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017年7月更新一个日经报道里的图片:=========曾有人说OLED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靠买设备堆出来的,我也谈一下恰恰相反,和其它产品制造相比,OLED生产标准化没有那么高,很讲工艺。即使把设备买来,还是有很多“know-how(窍门)”需要摸索,也有很多差异化(尺寸、厚薄、分辨率、触控集成度、曲度等)可以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否则良率、吞吐率天差地别。可以说没有哪两个OLED工厂是完全一样的。你去看OLED上游设备厂商的宣传,它们经常宣传的就是“我们最终被xxxOLED企业选为某xxx环节设备的供应商。我们和客户深入合作,配合友商,联合调试攻关,解决了xxx问题”诸如此类。 其实有没有技术含量看看利润就知道了。今年一季度淡季京东方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单季净利润就二十多亿了。

要深入看细节。当今复杂的工业世界,上下游分工是很长也很正常的。台积电的利润率比苹果还高,它所有的设备都是买的,大到光刻机(技术含量高,最关键的核心技术EUV的台积电只能去ASML独家买)、小到测试基板(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大陆厂商供货),可是不妨碍台积电有自己的壁垒,比它的供应商赚钱多得多,台积电市值也都快ASML 3倍了。

OLED产品线也类似,只看独家垄断供应的两个环节好了:一个是Coherent的ELA设备,一个是佳能Tokki的蒸镀沉降设备。全世界除了它们没第二家卖,两家订单都排到2019年后了,应该赚大钱了吧?确实赚大钱,利润率是不错,小而精。但是利润量的大头还是在下游客户。Tokki不是上市公司不知道。按今年一季度的势头,Coherent在OLED上一年的销售额还比不上京东方一家的利润,赚到手的利润更是差远了。

金字塔尖就要承受这样的寂寞:你的利润率可能是不错,技术也很高端甚至垄断,但你也只能是“尖”而已,就那么大地盘。至于说中国只靠引进工艺、只靠砸钱、靠补贴、靠规模,说到点子上了,这条路走得不要太对。去看韩国memory产业八九十年代靠引进工艺、靠补贴、靠规模逆袭日本和美国,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那可是所有要跳跃发展高端产业的国家/企业的教科书,产业人必修课。

当年intel TI都做内存,全被干翻了。这种高端制造业竞争,如果你本来就落后了,不加大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低端制造业怎么办?我的理解:=======首先,中国不是没有低端制造业,只是部分最简单的(衣服鞋子塑料盆之类)开始往外转移(但中国仍是最大国家)。但凡是稍微复杂点的东西还是只有中国能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因为中国产业链聚集非常完整。

最典型如玩具,并不是很高端的东西但中国占了世界玩具90%产量,为什么?因为很多玩具可能都涉及几种材料(金属、塑料),多数还有声光电功能需要小电子元器件,模具设计都很精巧,涂料加工的工艺要求都不低。这种含有多种原材料和工艺的制造业,只有中国可以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所以你去美国逛超市,衣服鞋子塑料盆可能是越南的,但凡包含零件、工艺、模具、材料、电子稍微多样点的东西,哪怕只是个简单的电风扇,都是中国制造。

另外,高中低制造业之间也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关系。中高端制造业对全社会有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中国的电商快递业就养活了两三百万人(差不多是发达国家里英法德这样大国十分之一的劳动力了)。他们算是低端劳动力。他们是建立在中国发达的制造业、IT科技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如果没有淘宝上那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没有发达在线交易IT系统,没有一直修进贵州西藏的桥梁公路铁路,甚至如果没有物美价廉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普及,都没有可能解决这几百万人的就业。

=========第一篇结束。第二篇正文========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公司X。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销售额X不是最大,Intel最大,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

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细分:几万多种,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从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到中国花钱都买不到的禁运的高性能AD,到几角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芯片,X都有。正因为这样的特点,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只是说可能而不是一定,毕竟X也面对很多竞争),甚至你眼前这个手机可能已经用上了。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百亿  身价超  投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