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不仅有购物节,也是我们各种购物节的鼻祖。只是在欧美购物节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电商,双十一的创新和起源就是光棍节,逐渐在年轻人中兴起。光棍节之后,以电商的形式推出了购物节的模式。全球第一的双十一,影响着今年全世界的销售总额。目前七弟这里肯定没有。毕竟现在还是在购物节,但是去年购物节的总销售额达到了387亿欧元,是全球集中购物节销售额最高的。紧挨着我们的是美国黑色星期五实体消费节和网络星期一电商购物节的总和,也是创纪录的370亿欧元。大概是很多中国消费者贡献的消费,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已经是超级独角兽了。比如德国的黑色星期五刚刚超过10亿欧元,印度的排灯节是12亿欧元,日本的白色日购物季是14亿欧元,迪拜购物节是40亿欧元。

双11之后又是双12,这两个购物节有什么区别?

双11之后又是双12,这两个购物节有什么区别

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与光棍节完美结合之后又兴起双十二。它们同样都是为促进网上消费打造的电商节日,都代表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今年双十一交易额达到1682亿元,创历史新高。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双十一利用原有节日,双十二是电商打造的人工节日双十一开始发力时,借用了光棍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激发年轻人的购买热情。

而且阿里看到了双十一的优势,还专门于2011年11月1日申请注册双十一商标。于2012年12月取得该商标的专用权。而双十二是基于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发挥余热,利用12月12日这个比较规则好看的日期,打造的电商专用节日。二两者发起的主体稍有不同双十一是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主,而双十二以淘宝和京东为主。

不过,现在两者之间参与主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加入电商队伍的商家类型在增加,数量在提升,消费金额和消费者人数也在膨胀。三两者发起的侧重点不一样双十一发起时,电商们的主要目标是交易量和交易额,以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而双十二的发起,电商们考虑更多的是对支付渠道的争夺。比如,2013年的双十二,阿里发起的摇彩票活动,规定用户必须先安装客户端才行。

欧美国家,有没有类似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

欧美国家,有没有类似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

欧美国家不仅有购物节,而且还是我们各种购物节的鼻祖,只是在欧美兴起购物节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商,而双十一的创新以及由来,就是在年轻人群之中逐渐兴起的光棍节,单身节之后,用电商的形式发动了购物节模式。而电商购物节1111刚好满足了我们年轻人群躲拥堵,宅在家,要实惠,单身节逃避,从众消费,跟风流行等等心理。

于是越来越做大做强,现在不仅是美国英国,就连欧洲的德国也有应合双十一的商业促销。美国——从黑色星期五到圣诞购物季在没有电商的时代,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都是通过实体店购物的方式实现的,在美国,那就是诸多的购物中心和超大型连锁超市,在每年的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由于美国家庭在感恩和圣诞两节都有赠送礼物和家庭聚会的传统,类似我们的春节,有强烈的刚性消费需求和从众消费需求,于是美国就挑选感恩节后这一天作为特大促销日,由于美国感恩节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第二天就是星期五,而诸多促销方式仅在这一天进行,由于同时属于清仓甩卖,所以打折商品都是先到先得,抢完没有,所以形成了美国在感恩节之后星期五这一天疯狂抢购的高潮,许多人要在商店没开门之前就排队,然后开门之后蜂拥而入。

黑压压的抢购人群在购物中心门口,于是被媒体调侃为黑色星期五,在消费热潮的几年里,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时常发生踩踏和哄抢等危险事件。美国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的模式是一种社会消费定向和商业促销定向购物节的产生源自于民众逢节前后消费刚性需求的供求满足,因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消费定向,这种定向是一种市场自我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历史产物,在品牌购物中心为王的实体零售时代,诸多消费群体选择在打折一天首先进城,然后进行各种消费采购,然后再回家,一方面因为诸多中产阶层平常没有盈余生活闲暇完成对于购物的关注和行动,另一方也是一种从众和流行心态,故而感恩节之后的这一天成为购物季。

同时商业推广也可以选择集中在这一天,省去了平时的宣传费用和其他季节的推广损失。对商家来说也是一种优化调整。在不同的国家,购物季节的时间有时有些不同。比如非电商时代,中国的购物季在春节前后,日本在元旦购物节开发了福袋购物法。印度的购物节在传统节日排灯节之后,墨西哥的购物节叫做美好周末。


文章TAG:哪些国家有双11购物节  购物  国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