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特尔被叫做“牙膏厂”?

为什么因特尔被叫做“牙膏厂”

曾经Intel并不是一个牙膏厂,当然现在第八代酷睿出来之后也不能说是Intel挤牙膏了,然而为啥大家都对Intel挤牙膏这事一直说个不停呢?其实在第二代酷睿处理器出来之前大家都不会觉得Intel在挤牙膏,因为2006年Intel的Core 2 Duo处理器出来的时候简直是划时代的产品,功耗温度齐降性能大升,弄得当年还意气风发的AMD措手不及,随后Core 2 Quad虽然被嘲讽是胶水四核,不过性能还是有实质性能的增长的,接下来Core i7登场,Nehalem架构是原生四核,把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内部大幅增加了内存带宽,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让CPU多线程暴涨,随后的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真正的把CPU与GPU融合到一起,CPU频率与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然而接下来才是被大家说它挤牙膏的原因,在2006年Intel提出了Tick-Tock战略,其中Tick是指工艺升级,Tock则是架构升级,二者轮流交替,两年为一个周期,其实到第四代酷睿Haswell架构都是这样走的,然而到了14nm这个节点Intel卡住了,14nm当年难产,结果就变成了制程-架构-优化这样的三步走战略,现在的10nm也难产,Intel的14nm可能还要撑很久。

而且在第二代酷睿之后Intel的处理器每代同频性能相差很少,主流处理器的规格也一直是四核八线程,所以整体性能差距很少,隔代性能差不基本不超过10%,从第一代的Core i7-870到Core i7-7700K,差了7年然而4GHz同频性能也就差了36%,这样的提升太少了。酷睿一代到七代Core i7规格一览,清一色四核八线程不过现在第八代酷睿Intel开始堆积核心了,从之前的四核升级到了六核,性能暴涨,据说下一代会进一步升级到八核,这下子终于不挤牙膏了,其实大家回看下Intel在挤牙膏的这段时间,正好是AMD萎靡不振的时期,而第八代酷睿明显是被AMD Ryzen逼出了的,很明显没像样的对手Intel放慢了手脚慢慢玩,对手起来后才加快了步伐。


文章TAG:Broadwell  broadwell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