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么样做到摒除了太监干政的?

清朝是怎么样做到摒除了太监干政的

第一:皇权继承制度清朝的皇权继承只是名誉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但实际上实行的是“诸皇子竞争制”。所以才有了“九子夺嫡”这种著名的历史事件,经过多年严酷的斗争,才出了雍正这种明君。这种经过严酷长时间竞争而胜出的皇帝,首先保证了他不是一个庸人,也保证了他对于皇帝工作并不厌烦,甚至是喜欢,他不会去假手别的人行驶皇权的。

因为早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保证了他身边必然要有一群支持者,也就是亲信政治班底。有了这个政治班底,继位之后,也就不需要假手太监去监督百官群僚以及收集四方信息了。我们甚至也可以把慈禧搞的“辛酉政变”,联合六王爷奕䜣逮捕“顾命八大臣”,逼死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斩立决肃顺也算入这一“九子夺嫡”巩固权力的斗争类型。

慈禧得权之后,朝堂上有小六子一帮子满清贵胄帮她,再加上她本人热衷于亲自掌权,喜欢管理天下,不怕麻烦,自然也就不需要太监“帮助”她了。而明朝的皇权继承是完全照搬的封建宗法制度,只讲血缘,不讲贤愚,导致出现了不少根本没有治国兴趣的皇帝被逼当上了皇帝。这些明朝皇帝又都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家伙,得权之后,一来怕麻烦,二来没能力,又懒惰贪玩,并不多么 乐意去治理国家。

继位之前的他们也并没有成熟的政治班底,继位之后他们只能选择信任身边的太监,而这些太监都是陪着他们在深宫中长大的“朋友”。有人说“大清无昏君,大明无明君”就来之此 。明君当然不会去信用太监治国了,明君都是亲自治国,昏君既昏庸又懒惰,才去信用太监治国。因为封建王朝的治理,首要的是治理皇权在民间的代理人——官僚集团。

官僚集团都是科考而来,自成体系,对于皇权以及皇帝本人,他们是欺骗多于忠诚。太监们因为也生活在深宫之中,依附皇权而生存,是官僚集团的天然对头。所以明朝的那些“出生幸运儿皇帝”为了不被官僚集团欺瞒,选择信用陪着他们长大的太监并不奇怪,这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第二 藩王屏障:明清两朝的宗室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明朝的藩王宗室非宣不得进京,在地方上也不得与闻政事,他们理论上拥有军权,一埃天下有造反事,他们负有起兵勤王的义务。

但是,明朝的藩王继承和皇帝是一样的,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无论贤愚,只要买准了出生的彩票,就享有一切权力和福利,也就失去了奋斗心。有明一代,除了朱棣有上进心之外,各地藩王谁又为国家打过仗呢?明朝后期,藩王自救性命尚且不能,更不要说帮助朝廷领兵打仗了。所以,连军事权,明朝太监竟然 也能染指。大清不然,大清的八旗王爷不得离开京城,这些八旗势力无一例外都要深度参与皇子竞争中,起码需要站队,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