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易手机所谓的云端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吗?

可以啊,只要用帐号和用户名就可以登录到云端。

百度易手机,百度易手机所谓的云端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吗

2,魅族MX、小米、360,戴尔百度易手机等这几款手机哪个好?

魅族不错

魅族MX是这几款中最好的。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百度易手机,百度易手机所谓的云端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吗

3,手机百度网首页

打开手机浏览器,输入地址“m.baidu.com”, 点击“确定”即可访问,若出现流量提醒,请点 击“确定”。
轻松享受手机百度快捷方便的服务,点击右侧 手机屏幕即可抢先体验。
小窍门:怎样使用手机百度更方便? 在“选项”中选择“存为书签”。以后只要打开 “书签”,即可找到手机百度。

百度易手机,百度易手机所谓的云端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吗

4,百度易系统前景怎么样?

百度易系统的前景可不好说,这款系统是为了推广百度的云服务而研发的。实际上这款百度易系统实际上就不是完整的手机系统,他的两点知识为了百度的云服务。同样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内核。虽然现在android系统在全球都很流行,但是这款系统完全是商业用途。我感觉这款系统的前景不怎么样! 百度易 百度易手机只是百度推出的一款移动终端平台,这款手机采用了Google Nexus One外形设计,在我看来这款手机就是一个 Nexus One的山寨品牌。但是这款手机现在还没有相应的参数,所以这款手机我们无法查看这款手机的好坏,但是根据外形来看。屏幕,外形都是 Nexus One一摸一样。那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一款山寨手机。 从这款手机的外形就能看出来就是一个山寨产品,要是说这款手机就是为了推广云服务,效果肯定不如只做手机系统兼容个手机来的好。因为手机系统可以让用户进行自己刷上去,要是只有自己的手机使用。那么只有好好推广和研发设计自己的手机,否则只有是山寨手机的命。

5,焦点分析 | 百度:AI业务并未被放弃,百度App将承担更多赚钱使命_搜...

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通过一系列新产品发布和战略梳理传递出一个信号:它的转型并没有在陆奇离开后失控,而是依旧在按照今年初就制定好的战略计划执行—— “夯实移动基础,决战AI时代”。

36氪从百度内部了解到,今年初百度确立了一系列打法:在由AI驱动的几块新业务中,百度App和爱奇艺两款超级App是夯实移动基础的生态容器,它们会通过融合更多工具、电商、服务、资讯等能力来增强用户粘性;而DuerOS将为百度在AI时代创造新的入口;需要长期投入的Apollo无人驾驶业务,也是李彦宏本人最看重的业务,将以开源策略换取车厂加入生态,加速产品落地。

反观接近一年后的这场百度世界大会,上述计划已经初见成果。并且,去年开发者大会坐着无人车上五环的李彦宏,这次亲自“代言”了诸多产品,包括小度在家视频音箱、被改造成AI公园且引入了阿波龙自动驾驶迷你小巴的海淀公园、跟一汽合作的计划在2020年量产的L4级别乘用车等等。

不过事实上,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还是尚不能大规模商业化的demo,李彦宏的代言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百度还愿意为AI花更多钱。

这是个好消息,说明百度并未只顾当下而放弃未来,尽管它的投资者们因为这些业务在三五年内并不能贡献多大收益而略感失望。百度在发布Q3财报当天收盘时股价跌落21.31%。由于意识到针对医疗广告的整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百度的营收,且DuerOS和Apollo都尚未开始考虑商业化,百度下调了第四季度的公司指引。

与此同时,代表百度的“现在”的信息流业务,在快速增长。沈抖负责的百度App,是百度内容和服务生态最重要的载体,聚合了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百家号和小程序,也是如今百度与腾讯、今日头条竞争最激烈的主战场。百度App最新公布的日活跃用户数是1.6亿。

此外,百度依旧没有放弃补全相对于AT缺失的生态版图,它正在筹划重启电商、游戏等业务。譬如36氪此前曾报道,向海龙主导的百度大搜正在秘密孵化一个生鲜电商项目“百优品”。

毫无疑问,现在和未来,百度都希望能抓住。

AI的花要往哪花?

7月的开发者大会后沉默了几个月的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在这次大会中拿出了两款新品:小度智能音箱Pro和小度语音车载支架。

如果单纯从产品层面看,它们并没有给人意外之喜。小度智能音箱Pro的体积相对于6月推出的小度智能音箱在体积上大了一倍,主打的是更好的音质效果。这和其他厂家正相反——包括天猫精灵在内的厂商通常是从大往小、以及逐渐往便携式做。百度反其道而行之的一层原因,可能是小度智能音箱在上市时间上已经晚于竞品,从成本更低的小尺寸音箱开始做,不至于在价格战中落后于人。而如今推出了大一号的Pro,再加上更早前推出的带屏音箱小度在家,百度在产品矩阵上已经追回了渡鸦延误的时机。

另一款小度语音车载支架,配合新发布的小度蓝牙App使用。把手机放在支架上,是个车载环境下的语音助手。支架的形态跟今年3月天猫精灵发布的Xholder很像,不过后者是放置在天猫精灵音箱上,在家庭场景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服务。

但令人意外的是百度愿意投入的促销价格。小度智能音箱Pro定价399元,目前的促销价169元。小度语音车载支架售价99元,公测期间49元。而此前发布的小度在家带屏音箱,从原价599元下探到促销价299元。

此前百度的促销力度跟阿里天猫精灵相近,但这次价格更降了一级。

“我们硬件可能是行业里补贴最多的。目前没有考虑商业化,还太早了,还需要铺1-2年的量。”景鲲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DuerOS生态在手机、电视、儿童智能设别上上量迅速,目前激活设备量达到1.5亿,月活跃设备量也超过3500万。

百度希望DuerOS无处不在。因此除了进入手机、智能家居和车载场景,它也在把小度音箱兜售给酒店,执行些语音控制开光灯、开关窗帘、人机交流的功能。这看上去并不是很刚需,但它的确是送上门去教育用户的好场景。

回到李彦宏本人最看重的无人驾驶。根据百度方面公布的数据,7月百度AI开发者大会宣布小规模量产下线的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迄今在多个低速驾驶园区安全运营120天,行驶1万多公里,试乘了1万多人。

百度世界大会主论坛上,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的演讲时长,甚至接近和超过李彦宏。百度请来了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留平和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Hakan Samuelsson,并公布了一系列计划:2019年Apollo在长沙开启成百上千辆自动驾驶出租车队的运营测试,跟一汽合作的L4红旗乘用车2020年大批量投产。

“我们预估,到2019年搭载Apollo 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新物种将达到1万台。”李震宇说。

看上去有点激进,这背后,百度正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的AI故事是可落地的。

百度App是最激烈的主战场,小程序开始为广告业务赚钱了

DuerOS和Apollo代表着百度未来的商业空间。但百度现在、以及接下来两年最大的增长点是基于手机百度的Feed流内容和广告。百度请了包括杨紫在内的五位艺人担任百度App的代言人。可以推测的是,百度希望手机百度能复活更多年轻用户,更好玩有趣和贴近生活,跳脱出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的工具形象。

围绕百度App的内容和服务业务线增速很快。最新数据的是,百度App日活跃用户数1.6亿,日均搜索响应超过60亿次,每日信息流推荐差距150亿次。

面对直线竞争的今日头条和什么都想做的微信的挑战,百度最近一年的战略都是快速催肥百度App,去年世界大会上百度对外提出了打造“搜索+信息流”双引擎产品的概念,以及“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的说法。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副总裁沈抖进一步明确了百度App的定位——一个综合性的内容和服务的消费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消费体验,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消费信息和服务。

很明显,百度的定位变了。在PC时代,用户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流向各处,但如今,百度希望用户通过搜素需求进来,依然留在百度App中。而要留住用户,百度App的策略是靠小程序提供服务,靠以百家号承载的图文、全民小视频、好看视频、直播、贴吧、动态小说来提供内容。

百度App今年全力支持百家号,最主要的表现是流量倾斜,你会发现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中,百家号文章的呈现会被放到优先位置。此外抖音的爆发也引起了百度对短视频的重视。目前视频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呈现比例提升到20%,每天百度短视频活跃用户超过1.1亿,播放量超过30亿次。对标头条系的抖音和西瓜视频,好看视频和全民小视频获得了百度Feed流的大流量扶持。但这种追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我们认为整个短视频赛道才刚刚开始,走了不到10分之一。”沈抖告诉36氪。

而7月份上线的小程序,最不缺的就是百度的流量。在搜索和Feed流的浇灌下,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覆盖了23个行业、262个细分领域。

一项新的政策是,百度计划把包括百度App,百度网盘在内的百度生态的用户开放给开发者,并拿出百亿级别广告分成和10亿针对小程序的创新基金来吸引开发者。

很明显,百度正在竭力体现对开发者的诚意。“40万代码还在开源的路上,”今年12月百度会全面开源智能小程序。

在百度的规划中,这些催熟百度App的举动最终都会为百度换回更加有前景的广告增长。譬如相对于传统的H5广告,小程序形态的广告因为能直接下单交易,增加转化率,已经获得了广告主的偏好。

从更大的层面看,广告主的营销思路正在从经营流量转移到经营用户,他们需要跟用户建立联系的方式。百度App中,动态号、百家号和小程序的产品矩阵,组成了一个集经营品牌想象和提供服务于一身的驻地。而百度搜索的用户数据,以及百度Feed流个性化的分发方式,理论上能帮助广告主实现千人千面的触达。

百度App找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但它的新对手微信,连接一切的步伐也在加快。这一年,速度会前所未有的重要。

6,游戏手机都不值得买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李晨 。36氪经授权转载。

游戏手机都不值得买。

这是现阶段我针对市面上的游戏手机得出的结论。

今年是游戏手机元年,或许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就像之前有可穿戴设备元年和 VR 元年一样,当年这些品类的产品都在一两年内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如今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产品是否还值得购买?

我对游戏的手机看法亦是如此,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和主观的看法,而我是如何得出的这个看法,接下来就讲讲我自己的理由。

硬件上无法自由选择

排除还没上市的华硕 ROG 外,在已经上市的产品中,黑鲨游戏手机应当是综合性能最强的产品了,可是仔细检查一遍这款游戏手机的配置之后会发现,硬件方面并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以骁龙 845 平台为基础的一台高配置手机,然后做一些散热设计以及更暴力的温控管理。如果黑鲨卖得好,相信最重要的原因会是价格。

▲ 只要有钱,这样也是可以的. 图片来自:Offcloud

这和用来玩游戏的 PC 完全不同,PC 上的各部件之间是完全模块化的,只要处在支持范围内,有极多的品牌和产品可以选择,此外还有各种加强版和超频版。而越是为游戏而生的 PC 机,显卡占整机预算的比例就越高,甚至会越发的极端。

手机则相反,由于高度集成的原因,它并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处理器、主板、GPU、散热器等这样的模块组合成,而是一个完整 SoC 平台,其中主要包括了 CPU、GPU、ISP、DSP、基带等多个模块,无法进行单独更换,一但使用整个平台除非厂商进行深度定制,否则都是标准化的配置。

而标准化,在规定了下限的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平台的天花板。

同时也意味着,移动端越是高端的芯片组就越是以「水桶」为标准,不会出现某些极端的配置。比如三星的 Exynos 8895 将 Mali G71 堆到 20 核,而不是直接飚到 32 核,自然是权衡了功耗和成本的考虑。

至于某些喜欢玩双路泰坦之类的极端发烧友,移动平台可能并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尽管同平台上大家的起跑线都半斤八两,但实际体验中偶尔也会有较明显的差异,主要在于软件上的优化以及与游戏厂商的合作,但既然是商业上能搞定的事,想要提高总是有办法的。这种环境下,游戏手机就更没有值得购入的必要了。

游戏也拉不开差距

首先,游戏手机这个概念就有些偏颇,我们先看一下目前所谓游戏手机的评测都是什么项目,翻遍网络上的评测你就能发现,几乎所有的游戏手机测试项目都逃不开「农药」(《王者荣耀》)和「吃鸡」(《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而这两款游戏都带有很明显的多人竞技成分,可以说正在逐渐发展成移动平台的电竞项目。

电竞手机难道不是游戏手机吗?当然是,电竞属于游戏,那么理应电竞手机属于游戏手机,但同时也要明白电竞手游的集合范围要小于手机游戏,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相比主机游戏和 PC 游戏的多样性,主流手游的类型实在是过于集中了。

此外,国内主流手游的集中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 —— 在主流电竞手游上,所谓的游戏手机与主流旗舰手机拉不开差距。

关于这点,vivo 创意创新领域总经理王友飞就曾表示:

如果 NEX 把竞技模式触发以后,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极致的一个游戏手机。内部对比测试下来,包括内部用户使用下来,完全不输于某些游戏手机。

最明显的就是曾经《王者荣耀》的多线程优化支持,达成了合作的厂商就专门开放多线程进行深度优化,没达成合作的厂商就只能用性能生吃。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进行了「优化」的机型表现从中端提升到了旗舰的水平,随着多线程优化、 Vulkan 接口以及高帧率模式开放,目前中高端产品在王者荣耀上都能达到 60 帧的满帧水平。

一个小插曲:当年不支持多线程深度优化的机型,在改成特定机型后游戏帧数获得了飞跃性提升。

这里不得不单独拿出来提的是华为号称「很吓人技术」的 GPU Turbo,目前关于技术的具体实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或定论,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可以说是超乎预料的好,毕竟在之前的印象中,麒麟 970 这个平台是典型的瘸腿平台,GPU 远远弱于骁龙 835和 Exynos 8895,但随着 GPU turbo 在麒麟 970 机型家族中普及,主流手游已经无法对麒麟 970 平台造成太大压力了。

至于很多人喊着的《崩坏 3》高负载场景,在测试中属于比较小众的游戏,这款游戏的高负载场景确实压力较大,更能体现出极限性能的差距,不过在荣耀 Note 10的发布会中,《崩坏 3》已经加入了「豪华测试全家桶」。

▲ 黑鲨跑《火力全开2》.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网友@暂时就叫这名了

不过比起「崩崩崩」,其实《火力全开 2》才是测试移动 GPU 性能天花板的游戏,打死不降频的黑鲨极限画质下只有 14 帧,非骁龙 845 平台则会直接掉到个位数。

在这里提前要说清楚的是,游戏手机和带有游戏模式的手机这里是区分开的,前者是黑鲨红魔这样的「专职」,后者是 vivo NEX 和荣耀 Play 这样的兼职。如果游戏手机在游戏上建立自己足够的优势,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它呢?

手游生态相对畸形

在移动端的手游领域,抛开大逃杀类和 MOBA 类型,再把独立游戏和卡牌类游戏去掉,在我的印象里已经很久没有一款有足够流行度的游戏了。尤其是单机游戏,早年的枪车球大作其实不少,像《真实赛车》《极品飞车》《狂野飙车》《使命召唤》《N.O.V.A.》以及《2K》系列等等,如今除了《狂野飙车 9》和《2K18》之外,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大型 3D 手机游戏」了。

▲ 课金就像吃饭一样. 图片来自:ahgame

其中「课金」(俗称氪金)手游的横行要负有不小的责任,只要你是氪金手游玩家,相信你对 98、128、328、648 这样的数字就不陌生。一次付费买断的普通手游通常也就一百来元,根本无法和这种动辄充个几百上千,甚至几万几十万的氪金游戏相比。

这种氪金游戏的影响力有多大?SQUARE·ENIX 现在被称为是手游大厂,任天堂的氪金手游《火焰纹章:英雄》上线一年盈利 3 亿美金,相比之下买断机制的《超级马力欧 Run》的收入是 5600 万美金。

任天堂新社长古川俊太郎在 5 月份刚刚表示:

任天堂将持续在手游业务领域发力扩张,预期目标是让手游业务收入达到 1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8 亿元),他还希望这一目标是通过发布一款现象级的手游大作就能实现。

另一方面,主机包括掌机游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份额缩水后出现了回暖的现象,任天堂 Switch 的大卖更是为移动游戏的品质立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尽管手游玩家和 Switch 玩家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群体,但也代表了移动端游戏的两个极端,同时也使得独立游戏开发在移动平台上有了更多且更友好的选择。

即便购入一台配置够极致的手机,你也会发现自己面临着高性能手游稀缺的窘境。

专属外设难以加分

有人说黑鲨红魔这样的游戏手机在华硕 ROG 面前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游戏手机,原因是 ROG 相比黑鲨和红魔更加「垂直」,更加专注于手机游戏领域。的确,ROG 相比黑鲨和红魔有了更多为游戏定制的外设和性能更强的处理器。

但 ROG 这样的手机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遇,就是专属的外设虽然好,但在兼容性上反而几乎为零,这意味你更换手机后,下一代可能就无法再使用之前的外设,而非专属定制的外设则有着更强的兼容性,比如飞智的黄蜂手柄支持 iPhone 6 - iPhone 8,还包含 Plus 机型。那种类似 NVIDIA Shiled 掌机的手柄更是能够吃下绝大多数手机。这样一来, ROG 这种专属手柄的价值不能说没有,但差距肯定会缩小不少,至于黑鲨这种功能不强的手柄就更是只有减分了。

此外,ROG 游戏手机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硬件上的问题,对于软件生态来说也是无能为力,试想你拿到最强的游戏手机后,除了「农药」和「吃鸡」,还能想到十个以上想玩的游戏吗?但是 PC 端和主机端有《荒野大镖客》、《巫师》、《上古卷轴》、《GTA》、《塞尔达》、《地铁》、《使命召唤》、《刺客信条》、《战神》、《怪物猎人》。好了,够十个了,但每年能引起热烈讨论的游戏还远远不止这些,而这些游戏的规模都不是手游能承担的。

最后,还是要回到游戏本身来,画面、音乐、甚至创意都无法独自代表一个游戏好或不好,游戏现在号称第九艺术,正是一个新兴的能够激发极大创造力的领域,通过各种各样的游玩方式,让玩家获得不亚于甚至超越电影和音乐等传统艺术领域的满足感。

我们感谢索尼带来电影化,感谢任天堂带来创造力,感谢 R 星带来的庞大世界,感谢贝塞斯塔带来的魔幻传奇,感谢卡普空带来的动作手感,也感谢世嘉,感谢微软,感谢那些开发出好游戏的人们。以及那些落幕的,鼎盛的,新生的游玩方式。

当然,这些都和现阶段的游戏手机无关。

7,李彦宏领兵百度信息流内幕_

2018年是百度信息流战役的关键一年,其间有两大看点:1.手百和信息流业务是否会获得更大的独立权限?2.在用户使用时长方面能否追上头条?

2017年11月,李彦宏特意将办公室搬去了百度科技园5号楼6层,这是手机百度及Feed的办公区域。

手百和Feed事业部成立于2017年中,收编业务有——手机百度、Feed、百家号、好看视频、手机浏览器、Hao123。其中,百家号曾是百度副总裁陆复斌的管辖范围,在他去年5月离职后一并整合进来。可以把这个部门理解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和其背后的内容大军。

沈抖同期升任公司副总裁,负责这块业务。在2017年11月16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身着一件宝蓝色针织衫的沈抖,作为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陆奇(百度集团总裁兼COO)之后的第三位演讲嘉宾登台。

沈抖和他的事业部在百度享受到特殊待遇,这一点还体现在汇报上。该事业部虽隶属于百度搜索公司,后者由在百度13年的销售老将向海龙(百度高级副总裁)负责,但多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业务的重要性,沈抖可以直接向陆奇汇报,李彦宏也会亲自过问。

Feed中文是“信息流”,意思是借助算法改变原有信息排列方式,强调“千人千面”和“信息找人”。扎克伯格在2006年提出这个概念,他不会想到十年后,这个概念在中国创造了一家估值达300亿美元的公司——今日头条。现在则成为一家老牌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一张举足轻重的牌。

2018年2月14日,百度(Nasdaq:BIDU)发布2017财年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四季度百度营收236亿元人民币(约合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移动营收占比76%,高于去年同期的65%,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

“现在是用空间换时间。”一名从百度离职的战略研究人士说,“百度的人工智能,是说一个大家都认同我的故事,用资本市场的看好来赢得我发展的时间和区间。”一名百度在职员工说:“现在百度内部是说做一个很伟大的事情(无人驾驶),但这需要很多钱,我们必须要有现金奶牛来养活这个公司。”。

《财经》采访了见证这条业务线浮沉变化的产品、技术、运营、销售、战略和市场的在职或离职员工,他们表达了一致的观点——“搜索代表百度的过去,人工智能代表百度的未来,而信息流代表百度的现在”。

意外幸存者

外界多认为百度重提内容分发是受到今日头条的威胁,这是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则出于好运。

在2016的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门(简称NLP),一个为度秘提供技术支持的研发团队,因久久找不到产品突破口而备感焦虑。对于人工智能产品来说,没有用户意味着没有技术沉淀以及相应的技术升级,这让工程师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忧虑。

这时,一个连同实习生在内的5人团队转而向外,探索起一个新项目。一位接近该团队的人士对《财经》回忆,2016年上旬,在一位高级技术架构师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开始尝试将用户搜索历史建立兴趣模型,基于兴趣点给用户匹配资源。他们此时的思路是做“订阅”而非“推荐”,类似于轻芒、即刻App。

但一个全新的产品,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推广成本,加之“订阅”大概率会成为小众产品。该产品很快被高层叫停,高层让团队转型做资讯推荐——为手机百度服务。此前,手机百度也一直有团队在做这个产品形态,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李彦宏发话,两个团队各只有一个月时间,做得好就留,做不好就走。这场内部PK在2016年7月达到高潮——于参与者而言,这是昼夜难分的“黑色七月”,但却是百度信息流转折的开始。

NLP团队赶出了一套内容分发系统。上述人士说,内容分发相对原来推荐系统,其实是多了一层兴趣点——对于推荐系统来说,搜索和点击记录是一种不可解释的隐式特征,基于模糊特征做相关推荐,更像是黑箱操作;而内容分发是把搜索映射到更精确的兴趣点,再基于兴趣点推荐。

最后,NLP团队获胜,手机百度的推荐团队解散。“手机百度这个技术线条换过很多人,每一拨人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尝试,做不好就走人。”上述人士说,“Robin(李彦宏)认为你做出来的东西用户必须买账,不认可就是有问题。”

一个画外音是,上文所提及的度秘团队,曾在2016年10月有过一次规模性离职,内部称其为“度秘事件”。10月前后是百度绩效评级的时间,因产品数据不及预期,升职机会不大,很多人选择离开。之后度秘改变了战略方向,从开放应用到智能家居场景化,得以好转。而这个团队因Feed项目的转型,侥幸活了下来。

“公司之前对Feed是不重视的,七月是一个转折点。”上述人士说。

这次意外让内容分发重回高层视野。2017年春节刚过,李彦宏发表内部演讲,第一句话就是:“百度从本质上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从这时起,百度和头条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沈抖其人,以及百度的两难抉择

对沈抖,一个最没有悬念的评价是,他受到老板的重用和喜欢,在百度高层持续震荡的一年里,是内部当红的管理者。

沈抖先后在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完成本、硕、博学业,毕业后加入微软,此后创办公司Buzzlabs。毕业第五年,沈抖加入百度,历任百度联盟研发部技术副总监(2012-2014)、网页搜索部技术总监(2014-2015),以及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执行总监(2016-2017)。

综合内部接近他的人的说法,沈抖做事风格踏实,他不属于那种很强势、激进的领导,但却“温和而坚定”,能够掌握话语权。同时,他善于利用“鲶鱼”在组织内搅动。“他不怕底下争斗、有狼性的感觉,但一旦看到内耗会及时叫停。”一位从该事业部离职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沈抖上任后,手百和Feed事业部有两项人事调整。一个是把百家号负责人从徐继业替换成了阮瑜,徐是百度品牌营销方面的元老级人物,自2005年起供职百度,而阮瑜年纪较轻,是原百度百科负责人,后者擅长内容的运营和落地。

另一个变动是分拆服务平台,这条业务线本由屠静负责。屠静商务出身,作风凌厉,是组织里的“鲶鱼”。沈抖开始对服务平台很支持,而一旦“撕咬过分”与主体业务利益冲突时,他果断叫停。去年底,服务平台分拆,内容供给划归百家号,内容分发划归Feed。

李彦宏也会亲自参与到信息流业务的决策中。“Robin一直很重视Feed,他会在一些Hi群(百度内部群)里,发现一些bug@沈抖。”上述离职人士称。2017年11月,一个李彦宏在“Feed业务-推荐相关-沟通群”的讲话截屏流出,李彦宏发了一个“搜狗IPO路演PPT注释”链接到群里,质问为什么这个消息没有推给他。

某种意义上,产品是组织结构的延伸和结果,产品和组织的两难亦是互为因果。

手机百度现在的产品形态是“搜索+信息流”——屏幕上方是搜索框,下方是信息流。但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搜索的本质是让你尽快离开,而信息流的本质是希望你尽可能长时间地留下。

从组织上看,手机百度的产品形态是一种必然。手百和Feed事业部虽在内部获得了自由空间,但仍依附于搜索公司。“如果Feed一直依附搜索,大搜是一般业务线撼动不了的。”一位互联网公司Feed方向的产品经理分析称,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难以改变用户认知,用户还是只在遇到问题时找百度,而不是无聊的时候。

百度的高层尝试着平衡这一切。百度去年提出的“双引擎战略”(搜索和信息流),沈抖在组织流程上获得的“特权”,都是寻找答案的过程。而如今,这家公司释放了更多信号。

去年12月,百度成立内容生态市场部,该部门专为手百和Feed事业部服务,由公关总监熊赟负责。该部门被外界戏称为“打头办”。而搜索公司其他事业部,它们的市场工作由搜索公司直接打理,这说明手百的市场策略上获得了更多独立空间。

一位接近搜索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说,这个事业部有独立的产品、独立的市场,他们在想未来有没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独立权限。

但难点在于,如果更加独立,Feed商业化需要与大搜做切割,而商业化一直是向海龙的强项。不过,内部还存在另一种声音,一位大搜体系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凤巢、本地生活(糯米)和Feed商业化据说要合并成立事业部,这意味着手百和Feed不会离开搜索公司。截至记者发稿,最终的答案尚未揭晓。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和略显暧昧的关系,本质反映了产品上两难的抉择。更大的独立空间意味着百度会重新规划产品,加大信息流的权重而弱化搜索。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不一定能做起来,毕竟搜索的价值现在比信息流大太多。”上述战略研究人士说,关键是业务收入和资源投入能不能匹配。

“百度做Feed要思考怎么和搜索协同效应做到最好,否则不就是另一个头条?”上述接近搜索公司人士说,“归根到底,搜索和Feed的协同不过是表面意义,深层含义是,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底空间在哪里。

在世界大会演讲的最后,沈抖放慢语速:“欢迎大家继续使用手机百度,‘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以此作为这场对他职业生涯有定格意义演讲的结束语。这句Slogan也适合作为这场艰难选择中阶段性的注脚。

再造一个百度?

很多人看到了百度发力信息流,但没看到百度对信息流的决心和不容错失的态度。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各部门人士认为,信息流对百度来说是非做不可,原因有五点:

一是对百度搜索变现的补充。前述战略研究人士说,魏泽西事件后百度下了很多医疗广告,损失需要信息流补回来,并让信息流成为增长驱动力。

二有机会弥补百度广告客户结构性缺失。一位接近百度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根据其监测,头条早期广告主并没有抢走百度的客户,而是“切到了百度切不到的那部分客户”。这和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基因有关,客户来百度大多是为了卖产品(效果广告),品牌展现欲望较弱(品牌广告),而头条有大量品牌客户,如房地产商、游戏。

一位互联网公司负责商业化的副总裁告诉《财经》记者,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头条销售团队具品牌背景也是一个原因(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张利东负责)。

另有一名百度直销体系人士说,百度搜索起家,大多数客户是效果客户,缺乏品牌意识。但百度信息流发展起来以后就和头条有冲突了,百度的用户体量不比头条少,信息流曝光是足够的。难点是教育效果客户开始重视品牌,百度还在摸索。

从用户角度,互联网观察家、前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称,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会头条化,因为信息流是留下用户的相对低成本手段,但最终的竞争是轻娱乐入口的竞争,考验谁能吸引更多用户,让用户留下来,并更高效地变现时间。头条的挑战在于,怎么找到让用户长期停下来的有足够壁垒的业务,光信息流不足以承担这个角色,这是为什么它不断孵化新业务(西瓜视频、悟空问答、火山小视频、抖音)。

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手机百度和头条日活均过亿。而据QuestMobile2017年度报告,手机百度和头条月活分别为4.3亿和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分别为997.6和370.4分钟。

一位接近手百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手百今年的KPI重心是加大时长,好看视频会扮演关键角色。

前述Feed产品经理分析,头条能不断带火新产品说明了,头条拿到的用户画像更精准,能预先获取用户的兴趣趋势,针对性做出产品,并定向推广。百度虽然有海量的搜索数据,但用户在搜索时是问题导向,不一定是兴趣导向,用户搜索期待问题马上得到解决,而之后通过信息流推送相关内容存在“期望延迟性”,所以搜索数据和信息流数据不能100%匹配。此外,百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账号体系,以及引导用户使用App,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看清楚用户的样子。

再来看内容层面,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有相对丰富的内容供给,信息流相当于建立了一层内容壁垒。但目前看,百度PC内容生态(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库、贴吧等)和移动内容生态是割裂的,如何联动也将是下一阶段看点。业界普遍认为,信息流竞争到最后是独家内容的竞争,现在判定胜负还为时过早。

最后从竞争看,今日头条内部已成立搜索部门,百度信息流是一种防守。上述接近搜索公司人士认为,头条的悟空问答更像是在走百度PC时代的老路(百度知道),问答是搜索内容生态的一部分,搜索结果需要靠问答来展现,而布局问答也是为搜索做铺垫。“头条可怕是因为头条有机会成为移动终端的OS(系统),变成移动时代的流量中心,如同百度在PC时代一样。”他说,这让百度不得不防。

“百度的信息流是想再造一个百度。”上述接近百度人士说。

2018年春节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李彦宏到科技园5号楼走了一圈,办公室里还有乌压压一半人没有走。员工说,他看起来是满意的。“用老板的话就是,2018年是打仗的一年。”

(本文首刊于2018年3月19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8,王峰对话赵明:荣耀现在不做区块链手机,营销要向小米学习_

6 月 8 日凌晨,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继续自己的“十问”,与刚刚发布“很吓人的技术”的荣耀手机总裁赵明对话。

在对话中,赵明进一步解释了“吓人技术” GPU Turbo,并说这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整个软硬件的体系做到极致的产物,同时,因为华为有自己的芯片,所以无法支持其他平台。

赵明也坚持认为自己在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并认为互联网手机没有过时,而是来到了“线上+线下”的新模式,核心在于能更快捕捉消费者需求,并更快相应、满足这一需求。

他也表示,在手机营销方面,荣耀还需要向小米学习,“但是荣耀最强的是产品本身,是产品的品质、质量、性能、体验等等。市场竞争主要是看谁的长板更长,营销我们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赵明也再次重申自己的海外战略,表示不会用低价占领市场,“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你的品牌永远升不上去。”

以下是二人对话主要内容:

王峰:同样是发布会上的常客,无论是小米雷军、锤子罗永浩、还是你的同事余承东,都比你更为被大众所熟知,是华为要求干部不能太高调,还是你个性使然?如果产品负责人或业务负责人过于低调,会不会让产品失去个性?

赵明:这一方面公司的文化比较低调,也和我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我认为,品牌和产品比个人其实更重要,更值得宣传,也更值得吸引大众眼球和引起大众关注。华为公司的高管包括老余,都是理工男的背景出身,专注于打磨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用产品和品牌去影响用户,就像这次发布的荣耀play一样,其实都是产品和技术自带流量。

从公司的整个发展理念也可以看到,我们本身就不是靠哗众取宠来取胜的。我们2017年研发投入就达104亿欧元占营收的14.9%,超过苹果,位列全球研发投入排名第六位。我们更擅长用产品说话。

王峰:前天下午,余承东和你在北京开了一场发布会,推出了 GPU Turbo 这项“很吓人的技术”,但网上有一个观点,“GPU Turbo 只是针对少量游戏做的特别优化,仅仅算是营销噱头”。

赵明:研发小伙伴要知道这个说法该非常愤怒了。GPU Turbo是一个革命性的图形处理增强技术,它是基于软硬件协同和一体化设计,把整个软硬件的体系做到极致。相当于把GPU里面的微码进行调整,跟操作系统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来的。这一技术是基于我们自家的软件和硬件开发,暂时其他的芯片平台还无法支持。

目前阶段,我们所优化的6款游戏涉及各个领域和方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说《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这两类大型的对于资源消耗比较大的游戏我们都能够胜任,那么大家可以想象,类似的这类其他游戏肯定都没有问题。

所以说,并非如外界所说的,是只对个别游戏做特别优化。另外我想强调一点,类似发布会上展示的和友商的PK,用单线程战胜了多线程,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只有华为和荣耀能做到。如果大家都是在单线程上,那我们不止甩对手一条街,不知道会甩几条街。

王峰: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荣耀在整个华为手机业务中的销售量占比,你今天方便透露相关数据吗?

赵明:我去年年中的时候说过,两年之内不再公布我们的销售数据。这一方面是为了更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也是为了避免跟别人打嘴炮,目前来看我们做到了。其实现在的很多数据报告都可以作为参考,在国内,我们认为赛诺的数据是相对准确的,海外的可以参考GFK的数据。

王峰:荣耀起初的定位是互联网手机,我想了解一下最初这个定位是基于什么考虑?且如今,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看到任正非去年底在华为内部说,荣耀的销售不再拘泥于形式,不要过多强调线上、线下。这是否意味着荣耀“互联网手机”定位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赵明:互联网手机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势而生的,它带来了用户沟通、品牌体验、产品研发、营销效率的全面革新,直到现在,互联网手机轻资产、快沟通、易购买、高效率的优势依旧存在。但是,我们这里要明确一点,互联网手机模式不仅仅是渠道模式,更加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单纯用渠道来定义或衡量一个品牌是不是互联网手机品牌,显然过于片面了。在我看来,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是互联网手机不断进化的一个体现。互联网手机的核心在于能更快捕捉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更快速的去响应与满足,利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把效率提升到极致。

荣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部团队成员不到600人,可以说我们是最有效率的手机品牌。此外,我们的营销费用也是全行业最低,每年的营销费用不足总营收的3%。

全球不到600人的营销和销售人员,可能找不到比荣耀更高效的团队了,这就是荣耀互联网手机的魅力。

王峰:华为和荣耀的同代产品之间,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价格,在中低端区间有大量重叠,这两个品牌的区别和要覆盖的目标市场到底是怎么界定的?同时做两个独立品牌对于华为的战略价值分别是什么?你怎么评价荣耀手机的同门师兄——以华为品牌直接命名的这个竞争对手?

赵明:感觉是个小坑呢 ,不过在我们内部真不是问题。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向华为学习如何构建品牌、打造产品,华为向荣耀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做营销,更加贴近年轻人。双品牌运作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全面满足消费者的优势,过去7年,华为+荣耀双品牌销量增长了51倍。

华为和荣耀分别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用各自面对的不同人群来定位我们这两个品牌,当然,有一部分产品的用户可能会有重叠,也有一些产品会在价格、配置上有重叠,因为双品牌是独立面向市场的,各自有各自完整的产品序列是很正常的。

荣耀定位是极其鲜明的,就是打造面向年轻人的科技潮品。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的品牌调性、品牌区隔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双品牌运作带来的市场份额的增加是可以显而易见的。感受一下荣耀产品调性。

王峰:我的感觉,荣耀手机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似乎没有小米手机大,但是我们一看公布出来的销量却一点不差。说说你的秘籍?

赵明:我认为在目前市场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的互联网营销比小米更强,互联网营销是小米最强的部分。但是荣耀最强的是产品本身,是产品的品质、质量、性能、体验等等。市场竞争主要是看谁的长板更长,营销我们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其实,荣耀一直是个长跑选手,你会看到,每一年我们都在提升自己,我们和消费者的沟通也在改善,因为用过我们产品的人都说我们的产品好,我们产品的NPS(净推荐值)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在中国市场,华为、荣耀、苹果并列第一,NPS达到47%。从长期竞争来讲,我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然,在营销方面我们也要向小米和雷总学习。

王峰:不少人认为,手机厂商提AI,只是为了在同质化竞争中加入新概念进行包装罢了,噱头大于实用。对此,你如何回应?

赵明:AI分三层,第一是AI底层的AI算力,荣耀Play、荣耀10、荣耀V10的NPU在人工智能算力上都是最强的;人工智能的第2层面是智慧的操作系统,荣耀Magic中我们首次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Magic Live;第3层是应用层,在这个层面我们可以把AI的算力、处理能力和体验赋能出去,从而改善应用,优化使用体验。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从荣耀Magic以后,我们在AI的三个层面都开始发力,我们是在三个层面同时发力的手机品牌。从荣耀Magic、荣耀V10以后,几乎市场上所有的品牌都在蹭我们AI的概念,但是如今荣耀的AI已经走到了AI 2.0时代,在这个方面,我们至少领先其他品牌半年到一年。

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手机行业一个跨越发展的契机,在未来是最能够极大改变手机应用体验的技术方向。

王峰: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但今天,消费者行为数据已经被互联网公司控制了,荣耀作为硬件厂商开发AI智能,数据不在自己手里,空有AI算法还是不行。我觉得,荣耀的人工智能不好做。

赵明:其实我在荣耀Magic发布的时候就说过,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国有可能领先,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打造一个开放、合作的生态关系。荣耀一直坚持“有朋友,有未来”,从目前来看,我们和互联网公司、服务提供商们并不是一个冲突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荣耀从来没有去幻想打造一个封闭的生态,什么都自己做是不行的。不管是共享人工智能的能力和接口,还是共建人工智能生态圈,这需要大家都把各自的能力贡献出来。荣耀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互联网公司意识到,AI对各个行业、对整个产业链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大家应该加入到这种合作的同盟当中来。

王峰:。今年四月中旬,华为云发布了区块链白皮书,并强调只做技术不碰虚拟货币,也有传言华为手机在海外安装数字货币钱包,你是如何理解区块链的?区块链如今这么热,荣耀会考虑推出区块链手机或硬件业务吗?

赵明:有些传言已经澄清过了,区块链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但相对于AI在手机上的应用还是一个概念。我们目前聚焦于打造AI技术,更看好AI对手机能力的提升,区块链技术也在关注。

真正的区块链手机兴起,应该伴随着用户真正需求的解决、现实应用的普及。未来如何让区块链手机在手机现实应用上落地普及,并且产生真正有益消费者的实质性收益,还是需要业界同仁一起做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王峰:有业内人士分析,荣耀人工智能引擎对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有所触动,涉及互联网服务入口这一重大核心利益,对他们构成了战略性的威胁。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赵明:应该是过度解读和紧张了。华为/荣耀作为硬件和手机公司,在互联网服务上与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百度、美团都是合作的关系,我们需要一起努力,共同打造AI的生态系统。

我们不能画地为牢,而是应该把能力贡献出来,实现数据和逻辑对接,这样人工智能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如果都是画地为牢,我的东西你不能碰,我也不开放给你,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王峰:荣耀在海外是否会面临内外夹击的局面?身为荣耀掌门,你打算如何在海外市场破局?是会借助同门华为已有渠道,还是另辟蹊径?

赵明:荣耀走向全球市场的时候,是独自去构建自己的能力,独自面向市场、用户、渠道和零售,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夯实,未来才走得更远和踏实。在整体上来看,荣耀这一次海外战略应该是从2017年下半年逐渐成型的,先是在集团内部开始讨论然后全面实施。

去年12月5日的伦敦发布会,我对外正式公布了荣耀海外三年战略,也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全球销量排名前五,国内销量和海外销量是50:50,2017年的时候这个比例是15%,85%的销量来自于国内。2018年1-5月份海外市场的销售增速是超过100%。现在,海外占比超过了20%,今年全年来看可以达到25%或者30%。

许波:请问赵总打头阵的海外市场是哪里?

赵明:俄罗斯、西欧等国,俄罗斯现在第二了。在海外市场,我们并不惧怕竞争,还是会坚定我们品牌的核心理念,打造属于年轻人的科技潮品。所以我们的品牌定位和走向市场的方式,绝对不会因为竞争的关系而以低价来占领市场。

其实这是很多中国品牌走向海外时常用的手段,就是用低价占领市场,但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你的品牌永远升不上去。

今年的上半年,我们的海外业务增长是100%,到现在荣耀在海外的发展都是健康而且高速的。你会发现一点,荣耀是以旗舰机开路,我们代表荣耀品牌的是荣耀8、荣耀9、荣耀10。其实在伦敦发布会的时候媒体问我:“怎么看你的竞争对手”,我说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看到荣耀想到荣耀这个品牌,你想到荣耀的产品是什么?荣耀8、荣耀9。今年荣耀10在海外的销量跟荣耀9比,是荣耀9的300%。还有很多国家没有上市。所以目前这个销量提升是非常快的。我们在海外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非常清楚的,在旗舰机的品牌带动下,我们的千元机系列销量增长更为迅猛。

王峰:手机行业的大拐点还有多久会到来?

赵明:手机行业的拐点,跟荣耀手机的拐点是两个概念,我们至少能看到在未来3-5年中,荣耀手机还是会处于一个健康和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不赞同拿手机行业类比家电行业或者PC行业。

从全球发展来看,移动通信技术是每隔十年就会有大的升级换代,从4G到5G,一定会带来革命性的应用体验,电脑行业反倒是没有这样的技术革命的驱动。

十年前的电脑能干的事情,和十年后能干的事情,没有本质的差别,无非都是图像处理、PC游戏,它没有改变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手机不一样,从2G打电话、发短信;到3G能够上网;4G能够看视频、打网络游戏;每一次通信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新的应用、新的技术的发展,而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变化就是融合与连接的实现。虚拟现实应用会越来越普及。到了5G时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进步,又会有很多革命性的应用涌现,人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期待。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拐点,没有可对比性。手机每个技术周期都会强制重新刷新一遍,这个是普遍性的,也是手机与PC周期和规律不太一样的原因。移动通信10年左右一个周期,和建设周期、成熟期、回收期都有关系。

9,百度技术战略10年:2008-2018_

过去1个月内,两笔交易,三个巨头,BAT悉数出镜。

2018年10月15日,饿了么正式宣布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而就在几天前饿了么宣布与阿里口碑合并,加之腾讯系的美团于今年9月20日的上市,正式宣告了红黄蓝大战最终结果,百度外卖业务出局。

2018年10月2日,腾讯音乐集团(TME)赴美IPO落定,而15天后旗下原本拥有百度音乐且持股并作为太合音乐大股东的百度突然宣布战略投资网易云音乐,此基础上加阿里音乐的阿里星球,使得国内三大音乐集团格局最终明了。

紧接着,号称估值750亿美元今日头条,在Pre-ipo期间宣布进军电商威胁阿里。此前它也因为分流大量腾讯用户时间和流量引发长达半年之久的头腾大战,但没有人注意到的是今日头条核心的收入来源,是其带走了大量本该属于百度的广告业务。

“百度的工程师,阿里的运营小二,腾讯的产品经理”,不可否认BAT三家公司在不同核心领域分别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最高水准,即便是今天包括AT在内仍然没有人胆敢否认百度在技术方面至今仍然保持着优势。追溯百度过去数年间为何突然掉队的原因,似乎并非仅仅因为丢失移动互联网流量第一入口的说法那么简单。

2008年~2009年,彼时如日中天的百度押注阿拉丁平台与框计算技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条稍纵即逝的赛道事实上却是PC互联网时代的绝唱。此期间,原本作为BAT中技术实力最弱的阿里巴巴却率先开启了阿里云的未来之门,而腾讯云开放平台也在此期间悄悄开放了首批外部应用的接入。

2011年起,当百度缓过神来开始自上而下开始转向云计算赛道时,却意外遭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突然降临——微信抢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流量入口,腾讯迅速取代百度成为新的流量巨头。2012年~2017年,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围绕出行、本地生活、文娱、互联网金融、电商、社交等三十多个赛道的大战忙得不可开交。

那百度的未来在哪里?

过去6年来,百度战略收缩并拱手让出手头已有赛道,后退一步的进入了公司的战略转型期。伴随一场网盘大战的爆发,百度云小试牛刀拿下云储存赛道,而后又继续默默加注人工智能,静待时机成熟。

直到2018年,天下大变。

头腾大战,传统业务上的问题让腾讯遭遇了8年来最凶险和危机的时刻,并直接引出了历史上第三次重大架构调整;正当马云宣布退隐之际,拼多多抄底淘宝网,阿里野心勃勃的新零售战略刚满2年却被10年不遇的经济下行所打断。

AT两家在同一时间被迫驶入了To B业务的新赛道时,突然发现百度方面因为其人工智能业务与To B赛道的强关联性而再次拿回了不输10年前的优势站位。

BAT再次会师,重回同一起跑线。

站在纯技术角度来回顾过去10年,BAT各自在技术赛道上的抉择,其得失实际决定了公司发展之路的成败。10年前百度押注框计算与阿拉丁计划是否是错误的?BAT三家的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上为何存在不同纬度?面向未来的To B赛道中,BAT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分别拥有怎样不同的切入口与侧重点?最先布局人工智能的百度,将靠什么来完成翻盘?

若要铸就曾经辉煌,唯有回到年少轻狂。

历史,总在悄然间不断重演。

一、框计算之争:2008年12月~2009年8月

2009年8月18日, 北京大饭店。在百度创新技术大会上,李彦宏带着李一男、叶朋一起,提出了一个十分接近于谷歌ONEBOX整合搜索技术的全新概念——框计算,而这距离上一次发布阿拉丁计划仅仅才过去了8个月。这也标志着百度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流量变现,收割竞争对手战利品的快乐时间。

因为谷歌中国败局已定。

1年多前,谷歌中国办公室创始团队中最优秀的工程师——黄峥离职创业,而在本次大会结束的第17天后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的负责人李开复突然宣布辞职。2010年1月12日,25岁的蒋凡陪伴谷歌中国走完最后一程。显然谷歌的退出,对于彼时中国互联网的格局乃至百度本身的业务线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条百度在谷歌退出以前的产品技术时间线:

2002年,百度内部项目代号的“闪电计划”——日访问页面提升10倍,日下载数据库量级达到谷歌的130%,更新频率更高,且页面反应速度必须持平谷歌。

2003年,百度图片、新闻搜索业务上线,而这项技术直到2011年谷歌才在INSIDE SEARCH大会上发布。同年,百度贴吧上线,直接切入了社交网络领域。

2004年,百度WAP搜索发布,率先拥抱移动互联网。

2005年,百度知道上线,将互动问答平台与搜索业务完美结合,而谷歌问答直到5年后才姗姗来迟。

2006年,百度百科上线。

截止2007年底,百度的产品技术线清一色所共有的显著特性中最核心的一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走对方没走的差异化道路,使其无路可走。这个问题上,淘宝网大战ebay以及QQ大战MSN时都曾采取过类似的策略,但上述产品差异化的前提必须是拥有一个直接威胁自己性命的竞争对手存在。

没有谷歌陪练的百度,却放松了本不该放松的警惕性。

此时距离北京1200公里外的杭州——阿里巴巴已由王坚博士启动了阿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架构自建。而腾讯这边的邱跃鹏,早在6年前QQ空间、QQ秀业务线时就已经发现,彼时腾讯基础设施架构陈旧导致响应速度诸多的问题,他于1年多后开始启动腾讯云的小组。

那么,彼时BAT公司为什么会选取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发展赛道?

显然,阿里云计算、腾讯云都是自下而上发展的产物。

特别是2008年,淘宝网终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而这种增长带来的问题则是阿里服务器在用户订单暴涨面前,旧的IT基建已经无法满足。而如果只是继续采购服务器的话,面对当时还未全面盈利下本身免费还不扣点的淘宝网,可能彼时全部收入加一起都不一定买得起服务器,为此阿里云几乎可以视作阿里历史上继淘宝网、支付宝后的第三次独立创业项目。

而腾讯方面,汤道生、郑志昊的QQ空间与庞升东51.com激烈交火的日子里,最让马化腾提心吊胆的也是因为IT基建问题导致QQ空间加载速度一直提不上去,导致全国QQ空间响应速度基本都维持在5秒以上,因此腾讯云的萌芽也同样来自彼时业务线的急迫需求。

但百度框计算、阿拉丁计划显然是自上而下思路影响下的产物。

百度基于彼时与谷歌之间的竞争即将结束收尾,作为一家以搜索为核心业务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有资格,也有义务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广告收益来给予海内外投资者更多信心。于是在基于广告收益提升的大前提下,专注于提升深层信息WEB便利化和精准检索的阿拉丁计划,以及专注于分析前端用户搜索需求进行关键词相匹配的框计算,就成了极佳的商业化变现利器。

框计算具备了典型的web3.0概念

那么,百度彼时选择框计算和阿拉丁计划而不是云计算,是否是个错误?

首先,框计算的战略目标是彻底锁死中国互联网第一流量入口。因为从技术模型上看,框计算作为PC互联网时代一站式服务的代表,这种在一个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即可匹配相应的需求交互模式,其背后所能达成的目的除了方便用户匹配应用程序、相关网站、关联内容外,更重要的它可以直接为合作伙伴和自己旗下业务进行导流。

这种模式与8年后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有着非常类似的血缘关系——都是基于一个高频使用习惯的流量场景内提供用户多维度需求的精准匹配,匹配的对象可以是腾讯公司旗下业务或被投公司的业务,也可能是第三方开发者的业务,但前提是他们均隶属于腾讯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因此从业务角度看,百度当时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正确的。

其次,框计算不是一种技术革命而是搜索技术的一次提升,但云计算在彼时作为概念尚处于探索期,且商业化之路困难重重,甚至在阿里云的诞生之初,都未曾想到过今天如此花样繁多的商业化思路。

有意思的是,国内最早在云计算方面进行过商业化变现尝试的代表,也并非最早布局的阿里云,而是腾讯云依托QQ推出的一款作为QQ会员增值服务项目——QQ网络硬盘。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腾讯QQ早期需要将用户交流信息进行云储存和淘宝网、支付宝需要将商家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商品信息,以及第三方支付的信息上传服务器的两个核心业务。

从实际需求角度看,百度进入云计算领域的迫切程度是无法与AT相提并论的。所以从技术视角看,框计算更保守也更稳妥,云计算更激进也充满不确定性,没有高下之分,BAT只不过分别找到了最适合自己业务实际需求的技术赛道。

最后,百度对于PC互联网时代的deadline显然是存在误判的。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委会决议通过启动3G牌照发放工作,中国用了10几年时间从2G过渡到3G时代,而基于PC端百度框计算在3G时代到来后才提出构想,显然百度彼时的判断是4G时代可能不会那么快到来,流量红利的收割期仍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从发展视角看,百度彼时的战略短视为后来埋下了隐患。

阿拉丁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变现的搜索广告加权系统

最终,百度阿拉丁计划和框计算概念反响平平。8个月内,CTO李一男、COO叶朋相继离队,前者加盟12580、后者入伙阿里巴巴。

尽管两位高管离职的原因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度在上述两个项目交替进行的8个月里,百度实际上已经开始掉队。百度自诞生以来保持的技术站位优势,因为这8个月的变化而开始消退,在云计算赛道上落后阿里云、腾讯云并留下了一个接近4年时间时间差,从而奠定了阿里云、腾讯云此后在业界的领先地位。

可下一场云计算大战,在百度掉队的同时却悄然拉响。

二、云盘大战:2012年3月~2016年末

蛰伏了接近2年,在阿里内部饱受烧钱争议的阿里云,让王坚急需一次向业界证明云计算存在价值的机会。于是马云找到了胡晓明,逼着他的阿里金融去找王博士“提个技术需求”。

2010年,中国第一个采用阿里云自主研发“飞天系统”的产品——阿里金融,因为云计算技术巨大的计算力和低成本优势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最终它成了中国第一个采用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网商银行的前身,它于2015年6月25日开业。

几乎是前脚贴后脚。

腾讯方面于2014年12月28日上线的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其第一笔贷款由总理亲自完成放贷,而此时已经对外秘密运营3年多的腾讯云,亦属首次对外曝光。值得注意的是,当邱跃鹏刚刚协助完微众银行后,立刻被马化腾派往北京,因为彼时滴滴因为和Uber的补贴大战导致了订单暴涨,而滴滴的服务器濒临宕机时,马化腾对程维的求援信显然不能不管,于是腾讯云团队一组前往北京、一组驻守深圳,花了7天7夜救了滴滴一命。

既然阿里云、腾讯云都已初长成为战斗部队,那么百度云又在哪里?

真实的情况是百度云刚从娘胎出来没多久。2012年初,姗姗来迟的百度云计算成了BAT三家中最后一个进入云计算领域的玩家,比阿里晚了4年,比腾讯晚了2年。或许纵观百度技术史上,这是头一次处于落后状态。

然而,时间却不等人。一场云储存的大战悄然爆发,BAT自电商、搜索、社交以来,第四次以战争的形式完成聚首。

在云计算领域,通常业界会以数据库、弹性计算、安全防护、大数据、CDN、域名注册服务,以及云储存在内的7个维度进行综合研判,云储存属于云计算技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自苹果于2011年6月发布革命性的iCloud后,这种通过存储资源到云端供使用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取用的模式,在云计算领域中是难得的一个“既可以To C也可以To B”的业务模块,是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是阿里方面,俞永福的UC当时刚刚被收购不久,与阿里云业务还未完全打通,包括神马搜索在内的新业务也在招人筹备中,因此UC云盘选择独立入场,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刚刚收购案结束后给阿里同事们露一手。但由于没有争取到阿里云的更多协助,以及更多的流量扶持,使得该业务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至今阿里云仍然还是以To B业务为主导,而To C业务盈利模式在当时尚不清晰。

腾讯方面,微云作为正统QQ硬盘的继承者,拥有包括腾讯QQ在内的多个流量入口的支持,但彼时微云隶属于云计算部门,与微信WXG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微信团队后续也开发了类似简化版微云的收藏功能,使得作为PC互联网时代产品微云在移动端严重缺乏流量支持。

360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但仍然有360手机、浏览器、安全卫士等大型流量入口的支持。特别是360卫士用户直接能通过原账号获得云盘,同时又拥有专业安防的品牌口碑,对于用户关注的隐私数据和帐号安全方面颇有奇效,因此在网盘大战中属于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

除了上述3强,华为、金山、115、华硕在内的一些列玩家也在1年内相继入场。百度网盘于2012年3月23日正式上线,成了百度云计算亮相后的第一个产品。至10月,百度网盘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000万,随后“8国联军”的冲突开始走向全面升级。

当传统的导流活动,免费会员赠送都已经无济于事时,同一时间国内所有网盘玩家都采取了最为残酷的基础设施军备竞赛——扩容大战。与打车大战、外卖大战不同的是,网盘大战的赛道不需要一单单补贴用户真金白银,而是需要平台方一卡车一卡车对外采购那些贵得心惊肉跳的服务器,或者建起更大更强的机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金山快盘在第一时间突然宣布:免费赠送50G空间,最先点燃了导火索。几天后,UC云盘率先将之前的4G容量扩容到了2TB,容量一夜暴涨了500倍。而115云盘在UC扩容后迅速升级到8TB后,使得UC云盘发生用户大规模迁移,几天内115的用户数据暴涨,极大地刺激了其他玩家。

腾讯微云在此时选择出手,将扩容提高到了可怕的10TB,当时一度业界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腾讯式的后发胜利”。然而隔天,腾讯的老冤家360冲了出来叫板——36TB的空间成了当时国内网盘扩容大战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3Q大战又一次爆发了,而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军备竞赛。36TB成了一道难于逾越的壁垒,今天我们把这个容量简单换算成实体硬盘的价格的话,每个用户云盘的单价就超过6000元。

入场、混战、补贴升级、巨头入场,网盘大战的最后变成了熟悉的死亡进行曲。

2016年3月4日,115网盘最先传出停用部分功能的消息。14天后,阿里巴巴旗下UC网盘宣布关闭。4月25日,新浪微盘宣布关闭,次日金山快盘宣布关闭。5月3日,华为网盘停止用户数据存储分享服务,24天后腾讯微云的突然关闭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360云盘的突然关闭一度引发了用户对数据丢失的恐慌

此时,胜利的曙光照向周鸿祎,号称永不关停的360云盘似乎笑到了最后。然而无情的事实在5个月后的10月20日打了周鸿祎的老脸——360不仅关闭了个人云盘服务,还公告将在次年2月1日清空全部用户数据,并注销所有云盘账号。

次年51国庆节当天,华硕网盘关闭了上海机房。几乎所有的网盘关闭时都用了统一的对外说法:为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网盘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而事实上却是他们因为基建的成本压力而真的玩不下去了。

剩者为王,百度笑到了最后。

网盘大战是百度转型后数年来的第一次胜利,这也是百度云的第一次胜利。此前糯米、百度外卖、音乐、移动支付等一系列赛道上挫败的画面,一度让这家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处在“百度是不是不行了”的阴影中,但这次新赛道上的成功,让“狼厂”人找回了一些翻盘的信心。

为何一度落后的百度云,能跑赢网盘之战?

技术上,百度云在开始之初就用了自行研发的一套去IOE架构,这与阿里云在2008年开始研发飞天系统时的初衷是一样的,而在此基础上开发处理费结构化数据的技术,可以用非常廉价的PC服务器支持千万—上亿人次的搜索。

竞争对手如果不采用这种手段,结果就是服务器成本+维护费用最终压垮整个业务,但这种核心技术彼时只有BAT三家掌握。阿里云侧重点放在了安全防护和大数据分析,腾讯云则押注大数据基础服务和数据应用层面,而百度押注的方向中云储存是一个重要模块。

光伏供电的阳泉中心极大的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

在基建上,百度云(阳泉)计算中心在中后期发挥了重大作用。采用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阳泉中心于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作为百度网盘的主要储存基地之一,总装机规模16万台,节能43%的绿色模式下百度进一步拉底了成本。

在战术上,网盘业务采取的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利用网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积累百度一堆丢失的用户数据和用户量,用免费策略培养他们使用习惯,为后续百度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业务方面蓄积用户基数并打造使用场景。而竞争对手,特别是AT本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拥有良好的用户积累量,因此他们对于网盘这样小业务上的争夺上并不需要号召全公司之力拿下,这也在侧面为百度留下了机会。

网盘大战的小胜显然只是个起点,百度云距离AT在云计算技术上的差距仍然不小。

2017年4月,李彦宏出版了一本新书。业界同僚本以为云储存业务会是百度重新回归的起点,孰不知那本名叫《智能革命》的书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人工智能”展开——百度公司随后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人员架构调整,AI 成了百度继搜索后的第二道主菜。

三、AI争锋:2013年1月至今

2018年10月19日,北京。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李彦宏宣布阿波龙无人车已经运营1万公里零事故率,但他也担心百度的一个小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速度的减缓;马化腾于同一天的演讲中也提到了关于腾讯车载微信,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要保障安全第一。而马云,在此前更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技术的使命不是为了不作恶”。

技术是中立的,但技术公司可能不是。

曾几何时BAT三家都有了一套挥之不去的恶名标签:阿里的假货,腾讯的抄袭,百度的虚假广告。由于对技术缺乏敬畏之心,让三家公司在历史上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技术的使用者再次试图寻求新技术的帮助时,技术并没有选择那些利用自己谋取私欲的人,而时间投向了真正热爱技术的人的怀抱。

AT在5年间,围绕30多个赛道进行了角逐:打车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无人货架、新零售等大战耗资亿万且触目惊心的最后,仍然未能分出胜负。而百度方面,拱手让出了手上那些让对手垂涎已久的赛道,选择放弃与AT争天下,转向新技术的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思路与谷歌在2004年上市后,从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转型为技术型互联网公司的决策几乎一致。只是百度历史上走弯路时所受的挫折,远比谷歌要多,也更深刻。

百度切入商用无人巴士的角度,与国内其他电动车企的消费级电动车思路截然不同

过去5年,百度又都干了什么?

2013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深度学习研究院,并在硅谷布局了人工智能实验室。

2014年发布大数据平台,深度语言系统,开始进入自动驾驶领域。

2015年推出机器人助手,无人车开始上路测试,第二代深度语音系统发布。

2016年无人车开始试运营并拿下路测牌照,百度大脑AI发布,

2017年第二个硅谷研发中心成立,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对外开放,并累积拿下人工智能专利2000项。

自2016年来,百度内部提出“以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作为核心驱动战略。而从当前最新组织架构上看,百度多年围绕广告销售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已成为历史,AI first的公司架构已经形成:

原核心的百度搜素独立为搜索公司,由向海龙负责包括搜索、移动以及糯米三个事业群组,其老业务已被持续压缩。

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TG由张亚勤博士负责,包括基础技术、百度云业务、教育以及国际化业务。

人工智能技术平台AIG独立成军,标志着百度成为国内第一个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独立部门运作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由王海峰负责包括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视频技术、VR、NLP,知识图谱、数据智能以及深度学习平台在内的8个条技术研线。

新组建的IDG将智能驾驶业务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运作,实属国内外罕见。李震宇当前负责包括全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以及车联网业务,一方面是独立无人车开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在下一步辅助改造汽车厂家进行智能车相关的开发与协助。

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由景鲲负责人工智能助手——度秘事业部、智能硬件生态渠道部,以及Raven Studio 工作室三个部门。

从框计算、阿拉丁计划到云计算服务,最终押注人工智能,百度10年来的技术发展更迭背后暗藏着怎样的逻辑?

如果从BAT核心业务的原点看,腾讯倚重人与人的沟通,阿里巴巴侧重商业形态的构建,而百度从一开始就该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因此基因上决定了百度就更适合作为一家提供高技术支持的服务方,而不该是简单粗暴的流量变现。

而框计算和阿拉丁计划的无功而返,也证实了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所能真正做到的商业化——绝非只是简单粗暴的卖广告,因为人性远远落后于我们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同理,英伟达这样的高技术公司,断然不会去拿着技术来干挖比特币这样愚蠢的勾当。

2018年,AT的角逐在10年不遇的外部环境变化中开始发生反应。BAT相继押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相关技术后使得三家公司重回同一起跑线,而百度经历了多复盘与探索后似乎也回归了创业的初心。阿里人工智能将云计算与其商业大数据相结合,通过解决电商、物流、在线推广、金融、城市管理、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腾讯人工智能将游戏娱乐放了一个高点,而在To B业务方面腾讯最近的一次大动作则是将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华东总部安在了上海。

而百度人工智能以自动驾驶平台Apollo为核心,以Dueros操作系统作为入口,集中火力攻克出行与日常生活两个场景。

所谓同向为竞,相向为争。技术的竞争最终仍然应由技术来决定胜负。技术虽然没有价值观,但是技术却可以实现一个价值观。

技术本该值得尊敬,技术理应值得信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文章TAG:百度易手机  百度易手机所谓的云端可以通过电脑登陆吗?  百度  手机  所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