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防腐蚀吗?

织锦防腐蚀吗

你好织锦是用彩色金缕丝质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编织出图案的织物。有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均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广西壮锦,湖南土家锦。以南京云锦最为闻名,“寸锦寸金”这句话足以证明云锦用料之考究 ,工艺之高超精细。织锦本身是不防腐的,需要专业人员的特种工艺处理,才具有防腐防蛀的特性。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哪个版本好?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哪个版本好

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和《民国演义》共11部,1040回约600万字。从秦汉写到民国,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之经典!该套书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取材谨慎,严格追求历史的真实性。

蔡东藩对中国历史作过深入的研究,由于熟悉典藉,史实考据又十分谨慎,所写历史演义,才能“语皆有本”。以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蔡东藩的这些书经常被毛主席放置床侧,1937年1月,毛主席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曾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部。

他所说的“中国历史演义”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主席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著作中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人对此书视为宝贝,珍藏备极。购有四种版本:1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2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双色绣像图文版11卷本。3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六卷本。

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11卷本。另外本人还买过一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的精装六卷本,不过后来送人了。个人认为:几种版本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双色绣像版最好,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的精装11卷本次之(因为该版删去自序,夹评和回末总评,故虽装祯精良然美中不足)。除红旗出版社出的之外,都是无删全本。红旗出版社出的精装六卷本装祯豪华,纸质上好,印刷精良,遗憾删去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五代史演义、民国演义,是为残本。

如何理解古人“国家,天下之公器”的结论?

如何理解古人“国家,天下之公器”的结论

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村庄,村民变身为公家公民,公民推举一个管理团队,负责管理保护这个村庄,这个管理团队就是后来的“政府”。但是这个团队不能同等于这个村庄,村庄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是该村村民世代居住,有共同价值认同和共同文化记忆的地方,这个村庄的土地、山川、河流,以及在共同生活中创造的物质文化产品,属于全体村民所有

村庄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有着共同信仰和文化认同的地方。而这个村庄的管理团队,是村民们推举出来,受村民委托,代表村民管理这个村庄,村民出钱,支付给他们工资,保证他们履行职责,他们要对这个村庄的全体村民负责,包括组织生产、对外洽谈合作发展、保护村庄、协调村民关系、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等等。

对于失职,或者因为年龄、身体、能力等因素不能履行职责的,村民将不再支付其工资,相当于解雇了这个管理人员。因此,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成了所有村民的生活依靠和精神寄托,安乐窝和避风港。公器者,村民共有、共用、共享之器物也,包括物质的、环境的、精神的、权利的、义务的等等,比如村庄村体建设规划,每个村民都有同等的建议权利,不因他的家庭穷与富,人口的多与少而有所不同;比如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每个村民也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平等权利,不因他是村民组长或普通村民而有什么区别。

与“公器”相相对应的是“私器”,“私器”为村民个人所有所用,但同样受到村庄保护。但当村庄管理团队失去村民监督,变村民的“仆人”“委托人”而为“主人”“衙门”的时候,这个村庄的风险也就产生了,因为管理团队不再受雇于全体村民,也不再服务于该村村民,为全体村民所有的公器变成了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私器,村民失去了表达诉求和履行权利的主人身份,积怨产生,风险增大,村庄秩序走向崩溃,直到重新确立新的管理团队。

欧阳修都举荐了哪些人,才被称为千古伯乐?

欧阳修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伯乐?因为这哥们实在是太牛了,一口气举荐了一票厉害的牛人,这些人全都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从宰相之才的王安石、司马光,到文学大才苏轼、苏辙、曾巩,全都是他举荐的。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个人,其中北宋的6个中有5个,都是他举荐的,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这实在是太让人叹为观止了,一个人眼光准,可能是一时的。

但是欧阳修接二连三地选中人才,这绝对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了。三苏都是欧阳修推荐给朝廷的。三苏指的就是苏洵和他的俩儿子苏轼与苏辙,这三个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实在是高得不像话了。尤其是苏轼,在文化界,几乎是登峰造极的人物。唐朝因为李白而自豪,那么宋朝便是因为有苏轼而骄傲。欧阳修主持科举的那一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恰好就考上了进士,因此都成为了欧阳修的门生。

其中苏轼的文章写得特别好,欧阳修本打算将他的文章选为第一名,可是他又担心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故意将他放在了第二名,两人为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欧阳修的力荐之下,苏轼和苏辙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宋仁宗甚至认为,自己一场科举就为后世子孙选拔了两位宰相之才。既然苏轼和苏辙都是欧阳修的门生,那么他们的父亲苏洵,至少应该跟欧阳修平辈了吧?怎么也是他推荐的呢?要是没有欧阳修,这位苏洵老夫子的文章,还真的未必就能名震天下。

苏洵被称之为苏老泉,他打小就很贪玩,27岁的时候才开始发奋读书。可惜科举考试一再不中,文章写得再好,考不上进士,那也是白搭。结果苏洵就放弃了自己的科举考试之路,带着俩儿子去考进士,俩儿子一举高中。苏洵就更加不可能走科考这条路了,毕竟儿子们在他前面高中,这也是闹笑话的事情。为此在张方平的推荐下,苏洵的文章落在了欧阳修的手里,欧阳修看了文章以后,那叫一个高兴,立刻向宋仁宗举荐了苏洵。

苏洵这才在士大夫之间名噪一时。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冤家也是欧阳修推荐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原来关系是很好的,只是后来政见不同,所以才会彼此疏远,这跟私交没什么太大关系,纯粹是政见问题。欧阳修举荐王安石,的确费了一番功夫,因为王安石这个人的个性,跟他的名字非常相似,那就是一块石头。当初欧阳修曾经举荐王安石为谏官,结果王安石却不屑担任谏官,说自己的奶奶岁数大了,要回去照顾老人。

这个时候欧阳修不死心,是人才他就不能放过。所以欧阳希又举荐王安石为群牧判官。其实王安石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做宰相,搞变法。为了变法,他必须要在地方上好好观察才行,如果到朝中做了谏官,那体察民情的事情可就做不成了。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是个比较耿直的人,而且很有担当,愿意为朋友承担责任,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随大流。

因此这种人在官场很难混下去。这个时候担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发现了司马光这块金子,他向宋神宗推荐了司马光,说他是:德性淳正,学术通明。有了这么一个评价,宋神宗立刻将司马光任命为翰林学士,可以说司马光以后的光辉前程,跟这句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推荐之人,几乎都是文学大家。欧阳修被当时称之为北宋文宗,也就是北宋时期最有学问的人。

可是他在推荐别人的时候,却时常表示自己要退居二线了。比如说欧阳修在看到苏洵的文章以后,说了一句:后来文章当在此。也就是说欧阳修认为,以后能够在文坛上有所成就的人,是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欧阳修读到苏轼的文章以后,不禁汗流浃背,表示自己应该退休了,把前程让给写这篇文章的年轻人了。欧阳修以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把苏轼的文章列为第二。

在这以后一开榜他就后悔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弟子曾巩名列榜首。这件事轰动不小,要不是欧阳修解释了一遍,谁都会认为欧阳修有徇私的可能。但是欧阳修做不出这种事情,而曾巩也确实有大才。曾巩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他被称之为南丰先生,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跟随欧阳修学习多年,文章自成一体,所以也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实包括王安石、司马光在内,欧阳修所举荐的人,大多都是文学大家。这些人有些偏向文学,有些则偏向政治。不过在文学上都是有建树的。欧阳修毕竟是文人,被称之为千古伯乐,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自己专长的那个方向上,挑出了不少人才来。总结:欧阳修选人可以,自己却不适合做官。欧阳修不会趋炎附势,这在官场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历史上“加九锡”的人几乎都篡位了,这二者是高度巧合还是历史必然?

所谓的九锡是一种天子赏赐给大臣的礼制,表面上指的是九种物品,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jù chàng),实际上暗指的是九种特权,这九种物品并非是普通的物品,每一种物品的背后都代表一种特权。比如说九锡中的衣服,这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衮冕之服与赤舄(xì),衮冕之服是皇帝或者诸侯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的正式服装,赤舄是诸侯所穿的一种鞋子,普通与一般的贵族阶层都穿不了,只有受九锡的大臣或者特殊身份的诸侯才能穿,如果普通人敢穿这样的衣服,就是违背礼制,轻者受刑,重者族灭。

斧钺代表权力再比如说斧钺,斧钺是两种东西,指的是:斧与钺。这是两种用金属制作的像带手柄的斧头一样的礼器,虽然长得很像兵器,实际上只是礼器,是用于处决违法犯罪的人,这是天子赏赐给诸侯或者大臣的一种特权,受了九锡的大臣可以不需要报告天子,直接用斧钺斩杀犯法犯罪的人,虽然说斧钺是一种物品,但其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特权。

车马代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与其他人乘坐的都不一样,这是特权;乐器代表一种特殊的音乐工具,同样是特权;朱户指的红漆大门,表示受九锡者家中的大门也不一样,同样是特权;纳陛代表晋见天子时的一种特殊通道,相当于今天的VIP通道,还是特权。虎贲卫士代表着特权虎贲代表一群执着特殊兵器的卫士,称为虎贲卫士,这与普通的卫兵是不一样,同样是特权;弓矢是一种特制的红黑色的弓箭,代表着征伐的权力,也是特权;秬鬯代表着祭祀时用的香酒,普通人是用不了的,还是特权。

封建社会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什么样的阶层有什么样的礼制,规定得清清楚楚,比如: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这里规定了天子的马车是六匹马拉的,诸侯的马车是五匹马拉的,卿的马车是四匹马拉的,大夫的马车是三匹马拉的,士的马车是两匹马拉的,而普通百姓的马车只有一匹车来拉,这就是森严的等级,每一个阶层有自己的礼制规定,不可以逾越,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要受到处罚的。

车马同样代表着特权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受九锡之人的地位非常高贵,可以说是仅次于天子(皇帝),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受了九锡?1、王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九锡的人是王莽。王莽篡汉建新的故事人尽皆知,但是,王莽篡位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王莽掌握了西汉的政权后,开始了篡位的历程,他怂恿一批人不断给自己加官晋爵,王莽由大司马晋升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然后由安汉公晋升宰衡,宰衡相当于像伊尹和周公那样的宰相。

王莽做了宰衡之后,开始怂恿手下人给自己加九锡,汉平帝只能同意,这九种特权在当时就是仅次于皇帝的特权,王莽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加了九锡之后,王莽继续篡位的进程。王莽篡汉汉平帝去世后,王莽利用政权立了一个2岁的小皇帝,然后封自己为假皇帝,所谓的假皇帝指的是代理皇帝的意思,而不是假的皇帝,代理皇帝做了4年后,王莽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同时逼迫6岁的小皇帝禅让帝位给他,于是王莽就称帝做了真皇帝,这就是王莽的篡位之路。

2、曹操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受九锡的人是曹操。赤壁之战,曹操在政治上开始了篡位的历程,虽然曹操口口声声说自己忠于汉朝,并且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为自己辩解,但是曹操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曹操所做的事都是篡位的标准流程。曹操当时的官职是丞相,掌控军政大权,到公元212年,汉献帝给了曹操一项特权,叫“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也就是说进宫负责礼制的人不再呼喊曹操的名字,比如以前是叫“丞相曹操上殿”,现在改为“曹丞相上殿”,别小看这个,这是曹操名字成为忌讳的开始,而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名字及地位高贵的人才不准人随便叫名字的。

曹操之前是上殿是要脱鞋和取掉佩剑的,现在都不用了,跟当年萧何一样,刘邦当年也给了萧何这两项特权,不一样的是,曹操接下来还有特权,在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公这个爵位东汉本来没有的,曹操又提出来了,称公可以建立诸侯国,还可以建立宗庙社稷,等于是篡位的开始了,所以荀彧要反对曹操称公。曹操加九锡称魏王同年,曹操加九锡,又拥有了九种特权,三年后曹操称魏王,这是东汉的第一个异姓王,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到公元217年时,曹操又获得六驾马车的特权,要知道六驾马车一直是天子的特权,曹操这不是准备篡位了吗?只可惜曹操在公元219年击破关羽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要不然曹操一定称帝,曹操也是极少数加九锡没来得及称帝的人之一。

3、孙权孙权应该算是第三个加九锡的人了。孙权的九锡是曹丕加封的,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三国志 吴主传》: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其上故骠骑将军南昌侯印绶符策。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现在加封您为吴王,派使者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予您印玺、绶带、以及封诰文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督管交州,兼任荆州牧,赐给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以回复感恩朕的命令,令您管理东部中国。送上过去骠骑将军的印玺、绶带、符节及册封文书。现在再加赏您九锡之礼,请您听从以下命令。

孙权加九锡称帝这个时候的曹丕刚刚称帝不久,刘备也在几个月后也称帝了,孙权为了应付来自刘备的攻击,向曹丕称臣,同时为了示好曹丕,把于禁归还给了曹丕,曹丕也就顺水推舟,封孙权为吴王,并受九锡。曹丕封孙权为九锡是为了拉拢孙权,孙权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状态了,刘备也称帝了,曹丕此举不过是给了孙权一个虚名的头衔而已,直到8年后,孙权才称帝,其实孙权受不受九锡都不会影响他称帝。

4、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是曹魏皇帝曹髦说的,自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成功后,曹魏的军政大臣就掌控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诛杀曹爽后,魏帝曹芳也曾加封司马懿九锡,但司马懿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接受,司马懿在政变两年后就去世了,随后司马师接手了权力,4年后因为眼疾去世,再接着就是司马昭掌权。司马昭加九锡称晋王曹髦作为司马昭掌控之下的傀儡皇帝,曾经九次给司马昭加九锡,但是司马昭都拒绝了,应该是司马昭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随后发生曹髦被杀事件,导致司马昭篡位进程中止,为了打破僵局,司马昭发动了征蜀之战,一年后,蜀汉灭亡。

司马昭因为灭蜀有军功而被魏帝曹奂封为相国兼晋王,同时加九锡,这一次司马昭接受了,接下来司马昭就可以称帝了,一切都在准备中,结果第二年,司马昭就病死了,他没来得及称帝,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替他完成了称帝。5、司马伦、司马冏八王之乱期间,赵王司马伦控制了朝政,杀死了皇后贾南风及淮南王司马允,逼迫皇帝加封自己为侍中、相国,并受九锡,然后逼迫晋惠帝退位,司马伦称帝,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打败了司马伦,司马伦被逼自杀。

司马伦加九锡称帝赵王司马伦被杀后,齐王司马冏等人迎接晋惠帝复位,因为有功,司马冏被封为大司马,并加九锡,没过多久,齐王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司马伦与司马冏都在八王之乱期间加了九锡,他们的目的也是称帝,但是能力跟不上野心,虽然都加了九锡,但都被其他人杀死,只是昙花一现而已。6、石勒、石虎石勒与石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其中石勒是羯胡人,奴隶出身,也是后赵开国之君,最初石勒是跟随匈奴人刘渊的,因为战功得到升迁,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还灭亡了西晋,刘渊去世后,汉赵也陷入争权夺利之中。

刘渊去世后,刘聪即位,刘聪去世后,刘粲即位,不久被权臣靳准所杀,靳准篡位,石勒起兵打败了靳准,然后刘渊的族子刘曜称帝,加封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并加九锡,进爵为赵公,没多久,刘曜与石勒发生矛盾。石勒石勒打败了刘曜,灭亡了汉赵,建立了后赵政权,石勒去世后,儿子石弘即位为帝,石虎是石勒的堂侄,带兵控制了石弘,不久石弘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并加九锡,等于是石虎控制了军政大权,而石弘只是个傀儡皇帝,几个月后,石虎废黜了石弘,自立为帝。

7、桓玄、侯景桓玄是桓温的儿子,东晋权臣,出身世家大族,桓温灭亡了成汉政权,又三次率军北伐,在东晋威望甚高,桓温在世时,也有篡位思想,但受制于其他世家,没有成功,桓玄以荆州为根据地,利用东晋朝廷的内部矛盾,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桓玄以武力入京,控制了朝政,一人身兼丞相、徐州刺史、扬州牧数个重要职务。

没过多久,桓玄逼朝廷给“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特权,再后来又加假黄钺的特权,最后又加九锡,并逼近晋安帝禅让帝位,桓玄建立了楚政权,几个月刘裕率军打败桓玄,桓玄被部将杀死。桓玄侯景是羯族人,最早是尔朱荣的部将,尔朱荣被杀后,侯景投靠高欢,高欢去世后,侯景被猜忌,于是率部投靠了南朝梁,没多久,侯景又叛变了南朝梁,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侯景与萧正德联手,里应外合攻破南朝梁都城,萧正德自立为帝,侯景被封为丞相,没多久侯景又杀死了萧正德。

随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自立为大都督、宇宙大将军,2年后侯景废除萧纲,又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并逼迫皇帝加自己九锡,不久又让萧栋禅让,于是侯景自己做了皇帝,国号为汉,一年之后,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被部将所杀。8、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刘裕是东晋北府军将领,出身贫寒,依靠军功步步高升,并打败了桓玄,灭亡了南燕、谯蜀、后秦,平定了卢循的叛乱,因为巨大的战功,他一个人就身兼职22州都督,并掌控东晋朝廷,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并加九锡,一年后,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刘宋政权,他是南朝的第一个开国之君,刘裕就是宋武帝。

宋武帝刘裕萧道成是西汉萧何后裔,南朝刘宋政权将领,依靠军功入朝执政,刘宋王朝末年,皇室成员自相残杀,萧道成趁机独掌朝政,479年,宋顺帝任命萧道成为相国、骠骑大将军,加爵宋公,并受九锡,一个月后,宋顺帝禅让帝位于萧道成,萧道成建立了南朝齐政权,萧道成就是齐高帝。萧衍是萧道成的族侄,后成为南朝齐将领,曾两次与北魏军作战,因功被封为雍州刺史,因南朝齐政治腐败,萧宝融另立为帝,与萧宝卷的朝廷分庭抗礼,萧衍联合萧宝融打败了南朝齐皇帝萧宝卷,因为赫赫战功,萧衍被萧宝融封为大司马,还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不久又加受九锡,没多久萧衍就废除了萧宝荣自立为帝,建立了南朝梁政权,萧衍就是梁武帝。

陈霸先出身贫寒,后跟随南朝梁宗室萧暎,萧暎担任广州刺史,陈霸先作为部将率军平定了当地的叛乱,萧暎去世后,陈霸先被任命为交州司马,并平定了李贲、李天宝兄弟的叛乱,侯景之乱开始后,陈霸先率军北上与王僧辩一起率军打败侯景,两年后陈霸先联合部分将领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为帝,至此陈霸先掌控了南朝梁政权,并平定了境内的一系列叛乱,557年,陈霸先任命为相国、陈公,并受九锡,一个月后,陈霸先称帝,建立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朝陈政权,陈霸先就是陈武帝。

陈武帝陈霸先9、杨坚杨坚出身弘农杨氏,他的父亲杨忠成为西魏关陇贵族的一员,仅次于八大柱国,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其父的爵位与官职,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儿,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周武帝的太子宇文赟纳为正妃,宇文赟就是后来的北周宣帝。杨坚被周宣帝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周宣帝去世后,杨坚受诏辅佐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杨坚被封为大丞相、隋国公,不仅晋封隋王,并受九锡,不久又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自立为帝,杨坚就是隋文帝。

10、李渊李渊出身豪门大族,在西魏时期,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妥妥的关陇贵族,李渊的母亲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也是隋文帝杨坚皇帝独孤伽罗的姐姐,隋炀帝晚期,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不久起兵反隋,并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李渊被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并受九锡,没多久,李渊代隋自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从这些加九锡的例子来看,几乎所有加九锡的人,无一例外地称帝自立,不是在称帝,就是在称帝的路上,王莽、孙权、司马伦、石勒、石虎、桓玄、侯景、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等人,都是先加九锡后称帝,曹操、司马昭、司马冏是来不及称帝就去世了,如果有时间有机会,他们一样会称帝。九锡已经成为篡位及改朝换代的代名词了,也是篡位过程中的必要流程,以九种特权来彰显独特的地位与身份,因此加九锡成为历代权臣的敏感词,相当于皇帝的新衣,只要加九锡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为要篡位了,这是铁打的事实,虽然像曹操这样反复辩解并不想取代汉朝,但实际上他已经做好准备取代了,这就是加九锡的意义。


文章TAG:价格表  威固  官网  固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