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手机怎么测试手机性能

1. 先在 App Store 中搜索 Basemark ,直接下载安装即可, 2. 下载安装好以后,打开 Basemark X 应用,初次使用会看到使用协议条款,滑动到底部并点击“Accept”按钮, 3. 随后会看到 Basemark X 的主界面,软件默认是中等测试模式,点击“Start Test”按钮开始, 4. 测试完成以后,可以看到手机所得的综合性能分数,点击界面中的“Compare at”一栏,可以提交测试分数, 5. 随后会在 Safari 页面中看到测试分数,向左滑动,可以看到其它机器的分数,

这个没必要测都是一样的功能

iPhone跑分软件大部分都需要付费的,安兔兔只是基于安卓系统的性能检测,不过360可以查看手机整体性能,如内存等

下载安兔兔评测

苹果手机评测

2,苹果真的那么强悍吗?那么贵,配置那么低。难道它颠覆了我们的传统...

苹果的配置并不低,相反,它比绝大多数安卓手机都高。你可以看看目前主流的手机评测,里面全部都把苹果拿来比较。首先它的系统和硬件是一套整体,在安卓碎片化的今天,安全性和易用性都好上不少。怎么说呢,苹果确实好用并且保值,特别适合不太爱折腾的人用。至于有的人用来装逼,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有品牌的因素在里面就不好说了,必竟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品牌。它值的钱主要还是这个牌子,不过炒作的因素也很大。

国人思想有问题,再有就是品牌效应,就像钻石一样物以稀为贵,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在我的认知范围,华为比苹果好多了,装逼倒是不错

用过华为,金立,索尼,安卓系统真的卡爆了,就索尼的像素90分很好比较不错,个人感觉还是苹果好,各方面都80分,刚开始不会用有些心烦 但后面顺手了觉得超好,就像个小助手

不觉得,大多是攀比心理

苹果手机评测

3,iPhone 6和iPhone6 Plus安兔兔跑分能跑多少分?差距大吗?

iPhone6安兔兔跑分 从安兔兔测试成绩看,iPhone6安兔兔跑分49626分,iphone6 plus安兔兔跑分44000分,差距不大。 iPhone 6和iPhone6 Plus的手机性能如下: iPhone6搭载了20纳米工艺的主频为1.4GHz双核64位的A8中央处理器和M8协处理器,配备4.7英寸1334x750像素的326PPI屏幕,配备1GB内存,存储有16GB,64GB以及32GB版本。iPhone6搭载1810mAH电池,智能25小时待机,采用800万像素,光圈与iPhone 5s一样仍旧为f/2.2,前置120万像素摄像头,其前置镜头加大了光圈,从f/2.4提升至f/2.2,配合全新的传感器技术,其可捕捉多达81%的光线。运行最新的ios8操作系统,网络方面,电信版和联通版支持全网通,而移动版目前是不支持全网通的。 支持Touch ID指纹识别,NFC,APPLE PAY等功能,机身尺寸为138.1*67*6.9mm,体重约129g.机身有金,灰,白三种颜色。港版iPhone6报价,16G为5588港元(约合RMB4424元),64G为6388港元(约合RMB5057元),128G为7188港元(约合RMB5690元)。 大家应该知道,安兔兔跑分测试软件一直是众多安卓手机在手机评测里面当中喜欢使用的工具,如今也成为了测试智能手机性能的一个标杆。如今安兔兔测试软件也推出了苹果版,而我们使用的是苹果5.0.1版。

时下,iphone6手机无疑是当前受全球关注度最高的智能手机。此次的iphone6采用全新的设计,屏幕的增大以及性能的提升。在处理器方面,苹果公司在这款手机加入了更新的a8处理器、m8协处理器。加支持上apple pay移动支付而加入的nfc功能无疑是iphone6的一大卖点。目前。iphone6和iphone plus港版已经上市,而iphone6国行版将于本月17日发售,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启了预约活动。可以说,iphone6相对iphone 5到5s的改变,这次的iphone 6是一次全新的大升级。那么,作为一款全球都关注的一部智能手机,那么iphone6性能究竟怎么样呢?小编相信不仅仅是百事网网友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媒体朋友和喜欢关注iphone6手机的朋友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下文百事网小编带来iphone6安兔兔跑分情况。下面小编将以iphone6港版为例,为各位带来iphone6跑分详情。 iphone6跑分多少?iphone6安兔兔跑分多少? iphone6跑分多少?iphone6安兔兔跑分多少? 我们先来看看iphone6参数配置情况: iphone6搭载了20纳米工艺的主频为1.4ghz双核64位的a8中央处理器和m8协处理器,配备4.7英寸1334x750像素的326ppi屏幕,配备1gb内存,存储有16gb,64gb以及32gb版本。iphone6搭载1810mah电池,智能25小时待机,采用800万像素,光圈与iphone 5s一样仍旧为f/2.2,前置120万像素摄像头,其前置镜头加大了光圈,从f/2.4提升至f/2.2,配合全新的传感器技术,其可捕捉多达81%的光线。运行最新的ios8操作系统,网络方面,电信版和联通版支持全网通,而移动版目前是不支持全网通的。支持touch id指纹识别,nfc,apple pay等功能,机身尺寸为138.1*67*6.9mm,体重约129g.机身有金,灰,白三种颜色。港版iphone6报价,16g为5588港元(约合rmb4424元),64g为6388港元(约合rmb5057元),128g为7188港元(约合rmb5690元)。 大家应该知道,安兔兔跑分测试软件一直是众多安卓手机在手机评测里面当中喜欢使用的工具,如今也成为了测试智能手机性能的一个标杆。如今安兔兔测试软件也推出了苹果版,而我们使用的是苹果5.0.1版。 iphone6安兔兔跑分 iphone6安兔兔跑分 从安兔兔测试成绩看,iphone6安兔兔跑分49626分,如此高的分数完全秒杀了其它一切苹果设备跑分(ipad air,iphone 5s以及ipad mini等),跑出这么高的分数,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吃惊,毕竟iphone6已经做出了自己现在水平的规格,搭载a8处理器和运行ios系统。如果把这个分数把一切安卓智能手机相比,苹果iphone6无疑是时下号称“全球跑分第一”的智能手机,和荣耀6,小米4以及一加手机不是一个档次。但是,唯一不足的是iphone6依然运行1gb raw。不管怎么说,iphone6的性能早已深深吸引了众多用户的认可。

苹果手机评测

4,苹果手机性能如何?

苹果iPhone手机性能介绍>列表: 再次小升!苹果iPhone版本更新至1.02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报价|苹果iPhone手机主题|苹果手机网|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 日期:2007-08-24 01:14:22 苹果iPhone/iPod Video影音功能终极对比评测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报价|我喜欢苹果手机|苹果手机网|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 日期:2007-08-13 12:14:52 低调奢华 苹果iPhone配套蓝牙耳机现身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报价|我喜欢苹果手机|苹果手机网|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 日期:2007-08-09 01:05:31 苹果专利!iPhone可携电子装置键盘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价格|我喜欢苹果手机|苹果手机网|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 日期:2007-08-07 23:58:31 iPhone特点大揭密 其实还有更强的功能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价格|我喜欢苹果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 日期:2007-08-05 21:17:38 iPhone详尽视频演示 功能强大表现不俗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价格|我喜欢苹果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 日期:2007-08-05 21:15:58 苹果iPhone缺点大解析之:强大EQ不好找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价格|我喜欢苹果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 日期:2007-08-05 21:14:31 支持车载音响系统 iPhone音乐功能评测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苹果iPhone手机最新动态|苹果iPhone手机图片铃声下载|苹果iPhone手机价格|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波导|金立|…… 日期:2007-08-05 10:39:44 620MHz的CPU!苹果iPhone内部构造曝光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波导|金立|联想|夏新|多普达|…… 日期:2007-08-04 21:30:24 苹果改进iPhone性能 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将延长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波导|金立|联想|夏新|多普达|…… 日期:2007-08-04 21:27:06 新款充电器让iPhone与蓝牙耳机一起充电 苹果iPhone手机专题|苹果iPhone手机产品介绍|苹果iPhone手机性能|苹果iPhone手机图片赏|苹果iPhone手机新闻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飞利普|西门子|LG|NEC|松下|波导|金立|联想|夏新|多普达|

5,最前线|苹果一口气发布三款iPhone,双卡双待的万元机你买不买?_搜...

即便憋了一年的AirPower继续跳票,iPad Pro、廉价版MacBook Air也没见踪影,但苹果一口气公布的四款硬件,虽在意料之内,倒也有一些惊喜,比如支撑三款双卡双待苹果手机的A12芯片,和朝医疗监控方向发展的Apple Watch。

今年,36氪继续作为苹果官方邀请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支持双卡双待的新iPhone,中国版比较特殊

苹果新机朝安卓化“双卡双待”的方向发展,此前被曝光得基本无悬念,移动、联通、电信都明示双卡苹果将至,与以往屡传屡遭证伪不同。但究竟苹果会牺牲一以贯之对美的追求,选择虚拟SIM卡,还是偏用户导向,通过物理卡槽实现双号码在线,外界对此诸多猜测。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苹果选择两者兼顾。从其展示看,苹果实际更倾向虚拟SIM卡,因为无需额外开辟卡槽,可保证外观。但Apple Watch Series 3在中国“打电话”受阻还历历在目,苹果别无他法,只得作出退让,在中国发行一款双物理卡槽的新机——iPhone Xs Max,而其它地区三款新机均配备虚拟SIM卡。

按目标人群划分,苹果三款新机可分为两类:iPhone Xs系列、iPhone XR,前者是iPhone X升级版,面向高端群体;后者相对低廉,近似过去推出的C系列概念。

具体而言,带“s尾巴”的新机的升级主要放在性能方面。5.8英寸的iPhone Xs显示屏分辨率达到270万像素,史上最大苹果手机iPhoneXs Max,屏幕是6.5英寸,分辨率为330万像素。iPhone Xs系列屏幕沿用了X的“Super Retina”OLED显示屏,这是其与iPhone XR最大的区别,后者使用LCD屏幕。

另外,iPhone Xs系列较iPhone X表现提升的一点是拍照功能。前者虽说没在摄像头参数上升级,依然保持后置1200W像素广角摄像头,光圈F1.8配置,但运转却比前一代产品快1倍。

iPhone Xs系列支持的Smart HDR擅长捕捉动态景象,手机会从中“自动”挑选最亮点的部分,甚至光影,融合成最好效果的照片。在人像模式中,过去背景虚化的程度是既定好的,现在新手机能直接调景深。虽然此前iPhone X背景虚化暴露了苹果算法的弱项,但确实没相机有调景深的功能。续航方面,iPhone Xs和Xs MAX分别比iPhone X增加30分钟和90分钟。

而支撑新手机性能强化的主要功臣是苹果新推出的A12 Bionic芯片。与赶在苹果发布前夕登台的麒麟980一样,A12同样采用7nm工艺。据苹果介绍,A12整合了六核CPU、四核GPU及神经网络引擎,在提升处理处理速率的同时,还大幅降低能耗。

iPhone XR也搭载A12,除显示屏外,它的硬件配置基本等同于iPhone Xs系列。

这意味着就算是平价版的苹果手机也没便宜多少:有白、黑、蓝、黄、珊瑚色可选的XR起售价为749美元(国行6499元);拥有银、金和太空灰色的Xs和Xs Max,起售价为999美元(国行8699元)、1099美元(国行9599元),Xs Max国行最贵12799元,高于外界预期。Xs和Xs Max将于9月14日开始预定,9月21日出货;XR将于10月19日开始预定,10月26日出货。

与此同时,iPhone X遭苹果停售。36氪查询苹果中国官网发现,iPhone X已下架。

往医疗监测发展的Apple Watch找准了方向

iPhone X引领的全面屏新潮流,苹果智能手表也紧跟趋势。

2015年至今苹果拥有四代智能手表,而这次的Apple Watch Series 4外观变化最大。不过,也归属在预测范围内。据苹果介绍,新款Apple Watch显示屏将增大30%。不过,除了迎合用户习惯、利于信息传达外,手表屏幕扩增没多少其它实质性用途。

新苹果手表更重要的实质性提升,还得看它在健身和健康领域的拓展。36氪曾多次谈到,目前智能手表切入大健康领域的方式,比如记录步数、心率等,难培养消费者黏性,再加续航时间短,智能手表市场曾一度处在瓶颈甚至倒退状态。现在,Series 4找准了推进方向。

搭载苹果S4芯片的Series 4,它的性能提升了两倍。强底层运算能力,足以支撑新手表搭载的陀螺仪、加速器,检测佩戴者全天的用户行为,它能知晓你是否在游泳,甚至觉察到你摔倒并向你发出警报,若1分钟内无回应则会将你的地址坐标发给紧急联系人。这项功能对年长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许很适用。

如果说检测摔倒还仅停留在健康护理表层,那么经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已经是苹果手表进军医疗界的重大信号。苹果方面介绍,Series 4里安插了新感应器,当启动心率检测时,传感器将心跳信息传递给S4芯片,经由算法处理30秒后,输出心率数字,同时告知心率是否正常,是否房颤等讯息。此外,Series 4还允许用户录制心电图。这些数据都将本地存储在用户的健康文档, 由个人决定把数据分享给谁。

尽管续航时间还是18小时没变,但功能切中特殊群体刚需,或将成为苹果智能手表的新增长点。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数据显示,Q2季度苹果Apple Watch以41%市占率,远超Fitbit等玩家,位居全球智能手表销量榜首,然而该数据已同比降低7%。

Series 4有三色可选——银色、金色和太空灰,9月14日起即可预订,9月21日全面发售,起售价399美元,具备通话功能的Series 4售价499美元。

写在最后

虽说苹果在秋季发布会上确实“硬”起来了,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较此前“满天飞”的硬件预测还有差距。

比如,苹果还是没兑现去年“画的大饼”,支持多设备无线充电的充电板AirPower仍未公布上线日期,或许是因为苹果工程师还没解决发热难题,事关安全和充电效率不得不延期。再如,久未重大更新的MacBook Air,继承它任者还没现身。

而就新手机而言,苹果尽管推出XR机型以揽获更多潜在用户,但确实手机价格门槛再度被抬到更高。考虑到去年iPhone X非常成功,依照库克宣布的数据该手机用户满意度最高,达98%,新手机恐怕前景堪忧。有分析师指出,iPhone X提前透支了未来的需求。

6,新iPhone设计图这么丑我不信,但可能确实是「三摄」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作者:李超凡;36氪经授权发布。

苹果突然在上周宣布下调季度营收预期后,股价暴跌近 10 %,一夜蒸发 700 亿美元,三个月多来市值跌了超过 4400 亿美元,相当于一个 Facebook 或者三个麦当劳。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新 iPhone 的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能否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中国用户购买新 iPhone,可能将决定苹果 2019 年的成绩单。

今天知名爆料大神 Onleaks 跟 Digit.in 网站合作,制作了疑似 2019 年新款 iPhone 原型机的渲染图,据称新 iPhone 将被命名为iPhone XI, 采用了三颗后置摄像头,跟闪光灯形成方形矩阵。

「最丑」iPhone 渲染图未必是最终的样子

根据 Onleaks 的渲染图,新 iPhone 的三颗后置摄影头并非采用竖排或横排的排列方式,而是将第三颗摄像头放在两颗竖排摄像头的对侧中间,跟右上角的闪光灯和右下角的降噪麦克风组成了一个方形矩阵。

这个造型很难不令人想起华为 Mate 20 系列的摄像头排列,虽然这款手机拍照水平依然吊打同行,但因为后置摄像头设计像「浴霸」,也遭到了大量网友吐槽。

不过 Onleaks 也表示,新 iPhone 的渲染图是根据工程验证测试(EVT)硬件设计,最终设计目前还没有确认,在今年 9 月推出的时候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但跟 Onleaks 合作的 Digit.in 网站表示这是最接近 2019 新 iPhone 的渲染图。Onleaks 提到的工程验证测试(EVT)硬件,其实是硬件开发的其中一个阶段,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EVT(工程验证与测试阶段)、DVT(设计验证与测试阶段),PVT(生产验证与测试阶段)和 MP(量产阶段)。

▲ iPhone 8「工程验证测试」透视图. 图片来自:威锋网

而 EVT 属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只是为了有一个工程样本做些初期的测试,以考虑设计的可行性,而且可能有多个不同设计方案的样品,跟成品往往有较大的差别,这个「最丑」iPhone 未必就是今年苹果新旗舰的样子。

其实关于新 iPhone 要用上三摄的传言在去年就开始流传了,彭博社就曾透露,2019 年新 iPhone 可能采用后置三摄,并且搭载类似于 OPPO R17 Pro 上的 3D ToF 技术。

3D ToF 技术比起 3D 结构光技术能识别更远的距离,理论上可以实现 0.4-5 米乃至是 7 米远的工作距离,因此更适合用在后置摄像头上,而前置则继续交由精度更好的结构光来负责。不久前索尼也表示下一代 3D 传感器芯片将在今年实现量产,并应用于多家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前置后置 3D 相机,其中很可能就包括苹果。

▲ 索尼的 3D 相机模块. 图片来自: Bloomberg

德意志证券科技分析师吕家霖也表示,新一代 iPhone 将采用后置三摄像头,但不采用 ToF 方案,其中两颗镜头运用于立体视觉技术,另一颗则为长焦镜头,用户变焦拍摄。

不过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师 Anne Lee 的研究报告则显示,2019 年的三款新 iPhone 会沿用今年 XS、XS Max 和 XR 三款旗舰的外观设计 (尺寸和显示屏),除了增加一些与 AR 相关的新功能,不会有大的更新。

Anne Lee 在报告中还指出,2019 年将是 iPhone 使用 iPhone X 设计架构的最后一年,苹果将为 5G 和 AR 等新技术初始硬件规格做准备,并对 5G 和更全面的 AR 系统进行更大的架构升级,只是这部全新的 iPhone 要等到 2020 年了。想象接下来几个月各种爆料还会陆续有来,不过最终的答案要等到 9 月份才会揭晓了。、

算法再强,iPhone 也需要更多摄像头

上周库克在苹果的投资者信提到,大中华区下滑远超预期是 iPhone 营收不如预期的重要原因。

消费者不买单的理由除了价格外,iPhone 的硬件水平在国产手机厂商不再有明显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就包括了不少用户关注的拍照功能。目前手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最常用的拍照工具,图片分享网站 Flickr 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上传平台的照片有一半是来自智能手机,而单反相机的比例只有 33%,拍照也成为越多越多手机厂商主打的卖点之一。

▲正在自拍的女生,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在众多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三摄的 2018 年,苹果的高端旗舰 iPhone XS 系列仍然采用双摄像头,看起来已经慢了一步。

不过凭借算法的优化, iPhone XS 系列依然能市面上拍照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虽然 2018 年 iPhone 的硬件升级不大,但继去年的人像光效模式之后, iPhone XS 又在 ISP 单元新加入的 AI 支持,实现了全程智能 HDR 功能,每一张成片都是采用了多帧合成技术,高光和阴影更加丰富,在夜间也有不错的成像质量。

在专业的相机评测机构 DXOMark 的测试中,iPhone XS Max 取得了 105 分,仅次于得分 109 分的华为 P20 Pro。DXOMark 也表示 iPhone XS Max 软件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改进十分显著。

不过就软件算法再强大,也需要匹配的硬件才能发挥出来,有的拍照功能也不是光靠软件就能实现的,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在 DXOMark 的测试中, iPhone XS Max 拍照之所以比华为 P20 Pro 稍逊一筹,在于在较弱的光线下,其亮度噪点比其他高端手机(如华为P20 Pro 或 Galaxy Note 9)要明显,以及变焦图像上也出现了粗糙的亮度噪点。

爱范儿前段时间对 iPhone XS Max 、Galaxy Note9 和 Mate 20 Pro 三款旗舰进行了拍照横评,尽管三款手机拍照各有千秋,但硬件上的差距算是 iPhone XS Max 一个小小的遗憾,就像爱范儿在评测总结里说的:

iPhone XS Max 的表现还算比较稳妥,整体表现算是不过不失,要是成像的解析力可以再高一点,那拍出来的照片会更有冲击力。Galaxy Note9 和华为 Mate 20 Pro 用上像素更高的传感器,拍出来的照片不管是精细度还是解析力表现都会比 iPhone XS Max 要再好一点。

而且像超广角这样的特殊场景,目前很多旗舰只能用全景模式或者「外置镜头」来实现,不过 Mate 20 Pro 搭载的是 16mm 超广角镜能直接拍摄原生的超广角,效果当然比通过算法优化要自然。

虽然在软件算法上华为比起苹果和 Google 的手机还有一定差距,但凭借超大 CMOS 图像传感器等硬件的堆砌,让华为 P20 和 Mate 20 等手机的拍照能力在手机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此消彼长,这也一定程度削弱了 iPhone 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iPhone 依然强大,但在感受过 iPhone 4s 带来的震撼后,我们对 iPhone 的期待一直是市场上最好的智能手机,无论是屏幕、工艺还是性能和拍照都要全面领先,现在似乎不是这样了。

随着国产厂商的崛起,以及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苹果也遭遇瓶颈,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困境,不是一句「创新乏力」就能概括。但要在维持高定价的同时,扭转 iPhone 在中国市场的下滑趋势,像拍照这种关键配置起码不能输给对手。在三摄手机逐渐普及而四摄手机开始到来的 2019 年,苹果可能再难让更多消费者接受价格上万的双摄手机了。

7,iPhone XR 是全球公认的高性价比 iPhone?看看外媒们怎么说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梁梦麟;36氪经授权转载。

作为价格比较亲民的新 iPhone,iPhone XR 终于开始出货了。

它搭载了最新的 A12 处理器,也改用了支持 Smart HDR 模式的新相机。但它还是搭载着 LCD 屏幕,而不是用支持 HDR 显示的 OLED 屏幕,屏幕上也取消了 3D Touch 而改成了 Haptic Touch。相机也从 iPhone XS 上是使用的双摄结构,改成了同样能实现人像模式功能的单摄相机。

总体上,iPhone XR 跟 iPhone XS、iPhone XS Max 比起来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而正因为这些差异让 iPhone XR 在价格上和另外两款新品拉开一些差距。

价格差距能让它成为今年最便宜的新 iPhone,同时也相对低降低了购买新款全面屏 iPhone 的门槛。

就 iPhone XR 在使用方面的表现,爱范儿已经做了一次非常详细的模范评测,相信各位还游离在买和不买之间的用户都已经有了答案。

那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媒体对 iPhone XR 的评价。虽然,媒体们都 iPhone XR 的表现都抱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但在评论这台机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结论落到了 iPhone XR 的性价比上。

The Verge:一次简单的升级,比「够用」还好一点

The Verge 在评价 iPhone XR 时表示,iPhone XR 是一款较为常规和简单的升级。

他们认为,iPhone XR 跟之前传统的 iPhone 数字系列比起来,升级还是很明显的。屏幕用了一种新形式来展现,配上全新处理器和相机,续航也能达到了让人满意的 13 小时,整体的体验也不错。

只是,The Verge 认为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之间的差价,还是未能为 iPhone XR 创造出「非买不可」的优势。如果只有 250 美元的差异,他们还是更愿意去选择 iPhone XS、Galaxy S9 以及 Google Pixel 3 这些定位更高的产品。

带出这个想法的原因,在于 iPhone XR 的屏幕和相机。

他们在测评中提到,iPhone XR 的屏幕只达到了 326ppi,虽然够用,但对于习惯了旗舰机显示效果的用户来说,还不足够。

此外,iPhone XR 在显示质量上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些有部分是在选用 LCD 来做这种全面屏设计而带出的妥协,但面对时下这个显示效果和被高质量屏幕「惯坏」的用户,The Verge 认为注重屏幕显示的他们,应用多 250 美元的差价来选择更好的产品。

除此之外,The Verge 还集中提到了 iPhone XR 的相机表现。面对改用新款单摄的 iPhone XR,他们则选用了 Google Pixel 3 作为对比参考对象。

在这组照片中,Pixel 3 所拍摄的会更接近现场实景,iPhone XR 拍摄时有可能出现白平衡不准的状况。

▲ iPhone XR 拍摄

▲ Google Pixel 3 拍摄

但在弱光环境下的表现,iPhone XR 则表现出更准确的成色,而 Pixel 3 则会有明显的偏暖状况。这个其实取决于相机对于当前环境的判断,单靠两张其实也比较难判断手机拍摄中的颜色准确性。

不过从爱范儿的模范评测中能看到,iPhone XR 在拍摄时对颜色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所以用户会对这方面不必太过担心。

▲ iPhone XR 人像模式

▲ Google Pixel 3 人像模式

但对于单摄拍摄人像模式的问题,iPhone XR 用广角镜头去做虚化模拟会有点怪,在广视角的状态下做大虚化模拟会让画面变得不那么自然。这个时候,有附带等效 56mm 镜头的 iPhone XS 系列会好一点。

总的来说,iPhone XR 的基础体验不错,但只有 250 美元的价格差距,The Verge 表示他们会选择加点钱去买 iPhone XS 等高端点的设备。

Engadget:适合大多数人的新 iPhone

Engadget 的结论和 The Verge 相差不太多,他们认为 iPhone XR 是适合大部分人的新 iPhone。

作为一款进入 iPhone 全面屏时代的「入门券」,iPhone XR 的表現也不错,只是体验起来没有另外两款新品惊艳而已。

Engadget 表示,设计和 iPhone XS 系列相近的 iPhone XR 其实也具备不少优势,例如这个展示多彩效果的机背在控制美观性和设计统一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这对于希望买到便宜新 iPhone 的用户也算是个好的策略。

iPhone XR 在设计上跟定位更高的 iPhone XS 比起来还是有不少差异。更粗的边框,更重、更厚的机身,这可以算是 iPhone XR 在选择 LCD 异形屏时在设计上的「妥协」。

但对于只看结果的用户来说,这些妥协其实更多的是消费观念上的引导。

没有更高的显示质量、不支持 HDR 显示以及 3D Touch 到 Haptic Touch,这些元素其实会引导那些要求更高的用户,去选择「加点钱」买更贵的 iPhone XS。这个也是在苹果的预计之中。

既然是定价在低位的产品,同时也要兼顾全面屏的这种原本投放在旗舰机上的设计,要在其他地方上取得平衡也是必须的。iPhone XR 会有这样的结果,也都是利益权衡的选择。

▲ iPhone XR 样张

相机方面,Engadget 表示改用了单摄相机的 iPhone XR 依然有一定的拍摄质量,但在使用的灵活性方面还是不能够和双摄去比。他们建议习惯了双摄拍照的用户,要升级还是选择 iPhone XS 这类机型。

至于性能和续航以及系统体验上,iPhone XR 都表现得不错。同样具备 A12 Bionic 处理器,让 iPhone XR 同样能够保持性能,虽说面对一些对图像处理要求不算太多的 iPhone 8 系列用户,iPhone XR 也不必急着更新。但从现在的跑分成绩看来,iPhone XR 在性能上还是有较大吸引力的。

续航也一样,苹果调整过优化之后,iPhone XR 的续航表现要比 iPhone XS Max 都好,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入手的好消息。

要是你只需要兼顾普通的体验,相机和外观、显示的要求不太高,那 iPhone XR 的确值得入手。Engadget 在结论中提到「大部分人」,其实也就是指这些一般用户。

CNET :它可能是你想要的「便宜 iPhone」

同样地,CNET 的 iPhone XR 评测也选用了「性价比」这个切入点。他们同样认为,对于那些追求性价比的用户,iPhone XR 依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从 CNET 所列举的优势和不足点中,我们能够明确看到 iPhone XR 在功能处理上的偏向。

CNET 表示,iPhone XR 的优势有比 iPhone XS 更大的屏幕,与另外两款高价 iPhone 同款的 A12 Bionic 处理器和广角相机模组,在 iPhone 体系中最强的续航,还有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

这些都是「性价比」用户所追求的东西,要是你希望要一台便宜的全面屏 iPhone,那 iPhone XR 的这些优势会是吸引你选择它,而不是去买一台旧 iPhone。

当然,iPhone XR 在选择了这些优势的同时,自己也做了相应的妥协。

这里有 The Verge 和 Engadget 都提到的屏幕分辨率低,没有用上灵活性更高的双摄模组,以及用 Haptic Touch 替换了 3D Touch 之后带来的体验变化,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 CNET 还强调,iPhone XR 在算法表现上还是有点不足。虽然 A12 Bionic 带来了更突出的图像处理能力,但只有单个摄像头的 iPhone XR 在启用人像模式的时候,拍摄还是会有点处理上的瑕疵,效果还是没有双摄的手机要好。

面对这个状况,CNET 也表示对这些「妥协」有不满的用户,还是选择 iPhone XS 系列比较靠谱。

iPhone XR,全面屏时代中的「iPhone 5C」

看过了以上三家媒体评测的用户就能够明白,iPhone XR 的策略其实跟当年的 iPhone 5C 有点相似,都是主打入门级的位置,给用户提供一个更低价的选择。而且它确实也做得不错,也能把「入门 iPhone」的性价比表现出来。

不只是以上三家,像一直都很了解苹果的科技博主 John Gruber,媒体 Mashable 以及 SlashGear 等都给出了相应的答案,相信大家体验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大家都明白,iPhone XR 的核心就是性价比,它面向的就是那些想体验全面屏 iPhone 但预算又不足够的玩家。如果你也具备这样的属性,同样也准备更新 iPhone 的话,那 iPhone XR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要是对手机有更多的要求,同时也不预算,那相信你的选择就不会局限在 iPhone XR 甚至 iPhone XS 上。

8,iPhone XS Max 一周体验,这些细节告诉你值不值得买_

编者按:本文转自爱范儿(ID:ifanr),作者: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iPhone XS Max

苹果 iPhone XS/XS Max 开售已一周多,就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它们和上一代 iPhone X 的外观区别并不大,如果你已经是 iPhone X 用户,这种感受会更强烈。毕竟标志性的刘海和四等边宽的屏幕都是熟悉的味道,后背也仍然是坚挺如初的竖排双摄。

如果不换上新的气泡壁纸,同样黑色的 iPhone XS 和 iPhone X 放在一起,大部分人估计都会陷入「双机傍地走,安能辨我是新旧」的迷茫之中。

但 iPhone XS Max 有些不一样,大屏幕和双卡双待,让这款机型获得了比 iPhone XS 更高的关注度,同时它也拥有一些独有的特性。因此,经过近一星期的持续日常使用后,我们会在之前《iPhone XS 模范评测》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享一些和 iPhone XS Max 有关的细节体验。

比 iPhone X 重了 34g,需要重新适应的「坠手感」

iPhone XS Max 的大,只有在你真正拿到手上时才会感受到。在过去一年里,我基本都在用 iPhone X 作为主力机,这款 5.8 英寸的手机在机身尺寸上我是挺满意的,单手就可以很安稳地握住,手指也能轻松够到上方的状态栏,实现顶部回弹的操作。但这几天换成 Max 后,我感觉就像是重新回到了 2016 年在用 iPhone 7 Plus 的日子。

尺寸变大,自然也会变得更重,现在不管是通勤路上从口袋里将手机掏出,还是上班时从桌上拿起,我的小拇指都会习惯性撑着 iPhone XS Max 机身的底部,然后再进行上滑手势的操作。这是一种生怕脱手的拘谨,没法再像手持 iPhone X 那般随心所欲。

虽然 iPhone XS Max 的厚度和 iPhone X 一致,但由于它并不是曲面机身,而且机身稍宽,所以厚重感也会比同样大小的 Android 旗舰机更强烈,形象点说就是更「坠手」。

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iPhone XS Max 的重量达到了 208g,这和 iPhone 8 Plus 的 202g 差不多,但比 iPhone X 的 174g 增加不少。正是这三十多克的重量差,带来了很明显的手感差异。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非 Plus 系列的小尺寸 iPhone 的手感,那么在选择大屏 iPhone 时,最好还是先掂量下真机的重量,以及手指能不能够到屏幕的对角线位置;而对于已经用过 Android 旗舰机的用户,Max 的尺寸其实和主流的 6.X 英寸全面屏手机非常相近。

▲可以看到底部新增的天线接缝。图片来自:iFixit

另外,今年两款新 iPhone 还调整了底部扬声器和麦克风开孔的设计。在过去,iPhone 的这个区域是保持对称设计的,左右开孔数都一样,但在 iPhone XS Max 上,有一侧只挖了 4 个孔,另一侧扬声器则有 7 个孔,这可能是为了预留天线开口。

在 iPhone X 上,这种天线接缝只有在左右两侧的边框上才能看到,而今年则在顶部和底部各增加了一道开口,相近的配色并不会让这道天线很显眼,iFixit 猜测这应该和新 iPhone 支持的千兆级 LTE 有关。

▲ 双扬声器能够显著提升看电影和玩游戏的体验

还有一个看不到但却挺重要的改进细节是扬声器。早在 iPhone 7 时代苹果就尝试将另一颗扬声器藏在顶部的听筒部分,从而实现双扬声器立体声的效果。

今年苹果则宣称实现了「更宽广的音效」,实际 XS 和 XS Max 的扬声器组件都是一样的,在看视频和游戏时确实比 X 的更响亮,坐在一旁围观的人感受会更明显。

屏幕确实大了,但并不意味着你能比 iPhone XS 看到更多的内容

更大的尺寸,让 iPhone XS Max 获得了一块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 iPhone 屏幕,但它的逻辑分辨率宽度其实和过去的 Plus 系列是一致的,所以在做应用适配时,仍然能够以 Plus 的为基准,在不改变宽度的情况下对纵向进行内容延伸即可,这和之前用 iPhone 6/6s/7 做 iPhone X 的适配非常相似。

▲ 未适配的应用显示的内容是一样的

▲设置页面能看到,iPhone XS Max 可以多显示两条选项

不过,由于 Max 逻辑分辨率的宽高比例也和 iPhone X 基本一致,所以哪怕是没有特定的适配,App 仍然可正常显示,只不过是直接以 iPhone X 为基准进行等比放大的。但极个别应用也出现了底部按钮重叠,或是闪退的现象,比如未更新前的 QQ、王者荣耀和哔哩哔哩。

不适配直接用的问题是,你在 iPhone X 上能看到多少内容,在 iPhone XS Max 上也是看到这么多,哪怕是屏幕更大,但屏幕显示出来信息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字号和 UI 控件更大一点。虽然挺省事,但并没有充分发挥 iPhone XS Max 的大屏优势。

▲ 适配完的应用,字号和字距都会有所优化

而专门适配过的应用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最近更新的第三方 Reddit 客户端 Apollo,iPhone XS Max 的版本在字号和字距上就做出了调整,所以能比 iPhone X 多刷出两条内容,当然前提仍然是要开发者愿意去做这样的特定调整。

更大的屏幕带来的优势还不止这点,iPhone XS Max 还重新带回了过往 Plus 系列独有的横屏模式,这也是以前我在用 Plus 系列时非常喜欢的功能。

具体来说,当你将 iPhone 水平放置,在横屏状态下查看设置、邮件、地图等应用时,界面会自动变成左右两栏的视图,一边是各种选项按钮,另一边则用于显示具体信息。

对比 iPhone X 的界面,横屏布局显然能更充分利用屏幕的显示空间,而像 Safari 浏览器还能在横屏状态下自动切换成桌面端的 Web 网页,有效发挥了横屏的特性。

▲ 一些支持横屏的系统自带应用

不过这项功能确实略小众,除了系统自带的应用外,仅有少部分的第三方 iPhone 应用支持横屏显示,分栏界面更是少之又少,毕竟大部分人更倾向于打开竖向锁定功能,而不是让手机画面转来转去。

表面看上去一样的双摄像头,其实也有看不到的变化

今年的 iPhone XS/XS Max 搭载了一颗 7nm 制程工艺的 A12 芯片,如爱范儿早先的评测,我们已经对这颗芯片进行了简单的跑分测试,其中 CPU 部分仍然维持了 6 核心的架构,主频略有提升,分数变化并不大;重点还是放在了 GPU 以及 AI 神经网络引擎的部分,后者比 A11 整整快了 9 倍之多。

▲ A12 结构剖面图。图片来自:AnandTech

目前 Techinsights 已经给出了 A12 结构剖面图,而 AnandTech 则对各个部分进行了更详细的标注。你可以很清晰看到 CPU 部分的 2 个大核、4 个小核,以及 4 颗 GPU核心、NPU 神经网络引擎等模块的位置和面积。

据悉,整块 A12 芯片的封装面积仅为 9.89mm x 8.42mm = 83.27 mm2,和 A11 相比缩小了 5%,虽然没有从 A10 到 A11 缩小了 30% 那么夸张,但借助 7nm 工艺,苹果仍然往里面塞入了 69 亿个晶体管,明显高于去年 A11 的 43 亿。

大屏幕对于视频和游戏体验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之前我也提到说,像《狂野飙车9》这类的手游会有 4-5 秒的载入优质,而大屏幕下,在《绝对求生刺激战场》里找远处的人影也要省心不少。

▲ AR 游戏《The Machines》

另外,去年 iPhone X 在高负荷任务下会有明显的发热情况,尤其以运行大型游戏和 AR 应用时最为严重。比如我之前玩得较多的 AR 游戏《The Machines》,虽然运行得很稳定,但只要玩上十几分钟,机身后背摄像头周围的位置就会开始烫手,更老一点的机型会更热得更快。

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大为改善,指望跑游戏「完全不发热」有点不实际,但「暖手」和「烫手」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除了芯片,另一个值得留意的是 iPhone XS/XS Max 后置摄像头的变化。从技术规格来说,iPhone XS Max 采用的依旧双 1200 万像素广角加长焦的方案,看似是没有大变化。

但根据 Techinsights 的拆解,这颗来自索尼的传感器尺寸从去年的 32.8mm2 增大到 40.6mm2,单位像素由去年 iPhone 8/X 的 1.22 μm 增加到 1.4 μm,对焦像素点的密度也更高。

单位像素尺寸的提升,让这一代的 iPhone XS/XS Max 获得了更好的暗光拍摄能力,无非就是获得更少的噪点和更纯净的样张,但对焦速度上和 iPhone X 变化不大,具体样张可以参考之前评测文的对比。

▲ 图片来自:thesweetsetup

不过硬件并不是今年新 iPhone 摄像头的重点,而是 ISP 单元新加入的 AI 支持,就像去年的人像光效模式一样,也是由 A11 神经网络引擎的算法驱动,除了深度探测还要识别出照片中的光线。

而今年重点则放在了智能 HDR 后处理上,同时人像模式也能更好地处理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过度,提供先拍照后调整景深的功能。

续航肯定比 iPhone X 要好,但信号问题确实很尴尬

去年 iPhone X 的续航并不理想,按照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早上从床头拔下充电头去上班,回家后基本只能剩下 30% 左右的电量,倘若是出差当个网络热点那电量会掉得更快,持续使用可能当天下午就要接个移动电源了。

▲ 由左到右分别是 iPhone X,XS,XS Max,可以看到 XS 的电池变成一体成型,但拐角处空了个缺口,据悉为了防止过热膨胀而造成挤压,所以 XS 的电池比 X 还要小一点,而 Max 的电池依旧是分开两块。图片来自:iFixit

这也是我会在今年选择 iPhone XS Max 的原因之一,更大容量的电池的确能带来更多方便——从拆解来看,iPhone XS Max 配备的是 3174mAh 的电池,比 iPhone X 的 2716mAh 要多不少,也是历代 iPhone 设备中电池最大的一款。

实际体验下来,在使用习惯不变的情况下,iPhone XS Max 至少可以坚持到晚上睡前那一刻才接上充电线;而如果平时玩游戏和看视频需求较高,多出来的电池也足够你多打几局吃鸡游戏。

但 iPhone XS Max 仍然有被人吐槽的部分,主要是在充电速度和信号问题上。

前者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换个支持快充的充电头就好了;至于后者,我们在昨天的《实测 iPhone XS 网络性能》一文里也进行了实际的测试,就结果而言,iPhone XS/XS Max 的信号不如主流 Android 旗舰已成事实,除了大部分观点所认为的英特尔基带外,也有结构本身的问题,即全面屏设计和「短下巴」对天线净空区造成的影响

如果你去年也使用了 iPhone X 应该能感同身受,哪怕使用的是高通基带,这款手机的信号也比前几代 iPhone 要差一点,总之就是在信号好的地方不会有特别的感知,但在信号不好的地方,这种隐性缺陷就会被进一步放大。

说白了,这是一个「为了设计而做出的妥协」,也很像是苹果设计师们会做的事情。

所以,对 iPhone 信号的吐槽其实从去年 iPhone X 就开始了,也是苹果拥抱英特尔抛弃高通后对产品带来的影响。对于这个决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可能觉得信号能用就行不必追求最好,而有人则觉得苹果忽视了 iPhone 作为通信工具最基本的功能。

在我看来,虽然 iPhone XS Max 还不至于出现漏接电话这种「根本没法用」的境地,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我历经数次刷着微博突然刷不出图要缓一缓,或者微信状态栏转圈显示「连接中」的情况后,那一刻的感觉,确实是挺不爽的。

所以 iPhone XS Max 到底适合谁入手?

作为一款主流旗舰设备,我们对 iPhone 的期望向来是提供不弱于同期 Android 旗舰的性能和体验,但很显然,在通信能力这点上,这两年的 iPhone X 系列是有失水准的。这也许并不会成为影响用户购买的关键因素,但对手机信号十分敏感的用户群,估计很难再将 iPhone 列入待购清单之中。

抛开这点不谈,iPhone XS Max 的大屏幕和双卡双待,配合更稳定的 iOS 12 系统和最好的芯片性能,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变化全都加到一起,对于苹果生态圈内的用户还是颇为吸引的。在不足之外,iPhone 自身的差异化,依旧能给出很多让人入手的理由。

尤其是那些已经使用了两三年 Plus 系列准备换代,以及对 iPhone X 尺寸不满意的人,以及对双卡双待有迫切需求的用户,iPhone XS Max 更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不仅是为了最大的屏幕和最好的影音娱乐体验,如果后续有更多的适配应用,Max 在各种信息流阅读和移动办公方面还能有更突出的优势。

当然这一切的大前提,还是得先习惯苹果的新定价。

9,最资深果粉的 iPhone X 评测:奠定未来10年基础的新手机_

编者按: JOHN GRUBER可以说是最资深的果粉了。但是他绝对不是那种脑残式的果粉。事实上,这篇关于IPHONE X的

评测文章

他是经过了几个月的试用后才写出来的。里面有很多他结合历史对苹果战略的思考。

一个计算机平台越是流行,它遭遇的束缚就越大

。一个平台只有在被废弃时才算“完成”。它需要不断演进来保持相关性,但以不熟悉的方式做出改变而不惹恼活跃用户群是很困难的。在熟悉的基础上追加新功能只能让你走这么远了——最终东西会变得过于复杂,尤其是当现在需要的东西跟10年前(或更早)行得通的设计决定冲突时。

最终,不可避免地,渐进式改进把一个平台逼到了角落。必须有所舍弃。

这在1990年代中期经典的Mac OS身上发生过,当时该操作系统特定的技术约束使得平台看起来在抱残守缺。经典的Mac OS没有保护模式内存,采用的是协作式而不是抢占式的多任务。没有保护模式内存意味着系统的每一个进程都可以读写RAM的任何地方——包括其他进程的内存以及OS本身所占的内存。协作式多任务意味着何时放弃CPU给其他进程得由每一个应用自己决定。如果一个应用希望使用整个CPU,它是可以办得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今天看来,原来的Mac基本上就是一个进程,而应用更像是运行在那个进程里面的插件。在1984年的时候,这些都属于绝对合理的设计决定。保护模式内存,抢先多任务处理,以及一个强大的OS内核在计算机只有一颗8Mhz的CPU以及128KB的RAM时根本是不可行的。实际上,原先的Mac根本就没有多任务处理,那是在1985年4月Andy Hertzfeld发布了Switcher——也就是MultiFinder的前身之后才有的。

1990年代中期的苹果所面临的问题是Mac因为出色的第三方软件库很火而变得流行,但因为底层OS的老朽而陷入了麻烦。但苹果无法在不打破应用软件的情况下真正实现现代化——这正是后来的Mac OS X身上发生的事情。旧的软件运行在一个虚拟的“经典”环境——基本上,旧的经典Mac OS的虚拟版是在现代的Mac OS X里面跑的。新软件——利用了Mac OS X的现代API、新功能以及新的外观的app——需要用不同(Cocoa)或者更新过(Carbon)的API来编写。这种过渡见效了,今天Mac继续取得成功就是例证,但是却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差不多用了10年。对于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用户、开发者以及苹果自己来说,这个过渡过程都是痛苦的,不和谐的。

在我看来,苹果在iPhone X的尝试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对一个惊人流行和成功的平台的一次彻底的反思,同时又避免了颠覆性的痛苦转变。

2007年的iPhone和1984年的Macintosh有好几点相似之处。这两个都引入了新的基础范式并迅速成为竞争平台的标准——1984年的GUI,2007年的多点触控。二者都是由乔布斯领导的相对小规模的团队创建的。但它们最大的相似点——或者至少对本次讨论而言最突出的一点——是这两个一开始都背负着严重的技术限制。8 Mhz CPU、128 KB RAM以及400 KB的软盘(最初的Mac机唯一的存储形式)是不够的。类似地,原先的iPhone的CPI、128 MB内存,以及基于EDGE的无线网络也是不够的。这两款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并且尽管存在技术限制也被用户厚爱——正是把它们带到人世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才华横溢的最好证词。

有一点根本的不同:iPhone在10年前遇到的障碍不是技术性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经典的Mac OS2的架构性缺陷),而是概念性的。以下是iPhone作为一个平台在过去10年经历的部分标志性变化:

iPhone 4(2010年):视网膜显示。

iPhone 5(2012年):纵横比从3:2变成16:9。

iPhone 5S(2013年):Touch ID。

iOS 7(2013年):用户界面更新

iPhone 6和6 Plus(2014年):更大屏幕。

不过这些最终都是原先iPhone的演进。从2007年的初代iPhone到2017年的iPad Pro和iPhone 8有着一条清晰的演进路径。iPhone 5S的时候,主画面按钮获得了超级能力——通过指纹验证你身份的能力——但这只是它在之前所做一切的补充。iOS设备的前面一直都有而且也只有两样东西——触摸屏和主画面按钮。实际上,iPhone X甚至比iPad还要彻底地改变了iOS。在显示屏和主画面按钮的角色方面,iPad其实是——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是——“不过一台大的iPhone罢了” 。

然而,iPhone X却制造了分裂,这种分裂无疑于对这类产品进行了一次重启。

苹果并没有刻意让大家注意这一点,但其实现在有着两个版本的iOS 11——我把其中一个叫做

“iOS 11 X”,这个只在iPhone X上面跑,还有一个叫“iOS 11 Classic”,跑iPhone X以外的其他。

iOS Classic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运行中的app获得整个显示,而主画面按钮是你跟系统交互退出当前app去到其他app的方式。在Touch ID之前,主画面按钮甚至还贴上了一个完全空白的“app”图标,这是一种非常有才的做法。

随着时间转移,主画面按钮的责任不断扩大,变成了包罗以下这些角色:

屏灭时单击:唤醒设备。

屏亮时单击:回到主画面。

双击:切换到多任务切换器。

三击:配置访问快捷方式。

手指接触:通过Touch ID进行身份验证。

双点(Double-tap,不是单击):唤醒可达性。

按下并保持:唤醒Siri。

到了iOS 11X,几乎主画面按钮的每一个角色都已经被显示屏替代了,剩下的则充分交给了侧边按钮:

唤醒设备:点一下屏幕。

回到主屏:从屏幕底部往上拉一下。

转到多任务切换器:从底部往上拉久一点。

多任务还有个更好的方式:主画面指示器横向扫屏。

可达性快捷方式:三击侧键。

验证:看着屏幕就行。

可达性(Reachability):在屏幕边缘向下滑。

Siri:按住侧键不放。

头几天使用iPhone X对我来说是比较棘手的。我的拇指不断想找home键但是却找不到,尤其是在多任务的时候。一周之后,感觉才开始正常点。

今天,在上手了2个月之后,我的感觉已经变成了“什么是home键?” 实际上,我对iPhone X的适应已经使得用起iPad来就像是个时代错误

——在iPad我还想着从下往上扫屏回到主画面。

简而言之,通过iPhone X,苹果把跟app交互的主要手段——触摸屏和主画面按钮——从两种变成了一种,并且营造了一个更好、更完整、更有机的体验。(编者注:Android机早就这样了,不是吗?)

为了实现这一点苹果做出的一个东西引起大量注意:Face ID。不过这方面他们做的其他一些事情基本上就被忽视了。在屏幕任何地方点一下都能唤醒是那么的自然,以至于我在想我们过去这么久都不这么做究竟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我现在使用iPad的另一个沮丧指出——我点一下屏幕预期会唤醒它。我得按一下按钮才能唤醒似乎太愚蠢了)。唉,不过iPhone X并没有提供最新的iPad Pro引入的ProMotion功能,这项功能可以把动态屏幕刷新率提高到120Hz。不过它的确以120Hz来跟踪触摸输入,比所有其他iPhone手机速率提高了1倍。其结果是手势跟踪的动画变好了。那种感觉不太像是对触摸做出响应的动画演示,而更像是你的手指在实际操纵和移动屏幕上的东西,就好像它们是真实的物体一样。在嵌入iPhone X的众多新技术里面,用于触摸的120Hz刷新率几乎可以肯定是最不重要的一个,但它的确为让手势感觉就像跟系统的真正互动做出了贡献。

点击屏幕唤醒设备,在锁屏上看裁剪版本的通知消息,然后当你被系统通过Face ID识别出来之后看着那些通告扩展来预览内容——这使得iPhone X感觉非常的鲜活,这是其他设备不能比拟的。你点它一下引起它的注意,然后它能够识别你就是你。

锁屏现在还是非常有用的:你可以点击任何通告跳转到目的地。有了Touch ID,当你点击屏幕中央的特定通知之后,你就得马上下拉到home键来进行身份验证。过去我一直都认为这是很烦人的。但现在在使用iPhone X之后,我发现这是无法忍受的。

Face ID并非在每一方面都击败Touch ID。这里是有权衡取舍的,首先是在Face ID无效的场景。(比方说,大多数情况下戴太阳镜它就识别不了,不过我喜欢的Ray Bans牌子的太阳镜却正好可以)。

考虑一下前面提到的那个在锁屏状态下打开通知的流程。Touch ID多加了一个步骤,每一次,即便是在完美工作的时候。Face ID并不完美——真的,我要么要进行第二次验证,要么多求助于输入PIN码的情形要比Touch ID更多——但是它只有在出于某些原因失效的情况下才增加这些步骤。当它可以完美工作的时候,对我来说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的,它的效果就非常好了。真的给人感觉就像是我的iPhone没有密码保护一样。但Touch ID从来都没有给人这种感觉。Touch ID给人的感觉像是解锁设备的更好方式。Face ID给人的感觉就像你的设备从来都没有锁定过一样。

iPhone本来就应该是这么用的。2007年1月,当乔布斯在Macworld Expo的舞台上演示初代的iPhone时,“滑动就能解锁”。不需要PIN码。过去10年这个世界改变的方式之一是我们对设备的安全不再幼稚了。我相当肯定有那么几年我的iPhone是不设PIN码的。滑动解锁很有趣。输入PIN码则不然。

感谢Face ID,无需PIN的“滑动解锁”又回来了。这个,对我而言,就是iPhone X的缩影。不管怎么看,它都从根本上改变了iPhone的使用方式。但它却是以忠于原先iPhone精神的方式来做的。

这些是我对iPhone X最感兴趣的总体情况。而不是这台设备,尤其不是那显示屏或者相机系统等——而是它改变了平台的基本面,为将来10年每一年的渐进性改进奠定了基础。不过这台设备的一些特别细节还是值得注意的:

Apple Pay转向Face ID对我来说是个胜利。你现在是通过双击侧键唤出Apple Pay。我发现这个变化的有趣之处在于,尽管它打破了Apple Pay在其他iPhone手机上的操作方式,但跟你在Apple Watch上唤醒Apple Pay的方式确实一致的。跟点击屏幕唤醒一样——现在它跟Apple Watch的操作一样了。

摄像头隆起部分比任何其他iPhone都要大,也更突出了,不过对我来说,这反而让它没那么令人反感。现在它是个东西了。而原先在iPhone 6和6 Plus上的隆起则像是个瑕疵。如果一定要凸出来的话,让它就干净利落地突出来就是了。我还喜欢iPhone X相机突出部分的边缘跟手机背面是垂直而不是倾斜的做法。这让它看起来不怎么像是手机背面的镜头,而更像是一整个相机贴在手机背面。

几周之后,我已经对home指示符感到厌烦。把它变成全白或者全黑对于新用户来说也许是个好主意,让它的功能可见性尽可能的显著。不过一旦你习惯了之后,就会觉得那是个非常显眼的障碍。我希望它可以做得更微妙一点,比方说半透明这样。我预计将来的iOS版本会把home指示符做得更隐晦一点。

当内置闹钟响起来的时候,只要你望向屏幕音量马上就会逐步变小。这绝对是非常吸引人的。

硬件静音开关仍然保留。如果说苹果有取消这个开关的时机的话,iPhone X本来应该是最好的时候。现在iPhone X仍保留在我看来是因为苹果认为它仍有存在的必要,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是这样。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这个静音开关的话,你可能会想“他们当然会保留静音开关啊,取消掉才是糟糕的事。”但是他们几年前就取消了iPad上的静音开关,而且苹果对物理按钮的反感是出了名的(从新MacBook Pro上的Touch Bar可见一斑)。出于我一直无法理解的原因,Android手机制造商似乎愿意抄袭他们能够抄袭的苹果的一切(甚至连不能抄的也超),但是却没有一个跟着苹果设置静音开关,尽管其实这个东西极其有用。

不锈钢的界面外观要比铝合金奢华多了。iPhone X放进兜里或拿在手里感觉并不比iPhone 7或者8要大,但的确感觉分量更重,更庄重了。

True Tone集中体现了设备上有了你就不会留意,但没了你就会抓狂的那种功能。视网膜分辨率也是这样。自从切换到iPhone X之后,我已经好几周都没考虑过True Tone的事情了。可一旦我看到没有True Tone的iPhone一眼,我就开始受不了了。

在用过iPhone X几周之后对它进行评判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再用回iPhone 7看看(或者任何之前的iPhone手机)。我马上注意到:屏幕看起来非常小,晚上的时候颜色太冷了(因为缺少了前面提到的True Tone的缘故),而完全尖角的屏幕看起来太过粗糙了。圆角屏幕边缘也许会给人以噱头的感觉,但实际感觉确实更加有机和精细。就像一位睿智的人一度指出过那样,圆角矩形无所不在。就像True Tone一样,我不再留意iPhone X的圆角了,但开始注意到其他iOS设备的方角并感到烦扰了。

竖屏使用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那道凹槽,我只有在看视频、使用摄像头或者玩游戏的时候才横着拿手机。我玩游戏并不多。但苹果的确应该在横屏显示的时候把凹槽隐藏起来(其实他们在相机app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对我而言现在其他iPhone手机的前额和下巴要比X上的凹槽显得突兀多了。在我看来纯粹是“浪费地方!”

在iPhone X上,当手机开启了热点会话(蓝色)时,iOS 11现在会在顶部左“耳”位置用小的颜色药丸状的指示器,还有一个活跃地图导航会话(蓝色),一个背景通话(绿色),或者屏幕正在录制中(红色)。iOS Classic的时候,这些指示器都是同一种颜色的,但却占据了整个状态栏。这些指示器的旧设计在视觉上太过突出了,而且完全阻止了你点击状态条将当前视图滚动到顶部。因为这些指示器其中一个处在活跃状态而没法使用滚动到顶部的快捷方式是毫无道理的——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让我感觉这是一项笨拙的设计。到了iPhone X时这些指示器终于感觉找到了合适的家了。

新的状态栏不再有地方留给数字化的电池使用占比了。你可以在控制中心看到数字占比,在锁屏状态下设备充电时也能看到,但已经没有电池用量占比一直显示的选项了。我一直都不是数字电量消耗占比的粉丝——对我来说,这除了给人带来焦虑以外什么用都没有。要我说,大多数时候你基本上都只需要了解大约的剩余电量情况。但,部分人不同意这个。如果这个仍然存在争议的话,苹果应该考虑让打击在图标和数字占比之间做出选择。

新的状态条设计大部分时间还把运营商的名字从屏幕上去掉了(在锁屏和控制中心还可见)。状态条的运营商字符一直都令我很气愤——这这好像是在我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广告一样,即便我就是付钱给他们的人。

iPhone X的镜面后背不会产生像深黑色的iPhone 7那样的划痕或者“微刮伤”。我在在我的手机(太空灰)上发现了两个很小很细的微刮伤,这是在我不用保护套的情况下使用了一个多月之后才产生的。我妻子(白色款)的也有一些。不过你要非常仔细才能看到。

我仍然认为对于要做最小的iPhoneiPhone X仍然太大了。这款设备放在兜里或者拿在手上并不觉得太大。就像某人自打3年前携带一部4.7英寸的iPhone 6手机的感觉一样,就设备而言iPhone X感觉的确是一样的大。但无边框的显示带来的额外屏幕尺寸给单手操作带来了困难。除了明年引进尺寸更大的Plus版iPhone X以外,我还希望能看到除了尺寸小一点以外功能和设计元素一样的SE版出现。虽然我对此不是翘首以盼,但乐意看到。我本人甚至都不一定就喜欢小一点的(但是愿意尝试一下)——不过这对于那些看重单手操作的人来说会很好。

iPhone X的价格比iPhone 8高是不是合理的呢?64GB和256GB的iPhone X分别为999美元和1149美元。比同等规格的iPhone 8贵了300美元,比iPhone 8 Plus贵了200美元。这个溢价可以让你得到更好的摄像头,不锈钢(而不是铝合金)机身,带True Tone的无边框OLED显示屏,以及Face ID。但你还得到了一些没法进行比较的东西——某种生活乐趣。对iPhone X更高定价提出质疑的人在我看来他们质疑的不是这部手机,而是认为手机都不应该这么贵。正如我今年早些时候指出那样,如果我们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都可以定价超过1000美元的话,为什么手机就不能呢?尤其是考虑到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是使用最频繁、最重要的设备,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编者注:如果论起硬件配置和办公的便利性的话,手机还是没法跟笔记本相比的吧)。

我记不起有那个iPhone 8的评测没提到期望值更高的iPhone X的(包括我自己的评测)。但不提iPhone 8的话你也没法理解iPhone X。2010年,在iPad推出几个月后,我说(试图平息那些认为iPad是Mac的终结者的恐惧)Mac的厚重使得iOS在概念上仍保持轻量。类似地,对iPhone 8的熟悉程度使得iPhone X可以重新发明一切,可以去打破平台的基础约定。

没人需要被迫接受iPhone X的改变。如果你想要一台自己熟悉的新iPhone,你可以去买有着同样的A11“Bionic”系统芯片,同样出色的相机、屏幕也几乎一样好、有着屡试不爽的Touch ID,甚至像感应式充电这样的新功能(对于该iPhone平台来说)的iPhone 8或者8 Plus——而且还可以省几百美元。

短期而言这个平台分叉是对一致性的打击。解锁手机,回到主画面屏幕,在app间切换,通过生物计量验证,唤醒Siri,截屏,关机——所有这些任务在iPhone X上面都是用完全不同迄今为止任何其他iPhone(包括iPhone 8在内)的方式完成的。

这在苹果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在所有的消费者计算史上不是的话——同一版本的OS,基于OS所运行的硬件而提供了2种如此截然不同的界面。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iOS 11是有着各种不同尺寸(SE、正常、Plus、X、iPad、iPad Pro)的一个OS。不过从用户的角度看,“OS”是你跟系统的交互方式。再次地,这感觉就像是由两个不同的iOS 11——我止不住要想这是多么的怪异。

从就iPhone到iPhone X的切换这种差异远不如从iPhone切换到任何Android设备的差异大。但其差异仍然是根本性的。

为什么不把iPhone X上面更多的不同引入到其他运行iOS 11的手机上呢?iPhone X需要这些手势是因为它没有home键。但经典iPhone却是可以支持的——苹果没理由不增加那些从下往上滑回到主画面的手势给所有的iOS设备。他们本来也可以将控制中心变成从右上角向下滑出来应用到所有iOS设备。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跟过去来个一刀两断,在新旧之间,在熟悉和新颖之间要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iPhone X的一些体验是没有在旧设备上体验的。理论上在非X的iPhone上你是可以从下往上滑回到主画面,但你没法从下往上滑来解锁锁屏,因为那需要Face ID。反之,在iPhone X上你也没地方可以体验Touch ID。X上没有“把手指放到这里”的体验。指纹扫描放在屏幕底部还是失败背面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不协调。

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真正独特的情况。苹果正在尝试摆脱iOS历史性的界面,一次一款设备。今年是iPhone X。也许明年会延续到几种iPhone型号。可能iPad也很快了?但你接下来需要知道的是,所有新的iOS设备都会用这个,此后不出几年之内,大多数激活在用的iPhone手机都将使用它——同时又不会经历一次平台级的剧变(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一次创伤)。

iPhone X不是一家过分严谨的公司所为。对全球最赚钱的平台进行如此激进的改变是有风险的。但苹果把注押在了自己团队的品味上,他们在开发期间可是天天都用住iPhone X的。对于像iPhone这么成功和流行的平台来说僵化也是一种风险——害怕做出不受欢迎的改变会导致平台供应商做不出重大的改变。不过另一个风险则是傲慢——为了改变而改变,只是想炫耀一下苹果那帮家伙还是那么聪明的话聪明一定会被聪明所误。

在使用了iPhone X两个月之后,我确信苹果是成功的。iPhone X是一次胜利,对有着10年历史的平台进行的一次令人愉悦的概念现代化,一种在我这使用iPhone X之前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的现代化。iPhone X对自己的聪明表现得非常低调。一切看起来就像是新的常态一样,而且有着很多的乐趣。


文章TAG:苹果手机评测  苹果手机怎么测试手机性能  苹果  苹果手机  手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