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VC以及PE的区别是什么?

天使投资、VC以及PE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先搞清PE这个词。PE是Private Equity的缩写,即私募股权基金。从广义上说,它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个阶段的权益投资,其中就包含天使投资和VC(风险投资)。但业内在使用PE时,通常会采用狭义理解,即仅指代广义PE中的某一阶段(以下均为该用法)。天使投资是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小型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直接投资,一般作为企业的启动资金,投资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投资者往往还会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战略规划、人才引进、公关、人脉资源、后续融资等。

由于被投企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的盈利模式和预期不确定性大,故天使投资风险高,投资失败比例高,可是一旦成功,回报非常可观。其退出一般是在模式成熟后,卖给VC或PE。李开复、徐小平等人属于较为知名的天使投资人。VC指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中期(即成长期)拥有高新技术或创新模式的中小型企业,投资金额多在千万以上,多者可达上亿。

VC一般是在看到企业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之后才考虑介入,但企业并未开始盈利,而且这种新技术或模式能否在短期内转化为实际产品并为市场接受,或所投公司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对投资者来说都属于不确定风险,因此同样属于高风险高回报投资。投资期3-8年。PE则是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属于创业后期投资,主要是提供必要资金和经验帮助企业完成IPO前所需资金或架构重组,借助IPO、并购、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获利。

VC和PE的区别和优势都在哪些方面?

天使投资、VC以及PE的区别是什么

PE和VC基金的工作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投管退。所以要说核心竞争力,必须从这四个方面说开去。(本回答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而且为了不引起争端,敏感地方会隐去基金的名字募=资基金融不到钱谈什么投资,所以细究早年间中国E和VC的背景,都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基金都会有1-2个不怎么管业务而专注于资的纯老外或者ABC,他们往往教育及工作背景闪亮,深谙欧美文化。

因为当时要建立起一只E或者VC基金,基本都是美元架构,就必须得到欧美的各类FoF、 EndowmentPension以及 Fund等的支持。这种人才对接融资渠道·不少基金都脱胎于一个企业或者家族的资产管理需求,从一个部门开始,这里的例子可以举一把:IDG、赛富、弘毅、联想创投、鼎晖、BA以及晨星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一个共同问题,早年间搞一支PEC基金真心不易,蒜资是绝对绝对的核心竞争力那时候顶级基金的掌门人即使在欧美广有人脉及口碑,仍需要找更接“欧美”地气的人帮助其在欧美投资圈游刃有余,或者曲线救国,从一个企业的投资部门或者家族基金中逐步开始。

然而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巨变。首先,国内有钱人越来越多并伴随着资产管理的旺盛需求,同时不少人是靠着VC/PE的投资发家致富的互联网创业英雄,对于VCPE的整套玩法相当了解和接受,因此愿意将钱(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反馈到新成立的基金。其次,A股成为新的至是更受欢迎的上市渠道,人民币基金比美元基金更吃香,做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而且银行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也各种参与为大家资提供便利,深入到全国各地从土豪处拿钱。

最后,某些超级基金尝试在国内深度布局,不断以LP GP的方式介入并培育各种新兴的VC基金,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先头部队,构建投资从前到后的生态系统。这三者的加权作用就是:融资成立一只VC/PE基金的门槛大大降低;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成分,正在逐步降低。投=投资这里不细说了,无数优秀答案已经提供足够完备的信息用自己的话总结就两条:看得准,投得狠。

看得准是战略,投得狠是执行。VC和PE资在中国兴起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无数行业起起伏伏,其中给投资人回报最高的且不需要太多背景来背书的就是互联网行业。而在这个行业中又出现了各种此起彼伏的潮流:门户、社交、游戏、电商、移动互联网、O20、互联网金融每次潮流的出现都会有几个赚大钱的投资机会,其实也有无数人很早就看到这些战略机会,然而赚钱的基金总是少数:战略是一句话,执行是一盘棋。

这里可以有一个正反例对比。2007-2009年,智能手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不少基金都宣称移动互联网是战略级的投资方向然而最终赚到大钱的是经纬及红杉等基金,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得盯住每一个App的品类,甚至不惜使用人海战术来跟踪行业发展和各类下载排行榜,几乎把每个品类的前两名都下注了。而反观其他一些号称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战略的基金,只关注一个细节就可以发现战略和执行的不匹配,整个团队上下使用智能千机的人密密无几络的结里可想而知管=投后管理在回答(PEVC的投后管理都做些什么?-何明科的回答中对投后管理的有所涉及,核心领域是:人才、钱财、资源、方向和退路。

基金在投后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但说来说去,最核心的还是找退路。某基金在早年间投资的项目并不出色,但却十分善于对接资本市场,快速将各种公司搞到PO,不管好歹总是条退路。但世人不看对错看利弊,不纠结过往算当下,哪怕是PO之后因为会计丑闻惹麻烦,导致以后所有公司去该国PO的道路完全堵死。

人才创业企业常常为缺乏各类人才而头疼但投资人人脉广且跨领域,并自带金字招牌来增强吸引力,因此在为被投企业引荐和吸引人才最容易创造价值。特别是在CFO这个特殊的岗位,涉及到与各类投资人的沟通且CFO候选人群体与投资人的交集甚多,所以投资人最爱为被投企业介绍甚至是安排CFO钱财。创业企业不仅缺人,而且缺钱,而且往往是从创立开始到PO成功都一直处在缺钱的状态。

投资人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帮助创始人把握融资节和开拓融资渠道,特别是当企业的融资需要对接国际融资平台之时(IPO或者巨型的私募),投资人在中介管理、人脉引荐和信用背书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投资人吃的就是信息饭:信息不对称 信息交易因此投资人可谓是三教五流无所不交,汇集各种信息,可为被投企业介绍各类资源:技术、商务、政策等等。

特别是中国的创业企业往往都是在开拓政策尚不明确的新领域,在由灰转白过程中,创业企业特别需要投资人介绍资源搞定资质或牌照等核心资源。2010年12月,在北京宣布买车摇号之前的两三月内,联想重金入主神州租车并在这段宝贵的窗口期内,大批量买车并挂上京牌。这件事情就很值得玩味。方向。投资人往往具有国际视野并横跨多个领域,在指引方向和启发思考上,也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增值。

退路。能有两次成功退出经验的创始人,就是连续创业成功者了。成功的投资人往往都是n次经验的隔壁老王,熟悉各种姿势的退出:IPO、兼并收购、换股、借壳上市、换股重组、资产注入等等。而且在人脉上和利益制衡上,也能对退出环节的核心玩家一投行,往往能施加很大的压力。因此无论在经验上还是人脉上,只要和创始人利益绑定一致,势必会给创始人及被投企业带来极大价值,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退=退出退出和上面提到的退路略有不同,许多人认为基金投资的公司上市了,就算退出和赚钱了。殊不知,没有变成现金的,都是虚空。退出有多种方式:股市上公开卖出股票或者 Block Trade、卖私有公司的老股给新投资人、寻求兼并收购以及兑换成现金等等。对于退出时机或者方式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笔投资的回报。

因此别看有些基金无数PO的案例,但是细究起来,根本没赚到太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退出时机的选择不够好以腾讯为例,DG和李泽楷都是早期的投资人,大概以1亿美元的估值出手;而MH作为接盘人,腾讯几乎是其在中国唯一成功的投资,目前估值大约在700亿美元左右,就这一个项目所获得利润,基本超过其他所有PE和VC在中国投资获利的总和以上都是非主动的退出方式—选择时机而出手反映了一个基金的嗅觉、敏感度以及退出技巧。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主动出手退出的案例,这就更加反映了基金的资本运作能力,更加堪称核心竞争力,因为往往是化腐朽为神奇。比如拉着有关联的上市公司接盘砸在自己手中的另一上市的股票而最终获利,然后这家公司的股票最后跌成翔害死无数小散;或者强行将自己手中某公司的股票卖给上市公司兑换成其股票,形成全面收购。商场如战场,这些经典案例层出不穷,这才是终极竞争能力的舞台。


文章TAG:Council  vcpe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