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给水通电。如果耳机密封不好,单元进水,可能会生锈损坏。最大的危害是线圈烧坏,远不是爆炸。毕竟里面没有火药,也没有高压大电流。酒精会和一些介质发生反应,最后影响耳机的原声质量,这就是鬼混。首先一控二吸三通气,耳机进水三划就够了。

耳机进水了还能用吗?

不敢自称烧友,耳塞是用了不少,像落在裤袋里泡洗衣粉丢洗衣机里一顿翻滚投洗这种事儿,我的耳机都经历过,今年真无线耳机用得多,有时洗脸时也懒得摘,结果一拨棱耳朵,小东西掉洗手盆里了。像这两种情况,我的耳机居然都没阵亡,其中真无线那款是生活防水,捞出来也快有线耳塞压根就没提过防水,但在洗衣机折腾一大圈之后,居然奇迹生还,而且还不止一次,让我对耳机落水后自救有了新的看法。

比如说音质受损,个人感觉几百块的塞子如果抢救后初听正常,十有八九没啥影响,它没那么脆弱。千余块的通勤很少用,都是在家把玩,就很少失足,暂且不做参考。那就以几百块耳机为例,凭我个人经验,将耳机进水的处理方法总结以及经验整理出来给大伙参考吧。首先,一控二吸三通风,耳机进水三招足矣。控就是徒手甩干式,手持耳机利用手臂甩动惯性将耳机上附带的大部分水分甩出换不同角度控水,直到基本甩不出为止接下来用卫生纸等东西将其包覆,再次甩手控水,这两步做完,取出耳机,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其次,要避免闯入几大处理耳机进水的误区。误区1大米吸水是手机进水时代众口传谣的产物,我都懒得辟谣了,各位自行科普。不能说米吸完全无用,但相比正常的通风晾干,大米吸湿气更多的是个心理安慰。放大米不如其他吸水介质好。请牢记在一控二吸之后直接通风,利用空气流通,将耳机内可能残留的剩余水分蒸发排干,多余的事儿别做。

误区2暴晒加热电吹风虽然可能加快残留水分蒸发,但因为温度可控性差,局部高温可能会造成器件损伤,得不偿失。快节奏现代社会,请找回往日耐心,通风处阴干,简单直接有效。其实我最早耳机泡洗衣机后取出后觉得可能没救了,就丢在窗户附近桌面让它躺尸,一个礼拜之后一听跟没泡水一样。这道理有点糙——伤筋动骨还要养一百天的,等两三天不会shi的,不要操之过急。

误区3慎用任何化学物品。有人说被洗衣粉泡了的耳机,怕里面有些残留洗衣液影响耳机,然后就考虑用某些东西以毒攻毒。朋友,伪科学不可信,更何况耳机小空间可操作性不大。如果耳机在洗衣机里滚三滚,拿出来听了都没啥大碍,那化学物质的影响就基本可以忽略。如果你再自行加料,比如有同学提到用酒精处理,极易让耳机受损。

酒精会与一些介质产生反应,最后影响耳机原有品质,这就是瞎折腾了。误区4不是所有耳塞都经折腾,尤其有防水等级的,一拍脑袋就拆开,怕是好端端的也给搞坏了。另外, 一般蓝牙耳机如果真的内部进水,损坏概率大幅增加,这是就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最后,无论有线还是蓝牙耳机,不管贵贱,尽量让他们远离河边,能用时间长一点,就是让当初败家的钱多值一点。

耳机进水了,继续用的话会不会爆炸呢?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惑。提问者是什么心态?首先明确一点,好的耳机放在水里晾干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音质也挺好的。我之前的一双森海塞尔的塞子在我的上口袋里已经被浇了好几次水,过了几天,我发现拿出来之后还是可以用的。那我们就来说说给水通电吧。如果耳机密封不好,单元进水,可能会生锈损坏。最大的危害是线圈烧坏,远不是爆炸。毕竟里面没有火药,也没有高压大电流。


文章TAG:耳机进水了会怎么样  耳机  进水  
下一篇