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m3何时上市?预计多少钱?

8月份吧,按照小米公司开发米1和米2的销售日期,都是每年的8月16日,应该还是1999元,米1当时就是这个价,第二年米2出了也是这个价,米3也差不多。

小米m3什么时候上市

2,小米手机3的上市时间?

2014年1月10日10时,联通网上营业厅举行小米手机3联通合约计划首销及上市活动,当天10时—14时仅限在联通网上营业厅预约成功的用户优先购买,如当日10时—14时未办理则预约身份失效。14时以后,小米手机3联通合约计划面向所有用户公开发售。

小米m3什么时候上市

3,小米三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

至于小米3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据小编了解,该机目前已经获得了工信部入网认证,这也预示这它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同时从目前公布的一些信息来看,小米3移动版将会在10月中旬正式开卖,而联通/电信版则要等到年底。   小米3在处理器方面将会有两种配置:其中移动版采用四核1.8GHz的Tegra 4处理器,支持TD-SCDMA网络,而联通/电信版采用四核2.3GHz处理器,支持WCDMA/CDMA2000网络,它们的价格都是1999元。

8月

在过 一个星期啊

小米m3什么时候上市

4,小米3什么时候上市,多少钱?

根据来自产业链最新的消息披露,小米3手机即将于2013年8月16日发布,小米3所配备的触控屏尺寸为5.0英寸,不仅支持1080p全高清分辨率,而且还会采用夏普的IGZO材质屏幕,在显示效果和功耗上较之过去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小米3所配备的处理器方面,现在得到的消息是该机将会有两个版本,一是将会配备NVidia Tegra 4处理器,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装载有高通骁龙800处理器。此外,还传闻为了获得更流畅的速度,小米手机3代还会首次配备了3GB的RAM内存。[1] 小米3手机还会对摄像头配置有所升级,不仅会将内置摄像头升级至1300万像素和采用索尼的堆栈式CMOS传感器,同时前置摄像头也会达到500万像素。而小米手机3代除了搭载miui V5系统和提供了16GB和32GB两种存储容量版本之外,还会支持NFC、米Hi-Fi等功能。并且据称该机的机身厚度在9mm左右,但所配备的3600毫安时电池采用了内置式设计

8月-10月之间。价格会在1999-2399之间。

今年吧 预计2000左右

8月16号发布...十月份左右发售!配置大概应该还是高通处理器吧!毕竟高通有投资小米!!应该不会是骁龙600/800系列!!应该过几个月高通会出更先进的处理器!屏幕4.5寸-5寸!到时候再以1999来一个全球首发!!

雷军介绍,米3将于今年 夏天在北京798发布,届时价位应该在2199左右,其实现在许多国产手机做的都不错,不一定非用小米,谢谢!不过小米的系统还是很好用

5,小米笔记本的m3处理器怎么样?和低配i5哪个强?和哪个CPU性能差...

M系列功耗更低,可以进行无风扇设计,用于超极本或者平板当中,目前M系列CPU技术还有大幅改进复的可能,M3是M家族里定位低端的CPU,其性能比I5的标压还是低压CPU性能还是要弱。 M3是inter近几年最新推出的一个系列的CPU,包括M3/M5/M7三个类型,制定位有低到高。对应I3/I5/I7/三款CPU,但是M系列功耗更低,大致是I系列低压版功耗的一半,主要用在平板或者超级本上,因为功耗很低可以进行无风扇设计,目前M系列CPU技术还有大幅改进的可能,M3是M家族里定位低端的CPU,其性能比I5的标压还是低压CPU性能还是要弱。 小米Intel Core M3处理器,4GB内存+128GB SATA SSD硬盘的笔记本。只能zhidao定位为商务本。其配置来说,只能充当商务办公来使用。如果想体验游戏性能的话,是不太适合的。

m系列如果不是有极致便携和续航的要求尽量别买,浏览网页看视频无压力,干其它的就不好说了。i7 7500u和G4560差不多,或许还不如,m3还不如低压i5,估摸着和奔腾E8600差不多?日常办公娱乐够用。虽然12.5的笔记本很小巧,很讨人喜欢,但性能是硬伤。不过也有配i7 7500u的12.5笔记本,但价格是硬伤

楼主,你好。小米这款12.5寸的抄笔记本配置为Intel Core M3处理器,4GB内存袭+128GB SATA SSD硬盘。个人认为定位为商务本。其配置2113来说,只能充当商务办公来使用。如5261果想体4102验游戏性能的话,是不太适合的。希望对你有1653所帮助。

看你什么需求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小米上市除了造就一批千万富翁,还将造就一批豪宅业主_

交易所每增加一个上市公司,社会上就能多一批富豪。如果小米上市成功,将会有数十个亿万富豪和上千个千万富豪诞生,这又将成为许多人的励志故事。

5月3日,小米在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不出意外的话,将在5月底或6月份正式完成上市,成为2010年友邦上市以来在港股集资额最大的新股。

小米目前是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拥有月活1.9亿互联网用户。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其创始人雷军在上市后将持有31.4%的股本,表决权超过50%。排在其后的是晨兴资本、林斌、俄罗斯DST、启明创投。

目前市场对小米的估值在600-2000亿美元之间,多数人认为1000亿美元市值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如果上市成功,雷军的个人财富将会排在马云、马化腾、许家印之后。而一些拿到原始股的员工也将因此受益。

根据小米招股书信息,从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共向超过5500名员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权股份2.22亿股,行权价为0-3.44美元,归属期为1至10年。也就是说,这5500人平均每人拥有4万股。如果按照3.44美元的行权价来计算的话,这4万股的成本将近90万元人民币。

员工持股部分约占到总股本的4%,如果按1000亿美元的总估值计算,员工持股部分的总值就是40亿美元,对应到2.22亿股,相当于每股18美元(人民币约113.4元)。有股权的5500人平均每人持有4万股,市值相当于453.6万元,相比行权时增值5倍左右。

不过小米员工的待遇并不算互联网公司里顶级的。去年7月,甚至有小米的销售人员在微博控诉:每个月基本工资只有2800元,在北京根本没有办法生活。

据媒体报道,小米的十多位总监年薪只有50万到60万,普通员工人均工资不到30万,年终奖2-3个月工资。但是上市之后,小米的十多位总监的期权最差的一位是9000多万人民币。

可谓一夜暴富。这些突如其来的财富该怎么支配?通常不外乎消费升级买房、买车,或者投资。买房虽然传统,但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依然是第一选择。

攻城狮们本来就是高收入人群,在北京置业也并非难事。攻城狮们都不太愿意为了生活品质而在路上浪费时间,大多选择在公司附近置业,因此北五环外的房价直逼城四区。据悉,小米的攻城狮们有的就住在五彩城,有的住在上地的融泽嘉园,再远一点的住在回龙观。

现在,小米攻城狮们可以改善生活,换进豪宅了。以融泽嘉园为例,二手房均价大约为5万元/平方米,一套90平米的两居售价大约为450万元。再加上小米上市人均套现的450万元。那么攻城狮们的买房筹码最起码有千万人民币了。有千万的资本就可以撬动更好、更高价的房产。

当然小米这块优质客户,开发商和中介都早就盯上了,比如说前段时间炒得轰轰烈烈的万科翡翠书院,就是那个10年租金180万的项目,就曾经规划为小米的高管“筑巢引凤”。

据小栖了解,首开国风美唐、泰禾昌平拾景园、领秀慧谷、中海寰宇天下、首开华润城、华润理想国、阳光城檀悦这些项目都曾在今年的三四月份在小米公司做过内推,它们的总价多在500-1000万区间。甚至环京度假项目:路劲阳光城、中南唐山湾拉唯那、八达岭孔雀城、奥园北京源墅都盯着这些攻城狮们。除了这些做过内推的房子,其实现在的海淀和昌平还有很多合适的房子,如万科翡翠公园。

如果说500-1000万区间是小米工程师房,那么海淀还有香山四季、万科如园这样的每套3000万起的小米总监级房。万柳书院、润泽御府,这样的每套6000万起的小米总裁级房。

据说,海淀、昌平的一些项目把小米上市看作是对楼市的利好消息,甚至想专门为小米员工“定制”开盘时间,希望这些通过上市变成“土豪”的人,把股市的盈利再投入到房市中。但是小米的上市还有很多不确定,行权变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小米而开盘的安排恐怕还要多等等。

作者简介

我是赵璐璐,关注房地产新鲜事,爆料和交流,欢迎加微信zhaolulu6082,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谢谢。

7,小米旗下云米科技赴美IPO,涨逾21%后一度破发_

编者按: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 时浩、杜玉,36氪经授权转载。

继华米上市半年后,美东时间9月25日,小米集团旗下的生态链家电供应商云米科技在纳斯达克成功敲钟挂牌。

小米生态链公司云米科技开盘涨5.56%,报9.50美元,此前IPO定价为9美元/ADS,位于定价区间低端。

开盘后股价迅速涨至日高10.95美元,最大涨幅21.67%。午盘时最低触及8.97美元,低于发行价9美元,一度处于破发状态。最终收涨0.89%,报9.08美元,盘后微跌迈向发行价。

小米董事长雷军发表微博祝贺云米上市,称这是继华米科技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感谢陈小平带领云米团队研发并制造了小米净水器等产品,同时也感谢米粉的支持。

作为小米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云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5月,是一家定位于中高端人群的高科技互联网智能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云米超能净水器、小米净水器、云米超能滤水壶、小米TDS检测笔等。

8月28日,小米系公司云米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股票代码“VIOT”,共计发行新股1140万ADS,拟融资最多1.5亿美元。

投票方面,云米同样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A、B股模式,公司管理层、员工和小米持有每股享有十票投票权的B类股票,可等量转换为A类股。而A类股票每股投票权为一票,不允许转换。

智能家居风云起,云米营收增速接近300%

目前云米创始人陈小平持股为41.3%,为公司最大股东。顺为资本持股为20.5%,小米旗下基金持股为19.5%,雷军系一共持有云米40%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公司预计,在完成IPO后,陈小平持股将增至42.5%,而雷军系持股将降至33%左右。

(招股说明书)

营收方面,公司2017年净营收8.73亿元,同比2016年3.13亿的收入增长179.4%。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收入继续大幅升高,上半年营收逾10亿元,同比增速近300%。

不仅如此,云米近几年也积极拓宽业务范围。2016年公司营收近8成来自于智能净水产品,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完成由单一产品为主到智能净水器和厨房的双核驱动转变,而增值业务和消费产品收入增长同样迅速。

归因来看,云米科技收入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家居市场的兴起。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零售额高达3456亿,过去五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6.5%。

未来几年里,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复合增速将继续维持20%以上,截至2022年,相关零售额将达到8652亿元。

(艾瑞咨询、招股说明书)

前途仍然坎坷,云米上市求变

然而,云米未来的路并不平坦。

虽然是创业公司,但最开始云米依托的就是小米的生态链体系,并没有经历烧钱扩张的铺路就轻松实现盈利。在招股说明书中,可以清晰看到小米生态链是云米科技发展的最大驱动,这是云米科技的优势,但过于依赖也限制了云米的自主发展空间。

此外,伴随高销售业绩而来的,还有众多家电企业对智能家居觊觎。格力从去年开始大力布局人工智能;美的也已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科技去改造智能家电;海尔更是推出了针对不同场景的“4+7+N”智慧家庭定制方案,让各种家电产品在AI时代“重生”。

相较于这些知名度更高的家电巨头,云米的压力也在不断升级。此次赴美IPO,云米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摆脱对小米的依赖,实现自身的突破,走向更大的市场。

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当小米市场号召力下跌,其生态链上的企业也面临着难以扩张的尴尬局面。因此,生态链上的每一环企业必然要摆脱对小米的依赖,避免被市场边缘化。

小米的资本帝国梦

小米在供应链打造上不遗余力。2013年,小米开启生态链计划,并定下“五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在招股说明书中,小米声称将“提供一系列自主或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开发的硬件产品;同时公司通过提供互联网服务让公司的用户拥有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公司通过高效率的新零售渠道向用户提供产品”。

而在近240亿港元的首次公开募资中,小米要拿出30%用于投资扩大及加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及移动互联网服务等主要行业的生态链企业。

在2018年8月22日的业绩沟通会上,小米CFO周受资表示,小米已经投资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态链企业。

目前,除了小米净水器供应商云米科技、小米手环供应商华米科技外,还有小米移动电源供应商紫米科技、小米空气净化器智米科技、生产小米活塞耳机的万魔声学等。

8,雷军:接下来的一年,连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_

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的年度目标。跨过千亿门槛,小米仅仅用了7年时间。

雷军在小米公司2018年年会上说,“我查了一下,营收过千亿,国际科技巨头中,苹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国内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

雷布斯补充说:“今年我们有很大机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且不说能否在2018年进入世界500强,春节前后,小米公司年内上市的消息此起彼落。

继“Are you OK”之后,小米官方在B站推出的雷军新单曲《只要米粉喜欢,就是我们的正业》在调侃中回顾了小米的创业发展历程,又为48岁的雷布斯圈到新一拨粉丝。

时值和董小姐“10亿赌约”的最后一年,笔记侠与大家一同探看小米生态链模式将展现怎样的生机,从销量下滑到实现逆转,从市值45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预估值,雷布斯都做了什么?

一、小米凭什么实现逆转?

小米凭什么实现逆转?因为我们一直“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1.坚持技术创新

2017发布澎湃S1处理器芯片;引领使用全面屏技术。

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技术创新是我们骨子里的追求。相比以往我们在单款产品中针对单项功能的创新,2017年我们开始实现系统级的技术创新。

去年初,小米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澎湃S1并成功量产商用,由此成为全球仅有的四家同时具备手机芯片和手机整机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去年3季度,我们发布了全面屏2.0的小米MIX2,引领全球业界集体跟进“全面屏”技术,这是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第一次掌握全球技术演进方向的主导权。

此外,我们还通过庞大而先进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布局和持续投入的云服务,建起了全球最大的IoT(物联网)平台,并且在国内AI领域率先取得落地产品的成功。

目前,我们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总量已达24000多件,授权总量已达5920件,其中有约一半是全球专利。

2.狠抓品质

品质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初,公司专门成了质量管理委员会,我亲自出任主席,经过一年努力,不久前,小米获得“中国制造2025”十佳品质奖,我本人也被评为2017质量之光“年度质量人物奖”。

3.国际化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6个国家销量进入了前5位。其中,印度市场尤为突出,根据多家调研机构数据,从去年第三季度起,我们在印度市场就稳居市场份额第一。

此外,我们在以印尼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市场、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市场、西班牙为代表的西南欧市场都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4.重视设计

设计是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构成要件,小米从创业起就极其重视设计。我们的联合创始人中就有两位有着深厚的工业设计背景。

2017年,小米在设计领域的长期投入迎来了爆发式的大丰收,实现了全球四大顶级设计奖项(美国IDEA设计金奖、德国iF设计金奖、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日本Good Design Best 100)的金奖大满贯。

小米MIX、小米MIX 2领衔的5款手机获得国际顶级设计奖项,小米MIX系列手机更是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

4.小米价值观

5.小米生态链模式(以下详述)

二、小米模式的核心是获取用户的信任

小米之家的每平方米的坪效约为27万人民币,是个用电商成本做出的线下零售店,是个战略突破。

对于小米之家,我们是以和用户交朋友这种理念持续地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购物体验。

周末去小米之家,每家都是人山人海。大家觉得零售业不行,其实是传统零售业不行。我认为,要想在零售业领域大有可为,关键是达到电商效率,并且与传统的零售业在展示和体验上的优势相结合。

小米成功逆转,是小米模式和小米价值观的胜利。

小米价值观:

第一,和用户交朋友。你把用户当成朋友,你想对待朋友应该是给到什么样的价钱、什么样的服务。

第二,要有合适的产品组合。

第三,坚持高品质、高性价比。

当高品质、高性价比植入消费者的印象以后,用户觉得在小米买什么东西都不是要钱的,现在小米之家都是像超市一样摆着筐的,很多人都是拿着筐买东西。

粉丝这个词现在已经被滥用了,但粉丝的本质上就是相信你的人,小米模式的核心是获取用户的信任。我们的观念是把产品做好、做便宜,让用户不要思考,买东西的时候不看价钱,这样的销售效率才能做到最高。

其实Costco(好市多)早就是这样的模式,Costco毛利率非常低,业务基本打平,利润来自于会员费和信用卡收入。

Costco应该算传统连锁店,沃尔玛都只有十一二倍的PE,Costco跟Google和Facebook一样,享受了三十几倍的互联网PE。这里的逻辑是,像这样的公司才真正获得用户的信任,才会有人追随,才会有粉丝。

当用户成了Costco粉丝,我们有很多朋友在Costco买东西是不看价钱的。

如果小米能做到用户买任何东西都不需要挑,任何东西都是超值的,小米的商业模式就是第一的,就是顶级信誉!

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把生意做到用户不需要看价钱的信任程度,就是商业上最大的成功。

三、质疑:

“小米模式红旗还能打多久?”

1.小米生态链不断完善

现在,小米生态链已经运作四年了,成为小米的优势之一。小米目前有5个优势:

首先,小米成就了一个有活性、有热度的品牌。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品牌,没有热度就没有意义。小米每天推出什么产品都有无数人在关注,有批评、有褒奖,这是品牌的热度。

第二,小米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具备在这个渠道里持续消费的能力。

第三,小米做了全球体系的供应链。

全球体系供应链的优势是,可以支持一家初创公司以很低的成本进入一个硬件领域,并且能够把产品做得很便宜。

比如小米移动电源,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拥有了巨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没有这样优势的企业是做不到的,它的成本都比我们的估价要高。

第四,小米的渠道。小米打通了渠道,比如xiaomi.com、米加APP,以及小米线下渠道等等。

第五,小米的投融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生态链公司需要资金的时候,小米有能力支持。

现在,小米的生态链公司发展良好,产生了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他们都是从零干起的,都是创业发展的生力军,在今天经济低迷的状态下,发展速度的确非常惊人。

进入2017年以来,小米走出了低谷期,也在去年10月就提前完成了1000亿人民币的当年营收目标,手机出货量稳定重返世界前5,并连续创造单季历史最高纪录。

同时,小米的海外市场开拓也渐入佳境,如在公认市场容量巨大的印度市场已成为冠军。

销售开始飞速增长,生态链也逐渐完善。截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有89家企业,距离“100家生态链企业”目标仅一步之遥。

经过三年左右的布局,目前小米的多家生态链企业都在市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华米,已于2月8日登陆纽交所,成功上市。

2.供应链妙招

2017年,小米手机重回全球前五位置,不得不说是强大的供应链让小米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2016年小米跌入谷底,随后供应链便由我亲自掌管了。“完美”的供应链是小米“赢”的前提。

全球体系供应链的优势是,可以支持一家初创公司以很低的成本进入一个硬件领域,并且能够把产品做得很便宜。

比如小米移动电源,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拥有了巨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没有这样优势的企业是做不到的,它的成本都比我们的估价要高。

小米生态链的分配规则是,谁抢来的战利品就由谁来分配,这里最大的难点是做起来不容易。比如控制毛利率,本可以一把发财的事情,让你少挣一点,能不能每个人只挣一块钱。

克制贪婪,这四个字写出来容易,做到难似登天。克制贪婪的本质是什么?是任何时候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把合作伙伴放到第二位,把股东放到第三位,把自己放到第四位。

小米公司全民持股的分配机制也被推广到生态链公司中去。小米的股份机制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全民持股,第二是团队拿大部分。

小米在所有的生态链公司里都是不控股的,只作为投资人。

不控股意味着把最大利益留给团队,据说这是向蒙古军团学习的结果: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团打仗是不发军饷的,谁抢来了战利品,就由谁来分配。

用这个逻辑去组建团队的时候,会发现团队的积极性会变得非常之高,他们会变得乐于上前线。制度决定一切,当机制选对了以后,结果也会非同寻常。

四、预测:2018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将呈下降趋势

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将出现十多年来首次下降的趋势,同时品牌集中度也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惨烈。

我们小米公司要在之前7年奠定的基础上,把积累的发展势能切实转换为开拓、增长的新动能。

今年我们要设定一个新目标: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

①推动我们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

②继续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③以省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每个县乡甚至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战场的每一处始终保持勇猛机敏,寸土必争、血战到底。

中国市场是小米的根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也是全球行业竞争的高地。只有本土胜出,才能持续支撑国际业务稳步发展。只有赢在中国,才能赢得世界。

结语:

目前,小米线下店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自建自营的小米之家,人、货、场全部由小米提供;

②他建自营的专卖店,人、货由小米负责,场由合作伙伴搭建,双方采用分成方式合作;

③他建他营的授权店,人、货、场都由合作伙伴出;

④小米直供店,也称为小米小店,合作方从专门的渠道拿货,自负盈亏。

雷军曾说,创业要顺势而为;成功秘诀只有拼命工作。

也坦言说,在金山的时候,后辈做搜索、游戏的都起来了,有过焦虑,甚至嫉妒过,事后思考:“事实是因为我没有顺势而为,没有把事情做到点上。”

小米如今在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的情形,正印证着“寸土必争”的强大斗志,也践行着拼命工作的“秘诀”;“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的新目标也将目光跨过2018可能收缩的市场,直指2019。

也许有关“10亿赌约”和“上市”的讨论都没在他的盘子里,雷布斯与小米模式能为粉丝与市场带来哪些惊喜,我们且行且关注。

9,海底了才能捞_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ID:the_great_time),作者: 大卫翁。

如果只看港交所和纳斯达克的上市大厅,今年大概率会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盛世光景。

港交所那口大钟被雷军敲完被王兴敲,最高潮时足足要摆三口钟才能满足需求。

纳斯达克的大屏幕上,黄铮李想等等新贵的身影络绎不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幸福笑容。

从上市前的路演会到成功挂牌后的庆功宴,今年香港最赚钱的行当不是投行也不是律所,而是各色豪华酒店。

在上半年行情最鼎盛的时候,若打电话去港岛香格里拉询问可否承接会议,操着一口港普的销售经理会和你说,抱歉啊先森,现在会议已经排到十一月底了。

觥筹交错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形形色色的独角兽在一级市场投资者之间层层倒手之后,真正要面对二级市场这个“公婆”的起点。

然而,“公婆”们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截止上周末,在香港注册的公募基金今年涨幅的中位数是-10%。就算内地的沪港通基金赚了个汇率差,收益中位数依然只有-8%。

某只前两年风头正劲的港股基金,今年的走势是这样的。

去年意气风发、出没于各种论坛和节目上大肆宣扬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们,现在只能酸溜溜的看着那些上市后资产有了“实锤”的新贵创业者,心里恶狠狠地想:等你们能套现的时候,咱们再来看还剩多少。

一语成谶。

去年曾一举让所有港人知道了“网文”是什么的阅文,以及三马光环萦绕的众安已经跌到脚踝价。不过这并没有惊起什么波澜,毕竟大家都知道,相比今年上市的流量担当,那些所谓的独角兽不过是开胃小菜。

直到小米和美团,这两个名副其实的“一线明星”的股价摇摇欲坠时,投资者的心才真的哇凉哇凉起来——身边一个投了美团F轮的PE基金朋友天天跟我掰着指头算,再跌多少就会到他的成本价,而等到他能够开始减持的时候,又还会剩下多少。

解禁价和减持价不是一码事,这并非耸人听闻。当年曾有一个大佬参与了某知名美颜软件的pre-IPO轮,上市后先从8块一口气涨到20多块,他账面上赚了三倍多,却苦于没过限售期无法套现。等到解禁,又得办一大堆极其繁复的手续,眼睁睁的看着股价哪来的哪儿回去,最终抛售时只赚了个“零花钱”。

牛市尚且如此,熊市情何以堪?

前两天参加一个饭局,席间一个基金经理小声问在港股市场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一个大佬,海底捞这只股票什么时候能买。

大佬高深莫测的笑了笑说,“海底了才能捞”。

01

有人说这一轮独角兽上市的转折点是小米,也有人追溯到腾讯被南非大股东减持后开始的跌跌不休,但无论是哪一个,“大时代结束了”,这是所有参与者一致的判断。

作出这一判断基于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一轮牛市都有一支主力军, 就像微软亚马逊之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招行宝钢之于2007年的A股大牛市,乐视暴风之于2015年的创业板,以及茅台恒瑞之于2017年的漂亮50。

之所以称之为主力军,是因为这些公司一定会贯穿整个行情的始末,他们的涨幅未必是最大的,但他们的表现将是整个行情的地基。

而支撑这轮独角兽们勇往直前的,毫无疑问的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双巨头——阿里和腾讯。

腾讯这一轮从2016年初的130元起步,上涨到今年1月份的460,两年不到的时间,涨幅高达253%。期间调整最多不过10%,月K更是创出十三连阳的历史记录。

阿里也不遑多让。和腾讯几乎同一时间开涨,涨幅都惊人的类似——最低到最高涨了257%。

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沪港通资金的推动,腾讯的股价顶部是个直上直下的尖顶,而阿里则画了一个圆弧,甚至在今年5月份还碰了一下新高。

直线拉升的市值背后,是每次都亮瞎眼的业绩,以及人们越来越坚定的投资信仰。

二级市场对腾讯的估值体系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多次切换——从基于游戏业务的业绩模型,到基于参股公司的市值估算;从对微信的热忱,上升到对整个企鹅生态的信仰;从因为业绩好而涨,到因为上涨而涨。

去年不止一次听到基金经理的抱怨,说腾讯只能买到组合的10%,再多就要碰到风控对单一股票的红线了,可腾讯在恒生的权重都不止10%啊,所以无论如何都会低配腾讯,而低配腾讯就意味着跑不赢指数。

为了曲线救国,这些基金经理连买腾讯的影子股——远在南非的大股东Nasper股票的招数都用上了。

然而市场情绪来去匆匆,似乎也是在一夜之间,投资者对腾讯的信仰就坍塌了,留下产业里的追随者一脸懵逼。

先是游戏板块遭受政策逆风,接着超级流量入口受到头条系的凶猛冲击,最后对外投资参股这一被市场逐渐认可的新逻辑也开始被质疑。

这些零散的杂音被总结成为一篇“腾讯没有梦想”,然后被一期又一期的业绩报告所验证。

腾讯这头奔跑的大象,终究还是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其实瓶颈不意味着衰落,苹果当年也曾遇到多年的瓶颈期,但最终还是在乔布斯的带领下卷土重来。然而二级市场没有耐心等待,也不会雪中送炭。

这里要么就是锦上添花,要么就是落井下石。

就像那个古老的比喻里说的,股票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就像是那只围绕着主人前后跑的小狗,而瓶颈期就意味着小狗要从跃跃欲试的“身前”开始往挑三拣四的“身后”狂奔而去。

这道理对于很多二级市场的老戏骨来说,已经是被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调教而成的生理反应,可对于金融危机后才进入市场的互联网新贵来说,可能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理解。

02

那么,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二级市场对互联网公司的情绪会在此时出现拐点?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最近绝望的问我。

昨天还叫人家小甜甜,说是独角兽,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动力,怎么一转眼就翻脸不认人,股价跌的比在贸易摩擦漩涡中央的进出口行业还要惨呢?

如果只将这个问题归结于公司自身,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腾讯是有很多问题,阿里也有不少焦虑,其他像京东小米美团之类的企业,更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然而有问题本来就是企业经营的常态,如果因为有近忧远虑就会被市场抛弃,那么这些业务形态极不稳定的独角兽们,从来就不该拥有资本市场的青睐。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在哪?

做产业或者股票的人往往会忽略宏观,他们以为宏观数据和央行行动离自己都太远,不会对自己从事的事情产生任何影响。然而若是这样,又该如何解释2000年狂热的纳斯达克泡沫会突然被刺穿,而次贷危机又会选择在2007年揭幕?

金融学里有一个经典概念叫风险溢价(Risk Premium)。这个概念在我上学的时候感觉特别虚,什么是溢价啊?溢的是什么价啊?书本上教的CAPM模型经典是经典,但运用到实际投资中,总感觉没什么用处。

但真正进入投研圈之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概念。

简单说,所有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我究竟是该买无风险但收益低的国债或者银行存款之类的资产,还是买风险更大但收益也更高的股票类资产?

如果想让投资者更偏好股票,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提高股票的收益率,也就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变得更好,另一种则是降低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让拿着银行存款或者债券这些资产的回报变低了,这也会让大家在两相比较之后选择风险资产。

所以在降息和低利率环境中,人们对股票的风险溢价要求是很低的,而风险溢价又是股票估值的倒数,所以股票估值就可以给的非常高。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超低利率环境,科技股就一马当先表现的非常出色——相比消费或者公共事业这些盈利稳定很难吹泡泡的行业,科技才是市场情绪和估值提升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自从2015年美国开启加息之旅,整个利率环境就开始慢慢逆转。

刚开始市场并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次美国是从史无前例的零利率慢慢在往上加,而且速度异常缓慢——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只加了1次。

但从17年开始,因为充分就业和通胀抬头的缘故,美联储开始加快了脚步,17年加了3次,今年又加了3次(应该还有第4次),利率被快速提到了百分之二点几。

大家最近如果去银行应该会很有感受,过去几年美元的存款利率基本上就是个笑话,但现在居然能达到2%~3%了。

某大行的美元理财最近一年收益率涨了接近1%

对于股票市场的参与者来说,原来一边倒的天平正被慢慢扶起来——拿无风险利率不再意味着是零利率,那么对于风险高得多的股票,当然要比之前挑剔的多。

至于为什么中国的独角兽们要看美国利率?一方面是因为独角兽们的上市地点大多在香港和美国,另一方面则是能投资它们的大资金往往都是全球配置的,所以他们更关注的是国际资产的基准利率。至少目前,这个称谓还是属于美国的。

挑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苹果销量不及预期就要跌个20%,英飞达下调盈利预测也要先来个腰斩再说,腾讯拼命的用参股收益填补利润只能换来个弱势反弹,而双十一的数据无论多么震撼都已经无法打动阿里的投资者。

当整个科技行业的估值标杆们纷纷坍塌之后,还能指望跟随的小弟们获得市场怎样的青睐呢?

04

至少从目前看,这次美国的加息还远远没有到尽头。

复盘80年代以来美国的五个加息周期,虽然由于美联储在加息前期的谨慎,这次加息周期的历时已经是史上最长,但次数和幅度连平均数都还没有达到。

考虑到现在美国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景象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美联储实在还没有什么理由去叫停加息周期。

每一次加息,都会让无风险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加一分,也都会让股票,特别是科技股的估值承压一分。

这是市场一直能看到的一只灰犀牛,但只有当全球的无风险利率在今年出现了量变到质变之后,才真正成为了压垮科技股的稻草。

金融市场之所以精彩的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同时拥有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我们都知道牛市熊市终有尽头,却不知牛市何时来,熊市何时走。

但若一定要提供前瞻性的指标,我会选择看何时美国停止加息乃至中国开始降息,以及牢记,每一轮大行情的领头羊,几乎不可能重复。

海底了才能捞,请先耐心等待沉到海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ID:the_great_time),作者: 大卫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创新在每个领域发生,除了秋衣裤的样式。

现在,终于有套不令人羞耻的秋衣裤了!

小空翼—“年轻人的第一套秋衣裤”

消除累赘、消除Shame

0束缚/0负重/0尴尬不安

双层保暖,引起极度舒适

共同抵御资本寒冬,一定要Chill

¥188,立即抢购

10,600亿市值,最纯正苹果概念股来A股了!7成营收靠苹果,不是喜反是...

全球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鹏鼎控股登陆A股,作为鸿海系旗下一员受到追捧,市值接近600亿元,神秘人士顾元突击入股1年3个月擒获2倍收益。营收7成来自苹果,是鹏鼎的荣光亦是软肋,由于苹果出货量放缓,其近三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反不及依赖华为、中兴等的内资PCB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台资PCB企业也正陆续被内资企业所围剿。A股格外厚爱的鸿海系,近年增速放缓,旗下10多家上市公司表现整体低迷,郭台铭将如何扭转颓势?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张天伦

9月18日,全球第一大印制电路板(PCB)生产企业鹏鼎控股(002938)登陆A股,发行价为16.07元/股,上市首日大涨44%,总市值达到534.9亿元。

与工业富联(601138)类似,鹏鼎控股也是一家“吃着苹果长大”的企业,而两家企业的背后,都有着鸿海系的身影。鹏鼎控股的间接控股股东臻鼎控股(4958.TW)的第一大股东,是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317.TW)的全资子公司。

早在2015年6月25日,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就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鸿海在大陆的业务有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分拆登陆沪深股市,以此提升鸿海的整体市值。

三年之后,工业富联与鹏鼎控股先后在A股市场融资成功,也印证了当时郭台铭的期盼。但是头顶独角兽光环的工业富联,上市后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股价从最高的每股26.36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14.42元,距离发行价13.77元仅一步之遥。而系出同门的鹏鼎控股此次上市,又有多少潜力值得挖掘呢?

01

多次重组造就行业航母

神秘顾元突击入股获2倍回报

此次鹏鼎控股在上市之前,为了解决同业竞争等诸多问题,经历了复杂的重组过程,包括11次增资以及2次股权转让。

鹏鼎控股的前身为富葵精密。1999年4月21日,经深圳市外商投资局批准,同意Coppertone在深圳设立富葵精密,Coppertone作为唯一股东出资210万美元,占其100%的股份。Coppertone是臻鼎控股的全资孙公司,由于臻鼎控股的大股东为鸿海精密,所以从一开始,鹏鼎控股即为鸿海精密旗下的成员。

其后,富葵精密总共经历了十次增资,为了整合鸿海系旗下的PCB业务,在理顺股权关系、避免同业竞争的同时满足A股上市的要求,2016年及2017年,其通过现金收购、股权收购、业务合并、合资方减资退出等方式,将境内外PCB相关资产、业务从臻鼎控股陆续转移至发行人体内。在这些重组增资过程中,富葵精密的注册资本逐渐由210万美元增至2.65亿美元。

2017年4月28日,富葵精密整体变更为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即本次上市的鹏鼎控股。其折股方案为,以富葵精密截至2017年2月28日经普华审计的净资产账面值88.4亿元按1:0.2113的比例折合成股本18.68亿股,其余69.7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7年6月1日,鹏鼎控股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后的首次增资,同意兼善鹏诚、秋实兴本、武汉成业联、上海盛歌、兼善投资和毅富管理增资入股。此次增资,按照鹏鼎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16倍市盈率作为投前估值,确定增资价为8.5元/股。6家公司合计出资18.02亿元,认缴2.12亿股,鹏鼎控股股本也增至20.8亿股,整体估值达到了17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鹏鼎控股递交招股说明书仅有4个月之隔,对于此次增资的原因,鹏鼎控股给出的解释是市场化对外融资,用于发行人日常运营及扩大生产。无论如何,参与此次增资的6家公司在鹏鼎控股上市后,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若以今日收盘价25.45元/股计算,他们在短短1年3个月时间,就已擒获2倍的回报。这些幸运儿又是谁呢?

招股书并未给出穿透后受益人的详细情况,作为此次增资的大金主,兼善鹏诚与兼善投资在增资后分别持有鹏鼎控股5.95%及1.16%的股份,而这两家公司均为陈彬与孔茜倩管理之企业。而细看兼善鹏诚的股东列表,顾元所掌控的上海里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兼善鹏诚95.06%的股份,为此次增资的最大赢家。顾元的具体信息尚不明朗,不过,2018年上半年他还通过宁夏黄三角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为了东方电子(000682)第二大股东,短时间内染指两家上市公司,能量不可谓不小(图1)。

图1:神秘顾元IPO前突击入股,擒获2倍收益

在经历多次重组后,以2017年营收计算,鹏鼎控股成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企业。作为鸿海集团系下公司,由于鸿海集团无实际控制人;而鸿海集团在鹏鼎控股股东臻鼎控股7名董事会成员中仅占一席,鸿海集团从未对臻鼎控股进行并表,仅对其进行权益法核算,臻鼎控股无实际控制人,故鹏鼎控股亦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点,和同为鸿海系的工业富联如出一辙(图2)。

图2:鹏鼎控股的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02

营收7成来自苹果

依赖度远超工业富联

从招股说明书上看,鹏鼎控股的客户团队堪称豪华,其与苹果、微软、Google、Nokia、SONY、OPPO及vivo等均存在长期的产品合作。其中,苹果(AAPL.NYSE)一直是公司最大的客户,2015-2017年,苹果所占销售比例为53.91%、61.32%、63.3%,占比呈扩大趋势。2018年1-3月,苹果更是占到鹏鼎控股销售收入的71.35%。而即使是工业富联,来自苹果的收入也仅占到其营业总额的20%至30%。

除苹果以外,鸿海集团、宸鸿集团、瑞声集团、正崴精密、欧珀集团、Maruzen、环旭集团等都曾是鹏鼎控股近三年的前五大客户,虽然客户名单星光璀璨,但各家占比基本都不超过6%。对于苹果过高的依赖,在为鹏鼎控股带来巨额效益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

其一是应收账款规模及占营收的比重逐年攀升。2015年至2017年,鹏鼎控股应收账款分别高达31.8亿元、40.8亿元、66.5亿元,占年度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8.56%、23.76%、27.76%,节节上升。在2017年,光苹果公司就占到了鹏鼎控股应收账款比例的62.49%。

好在由于鹏鼎控股的客户均为国际大厂,产生坏账的风险较小,1-3月的账龄在近三年来均占到应收账款总金额的97%以上。

其二则是,苹果公司日益放缓的增速,也对鹏鼎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市场分析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销售了14.724亿部智能手机,同比减少0.1%,这也是该数据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17年,韩国三星电子以21.6%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蝉联首位,美国苹果以14.7%的份额位居第二,但出货量增速却低于2%。可以想象,如果鹏鼎控股无法开发出新的客户,继续深度依赖苹果的话,未来业绩难有亮眼表现。

其三,由于苹果无论对于原材料供应商还是代工厂商,都具有强议价权,为苹果打工能赚到彩头,但不一定是最“有利可图”的。

招股书显示,鹏鼎控股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9.59%,16.61%以及17.98%,如果按鹏鼎自己选取的可比公司来看,则高于同行业均值(表1)。

表1:鹏鼎综合毛利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然而,细看鹏鼎控股所选取的可比公司,除了弘信电子和沪电股份以及TTM外,其余的均为台资企业,而弘信电子近三年利润增速为负,沪电股份的主要产品也与鹏鼎控股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我们将鹏鼎控股与优秀内资PCB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那么可以发现,2017年,深南电路(002916)、景旺电子(603228)以及崇达技术(002815)的毛利率分别达到22.41%、32.51%以及32.61%,均远远高于鹏鼎控股。

除了与苹果buy-and-sell的业务模式使得其原材料成本提升以外,鹏鼎设备的老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内资PCB企业设备成色较新,自动化率高,所以具备成本优势。截至2018年3月31日,鹏鼎的主要固定资产成新率为52%,其中机器设备的成新率更是低至48.15%。作为比较,深南电路截至2017年6月末的固定资产成新率为66.29%,其中机器设备成新率为59%。

鹏鼎控股的毛利率与内资相比并不占优势,在苹果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未来鹏鼎控股的路又在何方?这或许已不单单是鹏鼎的困局,而是整个台资PCB企业的困境。

03

PCB行业:内资崛起、台资不妙?

PCB号称“电子产品之母”,是电子元器件中最为核心的元件之一。在PCB这个赛道上,中国是全球产量第一的国家,占全球PCB行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31%上升至2017年的51%。

目前中国内地约有1500家PCB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

这其中,台资的贡献相对较大。根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EK)分析指出,2016年全球PCB市场中台资、日资、韩资及陆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2%、21.6%、17.6%及16.8%,台资企业占比最高。据Prismark报告统计显示,在全球前20大PCB厂商中,台资企业有8家,规模优势显著。

单看这些数据,台资似乎优势明显。然而,从净利润的增长来看,台资在2012年达到了增长顶峰,此后净利润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虽然营收还在缓慢增长,但是却掩盖不了台资竞争力的衰退(图3)。

图3:台湾PCB代表企业平均净利润变化情况(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与台资的衰败相比,内地PCB企业从2011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2011-2017年内地企业平均营收和平均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CAGR分别达15%和16%。而台湾PCB代表企业平均净利润在2012-2017年CAGR为-3%。

2012年成为分水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小米在这一年3月通过独立电商渠道卖出了第100万台手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由于内地PCB企业起步较晚,所以早期产品集中在较为低端的刚性印制电路板上。而近几年,随着小米、华为、OV的迅速崛起,带动了一部分国内PCB企业的快速发展。虽然论销售额,内资企业和台资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2014年内地企业的数量占比开始超过台资企业,跃居全球首位,到2016年内资企业数量占比已提升至36%。

2017年PCB行业迎来了“扎堆上市潮”,包括像景旺电子、弘信电子(300657)、深南电路等一批优秀内资企业都先后登陆A股。细看深南电路的客户名单,其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中兴、伟创力、富士康、三星、诺基亚和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深南电路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系近三年的销售金额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20.18%、29.09%和24.55%。而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40.46%、47.35%和40.82%。景旺电子2017年的年报显示,其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仅占到其年度销售总额的23.68%。这些内资企业不仅重心在于内地市场,对于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也明显低于鹏鼎控股。

从成长性来看,鹏鼎控股虽然有规模上的优势,但是与苹果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格局下,由于苹果增速近年来反不及国产品牌,鹏鼎近三年营收以及净利润的增速也远低于内资PCB企业。如近三年崇达技术、深南电路、景旺电子的净利润年化增速分别为17.5%、32.9%、26.5%,而鹏鼎只有8.9%(表2)。而从估值角度来看,在上市后第二天,鹏鼎控股的估值已经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表2:鹏鼎控股与内资PCB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此外,为了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鹏鼎控股在上市前进行了多项合并收购,但是大部分的子公司营收均不尽如人意。

报告期内,鹏鼎控股共有9家境内子公司,2家境外子公司。2017年,9家境内子公司5家亏损,2家境外子公司1家亏损。除了已注销的创新利外,2017年8家境内子公司净利润共计4.21亿元,2家境外子公司净利润共计1.89亿元。但到了2018年1季度,8家境内子公司净利润为-0.48亿元,2家境外子公司净利润为0.07亿元,盈利情况不容乐观。

04

鹏鼎控股如何保住龙头地位?

鹏鼎控股目前面临的难题是:

中低端产能在内资围追堵截下无法满负荷开工。招股书显示,公司近三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2.19%、74.98%以及85.13%,虽然2017年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是公司近三年的产能也在不断减少,从2015年的605.81万立方米减少至2017年的543.76万立方米;

相比之下,内资上市PCB企业基本产能利用率都接近100%。

而从分类产品近几年的销量及价格看,鹏鼎的主要优势也在产品单价高的通讯用板上。从单价来看,通讯用板平均要高于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2000元左右,而2017年鹏鼎的通讯用板单价提高了13%,同时销量还增长了24%,这一表现要远远好过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表3)。这或可说明鹏鼎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主要在于中低端产品销量低迷,制约了其营收及净利润的增长。

表3:鹏鼎控股各类产品销量及单价变动情况(单位:千平米,元/平方米)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尽管营收和盈利增速受到拖累,但能承接苹果的订单在业内从来都是一项“技术过硬”的指标。在帮苹果生产PCB产品的同时,鹏鼎控股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既然中低端产能无法同内资竞争,那么高端产能是否是鹏鼎控股的优势所在呢?

招股书显示,此次鹏鼎总募集资金36亿元,主要用于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FPC精密组件)以及高阶HDI印制电路板项目的扩产。

从产品端看,PCB主要分为刚性板(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挠性板,HDI基板,IC封装基板以及金属基板。其中挠性板又称为柔性印制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其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灵活度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是目前为止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便捷移动需求的唯一解决方案。

高阶HDI印制电路板也是未来大势所趋。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终端功能的不断增多,I/O数也随之越来越多,必须进一步缩小线宽线距;但传统HDI受限于制程难以满足要求,堆叠层数更多、线宽线距更小、可以承载更多功能模组的SLP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自2017年开始,多家知名智能手机厂商计划在其终端产品中陆续引入SLP。而SLP(substrate-like PCB)即高阶HDI。

从建设周期来看,FPC生产线以及高阶HDI印制电路板项目的建设期分别为三年和两年,此次鹏鼎募资项目建成后,新建FPC生产线年产能133.8万平方米,新建高阶HDI印制电路板年产能33.4万平方米,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鹏鼎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除了募资主打高端市场,鹏鼎目前在技术上也处于领先位置。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其共拥有专利582项。其中,在中国内地拥有专利252项,在中国台湾地区拥有专利241项,在美国地区拥有专利89项。

而鹏鼎的研发投入也是内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2017年,鹏鼎控股的研发费用为10.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7%,而作为内资龙头的深南电路在2017年的研发费用仅为2.93亿元。

不过,A股的内资PCB企业,在依据中低端产品跑马圈地之后,同样将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去年以来扎堆上市的企业募资计划,就纷纷指向高端PCB产品,且新增年产能动辄数百万平米起(表4)。

表4:内资PCB 企业纷纷剑指高端,项目投资规模逾10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

PCB产业一开始从美日过渡到中国台湾,如今又从中国台湾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而鹏鼎控股作为全球龙头,也难以抗拒大势。此次A股上市,对于鹏鼎控股是新生还是最后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05

鸿海系旗下上市公司近年普遍低迷

除了几近破发的工业富联之外,鸿海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在今年表现普遍低迷,今年年初以来,鸿海系旗下上市公司平均跌幅为28.46%(表5)。

表5:鸿海系上市公司今年来普遍低迷

数据来源:Wind

从目前的市值情况来看,工业富联的总市值为2818亿元,已经基本和母公司鸿海齐平,这也是为何鸿海系在近年来将上市地点选定于A股的最大原因。而作为鹏鼎控股第一大股东的臻鼎,目前市值仅为124.62亿元,如果按照其持有鹏鼎控股80.91%的股权计算,此部分股权如今的价值高达476亿元,远远高于其目前的市值。从IPO募资金额看,工业富联271亿元的募资总额可谓笑傲鸿海系。A股对鸿海系的温暖,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鸿海(2317.TW)今年以来下跌18.28%,而近两年营收增长率也仅为5.01%。

母公司营收增速的疲软,对于其旗下的子公司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工业富联上市后,市值也已较高点蒸发千亿元。鸿海系如何才能实现高速发展,恐怕连郭台铭都没法回答。

依赖苹果起家的鸿海,如今正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在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郭台铭公开表示,制造业的未来是制造业+互联网,过去5年,富士康股份一直致力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平台。工业富联上市,目标也直指工业互联网。

作为鸿海旗下的一员,鹏鼎控股此番在A股上市,也身兼鸿海系转型的重任,而转型的第一步,也许是学会如何走出苹果为其所建造的温室,在中国市场上寻求更大的可能。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新财富2018年9月刊

《海外资源并购术·县级小厂何以改写全球格局》

(点击封面可直接购买)


文章TAG:小米m3什么时候上市  小米m3何时上市?预计多少钱?  小米  什么  什么时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