车价格及图片大全,二手自卸车价格

4,关于北京或者天津二手车市场

天津的不太清楚,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旧车经营区除过春节外,其他时间都营业,2000多辆在库出售的车,卖QQ还可以吧,你可以到www.2sc.com.cn看看

你可以去环渤海汽车装饰城看看。进门后,右边整个那片地区都是卖二手车的。我的车就是在那里卖的。地方挺大的。不过买二手车,一定要带个老师傅去。

5,北京最大的二手家具市场在哪里

这个每个区都会有,但市场并不大 。您可以去北京几个大的家具装饰城看看,里面都会有二手家具交易的地方。为您推荐: 北京建材市场TOP1:居然之家家居广场,具体位置:北四环、十里河、玉泉营; 北京建材市场TOP2:城外诚家居文化广场,具体位置:南四环成寿寺路; 北京建材市场TOP3:爱家家居建材市场,具体位置:燕莎、南三环、西四环、奥体东门、东三环; 北京建材市场TOP4:环三环家居折扣店,具体位置: 玉泉营环岛; 北京建材市场TOP5:北京建材经贸大厦,具体位置:和平里东土城路;

6,我的二手车究竟值多少钱?_

也许你曾尝试卖掉一辆车,却发现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价格;也许你曾尝试买一辆车,结果却发现价格贵得离谱;又或者,你以理想的价格买到了一辆车,却发现这车有许多乱七八糟的表面看不到的问题。

在这个网络爬虫的项目里,我尝试分析二手车的价格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我爬取了Carfax网站。用户可以在上面查询一辆车的过往历史,以避免买到有问题的车。

我使用Selenium爬取了符合下面条件的车的url网址:首先,在纽约市周边50英里内售出;其次,价格低于15000美元。

在收集到全部url后,我使用scrapy来进一步收集了每个车的具体信息。收集到的价格指的是经销商的售价,不是现在的市场价格。由于时间维度的限制,我一共爬取了6747辆二手车的数据。

我对数据进行了一些分析。首先,我做了一个价格和年代的散点图。

然后是一个价格和年代的箱线图。

以及一个价格和年代的柱状图。

我好奇2015年时,为何价格随年代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没有延续。在研究每年的汽车清单数时我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因为许多车是出租3年再交回的,所以车龄在3年的被出售的车的数量高出很多。这可能是2015年价格高出其他年份的一个原因。转卖二手车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里程数。下面是一个出售汽车按里程数分类的直方图。

价格与里程数关系的色码图(hex chart):

当比较生产商时,由于此前的过滤条件设定在低于15000美元,所以呈现出朝奢侈品牌的偏斜。下面的图显示了各个生产商的转卖价格的分布。

下面是不同车型的价格分布。

对于那些在乎环保的用户,这是一个不同动力类型的车的价格分布。

不同动力传送系统的分布:

我使用双样本t检测比较了自动挡和手动挡的购买价格,看一看两者的平均值是否在统计学上意义上有不同。它们在统计学上确实不同。自动挡的比手动挡平均贵了1300美元。

许多人关心购买的车的文件(title)上记录的状况。一个有趣的比较是那些没有事故记录的车和有过事故的车:

很明显,没有事故记录会给价格带来很大影响。双样本t检测显示,平均值上的差距在1150美元。

最终,基于所有数据,下面是各款车型的二手转卖价格数据分布:

一些简单的结论包括:自动挡比手动挡贵出1300美元;没有事故历史的二手车比有事故历史的贵1150美元;箱式轿车比其他车型的二手车卖的好等。

这些结果不仅对于那些想要购买二手车的人有参考价值,而且也对想要买新车的,纠结于买车还是租车的,以及考虑是否要卖掉现在有的车的人有价值。

7,房价,等一等刚需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现领观察」(ID:xiaoershuyouhui),作者:钟涛,36氪经授权转载

最近武汉新房市场出现“精装变毛坯”、“全民营销”等现象,二手房市场客户选择越来越多、业主降价才能卖房,整体市场热度大不如前,那么小周期向下的逻辑和路径是什么?

从宏观上来看,目前出现的新房、二手房市场降温,其实是前2年房价快速上涨后,带来房价和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等基本面的脱离;从微观上来看,房价上涨最大受害者——刚需群体入市难度越来越大,换房市场中刚需“买不起房”会使得改善客户“换不了房”,带来市场成交量的更大幅减少,“房价,等一等刚需”。

1

小周期的隐藏逻辑

这一轮“小周期”的内在逻辑其实很简单:房价涨幅脱离基本面后的回归。但故事还是要从2016年讲起。

在2015年之前,房价增速与其他各类经济指标增速趋势一致,但在2015年以后产生较大分化,个人购买力增长的速度远低于房价的涨幅。尤其是对于无房群体,因为没有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入市难度持续增加。也许,多年后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会把2016年用红笔圈出。数据上看,从2016年开始房价涨幅与经济基本面“脱钩”。

脱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房价的上涨速度超过收入的增速,使得无房刚需群体入市门槛持续变高。同时整体“去杠杆”环境下房贷持续收紧,连首套房利率也在持续攀升,带来月供和收入的更高要求。一般来说,2居室主要为刚需户型,近三年2居室总价增加39万、首付增加15万、月供增加2524元/月,刚需压力大。以武汉为例:

第二步连锁反应则是,刚需入市困难,导致改善需求难以释放。第四季度武汉经纪人调研显示,改善型需求已经超过首次置业需求:也就是说2居的业主会变成3居的客户,刚需买不起2居会导致改善客户换不了3居,市场呈现“轮动”效应。

在这样的内在逻辑驱动下,我们才看到武汉市场当前新房高位回落、二手持续降温的局面,接下来数据回顾2018年的市场:

2

新房市场:

高位回落,客户价格敏感度高

“限价”环境下新房成交依旧下滑。新房方面,2018年前10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2.8万套,同比下滑25%。从供应来看,2018年新建商品住宅共批准上市15.8万套,同比增长13.6%,供应增长、但成交下降,可见即使在“限价”环境下新房的去化情况不及去年同期。

新房库存持续增长。2018年10月底武汉新建商品住宅待售库存量为8.7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26%,实际上从2018年4月开始待售库存就在持续增长。整体来看,新房市场降温特征显著。

客户价格敏感度高,高价房源去化承压,整体购买力处在“盘整期”。贝壳研究院武汉分院统计2018年武汉新房共开盘314次,其中以成交量较大的洪山区为例,在不考虑楼盘品质、具体位置的情况下,单价2万以下基本可以实现开盘100%去化,随着价格的上涨、去化率呈现明显的下滑,高价房源的购买力明显“跟不上”。

3

二手房市场:处于降温通道

二手房市场量价均下行。从更加即时的链家成交数据来看,二手房市场从今年6月开始成交量连续5个月下滑,成交均价也出现稳中有跌。10月链家成交均价较年初下跌3%。

市场预期较为悲观,客户观望情绪明显。从第四季度经纪人预期调研数据来看,超过60%有买房需求的客户认为后期价格还有下行空间,处在观望状态。

4

接下来怎么办?

目前整体市场处在降温周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低位”、“泡沫破裂”,更多的是一种市场“高位回落”的正常盘整。对于改善客户来说,市场上可换的房子越来越多了,不必担心“下午砍价到凌晨,从500万砍到550万(北京)”,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房子本身是否是适合家庭需要的”(总价区位);对刚需客户来说,如果距离“上车门票”还很远,那么也不必焦虑,更不适宜加超过自己能力的杠杆,稳定的市场既是杠杆出清、回归价值的过程,也是“等刚需”的过程,如果距离“上车门票”不远,相信绑定教育、交通等城市基础资源设施的房子能给你在这个城市最必要的“安全感”,保持密切的市场接触,下行周期里选到合适的房子的几率其实会大大增加。

8,99%的商铺不值得购买_

美妞们,上午好。

对于手上有闲钱的人来说,考虑投资的时候,有些人选择商铺,原因很简单:一铺养三代。

但也有人认为:投资商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购买商铺的风险要远远高于住宅,买错的几率极大,很多时候,大部分商铺都不值得购买。

分享其中一种观点,来自财蜜@阿雅1117。

99%的商铺不值得购买

by她理财财蜜@阿雅1117

先说结论:我认为99%的商铺根本不值得买。

商铺价值是在变低,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毕竟中国的房地产经过20年的发展之后商铺的数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稀少了,但凡有住宅小区,少不了商业配套,要么是添一个商业综合体,要么是商业街,最次都会设置底商,商铺随着住宅小区在城市点式扩散,遍地开花。

物以稀为贵是通用的道理,现在商铺虽然不能说泛滥,但供应数量比起以前的确增加了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铺的价值比起以前肯定变低了,更不要说因为网购的兴起现在商铺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铺的价值的确在普遍下降。

普通投资者能买的商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商业体中切割的部分,一种是住宅底商。

都说“一铺养三代”,可是大家想过商铺的本质是什么吗?

商铺的本质是人流量。没有人流量的商铺就是垃圾,住宅的脚跟都抓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人流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者换句话说,你用什么聚集人流量呢?

1、位置

所谓“金边银角”,最方便最外面的位置就容易有最大的人流。但是位置这件事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你是一个出口,可是商场有很多出口,商场只要随便的把出口封死(比如说为了消防,为了动线),旺铺立刻变死铺。可是综合商业体中的商铺你基本只有所有权,商铺在不在门边,旁边是不是买臭豆腐的,你基本没有话语权。

2、聚集效应

什么是聚集效应,就是,如果一个商铺全部都是买建材的,或者全部都是买布料的,这种商铺基本上来说很容易有非常好的客流量——所有去建材市场的人绝对不会冲着买衣服去。

所以这种商铺通常不容易火的要死,但也不容易突然就没生意了,通常都是能赚到行业平均值的收益。

但是前提是,这样的聚集效益靠一个一个拥有产权被切割的单元的所有者是做不到的,有一句话,一个人能直接领导的人的上限是7个人,靠你的饭碗吃饭的人尚且难以有效管理,成百上千的投资者能达成一致的概率,你觉得有多大?

那如果你把经营权给开发商呢?呵呵,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开发商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商铺都卖完了,你当开发商是雷锋吗?

3、单价高

如果他愿意帮你经营,说明你买的商铺的价格肯定是市场价的好多倍。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接到的商铺的电话都是异地的?或者是新区的?你有没有接到过成熟的商圈卖铺子的电话?

骗的都是外地人,不懂、不了解本地情况的人。

举例子:你以为你买的北京的铺子,是,没错,行政区归北京,手机信号是河北移动。

4、难以脱手

原因有三:一是税极高,二是产权40年、50年,三是难以贷款。

1、税有多高呢,以商业公寓来看,极端情况下,100万的毛利,要交50万的税。

2、产权40年的问题是,难以贷款,还款年限不能超过产权年限。

3、一手商铺贷款五成的原因是,开发商做了担保。二手商铺绝对难以贷到五成评估价的。

以上都限制了你脱手的时候价格和对象。

哪怕你避开了以上所有大坑,别忘了,还有马爸爸。购物场景由实体向互联网转移,使得商业地段越来越扁平化,商铺的地段价值大打折扣。连地板都能在网上买了,还有什么行业是不可颠覆?行业都死了,要铺子干嘛?

所以,投资商铺,千万要深思熟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今日话题

(点击上方图片,发表你的评论)

有人觉得,父母看到的人情冷暖更多,经验更为丰富,不是极端的事情肯定不会闹到极力反对的份上,这时候还要再坚持肯定是不孝。

有人觉得,父母反对自己是为了自己以后过得好,我们追求想要的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过得开心过得好,虽然家人的意见很重要,但最终人这一生是为了自己活着,当然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这怎么能是不孝呢?

你是怎么想的呢?点击下方卡片参与 「马上PK」,还能赢她币兑京东卡、ysl唇釉等大礼哦,对了,评论功能上线了,赶紧来一辩高下吧!

戳“阅读原文”,查看12单法

按月执行,给未来的自己发工资

9,二手车和金融,真的能救中国汽车市场吗?_

编者按:本文作者:黄席盛,曾任华兴资本FA、阿里运营,微信13058146835。

中国的汽车市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普及期,体现出连续30年的成长性;第二个阶段是成熟期,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体现出和经济大环境相关的周期性。

市场大部分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普及期远远没有结束,最常使用的数据是「千人保有量」,截至2015年的数据,中国为126,美国达到870,日本603,韩国397,台湾300。然而,这种比较忽视了中国的国情,真实的中国包含两个世界,一线城市媲美欧美发达国家,广袤农村区域俨然第三世界,这两个世界泾渭分明并通过一系列政策进行阻隔。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从交通堵塞也可看出,国内一线城市的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从实际数据看,2015年中国新车销量达2114万台(2万亿元),较2014年仅同比增长5%,上市的4S店集团连年亏损。这一切都说明,汽车市场确实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开始呈现与经济强相关的周期性。在如此悲观的经济面下,居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几乎降到历史低点。

行业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10年的发展,应当聚焦于二手车和金融。

二手车激发用户换车消费的意愿。由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70后为主的有车一族往往抱持着艰苦朴素的思想,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二手车主要为车龄5年以上、新车售价20万以下的低端车型,这样的二手车型只能满足低端刚需。然而主流的二手车购车需求其实是升级需求,需要大约新车价在30-40万,车龄3年左右的车源。伴随着新车逐渐进入置换高峰,大量优质车源在一线城市被创造出来,通过流通环节进入二线城市(限迁政策放开也创造了条件),将带来一波新的升级需求。

金融更是促进消费的利器,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不到40%,远低于发达国家120%的平均水平,并且近年来消费金融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大众汽车金融的调查数据显示:10年前,35岁以下的汽车金融消费者占比不到20%;而到2014年,这个占比达到60%,且18-25岁人群占比逐步提升,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新华信数据显示,汽车金融产品在年轻群体尤其是20岁人群中的渗透率更高,因此,年轻群体的崛起将大大提升汽车金融渗透率。

除了促进消费,金融更是大大提高了行业的毛利率,易鑫、灿谷、美利、优信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金融赚取利润,并投向互联网和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汽车流通的效能。

美利车金融和灿谷是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定位为汽车金融公司,剩余两家则犹抱琵琶半遮面。易鑫上市时的定位是「汽车新零售第一股」,业务涵盖汽车交易、汽车金融等业务,不过实际财务数据显示,易鑫依然是一家以汽车金融为主业的公司。汽车金融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金融类业务占总体收入比重为79%。而对于另一家定位为汽车行业服务B2C的优信,金融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54.9%,投资者也是按照2-3倍的PB进行估值,其实已经将其当做金融公司看待了。

在整个汽车金融的大格局下,这4家侧重有所不同:优信几经转型艰难上市,核心竞争力尚未体现;易鑫依托股东背景,面向资本市场发行ABS获取资金较为容易;灿谷团队来源于主机厂金融的老班底,具有很强的行业资源和关系网络,通过和厂商、经销商集团、银行的长期合作,在新车市场也具备很大的业务量;美利车金融成立于2014年,创始之后不久就坚定不移的走直营团队的道路,通过对互联网地推大将的招兵买马,构建了非常难得的覆盖全国的线下直营网络,并牢牢绑定经销商形成了资产端的壁垒。

二手车+金融实际上可以分成三种业务:车抵贷、车商贷、二手车按揭。

而其中,车抵贷的市场实质是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的市场,是一个存量的小市场,和行业的大发展无关,我们本篇先不探讨。车商贷指的是为二手车商进货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然而由于二手车商本质上是小微贸易企业,二手车商借贷的唯一用途就是高杠杆经营。然而二手车商杠杆率已经很高,收车价格波动风险大,且每一辆车在车商净资产中占比极高,使得车商贷整体成为不赚钱的生意。第一车贷曾经希望专注车商贷业务,资产质量却怎么也提不起来,最终不得不转战二手车按揭业务。

二手车按揭指的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分期,是整个市场最大的蛋糕。我们通常分析细分领域金融业务,会以场景端、资产端、资金端的模式思考:场景端指的是具体交易的产生场景,场景端产生了金融的需求;资产端往往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链接场景端,合理的转化用户,并进行风控和风险承担,将金融需求变成债权资产;资金端往往是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对资产端提供的资产进行风控并且资金批发。

二手车按揭的场景端在汽车交易市场,由大量中小二手车商组成(有点类似华强北或中关村的电脑市场),消费者通过朋友介绍或是网上线索来到市场,在不同的中小车商店铺看车并最终成交。北京等一线城市是批发市场,向散户收车并被其他城市的车商批发走;二三四线城市是零售市场,散户拖家带口的进来挑选心仪的二手车,这才是市场的主流。让人意外的是,无论任何地区,都不存在大型的二手车商,往往一个车商库存2-20台车,如果发展得好会逐步转做豪车或是参与市场管理,但是业务规模很难扩张了。因为一车一况一价,老板不可能放任员工对收车定价,卖车时的折扣也需要老板拍板,所有者和经营者很难分割。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简单,只需要找一块纸板,正面写「收车」反面写「卖车」就可以开始展业,一些做得好的业务员都倾向于自己单干当老板。这一点就是理解二手车按揭业务的关键——二手车商小而分散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每家车商拥有几辆车作为资产,消费者进场再互相转介绍。

二手车按揭的资产端公司,也就是上文说到的易鑫、灿谷、美利、优信等新兴企业,需要不断通过技术优化效率,链接场景端和资金端,实现消费者的按揭体验。那么就是两件事要做好,一个是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稳定资金,一个是从场景端获取订单。找金融机构拿资金,早期拼关系,中期拼背书,后期拼资产质量。所以对于中小型的资产端公司,有没有关系或是股东背书,是投资的重要指标;而对于这种C轮后的公司,资金端的问题其实也落到资产端上。

在一笔二手车购车消费中,选择哪一家金融公司合作实际上是由车商决定的。从车商手上拿单子,目前市场上有三种打法。第一种打法是SP模式,在每一个汽车交易市场寻找一个当地关系深厚的合作方,通过给予返点让他帮忙线下获取单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扩张迅速,缺点是最终变成和地方的价格战,很容易被其他金融公司用更低的价格抢走。隐含的更大的风险是管理无法深入基层,市场对金融公司的品牌认知会变形,包装单子对抗总部风控的事情也无法防范。第二种打法是用销售线索换单子,即通过线上广告给车商导流,来换取车商的分期单子。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美,然而实际上车商对线上广告并不买单,当我在线下调研时,车商对我摆摆手「反正这个城市的人要买车都要来我们市场,有没有导流又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无法单独依靠导流找车商收到钱,就说明这件事的效用比较鸡肋。第三种打法是直营团队,用阿里中供铁军的打法,管理庞大而富有战斗力的一线人员,让他们认同公司的文化和目标。也许直营团队的新兵一开始只是大学生,在线下比不过SP公司的老油条,但在直营模式下,金融公司可以不那么注重短期的价格战,最终在线下资产端形成壁垒和品牌,再反过来获取资金端的竞争力,形成深深的护城河。

2018年很快将到尾声,「寒冬说」不绝于耳,尤其是习惯了顺应周期的金融从业者,更是叫苦不迭。然而,正如经纬张颖在朋友圈所说:本来很多人就是在大趋势上升中赚钱,没思考,没核心竞争力,没准备,没聚焦,没远见,没决心;现在经济动荡,不死不活,或者死的很惨都太正常。对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竞争力,有执行力,有决心的少数人和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时间点。

任何一个周期性行业都是如此,每一次产业整合都发生在寒冬,拼的是壁垒,不是速度也不是杠杆率,也不是谁先上市。格力是在制造业的寒冬中成长起来的,低毛利高杠杆的对手纷纷爆仓,坚定不移技术研发和控制成本的格力逐渐形成品牌。链家在2015年楼市低迷时期成长,收购多家中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年的中介巨无霸。

汽车市场的下一波机会在二手车及金融,寒冬是最好的时间点。一定会形成更高效的流通体系,一定会形成更先进的直营展业模式。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不拼烧钱,不拼规模,不拼速度。拼的是谁的效率更高、壁垒更厚、活得更久,这是一场持久战。


文章TAG:北京二手自卸车价格及图片大全  二手自卸车价格  北京  二手  自卸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