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手机越卖越贵?

是啊,华为高端手机的确越卖越贵,是事实,成了国内一般手机用户觉得消费越发吃力的一个品牌。华为中低端手机倒是同其他品牌的一样,由于成本因素也在涨价。华为高端手机越卖越贵也有成本上升的问题,但芯片是用自研的,应该因此而便宜一些,何况其研发成本应该是已经基本还本了吧。不过呢,新近推出的手机,比如P40中所含的那些新亮点也是技术研发的成果,即又发生了成本,必须摊入售价之中,这个肯定并不例外,其他手机厂商都是这样做,但是,由于国产手机中高端品牌少,华为高端手机又是唯一销量大、能够与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一拼的,想购买的用户多,所以,华为高端手机越卖越贵的问题也就格外显眼,这个问题是一直就存在、一直在提出的。

至于任正非所说的把价格做高一些,那是对友商而言的,给空间,而不是针对消费者,消费者自然希望价格便宜,即便是高端手机,甚至特别是对高端手机也这样希望着,包括对华为的,对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也一样。我想,华为手机越卖越贵的个性化原因主要是2个。一是定位。主要用来卖给高端手机用户的,其实,无论是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还是其他手机厂商的高端手机也都这样定位,于是,价格对于中低端手机用户而言自然是贵的,高端手机用户却并不觉得,这也是苹果手机一直卖得不错的原因所在。

二是占位。也就是针对着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大家也都说华为是把苹果和三星视为主要的对手,都指的是华为用高端手机对战。据报道,华为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既比不上三星更比不上苹果,在利润上差苹果多多了,而华为手机在整体上,至少是却越来越好、越来越逼近苹果手机。来看看苹果手机吧。尽管由于市面上性能优越的其他智能手机越来越多,苹果手机不是越卖越贵了,却为什么还是一直贵?比较一致的说法早就有,而琢磨起来,这些说法越来越像在说现在的华为高端手机。

说法或者叫理由或原因无外乎有3个。其一是苹果的品牌价值大,也就是溢价能力大,iPhone自乔布斯时代发布以来,在全球的良好口碑至今尚未大减,尽管库克时代的创新乏力也被一致诟病;其二是ios系统流畅,而且自独树一帜、占半壁天下,其他手机厂商则是基于Android系统定制自家的UI;其三是用户粘性强,习惯用iPhone的用户一般不会轻易转向使用Android手机,毕竟2者系统机制不同,而早期,正是Android机制导致安卓手机对硬件性能依赖性强,存在卡慢的问题,这个印象至今尚存,虽然现在的Android手机使用流畅度其实并不比ios系统差了。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华为产品那么贵?

文/小伊评科技华为最近发布的产品贵不贵?确实贵。譬如售价将近5000元的HUAWEI MateView显示器就是其中之一,最低售价3999元。可能有些小伙伴对于这个价格没什么概念,我来给大家罗列一个竞品——优派VX2880-4K-HDU-2,和华为Mate View同样采用4K 10bit 60Hz面板,同样支持65W Type-C供电,同样支持升降旋转,同样支持HDR400技术,价格只需要1699元,是的你没看错,连华为MateView的一半都没到。

而且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市面上的所有4K显示器,除了主打高显示精度的专业级显示器,绝大多数的价格都在2000-3000元左右,包括三星,LG等传统老牌大厂的产品。而且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单纯从显示素质,参数配置这个角度来说,4000多块钱的HUAWEI MateView在面板素质上并不能和这些产品拉开什么本质差别。

除了无线互联版可以支持鸿蒙万物互联技术算是一个独特的技术亮点之外,其他一切都表现平平,但是这款显示器最大的一个核心卖点和优势就是——漂亮,高级,有质感。近乎一体化的金属机身设计加上3:2比例的大屏以及极窄边框,工业设计的美感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宛如一款艺术品,甚至比苹果显示器还要显得精致(图片和文字很难描述,大家可以去实体店亲自观摩)再譬如最新发布的FreeBuds Lipstick,也就是华为口红耳机,售价1699元起步。

这个价格,可能很多小伙伴也不是特别敏感,作为耳机发烧友我也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目前蓝牙耳机行业公认的扛把子——索尼,Bose,苹果的顶级产品线的(耳塞式耳机)发布价格也无非就是这个价格,也就是说,华为的耳机在定价上已经比肩这些业界巨头了。另外,单从产品力上来说,FreeBuds Lipstick完全不值这个价,为什么?因为他就是华为FreeBuds 4的换壳版而已,而华为FreeBuds 4目前的价格只需要700多块钱,FreeBuds Lipstick直接贵了1000多。

但是,这款耳机也有一个你无法忽视的巨大优势——好看,精致,犹如奢侈品一般的高级质感。我的很多女性朋友大多对于数码产品完全不感冒,但是对于华为FreeBuds Lipstick,却非常着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款耳机已经不单单是一副耳机了,而是一件装饰品,为了一个好看的装饰品花上1000多元,还是可以接受的。

从上述两个例子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华为在目前所发布的一些产品除了价格贵之外,都有一个共性——“高端,精致,好看,贵”。这其实就是华为想要的,曾经华为的产品之所以可以让大家觉得高端和具备独特性,是因为它拥有很多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特色,譬如在手机上的麒麟芯片,徕卡镜头等等。但是这些特色在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地呈现出来,因为麒麟芯片已经不可能迭代了,徕卡的联名也已经被其他人抄袭走了。

那么华为如何通过看上去很普通的产品保持自己的“高端形象”呢?答案就是通过工业设计,通过用料,通过品牌塑造,这也是很多奢侈品牌常用的做法。那么,华为为什么要保持高端?一方面,保持高端形象可以给华为带来巨大的利润,卖得越贵的东西利润一定是越高的。此外,华为保住自己的高端形象也是为了日后手机行业东山再起做准备,因为生产手机很容易,但是想要把高端品牌做到深入人心可是不容易,小米从2016年开始无数次的冲击高端市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取得太明显的成功,小米10,小米11系列的成功其实还是靠着性价比。

如果华为上市,能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吗?

如果华为上市,市值成为全球第一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华为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与苹果还有一定距离。假如在A股上市,市值超过茅台,成为A股市值“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毋容置疑。华为股权结构十分分散,长期奋战在一线且有一定贡献的员工都持有一定数量的股份,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持股比例不到3%。一旦华为上市,将缔造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翁。

任正非说过,华为不想上市,如果上市我的员工都成了富翁,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此话不知道真假,我是听一位在华为技术部门任职的高级工程师讲的。看来任正非的眼光是独到的、异乎寻常的。华为的5G技术全球领先,老美也胆战心惊、坐立不安,使出浑身解数,处处打压。但华为有着中华民族和14亿中国人民作为坚强后盾,一定是万里长城永不倒。

如果华为现阶段全资产上市,估值会有多少

华为如果上市,是在国内A股还是去美国呢?因为选择不同上市地点,估值也就不一样。不过,按照当前情况来看,美帝恐怕不可能接受华为赴美上市。华为,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在国内被广大用户所熟悉,或许只源于华为手机。其实,华为消费终端也仅为其一部分业务板块,另外还有半导体和通信业务板块。且华为拥有的专利技术也是国内很多企业望尘莫及的!但是,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曾明确表示,华为肯定不上市。

如果非要上市的话,会相当麻烦!众所周知,股权太分散是不允许IPO的。这样以来,就需要股东人数的调整、员工持股模式的调整以及股权结构等方面的调节等。假如华为要上市,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2017年华为公司的营业收入为6000亿元左右,利润近500亿元,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华为已经是全球通信设备行业的翘楚,更是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每年投入数百亿资金用于科研,并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一般都是把华为与中兴通讯做比较,目前中兴的市盈率为30倍左右,其股票市值在1300亿元左右。那么,华为若按照30倍的市盈率核算,其市值或可达到15000亿元。相信华为的铁粉海军表示不服,认为这个数字太低。应该给予更高的市盈率倍数,说到底作为一个硬件企业,也不可能再高。

不过,考虑到华为的未来潜力和高速成长性,以及资本市场在上市之后的热捧,估计华为上市后可以经过一段时间达到20000亿元以上的股票市值。最后,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假如有一天华为能够创造出一款技术革新的爆款产品,成为新领域的老大,其市值或可超越腾讯、阿里跃居中国第一股。要是加点民族品牌的价值,以及咱们的民族豪情,说不定华为未来可以达到万亿美元。

大众和华为“半官宣”,十亿欧元不够,多少够?

大众要花重金收购华为公司自动驾驶部门,消息一经传出,瞬间燃爆网络。大众需要自动驾驶技术而华为正好深耕于此,正是合则两利的好事。至于十亿欧元够不够,如果是收购价格,华为公司肯定不会答应的,因为自动驾驶属“核心”技术,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和谈判的空间的。首先梳理一下事件的起因。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 )在2月17日的一篇报道中称: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和华为公司展开谈判,计划以数十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其自动驾驶部门。

巧合的是大众CEO迪斯(Herbert Diess)近日也在社交媒体表示:预计汽车行业将在今后25年内普及自动驾驶技术;该公司正在寻求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其软件领域的自给自足水平,并为其汽车添加品牌特定的语音助手等功能。耳熟能详的大众,在汽车领域应该是汽车龙头行业的领头雁,经历百余年经久不衰,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这得益于该公司有深远的战略考虑和长久的战术考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特斯拉得到充分展现并引领了汽车新技术驾驶的潮流。大众公司当然不会错失良机,主动跟进自动驾驶这个技术,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在研发团队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寻求合作是必经之路。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在高端芯片断供、手机生产受限之后,华为公司专心专注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年,华为智能汽车领域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并将其定位为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2021年,华为汽车领域研发团队超5000人,仅自动驾驶团队就超过2000人。目前华为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有7300余件适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申请。大众公司拟用十亿欧元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其想法是好的,不仅补缺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弱项,还能够借助华为“大流量”来开拓中国汽车大市场。

不过,大众集团的想法似乎太过天真了些。华为公司出于技术和安全考虑肯定不会拱手相让的,华为公司先后投入巨资研发才取得如今的成绩,焉能轻言放弃?从理论和情理上也不符合商业逻辑。我个人倾向认为:大众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动来实现双赢是最佳战略选择。大众中国CEO冯思瀚表示:“大众与华为确实进行着商讨,但现阶段没有可以确认的消息,包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

“华为销售收入是阿里五倍”是媒体故意制造话题凸显华为的厉害还是觉得读者的无知?

先回答问题吧:应该是觉得有人无知。制造业与商业不是一回事,没法直接比。制造业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商业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华为是产品,阿里是路径。产品,没了就没了。路径,走不通的就改道。制造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基础,所以川普会急赤白脸地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而且,阿里也不完全是一个商业,它只是一种商业平台,商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运行而已。

把平台上所有商家的收入算成阿里的交易额,这不过是一种统计口径,没有实际意义。就象中国大剧院,为所有的团体提供演出平台,但统计口径不同,因此不能把这些演出团体的收入算成是中国大剧院的收入。阿里只收取平台费,那个的确没多少,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从淘宝天猫买的产品有多少是阿里开票的?不是它开票自然也就不算它的收入,否则税务先就不干了。

从这个统计口径分析,2016年财年全年,虽然阿里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但平台成交额不是收入,阿里2016财年收入则刚刚突破千亿元,达到1011亿元人民币。华为2016年的5400亿收入的确是它的5倍。当然,平台成交额虽然不是收入,但在商业领域这个数字也很有价值,它表示了平台的吸引力,也就表征了平台自身的赢利能力,毕竟商家都愿意选择一个成交能力强的平台来开展经营活动。

想较而言,传统商业平台就显得差距很大了。虽然相差五倍,但商业与工业的成本构成不同,华为占大头的是材料成本,而阿里占大头的是服务成本,所以,华为的5400亿收入和阿里的1011亿收入结算的净利润(非公告利润),谁多谁少还真未可知,应该是不相上下。还有,对制造业而言,人工成本很低,所以格力的董大姐张嘴就能加薪一千,阿里如果要加薪就得掂量掂量了,毕竟人工占比不一样。

制造业人工占比一般不超过10%,加薪10%的话占收入的1%而已,而商业服务业占比一般会超过40%,加薪10%的话占收入的4%,如果两者都按10%利润计算,制造业不过减少了10%的利润,但商业服务业却会减少40%!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下举的的例子,无论商服制造,各类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同为制造业,苹果因其高技术,利润率就要高于小米,同为服务业,中国移动因其垄断,它的利润率就肯定会高于非垄断企业。


文章TAG:全球品牌价值第八  华为市场价值多少  全球  全球品牌  品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