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如果没有扎实的量子力学基础,以及相应的科研经验。一味地贬低潘建伟,这是完全不妥的。那我们该如何质疑呢?那就是相信同行的评议。量子加密通信的安全性并不是潘建伟提出的。1993年的时候,贝内特就率先提出来量子通信的概念,此后又要众多科学家从理论上严格分析过,并一致认为量子通信可以在原则上做到绝对安全。

而方舟子攻击潘建伟,并质疑潘建伟说的量子通信的绝对安全。其实他不是在质疑潘建伟,更像是一个生化博士质疑量子通信的专家。就好像,制药学家质疑电脑专家一样。首先潘建伟教授在2013年的时候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发到了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2015年,又将新的研究论文发在《自然》期刊上。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当然,同行的反对声也有,但是主流还是认可的。其实任何科学论文或多或少都会遭到质疑,科学正是在质疑声中进步的。狭义相对论刚发表时候,不仅遭到学界反对,还被冷漠了好几年。但是这也无法阻止相对论的伟大。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进步出来的。以前,我们在基础科研领域落后了,所以科研领域的质疑声也少,因为研究的都是西方玩剩下的,前人都已经做出来,所以是行得通的。

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不仅追赶上了西方,甚至还在超越,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在没有前人探索的路上独自前行。方舟子的逻辑在于:西方人都搞不懂量子通信,中国人能行吗?事实上,中国人也应该承担起对未知科学领域的试错责任。曾经的西方科学家拿了政府大量补贴寻找以太,最后发现以太不存在,但是这并不证明这些钱白花了。反而这个“失败”的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变,这也为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基础。

科学家有时候总是在某一领域使劲较真。比如证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贝尔实验。虽然科学家普遍认为量子力学是完备的,但是贝尔实验还是饱受漏洞,科学家总是想找到完全没有漏洞的贝尔实验证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正是这种较真精神,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按照方舟子的逻辑:中国人在未知领域稍微探索一下就行,如果没有成效就应该收手。

量子加密通信在本质上是激光通信,却挂羊头卖狗肉上股市圈钱,你怎么看?

池昭新又要开始作妖了,本人又要开始吊打这厮了。大家准备爆米花吧。我们知道,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所以所谓的激光通信跟我们所说的无线电广播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利用电磁波的频率/幅值的变化来表达某种信息,如下图所示,就是电磁波的不同传播信息的方式。但是,量子通信中虽然也用到了激光,但是之所以使用激光,可不是为了通过调整电磁波幅值/频率的变化来传递信息,而是需要通过光子的纠缠特性来对信息进行加密。

虽然以前的通信方式和量子通信都是使用激光,但是使用的方式、其中的科学道理和测量的仪器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怎么能叫量子通信的本质就是激光通信呢?这就是提问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浅薄之处。要照这么说,所有人参加考试的本质都是用笔写字,那为什么有些人能上清华北大,有的人却要家里蹲呢?所以不能仅凭表面上的相似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本质。

至于说池昭新这人,只能用走火入魔四个字来形容了。他反对潘建伟,基本上都是从媒体上找点儿边边角角的“黑料”来反对潘建伟乃至于整个量子科学体系,至于说潘建伟发表的论文哪儿错了,他可半点儿都说不出来,别说让他指出来错误了,现在让他把潘建伟论文中随便一段翻译一下,估计他就要跪了。至于说他找到的媒体上的黑料,真的只能说是贻笑大方。

下面这幅图就是曲昭伟大师截屏下来的“铁证”。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来源:《生活时尚周刊》,看来一个科学家怎么样要从“生活时尚”的杂志上来找证据。另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谓的“劈开”,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事实上这就是个分光镜【如下图所示】,而不是说晶体真的像一把斧子劈开了一个光子。再加上本身写这篇文章的人就是一知半解【这篇文章也不是潘建伟写的呀,怎么就算到他头上了?】,算是以讹传讹,池昭新居然拿着当宝——我也不知道是天真还是真傻。

池昭新就这个阅读能力还好意思说潘建伟是小学肄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自己简历上小学肄业四个写多了,所以有点儿老眼昏花了。所以说,白纸黑字的真正是潘建伟写出来的,就是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成理论、成体系,原原本本地放在那里,你随时都可以批判,结果你放着人家摆好地靶子不打,专门从边边角角的地方搜集“黑料”【有些“黑料”还不是潘建伟本人说的,或者早就经过媒体几百次的以讹传讹】——这是对科学问题的讨论吗?池昭新创新出来的“碰瓷物理学”和“黑料物理学”基本上就是下面这个状态。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量子  密码  算法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