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四五线城市的生鲜超市是发展的桎梏。生鲜电商的复购率一定低于传统生鲜线下超市。尤其是目前主流生鲜消费者以大叔大妈为主,而电商用户以8090后为主。两组匹配度有多高?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值得怀疑。生鲜超市也是一样,要么是屋内卖的生鲜产品,要么是生鲜超市。

生鲜电商有哪些

生鲜电商有哪些

第一家生鲜电商是2005年成立的易果生鲜,然后2005年-2008年出现了一窝蜂的生鲜电商,包括多利农庄天天果园莆田网等,后来因为经济危机倒掉一批,2009年零售电商化的趋势明显,沱沱工坊中粮我买网优萍网等均开始启动。2012年以后,新成立的生鲜电商逐渐开始通过建立高门槛形成核心竞争力,包括依靠物流优势的顺丰优选依靠阿里的喵鲜生等等。

而中小生鲜电商缺乏资本支持,从前名噪一时如今纷纷倒台,菜管家鲜品会花样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帮后厨网,以及美味七七等。到了2011年,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来看,生鲜电商的寡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阿里系以易果生鲜为核心拓展生鲜电商,以盒马鲜生为范围,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新零售。而腾迅系以京东永辉为核心,京东做生鲜电商,永辉与盒马鲜生对抗。

如果说是纯生鲜电商,以国际经验来看,高客单价高毛利可能是唯一的商业模式。因为电商这种东西说实在就是仓储成本 物流成本,且时效上来讲完全不及传统商超。即使马云再鼓吹未来物流会取代库存,京东再推广当日达,也没法做到我现在要花10分钟到楼下买菜,20分钟做完饭就可以吃上。所以生鲜电商复购率一定是不及传统生鲜线下超市,尤其是目前的生鲜主流消费人群是以大爷大妈为主,而电商的使用群体是8090后为主体,两个群体之间的匹配度有多高,这个东西本身是很值得怀疑的。

所以没有巨头投资,一个人创业做生鲜电商一定的做不起来的,而巨头的目的很可能还要叠加自身的引流需求,以及对未来渠道的垄断。目前小编觉得,以后的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可能就是以易果生鲜PK京东生鲜京东到家,盒马鲜生pk永辉超市的模式,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线上未来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保持高客单价高毛利产品,最大可能复制英国生鲜电商Ocado的未来。

生鲜的总体量这么大,为什么开生鲜超市很多人不看好四五线城市?

灵兽山观点国内生鲜市场需求高达5万亿以上,作为民生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生鲜产品遍布在不同城市。但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生活理念经济水准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同,在现实层面就会导致很多商业模式零售业态并不一定适合该地区,比如盒马鲜生苏宁小店就暂时不会开在四五线城市。生鲜超市也是如此,并不是生鲜产品放在屋子里销售就是生鲜超市了。

其在标准化供应链品控损控等方面都有其特性,而这些都会在利润和成本上体现,如果地区消费习惯并不在意这些,往往在四五线城市的生鲜超市就无法生存,而消费习惯是需要时间培养的,这些只有巨头资本才能运作,这是生鲜超市进入四五线城市的现实难点。一商业模式需要逐步市场下沉,四五线城市支撑生鲜超市盈利有难度新事物新模式都会从一二线城市开始,因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生鲜消费主要在农贸市场和大卖场生鲜电商以及社区菜店,生鲜超市是从大卖场细分出来的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品质和卫生都不错,而这种体验式消费正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趋势。生鲜品大部分品类毛利并不高,在大卖场中因为有高毛利的百货品类拉动,生鲜品的引流价值要大于盈利价值。但细分成为生鲜超市后盈利难度就增加了,盈利取决于两点一是精细化运营,二是消费能力的支撑。

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成本会增加,本质上需要消费能力来消化成本,这些四五线城市很难消化。因为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很多四五线的集中消费习惯没有改变,消费者更多的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购物。生鲜超市的流量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引流活动的投入恐怕得不偿失。其本质是需求市场达不到生鲜超市的标准。耐得住寂寞,没有很多钱也能赚钱,不容易。


文章TAG:华东生鲜是哪些城市  生鲜  电商  华东  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