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防抖的原理比镜头防抖要简单的多,实现起来也容易得多。就是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CCD/CMOS)固定在一个可以通过电磁效应平行滑动的平台上,拍摄的时候,平台会利用电磁的迟滞性造成CCD短时间内固定不动,于是一定程度上达到防抖的目的。CCD防抖技术首先是柯尼卡美能达所开发的,称为AS(Anti Shake)防抖系统,并首先应用在其高端消费数码相机A1上,收到了极佳的市场效果。

其后,柯尼卡美能达更将这项技术移植到数码单反α7 Digital和α5 Digital上,收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在柯尼卡美能达影像事业被索尼并购后,这项技术也由索尼掌握在手中。这种技术由于发展时间晚,技术并不如镜头防抖成熟,但是随着各品牌新机型的不断推出,其防抖性能也稳步提升,大有赶超镜头防抖的势头。如宾得新发布的单反数码相机K10D就号称可以达到3级防抖,比其前一代单反K100D的2级防抖整整高出一个级别。

光学防抖的原理:  光学防抖其实也叫位移防抖,最早是受陀螺仪的启发,原理就是让镜头的某组镜片或者感光元件与震动方向反向位移,来抵消震动的影响,因为这是通过 改变光路的 方法,所以称为光学防抖。不过由于造价和体积控制的原因,目前手机上的光学防抖主要以传感器移动防抖为主,包括最新的苹果iPhone 6 Plus,其原理是设置可以移动的影像传感器来抵消来自镜头影像的抖动。

去年LG有一则非常搞笑的广告视频很有趣的表现了光学防抖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一 起来看看。  当然,毕竟是广告片,至于有没有后期加工大家就自己回味了,不过这个短片确实挺有意思,至少看一遍就能知道光学防抖的效果和大致原理了。那么除了光学防抖外,现在还有哪些常用的防抖类型?  电子防抖:  可能仅仅光是“防抖”俩字或许就能忽悠住不少用户,但与光学防抖相对于的电子防抖,这两种防抖模式本质上可完全不一样。

简单理解就是光学防抖为 物理方式, 无论是镜头防抖还是传感器防抖都不会对画质造成影响,而电子防抖为软件后期修正所以也叫做“数码防抖”,但所谓后期实际上也就是靠相机自己计算后根据拍摄 环境自动提高ISO的数值,从而使用更短的快门时间拍摄达到防抖目的。显然,电子防抖实际上是以牺牲画质的代价去换取更快的快门速度而稳定住画面。

  电子防抖一般多用于一些低端卡片机和手机,但某些厂商可能仅仅会以产品具备“防抖”作为卖点,但并不会明确告诉大家是哪种防抖方式,在选择相机或者拍照手机时大家可得留意下。  五轴防抖:  目前消费级数码产品中最厉害的应当是奥林巴斯研发的五轴防抖系统,除了常规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防抖外,五轴防抖的特写是新增了旋转防抖、俯仰 摇摆防抖等 多角度防抖功能,这个特殊的传感器在在关机状态下处于固定状态,但在开机后,整个防抖结构开始工作,传感器处于类似于悬浮状态,然后会根据机身抖动的方向 相应的调整移动,大大提高了防抖功能的实际效果。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防抖  能起  镜头  原理  功能  镜头防抖原理  及它的功能究竟能起多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