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安徽泄洪一事?

谁都没有想到,今年的洪水会严重到这种地步。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光是看天气预报动辄未来一星期都是下雨,就会感到绝望。很自然,抗洪抢险成为了这一时期除了防疫之外的重要课题,人民子弟兵们赶赴灾区进行救援的画面,也都感动了不少国人,仿佛回到了1998。不过,这两天有一个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都在宣传一件事,却让人觉得怪怪的。

也就是王家坝等地泄洪,至少有数千民众为了整个抗洪大局而离开家园,被迫撤离。一些主流媒体对此大加赞赏,说在多年与洪水的斗争中,铸就了濛洼地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王家坝精神”,然后其他人纷纷致敬、点赞。虽然这件事本身肯定是没有错的,但站在宣传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待商榷。从国家层面来说,面对洪灾的最高指示是什么?“坚持人民至上”。

这个指示不应该仅仅针对具体在抗洪一线怎么做(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子弟兵、志愿者、各类工作人员们的付出),同样应该适用于舆论宣传方面。可如果只看围绕王家坝泄洪所展现的各种热门头条,我们仅仅能够感受到仿佛王家坝附近的居民们一个个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为了大局他们都可以牺牲小家。但理性思考的话,洪水过境和之前疫情封城不一样,封城结束了,大家的家还是原来的样子,正常生活秩序并不会有质变。

而经历了洪水则不同,这意味着家可能就没有了,赖以为生的田地也都没有了。我注意到媒体采访当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正在抢收田里豆子的蓄洪区村民崔辉仁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今天下午豆地将被淹没,现在能抢一点是一点。”舍小家三个字轻描淡写,但毁掉的是人家多年辛苦的成果。等到洪水退去,他们再度回到家园时,必然得重新开始。

我们普通人平时写个方案遇到死机,都会崩溃到仿佛世界末日,何况是他们?所以,渲染这种牺牲,只不过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热闹”,感觉好像很伟大。把自己换成当事人的话,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了。那么,这种宣传论调还符合“人民至上”的标准吗?听上去倒有几分“我不下X谁下X”的味道。再次强调,这是以牺牲人民为代价保全大局啊。

所以如果大家现在去看关于王家坝等地泄洪新闻的评论区时,很多安徽人是非常不开心的。有些网友抱怨,为什么每次牺牲的都是安徽?其实被作为泄洪区牺牲的地方,事后显然国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会进行补偿。很多人积极配合撤离而不像是某些地方为了拆迁而当“钉子户”,除了本身确实拥有顾大局的精神之外,国家承诺的保障也能让他们松口气。

比起渲染人民牺牲的伟大,我认为宣传应该将重点放在“保障民生”。毕竟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撤离的当地人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并且(可能的话)让当地领导干部前去慰问,告诉他们大家辛苦了,等到洪水退去国家会帮助各位尽快恢复生活。最好再能展示一下现在大家在吃饭、住宿、孩子学习等方面得到的照顾,这样不光是纯粹的局外人看了会感动,作为安徽人也能明白老乡们不是白白牺牲的。

如此,方可体现“人民至上”的精髓。说起来,过去我们在宣传抗灾的子弟兵时,也喜欢动辄就打“悲情牌”。只看宣传内容的话,仿佛子弟兵都是在非人的环境中奋斗一样,不然就不能体现他们的伟大。这显然是过去几十年来主流宣传口总喜欢强调“英雄无私”的主题,所以才和如今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光是抗洪子弟兵,宣传科研工作者,也都要说他们拒绝国外高薪、一生清贫困苦、即便如此却还要努力奋斗。

事迹固然感人,但这种宣传也同样造成了很多本来可以为国家奉献的人才心灰意冷,“凭什么为国效命的专家收入不如三线明星”的话题也一直是网络热点。所以啊,我们的宣传,真正应该好好考虑如何“以人为本”,而不是“造神运动”了。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抗洪子弟兵的宣传已经得到了极大改进,舆论也开始重视对他们的保障,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贴心的小福利。

这样的宣传,更容易激发受众共鸣,让大家将子弟兵视为和很多人同龄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在抗洪一线尽可能过得更好。现在,宣传口也该注意一下被“牺牲”的人民了,只要我们能够看到人民在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和牺牲之后,依然可以得到国家周到的照顾。例如说这样的新闻,应该多多益善。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祖国而自豪呢?。

服务器双线单IP和双线双IP有什么不同?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们说下服务器双线单IP和双线双IP都是什么。1. 双线单IP是指将电信和联通的双线节点接入机房后,与服务器之间连接一个专用设备,在服务器上只绑定一个IP地址。用户的来源判断和线路切换是在这个设备上完成的这样就实现了双线单IP访问。2. 双线双IP是指将电信和联通两条线路直接接入服务器,服务器上设置两个网卡分别绑定电信和联通的IP地址。

再在服务器上添加路由,根据访问者的IP来自动返回相应的线路。双线单IP的优点是由专用设备判断用户的来源、处理路由的访问,这样给服务器减轻了负担,避免服务器耗费额外的资源。缺点是需要多耗费资金投入专用的网络设备,造成使用成本高。双线双IP的优点是在访问用户较少的情况下,少了网络设备的中转,速度相对比较快。

而缺点是在访问用户大的情况下服务器需要处理路由,增大了了服务器的负担。并且如果在联通用户和电信用户访问人数相差很多的情况下会造成带宽的浪费。比如我们的服务器共50M带宽会分配给联通电信各25M 如果有大量的联通访问它只能用到25M的带宽而电信的25M就浪费了。所以说具体使用何种方式来接入互联网,就看自己的需求了。

安徽为什么称之为泄洪地,怎么解决这里的洪灾?

据多家媒体报道,安徽滁河大堤破开两处缺口,滁河水涌入堤内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滞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这是继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这两次蓄洪区曾分别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运用。今年已经是第5次,圩内万亩良田被毁,让人痛心不已,感叹大自然的无情。

安徽涂河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让洪水每隔4~5年肆虐妄为?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安徽合肥周边的地形似如一个盆地,主要以巢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构造断陷,西边大别山崛起,东部受到挤压,也有一些微微隆起成低缓的丘陵,从河流发育来看,是以巢湖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四周河流汇集于巢湖,巢湖再补给于长江,而省会合肥就位于巢湖边上,处于区域内地形低点。

北部有一条独立水系——滁河。看完地形再看看水系,上图,巢湖位于南侧,这里有很多小的河流发育,最终汇集于巢湖,巢湖面积在2024平方公里,当周边支流洪水爆发时便一起汇集于巢湖,巢湖象宽阔的大海一样把洪水存储,由此看来巢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旱时吐水,涝时吸纳洪水。合肥北侧有一条河流滁河,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这条河很特殊,既不入淮河,也没能投入巢湖怀抱,反而独自成溪,最后汇集成一条河流纳入长江,这条河控制流域面积不小,但河流发育过程中受地形影响,落差非常小,这意味着洪水来时,容易导致排水不畅,常常出现洪水灾害。

滁河海拔位置较低,又位于长江北岸,长江的摆动很容易把它袭夺。但这里的地形束缚了长江,才使得这条河流免遭于难。另外人类活动干扰非常大,滁河上游位于安徽人口密集区,这里有一座省级城市——合肥,人口上千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消耗,为此利用滁河这条河道,开挖干渠,从大别山麓响洪甸水库引水至合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图2,下游沿途也是安徽省人口密集区域,引水灌溉或成为工业生产用水,所以这条河流基本上被人类“阉割”,它的存在成为河流中的“坚强”。

我们再看一下滁河这条河道落差情况,上图中可以看出,从合肥往东到滁州一带,河道落差越来越小,下游支流上有两座重要城市滁州市和全椒县城,这两条支流从北面山上下来携带着泥沙,汇入滁河,淤积河道,抬高河床,使得滁河河道落差越来越小,特别容易滞洪。7月18~7月19日,滁河上游六安市裕安区一天降下411.7毫米特大暴雨,创下了这次降水最高记录,成为当地有降水记录以来的极值,而且全流域被大雨所覆盖,这么高的降水会导致弱小的滁河排水不畅,抬高排泄到长江里的水位,对千万级人口城市——合肥,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此炸开大堤引水至蓄洪区,确保城市的安全,成为了今年若干个“小堤大灾”区之一。

在气候极端的年份里,这个区域的蓄洪区最多已启用过7次,而昨天(7月19日)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这已经是第5次,历史上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已经启用过,滁河的泛滥周期越来越短,我们怎么治理?1,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河道整治意见,疏浚河道,保持河道畅通。不仅如此还要拓宽河道,加大滁河的泄洪量。

2,开挖人工河道,象江苏苏北那样,让滁河有多个输入长江泄洪口,滁河距离长江较近,下游河道几乎与长江并行。选择较合适的地点,开凿人工河道。上图,含山县南侧有一条得胜河,不远处汇入长江,而含山县北就是滁河,引水滁河至得胜河,再汇入长江。两地相距才18公里,之间没有高山,只有一些低缓的山坡,可以露天开挖,工程简单易行,投资不大工程量小。

设立水阐后,旱涝易于防护。 不仅开挖一条人工河道,在下游河道适宜的地点再多开挖几条,这将大大强化滁河的行洪力量,消除洪水对合肥的威胁,让蓄洪区成为“米粮仓”。安徽蓄洪区非常多,这些泄洪区都是千亩良田,每次洪水后,把上游及河边的营养物质带到蓄洪区,这里土地肥沃,便于农耕生产,这次洪水让万亩良田毁于一旦,非常痛心。

过去的几十年来,我们加强了长江干流的治理,而今年大自然反行其道,小流域出现了大灾情,所以长江流域的治理还是要从小流域开始,才能彻底杜绝长江的水患。今日(7月20日)王家坝开始泄洪,蓄洪区里还有30万人口,灾情非常严重,关于王家坝的蓄洪区去年已写过头条,这里不在赘述。长江北的安徽地形非常不利,集水面积大,受大别山影响,水汽易抬升暴雨多,水灾多,所以安徽蓄洪区很多,成了我们国家蓄洪区最多的省份,这是由地形所决定的。


文章TAG:双线  服务器  安徽  国内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