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管校聘即将推广,退休的老师会受影响吗?

区管校聘即将推广,退休的老师会受影响吗

在教育界工作了近三十年,忽闻近期国务院发布了一条重要的通知:今年起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区)管校聘”。心里不由一动,“县(区)管校聘”是什么意思?赶紧查看,原来“县(区)管校聘”的其含义就是教育局聘校长,学校聘老师。目的是加强教师流动性,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平衡县内各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据说“县(区)管校聘”对老师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因为如果没有学校愿意聘请一些教学水平低、工作不积极的教师,那么这些教师可能会被解聘。马上关心一点:对老教师会有怎样的影响?勤勉一生的老教师如果一旦全面实施“县(区)管校聘”,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起竞争,青春不再、年老体衰、观念落后、知识老旧……的老教师哪里有什么竞争力?看看镜中斑白的两鬓,想想自己多病的身体,心里不由暗自一紧,难道就这样被踢出自己奋斗一生的教育界吗?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一起奋斗了二十多年的老同事,依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心中又释然了:无论哪所学校,需要的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者。

而我们这所学校里的老教师,大部分是这样的人。他们虽然老龄一年老必一年,但依然认认真真地工作,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端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每年的招生,很多家长就是冲着这群老教师而来的。这样的老教师,理应得到尊重,不会是必然的被淘汰者。当然,老教师大都年老体衰,领导不应该把他们和年轻人一样对待,而要有必要的照顾,比如某个年龄段以上的老师就不要参与竞聘等。

县管校聘老师们担心什么?需要什么?你怎么看?

县管校聘老师们担心什么需要什么你怎么看

本人听到县管校聘的第一反应,是教师的地位下降了!因为,某某校长决定聘任与县教育局经过研究聘任不仅在感觉上一落千丈,而且现在的校长,不少的都是有关系而德才平庸者,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图者。如果真的实行校聘,就有可能出现本科或者研究生不被中专毕业的校长聘任;也有可能出现德高望重的老师反而不被平庸之辈的校长聘用。

前几年实验的时候,某学校就曾出现省级园丁奖获得者落聘的事情。有的地方还出现某些教师第一次落聘,然后跑跑关系或者送送錢物二次被聘用的怪像!久而久之某个地方的教师就会变成许许多多个“山头”。这种种情况,都会令自尊自爱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恐慌郁闷甚至伤心!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也!其次,一个校长怎样聘用教师才算合情合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即使有标准也难以受到监督。

因为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下,教师的职称尚不能完全反映一个老师的德才能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普遍还是一个朦胧状态的感觉而已,家长和社会认可的老师,校长不一定认可。这样校长完全有可能把不巴结自己的优秀教师解聘后选聘自己的亲戚朋友。公平公正难以保证,这是县管校聘最大的致命伤。第三,管与聘能分开吗?管的最大权威是“不聘你”。

现在很多农村和县对教师进行县管校聘,你怎么看?

现在很多农村和县对教师进行县管校聘,你怎么看

县管校聘是国家政策,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当中提出的。县管校聘的最终目的是让师资更加均衡,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老师流动起来,让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这里虽然没有正式实施,但是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进行了多次教师信息的摸排,在一个单位任教了多少年,参加工作的时间等等。

我认为一个教师在一个单位待久了容易产生怠惰的心理,因为一切都可能是轻车熟路了,对于创新就忽略了。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如果换了一个环境,可能再次激发他的创造性,焕发出工作的第二青春。当然也不得不说县管校聘也会带来一些不方便。比如老师的工作地点可能变远了,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如果有看自习的情况,回家会很晚。

孩子小的上学接送不方便了,父母年岁大的没办法照料了。远离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还要从头开始处,办起事来可能要增加难度,办事情需要人际关系的,教育系统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工作的负担,生活的成本。如果说对于国家的好处,暂时可以把编制问题解决,各地的编制可以达到均衡,但是如果想要教育力量达到均衡,让学生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县管校聘为什么与职称评定一样被一线教师所诟病?

我县是县管校聘试点县,去年就实行了。四类人员直聘1:校级领导2:三年内退休3:合法孕妇4:长期生病住院县管校聘的初衷是盘活、交流、均衡,以解决学科超编或缺编问题。原则:按岗定人 末位淘汰1:编制满编或缺编,校内交流。如某校语文学科老师有11人,学校按编制只需10人,而历史学科老师2人,按编制需要3人,语文学科老师需要一人交流到历史学科岗位。

2:超编学校,区域内或县域内交流。如某校超编2人,按学科定岗,数学超2人,这2人先放区域内的池子里,区域内学校如该学科岗位都满了,就进一步放到县域这个大池子,如最终未聘,这2人当年就暂停聘任,等待第二年,如第二年还未被聘,就降低岗位等级聘任,如工勤人员(大池子有点像婚介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问题在于末位淘汰,是否公平,是否公开……一些校长是否秉公办理,是否把好经念歪了。

搞县管校聘,三十年教龄的教师聘不上,还能干什么?

我就已经30年教龄了,论精力不如40岁以下的老师,不过论经验比年轻人要好一点,我根本不担心落聘的事情。我们就实行县管校聘,老师的“户口”都在教育局教育管理中心, 由县教育局教育管理中心下派到各个学校。我校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也是四川省一级示范学校,有高中也有初中,老师们工作压力很大,必须保证初中在全市140多个学校进入前10位,高中进入前8强。

年纪大虽然大,但是精力旺盛的,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年龄大但是身体状况不好的,工作量稍微减少一点;对于还有一两年就要退休的,一般安排到后勤岗位,没有落聘的现象。县管校聘,各个学校人员相对稳定,与原来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学校不会解聘老师的。年度考核合格其实很简单,就是师德合格,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次一点,都不会聘不上。

“县管校聘"制度下,哪类教师分流调出原校的可能性最大?

感谢邀请。“县管校聘“制度下,容易被分流调出原校的老师以下几类:1.善于推诿责任,教学成绩差的老师。这类老师有个特征,业务能力比较差,却不能正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盲目自信,教学成绩很不理想,却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抱怨班级学生素质低,家长不配合,班级学习氛围不浓,总之,能找出千般理由,一切与自己无关。

2.学习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低的老师。这类老师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便不再学习,即使单位要求的培训也只是消极应对,根本不可能主动投入学习,业务水平停滞不前,教学理念从不更新,在时代发展的潮流涌动中他们势必被拍在岸边。3.缺乏沟通意识,协调能力差的老师。这类老师或许由于性格原因或许由于心理原因,不善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沟通,班级管理乱糟糟,家长意见纷纷,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领导和同事提到他或者他的班级只能摇头叹息。

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这是特别危险的事。4.故步自封,搬弄是非的老师。这只是极个别老师,喜欢自以为是,不去钻研业务,只喜欢打听八卦新闻,了解家长里短,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兴奋不已,在同事间搬弄是非,议论短长。这样的人让同事和领导都很反感,当然会落聘被交流。5.毫无原则,充当老好人的老师。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这类人人缘特别好,和谁都能聊到一起,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总是含糊其辞,教学成绩也不算理想,让他管理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级部,永远做不到雷厉风行,是讨好了所有人,却也没了威信,这种好是表面的,不被人信服的,即使同事不想他被交流,校领导也会考虑让他落聘。

当然,也有极个别老师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被交流,这就得看实际情况了。总之,在一所学校,被领导信任,同事尊重,学生热爱的老师不会被交流;善于学习,勤于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强,社会反响好的老师不会被交流。如果这样的老师被交流,只有一种情况,领导要重用你,锻炼你,那就不是你所在学校校长的责任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何必考虑是否被交流?。

老爸80多岁了,身体健康,我今年退休单位要聘我我该不该答应?

这种情况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果断地选择退休。不要说自己多么优秀,不要说单位很想挽留,因为每个人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按时退休,不要给自己留太多遗憾!多爱爱自己。今年退休,说明你已步入花甲之年,已经进入老年期。人生苦短,劳累了一辈子,每天在职场辛勤工作,劳心劳力,理应享受生活的乐趣。在家里养养花草鱼虫,到社区打球下棋,外出旅游饱览美景......这才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过劳是健康的大忌。没了你,单位照常运转;没了你,家庭地覆天翻。平平淡淡才是真。多孝敬老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八十岁的老人已到风烛残年,别看表面上身体健康,气宇轩昂,其实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急转直下。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危及生命。我身边今年就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上午还在说话,晚上就走了;今天刚住医院,一周不到就走了。

多陪陪老人,多尽尽孝心,余生才不会内心不安和愧疚。多陪陪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单位上班,职场打拼,我们早已忘记了家庭,冷落了妻儿,如果继续上班,老死不相往来,那么,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退休了,有了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陪老婆逛逛超市,陪孩子看看电影,给父母做做佳肴,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这才是最幸福、最浪漫和最有意义的事情!话糙理不糙,越活越明白。

退休后被一家私立医院聘用,这时又有个医院来聘我,我该怎么办?

认识本地一些退休的同行,选择继续从医是常事儿。其中只有少数人为原来工作单位返聘,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去本地比原来工作单位技术等级低的公立或者私立医院。也有少数退休同行去外地医院应聘上班的。遇见同行朋友有时候免不了要聊上几句去应聘的想法或聘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当然,其中也有个别同行朋友去之前和本人探讨过去哪一家好一些的问题。

首先考虑的是不离开本地,毕竟几十年行医经历都是在本地,已经建立了非常广泛的人脉关系,在业内有了比较高的知名度,有了相对稳定的病员群,双方相互信赖。另外不离开本地的原因是熟悉本地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认识不少本地同行,毕竟年龄不饶人,自己或家人有个小恙,看病方便,家人照顾也方便。还有就是习惯了本地的日常生活节奏,气候,上了岁数了,不宜长期在外生活。

再说有退休工资,不需要为谋生出远门讨生活。其次就是工作时长,每周工作多少天。不能比退休前安排的工作时间还长,还是要保障足够的休息时间,安排的应该合适,至少自己能接受,不然比原来上班还累,时间稍微一长,身体也吃不消。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业务平台,非手术专业医生相对好办一些,手术专业医生,如果对方没有现成合适的工作平台,开展工作难度、风险就会相当大,就怕遇到手术条件不足,又不想再投入,硬着头皮也要你上的老板,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再其次,要重点说的就是待遇了,本地公立和私立医院聘用人员,一般都是根据职称、知名度、实际能力提供一个固定的基本月收入,然后再根据工作业绩按约定发放绩效工资,实际就是奖金,更准确说就是提成。遇到多家医院聘用时,待遇差别存在,看自己怎么考虑,想多拿钱,那肯定就得多干活,这一点无需质疑。至于其他方面,虽然在本地,是县区还是在主城区,离家远近,步行或者乘车方便吗?这些也得考虑。

非常熟悉的本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外科主任,退休后先返聘回自己原来工作的三甲医院几年,后来又去了本地一家医科学校附属医院工作几年,现在又去了一家县级医院工作,看了他的行程,都可以从家门口出发,走几步路就可以乘坐公交车二十分钟车程内直达上班医院。另外就是对老板的为人,记住商人做派是人家的本性,你能干、病人多、创收就多,老板自然满意,天天喊你大爷长、大爷短的,听着心里那个舒坦,等哪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病人少了,成天挂着个脸,说话也有点阴阳怪气了,要不就横挑鼻子竖挑眼,那就是当机立断该走了。

打工的,摆正自己的位置,老板就是老板,各方面条件合适,能够接受,就干,不合适、不满意,就不干。双方就是契约关系,千万别把公立医院养成的一些习惯和想法带到私立医院去,那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还得说的是,需要保持自己几十年行医的良知和底线,不应该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和不良老板及手下人沆瀣一气,干些坑人、违法乱纪的事儿来。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