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否会成为中国汽车界的华为

比亚迪是否会成为中国汽车界的华为

其实答案很简单,比亚迪现在就可以说是中国汽车界的华为,在全球前15大车企排名中吗,比亚迪排名第13,是唯一一个入围的中国车企,所以说他是中国汽车界的华为,实际上是完全可以的。很多朋友对比亚迪熟悉的也就是比亚迪电池和比亚迪代工企业。比亚迪电池当然是全球的先进水平,但是在汽车上,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也是中国领先的自主电动汽车企业。

当然这里也是因为比亚迪的电池原因,不过比亚迪一直在对标特斯拉,聚焦自己的核心技术,这点和华为是很像的。例如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我觉得已经完全不逊色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在中国其实没有比比亚迪技术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且比亚迪在自主化方面越走越远,越来越像华为。一方面比亚迪和国产供应链充分合作,例如在即将推出的比亚迪汉这款车型,比亚迪就和华为进行了从芯片到系统的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比亚迪一直也在自己研发芯片,比亚迪一直在研发电动车车规级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现在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IDM车规级IGBT厂商比亚迪的IGBT产品覆盖乘用车领域与商用车领域,和当前市场主流产品相比,电流输出能力高15%、综合损耗降低约20%、温度循环寿命提高约10倍,打破国际巨头在车规级IGBT领域的垄断,同时也是全球首家将SiC模块应用于汽车主电控的半导体厂商国外怎么评价比亚迪的呢?曾经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改变世界的企业”榜单,比亚迪排名第三,仅次于高通和万事达。

虽然我觉得有点过了,但是这也说明世界对比亚迪还是认可的为何说比亚迪越来越像华为呢?比亚迪半导体越做越大了,最近两个月发生了两次融资。继5月26日A轮融资19亿元之后,6月15日晚间又宣布A 轮融资8亿元。投资方涵盖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信产业基金、中芯聚源、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等战略投资者所以你看,大家都那么看好比亚迪,比亚迪的未来肯定会更聚焦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的确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华为的。

汽油车还没走,充电桩可能被淘汰,华为近期推出的汽车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汽油车还没走,充电桩可能被淘汰,华为近期推出的汽车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华为「无线充电」技术无法淘汰解析-莫要夸大其词今日华为公布一项技术专利,为「智能汽车无线充电车位」;该技术可以为所谓的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充电,车辆可以云端查询停车场信息、将车辆信息与预储信息进行匹配,根据车辆的尺寸匹配车位尺寸和无线充电装置安全装信息,以综合分析车辆是否能进行无线充电。

在检索出有或有多个充电车位之后,云服务端可以通过计算地面发射端与车辆接收端的重合面积或其他因素,以引导车辆前方最佳充电位置。图1:专利图2:使用方式对于华为申请的专利似乎总能够引起热议,不能否认华为在IT领域有相当的成果,不论5G技术还是鸿蒙系统都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毕竟还只是“新秀”,解读华为的技术成果应该理性与“克制”一些,这项无线充电技术实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首先通过软件实现云服务端与作为终端的车辆进行联动,通过车型的技术特点引导车辆选择适合的充电位——在充电桩阵营中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桩和交流慢充桩,插电混动与增程电动汽车多只能使用第二种,电动汽车绝大多数用第一种。所以在软件中注册登记车型之后,各个品牌的软件基本都能够帮助车辆区分识别快慢充,这与华为区分不同标准的无线充电位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核心问题:华为的无线充电技术是“颠覆性技术”吗?当华为推出这项无线充电位的专利之后,网络上关于“充电桩要被淘汰”的说法不胫而走,似乎华为推出什么技术都能颠覆整个行业;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说无线充电位是一个补充,最有价值的方式并不是在充电车位进行普及。

无线充电技术并非华为发明,首个进行无线充电技术常识的人是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也就是与爱迪生有很多恩怨纠葛的那位发明家;不过这项技术初期没有得到认可,在燃油汽车普及之后也被搁置了很长时间。近些年因智能手机需要无线充电才被关注,不过在汽车上的应用其实比智能手机更早,国内研发车辆无线充电技术的企业有中兴和比亚迪,重庆大学也有深入的研究。

【2005年-非接触式充电专利】已经应用,这个专利属于比亚迪;这家企业不仅是乘商用车和轨道交通的制造商,同时也是化学电源和IT代工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2003年就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所以在充电技术领域显然也是有领先优势的,在这项技术研发成功之后,实际上2014年比亚迪出口美国的电动大巴就装备WAVE无线充电设备,而且还被犹他州大学拿去研究和试验。

所以华为的无线充电来的其实比较晚,在传统车企中也有奔驰、宝马和沃尔沃等品牌应用过这种技术,但是无线充电很难普及。无线要如何充电呢?无线充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车辆的底盘位置安装“接收线圈”,在连接电网的充电设备上安装“发射线圈”;两驱线圈的振动频率要相同,送电端通过线圈形成电磁场,受电端的线圈产生电流即可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无线充电器在汽车上还比较少见,但是在手机和车载设备上就很常见了;比如手机的无线充电底座,以及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车载手机架。这种车载手机架要通过12V点烟器取电,之后在底座内部的线圈里形成电磁场,夹住的手机只要有无线充电的功能,受电线圈就能够产生电流来充电了,但有没有发现充电的速度其实很低。无线充电的功率确实很低,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品牌的手机支持7-10W的无线充电,大部分设备都只有3-5W的标准,如果再加上在损耗实际会更低;但是接线充电的功率可以达到50-65W,充电效率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这就是无线充电至今也没有普及的原因,使用体验实在是比较一般;比如正在使用的手机在室内从来不用无线充电,因为无线充电也还得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都已经找到充电板为什么不接线快充呢?会使用无线充电也只是在车上而已,预留的无线充电板可以免去插线的烦恼,那么在汽车上还有应用的价值嘛。如果追求时效性的充电当然只能选择快充,慢充用无线充电和交流充电桩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无线充电普及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车辆要增加受电线圈和充电设备,这会造成车辆价格的提升,智能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本就偏高,没有必要再进一步的提升了,除非是充电会比较麻烦的大型客货车可以考虑。

无线充电最终的应用方式是什么?重庆大学从2002年开始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是有很大前景的,因为这种无线充电不是应用于固定的车位——而是应用于【道路】。只有让公路实现“边走边充”、让公路成为无线充电送电端,这种技术也才有普及的价值。原因非常简单,无线充电的效率低,虽然理论上也可以实现大功率充电,但很多无法预测的问题也会随之而出现;但是电动汽车是车速越低耗电量越低(没有怠速概念且有恒扭矩优势),其次中高速巡航驾驶的电耗也比较低,此时用无线充电边走边充是可以实现“电池组容量不下降”的。

说白了就是能实现无限续航,道路有多长、续航就能有多长。无线充电适合离地间隙比较低的家用汽车,因为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距离不能太大,否则无法感应并充电;尺寸较大的客车与货车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但更理想的方式还是采用与高铁和有轨电车一样的架空接触充电,车顶的充电弓搭上充电网的充电效率会高很多,这种方式适合耗电量较大的重载车型。

而不论使用无线还是有线充电,车辆的接收器单元又能够精准的记录充电量;那么这就能实现无限续航和低成本通勤兼备了,这才是无线充电技术的意义吧。至于固定车位的无线充电更像是一种“轻奢技术”,实际应用价值与充电桩相比也许并不高,用无线充电手机的你在家里还会用无线充电吗?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文章TAG:实拍华为第一款车傲图M5  华为电动汽车最新款  实拍  华为  第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